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西汉元帝刘奭皇后

姓名:王政君

生卒年:公元前71~公元13年

籍贯:元城(今河北正定)

婚配:西汉元帝刘奭

封号:皇后

王政君,今河北人,西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相貌平平,才能也平凡,本是很平常的一个人,却因偶然的机会,在历史上却产生了很不平凡的影响:可以说大汉江山就毁在这个女人的手上。王政君本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但是母凭子贵,她当上皇后,又当上皇太后,最终掌握了汉朝实权。但是一个女人治理江山,必定多靠娘家人,结果最终导致王家外戚篡权,被侄子王莽夺了天下。最后,身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悲愤而死。

一朝陪侍太子侧,一次临幸得皇子

据说王政君的母亲在怀她时也有传说,说曾经梦到月亮到了自己的怀里,之后就怀上了王政君。不过王政君的童年不是很幸福,因为她的父亲王禁是个花花公子,好美色,因此家有很多小妾。王政君的母亲因受不了他父亲好色的秉性,于是改嫁他人,而王政君留在王家,从此很少享受到母亲的关怀。

好在王禁也算是官宦之家,家境尚可,所以王政君衣食无忧,也受到一些教育,很是温婉可人,也比较贤惠,远村近邻的人对她还颇多赞扬。

到了及笄之年,父亲王禁就把她许配人。可是还没进门,未婚夫婿就生病而亡了。其后父亲王禁又把她许给东平王为妾,没想到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东平王在她还没进门的时候又一命呜呼了。这种事遇到一次是偶然,如果每次都这样,就会让人产生联想,所以父亲也很奇怪,莫不是女儿有克夫的命?于是父亲王禁就去找相士给王政君算上一卦,这人看过卦象之后对王禁说:你女儿不是克夫,而是富贵之命,只是这是天机,我暂时不可泄露。这王禁听后不禁喜上眉梢,于是也不再继续将王政君许配他人,而是转而大力栽培女儿,请人教她读书练琴。

宣帝甘露元年,王政君已经十八岁了,正好就被选入宫里,但只是一名地位很低的宫人。进宫以后,她默默无闻,没什么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很快转机就来了。

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刘奭非常宠爱妃子司马良娣,但她却抱病而死。死前司马良娣对太子凄凄怨怨地说,她的死并非是真的宿命到头,而是因为其他的妃子因嫉妒太子对她的宠爱而将其诅咒,结果才生病不治。她很舍不得离开太子殿下,也死不瞑目。太子悲痛欲绝,也对妃子们心存忌讳,甚至决心不再碰其他妃嫔,要跟她们保持距离。

王政君

可是这时候太子还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不可没有儿子,更何况是皇家子孙,还是身为太子呢!这不仅关系刘家血脉,更关系到汉家江山。所以宣帝见太子如此,非常地焦虑,他敦促皇后务必要为太子选一些侍女伺候他。

这一天,太子去拜见皇后。皇后就趁机将选好的五名宫女叫上来站在太子面前,让他挑选出喜欢的来伺候他。当时的太子还沉浸在痛失爱妃的悲痛之中,完全无心去挑选宫女,但是又不得不应付母后,所以头也不抬就随手指了一个。而这偶然的是,王政君恰恰是这五个宫女之一,更加偶然的是当时她就站在离太子最近的位置。太子这么一指,皇后再看看这宫女也长得五官端正,于是满心欢喜地就将王政君送到了太子的寝宫。

太子并不喜欢王政君,这一夜过后,王政君居然就怀上了太子的儿子。江山后继有人,宣帝当然十分开心,所以经常没事的时候就带小孙子玩,逗他乐,还亲自给他取名,即刘骜,于是王政君也就成了太子妃。

母凭子贵,飞上枝头当皇后

小刘骜三岁的时候,爷爷宣帝驾崩,时年为公元前49年。刘骜的父亲,当时的太子刘奭登基为元帝,作为长子嫡孙的刘骜自然就被立为太子。按道理,太子的母亲理所当然地会被选为皇后,可是这刘奭却犹豫了,他很纠结。当时刘奭有两个宠爱的妃子,一个是傅氏,一个是冯氏,而且傅氏和冯氏也都在王政君生下刘骜之后不久就给刘奭生下了儿子刘康和刘兴。他多想立宠爱的傅氏为皇后啊!他不想立一个自己对她一点感情都没有的皇后。可是,即使是皇帝也有难以改变的传统规制,还有一群拥护传统的忠心朝臣,他怕再不作出决定就会闹出非议了,于是元帝也只好委曲求全,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

于是这王政君,就真的完全是母凭子贵,当上了万人之上的皇后。

虽然不能如愿地立自己的宠妃为皇后,但是元帝不会忘了她们。于是他专门为宠妃设了一个名号:昭仪。这昭仪,就是后妃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人。这傅氏和冯氏,自然就升为昭仪了。而这皇后,有了名,有了权,有了地位,却没有皇帝的爱,后来甚至这地位都受到了威胁。

刘骜小时候倒还很积极上进,熟读经书,谦恭有礼。但是后来逐渐贪图享乐,抛弃经书,越来越不上进,元帝对他也越来越失望,甚至萌生了废太子的想法。这想法传到王政君和太子刘骜的耳朵里,两人很是惊恐。而这个时候,幸亏元帝的一个贴身近臣史丹向元帝请求保留太子之位,元帝才长叹同意,毕竟太子深得宣帝宠爱啊!王政君母子这才得以保全自己的地位。

儿子即位,太后掌权,兄弟同日封五侯

公元前33年,元帝病逝,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王政君被尊称为皇太后。成帝刘骜并没有因为登上帝位而觉得有义务担起江山之责,反而是继续沉迷酒色。因此朝政大权就落入到太后王政君手里,她开始大力任用外戚王家人。

王政君的父亲有不少妻妾,因此王政君的兄弟也比较多。王政君非常重用她的兄弟们,以长兄王凤为首,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并且其兄弟都得到了封侯,甚至同一天有五个兄弟同时封侯。从此这王家就有些恃宠傲物,大兴土木,扩充自己的势力。

一旦太后掌权,政权就很容易落到外戚手里,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一个女人,她再大的能耐,也不能一个人统领天下,她得靠别人支撑。而一个女人她能靠谁呢?自然是娘家人。所以这个时候最容易受重用的,就是娘家的人。如果这外戚都是贤人能人,便能辅佐其将国家治理得更好,如果是只贪图权势和享乐的,那江山就存在危险了。而王家,显然不是什么追求江山社稷,保百姓安居乐业之辈,所以在成帝沉迷酒色,王太后和外戚家族控制的政权下,朝政腐败,百姓生活苦难,贪官污吏横行,民间治安也很混乱,西汉的盛世局面逐渐衰落下来了。

外戚专权日盛,侄子王莽终篡权

元帝在位的时候,有想过废除刘骜的太子位,转而立傅昭仪的儿子定陶王刘康为太子。这刘康比较贤能,熟读经书,通晓礼节。成帝即位以后虽沉迷于玩乐,但是对这个弟弟还是很欣赏的,将其从定陶召到身边陪伴自己。由于成帝没有子嗣,他甚至有意将皇位传于刘康。但是王氏家族见成帝和刘康走得很近,于是就想尽计谋将刘康遣回远离成帝的定陶藩国,以免威胁自己的利益。

这个时候的王家,个个都骄奢淫逸。唯独王莽像一颗光洁的明珠,在这一群奢靡的人中间洁身自好,孝顺有礼。这王莽就是王政君三哥的儿子,三哥去世以后王莽母子无所依靠,生活窘迫,但是这王莽侄儿却举止有礼,对叔伯姑母恭敬有加,因此深得王政君大哥王凤的欢心。王莽也对王凤尽心尽力,因此王凤在离世前就拜托王政君母子一定要给这可怜的侄儿一官半职,从此这王莽就得到王政君的重用。

成帝驾崩以后,因没有子嗣,于是定陶王刘康之子刘欣即帝位,即哀帝。这哀帝就是元帝宠爱的昭仪傅氏的孙子,因此哀帝即位,傅氏也得利,结果王氏家族和傅氏又产生了利益纠葛。此时的王莽已经得到大司马的职位,两家争斗比较厉害。为了使争斗降降温,王政君就建议侄儿先离开大司马的职位。

没几年哀帝驾崩,在哀帝临终前,王政君逼迫其将军政大权交给侄儿王莽,王莽又得到大司马的职位。哀帝无子嗣,因此王政君和王莽就迎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即位,史称平帝,王政君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这时候王莽就开始耍弄他的小心思了,他对王政君说太皇太后不宜操劳,朝廷小事交给他来处理就行。结果王政君没看出王莽的意图,反倒以为是为自己着想,就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说是除了分封王侯的事情之外,其他的就交给王莽一手包办,于是这朝政大权就落到王莽手里。

平帝逐渐长大,对王莽专权有些不满。王莽也觉察出小皇帝的不满情绪,于是先下手为强,将小皇帝杀害,又拥立一个两岁的小儿,自己一手把持朝政。太皇太后王政君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竟然有谋夺皇权的野心,她悲愤交加,可是也没有办法,此时王莽的势力已经很庞大了。

公元8年,王莽连只坐个位子的小皇帝也忍不了,将小皇帝废去,将皇冠戴到自己头上,还亲自坐上龙椅。为了真正取代汉室江山,他竟然恬不知耻地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汉室玉玺。王政君此时已无法阻挡王莽的新政权,她即使想愤怒地诅咒王莽,但也无力回天,她再不忍将玉玺交出,也无法保证王莽不会拿到,所以她使劲将玉玺砸向王莽。王莽终将天下收为己有,从此建立了新朝政权。

公元13年,太皇太后王政君悲愤而死,享年八十四岁,与元帝合葬于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