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国公坟

三月十九日 再度调查国公坟的碑文,上午八点从翁牛特王府出发。王府派遣一名蒙古衙役,骑马随行。我们乘牛车一辆。我们第一次乘牛车,牛车由两头牛牵引,慢悠悠地前行,心情悠然。是日,天气晴朗却寒冷异常,耳、手、足等倍感寒冷。上午十一点,至乌丹城街市中,吃午饭,小憩。下午一点,从衙门调派马两匹、兵士两名,三人跨马向乌丹古城挺进。

古城址在现今乌丹城以西,蒙古人将其称为“宝日浩特”,“宝日”即“青”,“浩特”即“城”,乃“青城”之意。

古城背负山峦,南临旷野。城墙由泥土筑造,呈正方形,其高两间半,宽有一间半。一面两里,周长八里。现今只有北面的城墙完整保存。城中没有人家,唯见苗圃。散落有古瓦、陶瓷器等。城中与北城墙相接的中央,有周长一町,高两间的小丘。往时似有建筑,汉人将此处称为青龙殿。此处的瓦与普通的瓦不同,乃黄色或绿色。瓦当上可以辨认出的龙纹或变形龙纹,很不寻常。

古城以西有山峦,南乃巴音敖包山,东南方乃大黑山,大黑山下有国公坟。古城附近平阔,风景秀丽。古城以南有响水河(南河),源自古城以西的雅马哈塔山。响水河流经古城至翁牛特王府向北注入西拉木伦河。乌丹城和翁牛特王府临响水河而建。汉人将其称为“南河”。以往地图多认为响水河注入老哈河,此乃谬误。城址存在时就已有此河。相比今日,想必相当殷盛,从规模及其城中残迹足可遥想往昔的景象。

古城始建于辽,沿用至金、元。附近有泰定二年建立学校的碑文以及国公坟等的遗迹,或许与古城相关。我们在此并未有过多的思考,全期日后详加考证。是夜,我们调查古城,滞留乌丹城。乌丹城的武官招待了我们。

本日温度,晨零点三度,正午二度,晚八度。

三月二十日 上午八点从乌丹城出发,渡南河向南。此时南河水量不多,然听说雨季河水会暴涨,可致使两岸数日往来断绝。不久,行进至平原,渐有丘陵,再行五里至巴音敖包。“巴音”即“喜悦”,“敖包”即“石堆”。翻越巴音敖包,向大黑山方向行进二十里。大黑山下有名为“黑山河”的村子,十四五户人家,乃稍稍富裕的村子,贮藏有很多草料。此地树木较多,随处可见被砍伐的粗壮木材,想必往时的树木更多。南有大黑山,北有巴音敖包山,此地位于两者间的低地,往时亦有流水。蒙古人将其称为“喀喇乌苏”,“喀喇”是“黑”,“乌苏”是“水”,即“黑水”之意。

大黑山是突立的岩石山,石质有如赤峰红岩山。我们再沿大黑山右麓行三里,至小黑山。亦是突立的岩石小山,与大黑山相对。国公坟在此小黑山下(南方)。

我们在此下车,径直来至碑文处准备碑拓,怎奈狂风凛冽飞沙走石,其在石碑上施纸不得,只得校对先前誊抄的汉文碑文。又调查石人、石羊、石虎等。至下午两点左右,至二里外的村子吃午饭。我们曾在此宿泊,尔后尝试再次碑拓,拾得嘉祐通宝一枚。

此处称“国公坟”或“国公府”。我以为原应称“国公坟”,后世不喜“坟”而以“府”代替。乌丹城至大黑山,视野绝佳,唯有大黑山在平原中耸立。元代葬国公于此,并非不可能。简而言之,古城、遗迹等的研究价值非常大。

我们调查完,再度乘牛车从大黑山东越过先前的敖包山,经平野至南河。南河冰封,冰下有河水流淌。我们渡南河,入草地,乃马、牛、羊等饮水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