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伦

伶伦作乐拟凤声,十二管弦律始成。

咸池奏鸣仲春日,丹穴彩凰亦飞腾。

伶伦本是黄帝的臣子,受命制定音律,创作乐章。他从夏丘西面一路寻到昆仑之北,终于在一处溪谷中找到了中意的竹子。取竹节间的空管,长三寸九分,凿出小孔,便能吹出绵长的笛音,第一声便定为黄钟之宫。他依次制作了十二支竹管,带往丹穴凤凰巢下,听彩凤欢鸣,凤鸣六声,凰鸣六声。伶伦将音调记在心中,从此便有了十二音律。

回到王国内,伶伦与荣将联手,打造了十二只铜钟,分编成组,以木槌敲击,发出高高低低的脆响,正好与五音十二律相配合。他们二人在仲春之月乙卯这日,配合演奏出华美的乐章,并将这段乐谱命名为“咸池”。

在远古时期,音乐或许来自自然的声响,如雨点落在水面,如清风扫过落叶。人们用不同的器具模仿这些声音,仿佛是与天地进行对话,因此,乐曲天然具备神圣的力量。

伶伦完成乐律之后,黄帝命他世代执掌乐官一职。可伶伦在乐曲中参悟天地玄妙,得道成仙,很快便抛下官职,隐居山间,后世的人称他为“洪厓先生”。汉代有位修道之人曾在终南山上遇到许多仙人,一同下棋为乐,其中便有洪厓先生的身影。

诗人常常咏唱的访云霄得闻仙乐,说不定便是他在远处奏曲,引来凤凰飞舞,带起百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