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协同“平台的平台”

通过“云管端”一体化来构建协同“平台的平台”,帮助合作伙伴企业实现价值。有鉴于此,华为云管端协同的全栈式技术能力在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的过程中,颇具特色。

云是云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业智能),端是智能终端,而管则是连接“云”和“端”之间的各种设备。华为确定了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大容量智能化的信息管道和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齐头并进的发展方针。

(一)“云帆计划2012”发布

2012年10月31日,华为在深圳举办了“2011华为云计算大会暨合作伙伴大会”,来自全球的一千多名华为云计算合作伙伴和客户前来参会。此时距华为正式宣布其云计算战略不到一年。

会上华为公司正式发布了“云帆计划2012”,首次明确了华为云计算三大战略:大平台、促进业务和应用的云化、开放共赢。

华为的云计算形成了两大鲜明特色:一是注重业务和应用的云化,强调为客户带来实际的价值。

如今华为云计算解决方案已经在电信、政府、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实现了规模应用。

华为云计算的规划中有一个很有特色的“灯塔”项目,该项目包含“办公云”“健康云”“信访云”等。而在继续打造“灯塔”项目的同时,华为还进军战略性项目、可快速复制项目等不同类型的云应用,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促进各行业应用向云端迁移,重点推动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医疗、教育、物流等领域“行云布雨”。

云计算给华为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或者是业务上的拓展,还包括观念上的革新。就如任正非所说,华为不能再做“黑寡妇”。

现在华为要开放,要像黄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一样,任雨水在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流入,都是一样的方便接入。我们在风起云涌的云业务上,要更多地包容。我们永远不可能独自做成功几朵云,千万朵云要靠千万个公司来做。

也就是说,与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大规模进行价值交换,最后实现共同的价值诉求。

华为之所以能在其成立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超越思科、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全球知名企业,靠的正是华为人的奋斗精神。

华为成长的过程历尽艰辛。作为新兴企业,华为没有太多外界的资源可以依赖,因此一直保持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确实为华为积累了在技术、成本等多个领域的优势,但是这也容易让华为形成相对闭环的观念,以为靠自己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但是在华为走向海外,逐渐发展壮大之后,越来越发现让外界了解自身的必要性。

所以,云计算不仅推动华为走向开放,更为其走向开放提供了契机。云计算是整个IT行业的革命,包括IT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等各类企业均是其中的参与者,华为无法以一己之力完成云计算的革命。在企业业务市场和终端业务市场,华为的积累不够深厚,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因此,以开放为旗帜,聚集产业链资源,就成为华为云计算战略的题中之义。

华为启动的“云帆计划2012”特别强调了开放共赢,与合作伙伴共同为各行业提供最丰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构筑共赢的生态链。

2011年8月3日,华为与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深圳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深圳市云计算产学研联盟,实施“鲲云计划”。该计划致力于推进云计算创新解决方案的试点,促进重大公共技术的研发,推动知识产权管理与标准化,加强认证检测与集成互通测试的服务,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此,华为与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合作更加走向深入。

在整个IT行业面临CT(通信技术)向ICT(信息通信技术)的转型之际,华为云计算战略是华为实现向ICT转型的重要推手。

华为聚焦ICT,在电信网络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云计算解决方案以及终端战略,形成“云管端”(云计算、网络、终端)的端到端ICT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华为云计算的一个鲜明特色,即“云管端”一体化。

华为将云平台解决方案命名为SingleCLOUD,Single之意即是统一。华为云计算要实现软件与硬件的解耦,改变过去特定软件使用特定硬件的做法,实现所有软件共享所有的硬件资源,从而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实际上,统一是整个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只有实现软硬件资源的统一调度,才能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华为的“云管端”一体化战略中。

云计算的实现,“云”固然必不可少,“网络”和“终端”也是实现云计算的必要设施。华为在“管道”领域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云”端,华为有多年建设数据中心的经验,而且华为也推出了自有品牌服务器,在云端持续发力。近年来,终端成为华为新的聚焦点。

华为在终端领域推出了智能手机、移动宽带产品,以及包括平板信息机、家庭多媒体终端在内的融合类产品。随着华为终端销量持续上升,华为终端产品已经渗透到很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当中。借助终端的用户,华为可以通过后台的“云”以及网络“管道”,为终端消费者带去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例如华为的Vision(远见)手机作为华为云手机的代表产品,通过华为云,可以实现短信转移、信息擦除的远程管理、160 GB超大存储空间和安全备份等功能。

在IT领域,像华为这样业务遍及云端、网络“管道”和终端领域的企业并不多。以苹果为例,苹果虽然在终端领域非常强势,但是在“管道”领域并不具备优势。华为的“云管端”一体化战略能够实现充分的业务协同,体现出综合性竞争力。

不过华为的“云管端”一体化并不是一套封闭的体系。在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提供上,华为也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就像任正非所言:“我们要保持‘深淘滩、低作堰’的态度,多把困难留给自己,多把利益让给别人。”

在云计算业务上,华为的步伐很扎实。但业内人士指出:“稳扎稳打的思维能否适应ICT领域的瞬息万变?在向ICT转型的过程中,华为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并且其电信设备商的基因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为此华为还需要去适应,去调整。”

(二)实现云管端一体化

在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管端协同的全栈式技术能力。

华为在2017年发布了云EI解决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人工智能平台型服务。EI包含了基础平台服务、通用服务、场景解决方案三类企业智能云服务以及异构计算平台。

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起到一个比较大的支撑作用的,是5G技术。5G具有广覆盖、高带宽、低时延的特点,可以做到每秒1个GB的速度,每平方千米达到100万个终端的连接数,网络时延可以做到毫秒量级。这些技术特点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非常有帮助。

2017年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配备专用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GPU内置了寒武纪1A NPU模块,这一芯片堪称是“神经AI单元”。麒麟970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突破也成为传统智能手机和未来AI手机的重要分水岭。在这场“将芯比芯”的比赛中,华为将手机AI的意义推向高潮。

华为云管端一体化的构建,从三个维度出发,深刻诠释了人工智能在华为布局中的竞争力和战略决策。号准时代的脉搏,制定完善的战略规划,应用落地才是最终的着陆点。

(三)2025年全球将产生1000亿连接

2017年9月10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峰会召开,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发表了关于共建全连接的智能社会的演讲。

徐文伟表示:根据华为预测,到2025年智能个人助理将服务90%的智能终端用户,智能服务机器人将进入12%的家庭。这意味着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的全连接的智能社会扑面而来。各行各业通过智能引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改变。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能,我们认为,实现这样的智能社会本质上需要满足三个特征,也就是说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

万物感知是各种智能终端,是感知信息的触角。万物互联是无处不在的极致体验的有线和无线网络,是传输信息的纽带。万物智能是云端的大脑,是分析处理信息的中枢。

徐文伟指出,这个世界做连接的公司很多,但是同时做云、管、端的公司并不多。华为公司云管端协同平台正是华为几十年投入所积累下来的强大的平台能力。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产生1000亿的连接,这将广泛促进政府及公共事业、交通制造能源、金融等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推出的IoT连接管理平台,可以提供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和应用使能服务,并向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套件。目前华为已经正式对外公开了,以公有云、混合云等灵活部署方式满足客户业务和数据保护等多方面需求。具有华为的全球公有云,伙伴和客户可以线上快速接入,一点接入通达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