窦漪房:西汉文帝刘恒皇后

姓名:窦漪房

生卒年:?~前135年

籍贯:清河郡(今河北清河)

婚配:西汉文帝刘恒

封号:皇后

一心思故国,误到代国去

窦漪房原本为赵国女子,童年疾苦,父母亲早逝,很小便成为孤儿,她和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少君相依为命。刘邦夺取天下以后要大力充实后宫,以显示汉朝强盛,丰富王室血脉。事实是否如此可以略去,但实际上刘邦本来就对美色有所向往,他当年可是未成婚便已经有了孩子刘肥的。窦漪房于是就被带进了宫里。进宫后不久,弟弟窦少君就被人贩子拐卖不知下落,而窦漪房进了刘邦的皇宫也一样没有幸福温暖的生活。

吕后为了专权,把刘邦的儿子们都送到他们的封地上去,以远离皇宫。高祖刘邦驾崩以后,吕后将后宫未被刘邦临幸过的宫女选送给各王,每人可得五名。因思乡之情比较严重,窦漪房想趁此机会回到赵国,当时是戚夫人之子如意所在的封国。为了达成这个愿望,窦漪房请求管事宦官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在送往赵国的花名册里。可是,当分封名册时,主事宦官却早就忘记了这回事,结果阴差阳错地将窦漪房送到了薄姬之子代王刘恒那里。知道这种不如己愿的结果,窦漪房很是伤心。

代王相怜惜,儿女相绕膝

来到代王府,窦漪房并不开心。但是命运总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身在皇宫中的女子,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然而,没想到错入代王府却成就了窦漪房的一生,也算是完成了皇宫女人最大的事业了。

代王刘恒是薄姬之子,薄姬一生在感情上并不幸福,但是她培养出了一个孝顺善良的儿子。窦氏出身穷苦,朴实无华,童年就命运多舛,又在吕后的后宫里生存,身上有一种楚楚可怜的气质,并且她对身边人都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做事也聪明伶俐,所以进到代王府以后深得代王的喜欢,自此以后代王每晚都住在窦漪房那里。

窦漪房比戚夫人幸福太多。当时进代王府时,代王已经有王后了,而且还有了好几个儿子。窦漪房进府以后,代王就几乎完全离开了王后那里,只顾着和窦氏恩爱。这里,不免想到吕后和戚夫人。刘邦宠爱戚夫人疏远吕后,吕后则一直对戚夫人怀恨在心,面对这个头号情敌,她胸中复仇的愿望非常强烈。然而代王的王后则不一样,她几乎完全不介意,即使是后来代王干脆不再来她的卧室,每日只与窦氏在一起,她也没有想要嫉恨报复的想法。没过几年,这个福气浅薄的王后就患上麻风病去世,代王被朝臣迎进未央宫当上汉朝天子后不久,代王后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逝,连个当太子的命都没有,也真是悲哀。所以后来这一切幸运全落到窦氏的头上。

因为一直得到代王的恩宠,所以窦氏生了好几个孩子。进代王府几年以后,窦氏就生下了女儿刘嫖,而后又生下了大儿子刘启。

刘邦去世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为帝,即汉惠帝。惠帝不满吕后专政和手段恶毒,没多久就抑郁而终,而后吕后夺人之子冒充是皇后和惠帝所生,并杀害其生身母亲,然后扶幼子即位,称少帝,吕后临朝称制。少帝年长以后听闻自己的身世,深刻同情生身母亲的遭遇,竟公然说要为母亲报仇,结果吕后一气之下废了少帝。再时过不久,吕后也病重离世,吕氏的势力接着也被皇族扫清。

皇室内部发生这么多变化,许多皇子被吕后残害,代王偏居一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又与窦漪房生下第二个儿子刘武。

在吕氏的势力扫清以后,大臣们左右思量,迎宽厚无争的代王为帝最为稳妥,最有利于巩固和维护汉朝江山,于是从没想过皇位能落到自己头上的代王居然成为了汉朝天子。

薄命王后去,漪房统后宫

代王同使臣们来到未央宫统治汉室,史称汉文帝。薄命的王后病逝,其子在文帝即位后不久也都相继因病离世。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有君在必当立太子,培养后继之人。王后之子都无福无命,但太子不可或缺。朝臣上谏,皇上当早日立太子。众皇子之中,窦漪房之子刘启为年纪最大者,刘恒一向很宠爱刘启的母亲,当然有点迫不及待想立窦氏为皇后。于是窦氏一跃而成为皇后,刘启就是皇太子,将来的皇位继承人。

人们常说,不幸的事情总会来了一桩接一桩。而此时对窦氏来说,就是幸福的事情来了一桩又接一桩。窦氏父母早逝,所以她小时候就是孤儿,因此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就追封其父母为安成侯、安成夫人,算是告慰其父母在天之灵。在窦氏被封为皇后不久,弟弟少君听闻姐姐已是皇后,就亲自上书说明自己的身份,二人相认,抱头大哭。后来窦氏的哥哥窦长君和弟弟窦少君都被分封,只不过哥哥命薄,很年轻的时候也去世了,最后被分封的只能是窦长君的儿子了。到这个时候,窦漪房应该是想得到的都得到了,统领后宫,亲人团聚,家人和睦,要权有权,有财有财。

只是到后来窦氏因病双目失明,文帝才逐渐冷落了她,而宠幸慎夫人、尹姬等人了。

推崇黄老之学,始终禁锢儒术

自古统治者就对大众思想教育十分重视。秦朝为加强统治不惜焚书坑儒,大量禁锢儒家思想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害怕人们会反对统治者的统治。西汉成立之初,为恢复战争劳民伤财的创伤,让人们恢复生产,汉天子与民休息,推行道家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这种思想对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都十分有利,因此从汉初到汉文帝都一直这么实行的,即使是吕后临朝称制时期也是在奉行这种思想,窦皇后也对黄老思想深信不疑。

文帝驾崩以后,儿子刘启即位,史称景帝,窦皇后被尊为太后。汉朝发展到文帝和景帝之时已经是相当强盛,历史上有“文景之治”之称。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社会思想和思潮也必当丰富。因此到景帝时,被禁锢已久的儒学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景帝本身对儒学也没有强烈的反对之意,所以儒学就大有抬头之意,有些信奉儒学的学者眼里就没有其他,只有儒术。据说,一次儒学博士辕固生被召见,窦太后问起对《老子》一书的看法,结果辕博士摆起了书生意气,当着太后的面鄙薄《老子》一书,轻视黄老思想,惹得太后大怒,要将他扔进猪圈。景帝赐其匕首才得以战胜野猪,省下一条性命。迫于太后权威,景帝在位期间尚不敢大力倡导儒术。

窦太后除了信奉黄老之学,还有一件事情干涉景帝。太后非常宠爱景帝的弟弟刘武,不仅愿意分封其大量金银财宝和土地,甚至还想让景帝不要传位于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景帝同刘武手足情深,也有此想法,不料大臣们尊重传统,都反对传位于兄弟而不传位于子嗣。实际上,刘武从小被太后宠溺,非常纨绔,有飞扬跋扈的恶少习性,若是成为天子,对天下不见得有利,因此景帝从内心里其实并不是非常愿意传位给他。又加上大臣们反对,景帝就趁机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公元前144年,刘武先景帝离世,窦太后悲痛欲绝。因为之前景帝没有立刘武为接班人,窦太后心里还一直耿耿于怀,此时见景帝就更加难过。为了讨好母亲,景帝就善待刘武的儿子和女儿们,才使得窦太后感觉一丝安慰。

景帝病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尊称窦太后为太皇太后。汉武帝比较推崇儒术,所以重用推崇儒学之人,结果导致窦氏大怒,时常出面干预朝政,以防儒术占据统治地位。武帝不好忤逆祖母,大多事情都会向窦氏请示。窦氏去世以后,武帝就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了。

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与丈夫汉文帝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