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收割机大革命

以前的农村麦收时节,没有实现机械化,家家户户都是拿着镰刀去麦地里割麦子,进度和效率都非常地慢。

因为都是手工,所以人是硬通货,农村的学校老师们也要回家割麦子,因此那时候我们还有麦假,大约十五天左右。

割麦子流程前面也提到过,割完,反反复复碾压脱粒,剩下的秸秆还要收集到一起垛起来,然后垛成弧形,覆张大塑料纸,再加些秸秆,在穹顶封泥,用于稳固麦秸垛,防风避雨。最终用于冬天做饭烧火的原料。

以前收麦子的过程真的很缓慢,倘若谁家地稍多,或者麦子晚熟了几天,赶上了一场大雨,那真是非常不幸的。雨淋过的麦粒很容易发霉,脱落在地上的则容易发芽,收割回来的籽粒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收割麦子也是跟时间赛跑,早收早好。

那时候家家户户无论大人小孩还是老人妇女,在麦收时节都会在地里干活,夜以继日地忙着,直到麦子囤上粮仓,才算是活完。

不过在这之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家庭作业。因为放麦假就是回家干活帮忙收麦子的,老师再布置家庭作业,那是非常影响收麦子的效率的。所以,这半个月虽然干活累,但也是最幸福的时刻。哪个孩子愿意写家庭作业呢?都愿意玩。

当数千年镰刀割麦的传统还在我们村上演的时候,隔壁龙启家从外面接来一辆大机器,说是联合收割机。我们不仅没见过更没听说过这个稀罕物,都争相去他家外去看个究竟。

这个说是联合收割机的机器,样子看着很宏伟,前面有个大转轴,转轴上安装的一个环形框架,上面有齿子。收割机上有个驾驶舱,后一侧有大转轮,用大皮带连着,另一侧以及后侧各有一个出口。收割机有四个轮子,前面两个大轮子,后面两个小轮子。

我们只看了一个外表,龙启便召集村里人,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机器的原理与用途。他说前面那个环形框架是拨禾轮,驾驶舱是驾驶员在里面操作机器的,边侧是出粮口,后侧是出草口。

总的原理是前面拨禾轮先把麦子引向切割器,麦子被切割后,会被拨禾轮继续推向割台内侧,再把麦子拨向倾斜输送器,输送器把麦子输送到板齿滚筒进行脱粒。滚筒螺旋运动,完成脱粒后,麦粒存入出收割机内储仓,秸秆则随出草口抛出。

龙启介绍了一大通,也没几个老少爷们听得懂,最后他总结一句话,就是这机器收割麦子立马出籽粒,比镰刀割麦子省很大的劲。

村里人没见过这个东西,都笑他说大话。龙启便带着大家去他的麦地边,让收割机驾驶员现场操作割麦子。

只见驾驶员爬上收割机,打开舱门进了驾驶室,开始启动收割机。“轰隆隆隆”,收割机立马轰鸣了起来。

然后收割机就开进了麦田,迎着麦子就往前行进,然后麦子就被割掉,听话的进了收割机的腹里,从屁股后面出了秸秆。这看呆了众人,收割机不一会儿就开到头了,然后调转方向,另起一排,往回开。

过了两三趟后,收割机驾驶员开到地头,然后打开出粮口,伸出铁臂,下面放一盛粮斗车,打开开关阀门,“哗哗哗”,干净的黄色麦粒喷涌而出,纷纷落入到斗车里。

众人被这阵势镇住了,都啧啧称奇,竖大拇指,皆曰:此乃神器也!

经过这一番操作,有的人心里就开始盘算,这样割麦子,一天就能割完自己家所有的,只需晾晒就可以了。用镰刀割麦,前前后后要用半个月,不仅费时还费力,累个半死,打出的粮食真不一定有收割机收的多,因为毕竟人工不一定把麦秆上的籽粒全脱下来,而机器就可以。

盘算过后,就有人开始跃跃欲试了。便问龙启价钱,龙启说一亩地二十块钱。大家都觉得价钱还可以,于是便有人开始让他们开收割机去割。

这不割不打紧,一割,效果极佳,然后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收割机割麦子。手里的镰刀都放下不用了。

因为就一台收割机,忙不过来,所以要排队割,有的家都预定到好几天之后。

当然机器也不能一直工作,每天晚上驾驶员都会对收割机检修,保证第二天能够正常运行,不然要是坏了,不仅耽误进度,更耽误他们挣钱。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已经割完麦子的人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家喜快丰收,自个只能红着眼,用力地碾着麦子。

我家因为麦子晚熟了几天,便因此坐上了这波收割机之风的快车。

父亲是深切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力量,国家宣传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非常正确的。这在机械化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无疑是一场收割机大革命。

龙启在这一年挣了不少钱,尽管是他接的机子,但是他因为管收割机驾驶员吃住,以及带来了广大农村客户,所以每亩地他都有分成。十几天的收麦季,赚了个盆钵皆满。

于是就有人问龙启从哪里接的收割机,龙启说保密,一直对大家闭口不言。收割机驾驶员收完我们那边的麦子,临启程前,龙启跟他们约好,说明年再来。

转眼第二年收麦季,那辆收割机如期开来。龙启原以为会梅开二度,再次赚一波钱,没想到,村里多了两辆收割机,是村东头的开富家接来的。

这新来的两台收割机是大型收割机,而龙启家的是小型收割机,大收割机的吞吐量更大,功能更多,而且定的每亩地价钱跟小型的一样。这下龙启家的收割机顿时不香了,瞬间没了竞争力。除了龙启家的亲戚,以及跟他家关系好的人用他的收割机外,村里其他人都用大收割机了。

收割机驾驶员一看挣不到钱了,没过几天就走了。

开富则没有保密,他告诉大家,收割机是从县城旁边国道上接的,都是路过的收割机,大多都是从河南开来。因为河南地区的麦子比我们那里先熟,他们那收完了麦子后,都会往我们这边开。

有人对他们招手,他们就会停下,然后协商包机子的事宜,商量好了,就会跟着包机子的人走,割麦收的钱互相分成。

这下村里人就知道了,然后龙启在村里的风评短时间变得很差。

第三年,父亲也决定试一下,因为这是一个商机,无论怎样,也能挣一点。

于是父亲也去了县城,接了两台机子回来。收割机师傅都是河南的,父亲跟他们商量好,每天管吃住,中午三个菜,两瓶啤酒,一亩地给父亲分成五块钱。

母亲嫌少,父亲觉得可以,说割的多了,就能挣到。但那年村里已经大概有六七家接机子的人,蛋糕就那么大,机子多了,分的自然就少了。但是最后还是挣了一些钱的。这次之后,父亲便决定下次不再接了,因为感觉这趋势,明年会有更多的收割机开进村子里。

果不其然,下次收麦季,村里有人买了一台收割机,这下直接断了大家的梦。往后那些河南的收割机主也不来了,村子里好几家都买了收割机,开始自给自足。

这是一场大风波,一场大革命。收割机使大家放下了镰刀,同时学校再也没有了麦假。

......

时间年轮在慢慢前进着,终于我告别了小学,踏入了中学。而父亲也从命途多变的三十岁,踏入了渐渐不惑的四十岁。而考验他的日子还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