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成长故事(艺术家卷)
- 陈冬梅主编
- 1047字
- 2021-04-03 22:37:38
8 擦壁易书戒自满 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他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也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他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还与其父并称为“二王”。代表作品有草书《中秋帖》《鸭头丸帖》和小楷《洛神赋十三行》(又名《玉版十三行》)等。
王献之年纪轻轻就写了一手好字,他的父亲王羲之对他非常喜爱,经常让他在客人面前写字。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七公子书法了得,长辈们也经常夸奖他。
听多了赞美的声音,王献之不免有些飘飘然,他想:我现在就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赞赏,过几年岂不是要超过父亲了!于是他越来越骄傲自满,平时练帖的次数大大减少,还经常被人邀请出去喝酒聚会,到处替人题诗写字。
有一天,王羲之在家中宴请友人,酒过三巡,一时书兴勃发,提起笔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客人一看,赞不绝口。王羲之本人也非常满意,随后便乘兴和客人一起外出游玩去了。父亲走后,心高气傲的王献之走过来,仔细看了看墙壁上的字,自言自语道:“非常平常嘛,哪有他们说得那么好,这样的字我也能写出来。”于是他拿来纸笔,照着墙上的字临摹了几遍,觉得自己已经写出了父亲的字的神韵,就偷偷擦掉了墙壁上的字,在原来的地方模仿父亲的笔迹把诗句补写上去。写完以后,他洋洋得意,觉得和父亲写得一模一样,肯定无人辨别出真假。
到了晚上,王羲之回来了,他径直来到了这面墙壁前。王献之赶紧躲在一旁,想看看父亲会怎么评价墙壁上的字。王羲之认真地看着,却一直都没有说话,过了好大一会儿,只听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沮丧地说:“我这是怎么了?是喝酒喝多了还是老了,竟然写出这么拙劣的字,还在友人面前献丑,真丢人呀!”说着,他就动手把那些字擦掉了。
王献之在一旁看见了,顿时觉得羞愧难当,但他实在没有勇气向父亲承认错误,就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自己的卧室。那天晚上,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最后,他索性从床上坐起来,开始反省自己这些天自不量力的行为,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书法比起父亲还差得太远。
从此,他不再盲目自满,而是更加刻苦地练字,赢得了和父亲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故事启发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假如王献之没有听到父亲的这一番评价,肯定还会继续自满下去,那么书法史上就会缺少一位大家了。幸好王献之及时地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发奋练字,才终于有所成就。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一定不能因为已经取得一些成绩而盲目自满,要始终保持虚心的态度,苦练不辍,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