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院胡同到书同巷

朱广

大街小巷之别除了大小不同之外,还在于房子用途是商铺还是民居。称之为街者一般较为宽阔,且以商业为主,常被称作大街;而巷者则较窄小,多为民居,故称小巷。不同的地区对小巷有不同的叫法,在北京小巷被称为胡同,如铁狮子胡同、石虎胡同;在上海则称为里弄、弄堂。

在广州,那些窄窄的小巷随处可见,如仙邻巷、玛瑙巷、福地巷。不同的地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叫法,本不足为奇。然而就在广州就曾经有一小巷被人称之为“胡同”,使人俨然置身皇城根儿。缘何如此特别?且说在康熙年间,为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派京旗汉军官兵三千携眷来粤”驻防,这八旗官兵当时就驻扎在广州的老城区内,由于来粤日久,八旗官兵大都汉化,许多人都不懂得写满文了,说话也广州化,连满洲将军庆保写给皇帝的奏折也写的是汉字,于是皇帝恼火了。道光皇帝惊呼:“岂广州驻防官兵五千余人,独无一人能写清字耶?”于是降旨:“若不整顿,久之有失满洲本业!”皇帝老儿要发火了。按照清廷的说法“国语骑射乃满洲根本”,这焉能丢失!按照清朝的定制,“满、汉八旗每旗设立官学一处,各于本旗内挑选能清语者为教习,本旗子弟悉令入塾学习清文。”所谓清语、清文者,即满(国)语与满文。为了培养八旗人等懂得清语、清文,驻粤八旗办起了不少官学,如两翼清书官学、八旗清书官学、八旗义学等。在光孝街(路)与窦富巷(今海珠北路)之间有一小巷,那是右翼清书官学的地方,同治四年(1865)将军瑞麟于此办起了满汉八旗义学,筹束修、延名师主讲席。后任将军长善还亲自进行考核,并增设奖赏,同治八年(1869)将之改名为“名达书院”。

因有这名达书院之存在,居住在此一带的来自北京的旗人们,就按在京时的习惯称此巷为书院胡同。后来大概这叫法也太别扭,不得不入乡随俗而取其前后各一字,给它改名为“书同巷”了。那书院的位置估计就在现今的净慧体育学校东校区(原净慧一小),现在它已是一所名校了。如果可以证实净慧体育学校东校区的前世今生,则这学校也当可称之“百年”名校了,其历史可与前身是清同治三年(1864)创办的同文馆的朝天小学媲美呢。

无独有偶,就在书同巷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条叫“胡洞”的小巷,估计原来也是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