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六条(言书序者先焉)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三代世表》。)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孔子世家》。)
按:《书序》之伪,已详《书序辨伪》。或据此二条以为孔子有《书序》之证,不知为刘歆所窜入也。且《易》无《序》矣,而《孔子世家》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此“序”字在首,不得如《正义》作《序卦》解,当亦次序之辞。此“序《书》”即不伪窜,亦非今《书序》可知也。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六国表》。)
歆云“藏人家”者,暗指古文而言,忘却博士之职不失也。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伯夷列传》。)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
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