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老张,你家芳芳今年参加高考了吧?听说考得不错?”
“哈哈,还行,还行。”
“小二也得升高中了吧?”
张明理装作没有听见邻居的最后一句话,低着头、寒着脸,快速的向家中走去。
张明理一儿一女,大的丫头,二的小子,因为做了一辈子木匠的老父亲定下的家风是“做人要方方正正”,所以丫头起名张方方、小名芳芳,儿子起名张正正、小名就是正正。丫头从小就省心省事,村里有很多丫头读到初中就下学了,方方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张明理和老婆一商议:只要丫头肯上劲,就供她读到底。儿子虽然从小有点调皮,但是一直到上初中二年级之前都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后来出了一件大事,差点把张明理两口子吓死!
十三、四岁的小孩,难免会有早熟的;但是不包括张正正。虽然姐姐方方长得像父亲,高挑美丽、健康活泼;但是正正随母亲,瘦瘦弱弱的,人不高、貌不扬,最不像话的还是班里最早带眼镜的,关键是学习成绩还一般,整体来说,基本上处于“一无是处”的范畴。
所以,班上几个让人一眼就能看透是混小子的同学,就主动去团结同样“一无是处”的张正正,他们觉得,不良学生里面有个貌似“秀才”的可以提升他们的档次。
于是,张正正就被动的成了他们的跟班。
班上有个女生很漂亮,隔壁班的混小子们经常会在课间来骚扰挑逗,张正正的这些不爱学习的“好朋友”们当中也有个混小子是专心于情窦初开的,一时醋意大发,在“护食”的心理作祟之下,很快就带着两个伙伴在放晚自习的路上把邻班的混小子开了瓢。
受邀的张正正以“眼镜近视,晚上看不清”为由推脱了;打人,没那个胆。
第二天,这三个同学中的“好朋友”都被学校开除了。
周末,三个好朋友约张正正去河边玩,一直体弱的张正正又恰好感冒了,又没去成。
再到周一,本市晚报刊登了一则重大新闻《那些昙花一现的青春——记古城县三少年相约喝药自杀》。
这件事对张正正的冲击很大,内心开始迷惘,开始对青春恐惧,本来就不太好的学习成绩更是雪上加霜;而张明理夫妇后来知道自己儿子差点被三个小鬼勾走以后,说话都不敢太大声,现在的孩子可受不了太大的刺激。
“语文 71分、数学 56分、英语 53分、物理 42分、化学 37分、历史 34分、地理 39分、生物 47分;张正正,你真行哈!总分610,你考了369,你说你哪样能行?啊?”看到这样的结果,张明理还是怒了。
“不是369,是379分。”
“还敢顶嘴!二中的录取最低分都到450了,你说哪个要你?”
“我上三中!”
古城县按照序列本来设有六所中学,一中和二中在县城,三四五六分别在四个乡镇;其中一到四都设有高中部,后来县城又加了一所育才中学,导致四中因为生源萎缩被取消了高中招生资格,三中因为有艺体考生的传统优势得以保留了两个班。
后来等到张正正在古城三中读到高二时,才发现三中已经没有了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