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

从四个方面论述园林建造之道。一是总论;二是各类园林建筑物的名称和释义;三是梁架结构及其变化;四是园林建筑物的平面图。

【原文】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鸠工合见〔1〕;家居必论〔2〕,野筑惟因〔3〕。虽厅堂俱一般,近台榭有别致。前添敞卷〔4〕,后进余轩;必重椽〔5〕,须支草架;高低依制,左右分为。当檐最碍两厢〔6〕,庭除〔7〕恐窄;落步但加重庑〔8〕,阶砌犹深。升栱不让雕鸾〔9〕,门枕胡为镂鼓;时遵雅朴,古摘端方〔10〕。画彩虽佳,木色加之青绿;雕镂易俗,花空嵌以仙禽。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小屋数椽委曲,究安门之当,理及精微。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回出云霄之上;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槛外行云〔11〕,镜中流水〔12〕,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境仿瀛壶〔13〕,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一鉴〔14〕能为,千秋不朽。堂占太史〔15〕,亭问草玄〔16〕,非及云〔17〕艺之台楼,且操般〔18〕门之斤斧。探奇合志,常套俱裁。

【注释】〔1〕鸠工合见:鸠工,指工匠。合见,统一意见,指符合主人的心意。所谓“三分匠七分主”。

〔2〕论:讲究。

〔3〕野筑惟因:建筑园林房屋要讲求因地制宜。

〔4〕敞卷:在顶上建成拱形,称敞卷。

〔5〕椽: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6〕两厢:正房两边的房屋。

〔7〕庭除:院落,院子。

〔8〕重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

〔9〕升栱不让雕鸾:升栱,斗栱的简称。又称斗科、欂栌。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呈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栱,而栱与栱之间垫的方形木叫斗,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之一。雕鸾,雕刻纹饰。

〔10〕古摘端方:仿古也要选择端正大方的风格。

〔11〕槛外行云:比喻建筑物非常高。

〔12〕镜中流水:比喻池水平面如镜。

〔13〕瀛壶:瀛洲。

〔14〕一鉴:这里指文人隐居于此,为园林著述立言。

〔15〕太史:源自唐朝诗人牛凤及,撰有《唐书》。牛凤及是牛弘的曾孙,官至中书门下侍郎,撰《唐书》,一百一十卷。因一生主要功绩是修国史,故堂号叫“太史堂”。

〔16〕草玄:源自汉朝扬雄,曾著《太玄》,其在四川成都的住宅遂称草玄堂或草玄亭,亦简称“玄亭”。与太史堂相对。

〔17〕云:指陆云。

〔18〕般:同“班”,指鲁班。

【译文】凡是构建家居住宅,不管三间五间,都要按空间序列依次建筑。但是园中书屋,不论是一室还是半室,按自己景色的变化来建造才好。朝向随意,这是建园者的共识。家居房屋建筑必须讲究定规法度,而园林建筑则应因地制宜。虽然厅堂的建造基本一样,但接近台榭的应建造得风格别致。前檐要添建敞卷,后檐要退留余轩;屋顶必须构建木杆以做假顶,还须支起草架;根据形制造作,前檐高而后檐低,前高后低的造法不同,要分别造作。正堂的檐最影响两侧厢房的构建,很容易使庭院空间显得狭小。解决的办法是在檐下添置走廊或廊屋,台阶会因之变得宽展。立柱与横梁交接处的拱和拱间方形的斗都不用雕刻纹饰,门枕也不必刻镂成鼓;样式要高雅古朴。仿古也要追求端正大方。彩画虽好,却不如在木色上饰以青绿的颜色更雅致;雕镂很容易流于俗套,如在镂花间嵌入仙禽就不适宜。建造回旋的带状长廊应在竖柱之初精心构思,多一些变幻之妙;建造仅有数椽的小屋,庭院和门户的安排应更加考究,要明白精巧微妙宛转往复的至理。巧小奇妙的亭榭,要区别构建在紫木丛花之中;建造层叠的楼阁,要追求耸立于浩空云霄的感觉。姿态隐现,才有无限变化的趣味,恍惚招摇间,方显出迷人媚态。高栏外行云移动,平静的水面如明镜一般,雨水洗不去秀美山色,阵阵清风又把鹤鸣声送来。仿佛蓬莱仙境,又仿佛天然画卷,能极大地满足人们对山林清泉的痴爱,也能让人自乐于园中花圃之间。造园能有这一境界,一定是千秋不朽之作。厅堂应有太史公司马迁所说的“高山景行”的风范,亭台应有扬雄草玄堂的明澈淡泊。并不是说我的境界有多高,姑且班门弄斧罢了。想要渗透园林营造之妙,尚需志趣投合者共同探究,在这里,陈规俗套的知识就不必再议了。

□ 苏州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厅堂示意图
  厅为男主人接待客人处,堂为女主人接待女客处。厅与堂的装饰也是截然不同的。“林泉耆硕之馆”意为德高望重之人以及一些隐士名流游憩之所,“林泉”就是指山林和泉石。林泉耆硕之馆为四面厅建筑,厅内南北梁架有扁、圆之分,俗称“鸳鸯厅”。厅内陈设红木家具,整个厅堂装修精美,雕刻玲珑剔透,富丽堂皇,是苏州园林中颇具特色的房屋建筑。

◎园林营造中常见屋顶式样图示

中国的传统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体系,建筑的式样也比较多。下图展示的是较为常见的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式样。

八角攒尖
  攒尖形式的一种,因有八条垂脊而得名。

扇面
  扇面,因形制类似于扇子而得名。

硬山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重檐
  重檐,即两层屋檐。

悬山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庑殿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圆攒尖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样式的屋顶。

风火山墙
  山墙,指的是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发生火灾时火势顺房蔓延。

歇山
  歇山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盔顶
  盔顶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

卷棚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蛊顶
  蛊顶是在四边形平顶的基础上,四角又各添了一条垂脊。

◎清代木结构房屋建筑图示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可为良。”《考工记》中的这句话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建造房屋的时间、环境、材料以及技艺的严格要求。此图所描绘的是清代木结构建筑的图式。

① 进深
  进深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又称“通进深”。

② 椽
  椽指的是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其作用是分担屋顶的重量。

③ 正脊
  正脊是指房屋最上边正中的脊。

④ 正吻
  正吻,也称“吻”或“大吻”,是明清时期建筑屋顶的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为龙头形,龙口大开咬住正脊,主要作装饰之用。

⑤ 垂脊
  垂脊是屋脊的一种,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指的是自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的脊,在攒尖顶的建筑上指的是自宝顶至屋檐转角处。

⑥ 柁墩
  柁墩指用在两柁梁之间,支起上梁的建筑构件。

⑦ 脊檩
  脊檩指的是位于中柱之上的檩条,主要起到牢固、支撑的作用。

⑧ 柱子
  柱子是屋宇重要的部分,柱子的破坏将会导致整个建筑的损坏与倒坍。

⑨ 檩
  檩指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

⑩ 梁
  梁是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⑪ 瓜柱
  宋时称“蜀柱”或“侏儒柱”,指的是古建筑木梁架中的矮柱,一般置于上下梁之间,承托上梁的梁端,或置于最上面一根梁的中央,承托脊檩。前者称为“金瓜柱”,后者称为“脊瓜柱”。若瓜柱高度小于其本身的宽度,则改称柁墩。

◎殿堂用脊图示

屋脊曲施及纹头,可自由酌定,瓦条线路亦可增减。

屋脊的最初功用是为了压住屋坡边缘上的瓦片,以防止瓦片和屋顶被风吹掉。唐朝以前,屋脊是以短厚为主,显得粗犷雄浑;宋代以后逐渐变得精巧细致。屋脊依所在位置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正脊,即屋坡顶端的屋脊;另外一种是垂脊,即屋坡两侧下垂的屋脊。古人为了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并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龙”来辟邪,并以此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一般来说,屋脊又分为厅堂用脊和殿堂用脊两种。上图中所绘的这些屋脊形式均为古典建筑上常用的装饰方式。

◎厅堂用脊图示

厅堂正脊分游脊、甘蔗、雌毛、纹头、哺鸡、哺龙诸式。游脊以瓦斜平铺,简陋过甚,不宜用于正房,甘蔗、雌毛、纹头等,用于普通平房,厅堂多用哺鸡,哺龙则用于寺宇之厅堂。

三种屋架结构

抬梁、穿斗、井干这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木构架。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这种结构方式广泛地运用于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小型建筑物和民居中较多使用。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檐分上出与下出

古建筑多有深远的出檐,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规定。小式房座,以檐檩中至飞檐椽外皮(如无飞檐则至老檐椽头外皮)的水平距离为出檐尺寸,称为“上檐出”,简称“上出”。由于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被称为“出水”。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为“台明出檐”,对应屋顶的上檐出,又称为“下出”。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尺度差便为“回水”。其作用是保证屋檐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