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企业的强基因源于何处
根据我的研究和分析,企业的强基因和其构成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众所周知,生物基因的载体是 DNA 螺旋链,所以请记住:以下三个方面只是企业强基因的载体,它们本身并不是强基因。
企业强基因的三大来源
见图 1-4。
图 1-4 企业强基因的三大主要来源
来源一:创始人、长期任职的 CEO 或董事长等的个人特质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企业基因的强弱,和创始人、领导者有直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创始人、长期任职的 CEO 或董事长的能力、背景、受教育程度,甚至性格、价值观,对这家企业的强基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企业始终屹立不倒,甚至越来越强大,除了时代的推动,与企业在创立初期就已注入的强基因有着重要的关系。
比如,国美电器经历过这么多风雨,依然是电器零售业的一支主力军,和黄光裕本身的“帝王情节”和“霸道作风”分不开,这让国美在发展扩张的过程中也颇具强硬作风。这种作风在大势安好的情况下必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当企业遇到风雨,那就不一定了,所以黄光裕的个人作风给国美带来的并不总是强基因,有时也是短板基因。
反观苏宁的张近东,行事作风软硬兼施,为人处世相对温和,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手软,因此张近东的个性可以被认为是苏宁的强基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家企业的强基因,很大程度上在企业创立之初,就已经随着创始人的性格、品德、格局、气质等因素决定了。
遗传性和决定性是强基因两个很典型的特征。企业创立之初给团队灌输的精神,不管是好是坏,都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就像在一支军队里,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是第一任军长注入军队的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
来源二:企业员工的整体特征企业员工整体的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这些情况也会成为企业强基因的来源。如果企业员工都具备某一种特点,那么这种特点也会发展成为企业的强基因。
比如,大部分员工是女性的企业,很可能无法准确地了解男性市场的真正需求;员工普遍是 “80 后”“90 后”的企业,也不会明白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技术人员太多的企业,很容易钻进技术的牛角尖,从而忽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那些营销能力很强的企业,由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产品营销上,从而忽略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这类企业的强基因来源于员工们的属性和特点,一旦扎根,短期内很难改变。
来源三:企业延续的历史以及背后包含的精神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一直延续的精神,是强基因的重要来源之一。比如作为工商先驱的招商局集团,它一直延续的精神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宝贵品格。
不仅如此,除企业之外的其他元素也可能成为强基因的来源。比如,知名学府清华大学从建校以来,多次经历搬迁、院系调整等变化,但是“行胜于言”“重视实干”等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的脑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误以为是强基因的几种情况
关于强基因,很多企业家常常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战略误认为是企业的强基因,其实这些和强基因一点关系都没有,充其量只是被强基因激发的后续变量。
(1)管理规章、激励机制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手段只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会随着企业发展历程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跟企业强基因关系不大。
诺基亚的例子就是个很好的说明。诺基亚在成本较高的触控屏问题上决策失误,一些媒体就觉得这是诺基亚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诺基亚始终秉持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策略,忽视了在创新方面的开发。
其实,诺基亚并非忽略创新,其产品质量和功能样式上一直走在市场前端。企业应该从强基因中寻找更深层次的失败根源。诺基亚的战略视野太过狭隘一直是企业的短板基因。所以说,诺基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行业环境的分析有误,导致后来智能机大量涌入市场时,诺基亚已经追不上发展的脚步了。
(2)企业文化
我们可以说企业文化反映出企业强基因的一些特点,但是我们不能说它就是企业强基因。企业文化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的过程,并且企业文化虽然在企业内部处处体现,但是毕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它来解释企业强基因确实不妥。
(3)企业战略、商业模式
企业营销战略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或进步,或退步。但是把战略结构和商业模式单拎出来看,这并不算是企业强基因,只能说是企业强基因激发出的表现形式。
假如战略结构和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甚至企业领导人、员工、企业名称、经营范围都发生了变化,那么这无疑是企业强基因的重构。
也就是说,一种企业强基因可能会对应多种战略结构。企业在发展的历程中,有时会激流勇进,有时会安如泰山,走过多元化发展之路,也做过企业聚焦,这都是在同一种强基因支撑下做出的不同的战略调整。
这也在告诉企业,假如目前的企业强基因能够助力企业实现目标,就没必要再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改变。
(4)行业经验或产品经验
传统行业常常会被取笑没有电商的强基因,在今天的市场上没有发展前途。注重生产制造的企业又被说“只会生不会养”,甚至还有人觉得中国企业就是墨守成规,不会搞创新。其实这样说缺乏事实依据,站不住脚。
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出现,无非就是企业缺乏对应的技术经验,但这种经验可以通过转型重新获得。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在美国前十名的电商企业中,纯电商企业只有一家,其他都是由传统零售行业进化而来的,比方说沃尔玛。
大家可能不知道,诺基亚最初的业务是以造纸、橡胶经营为主的,可是后来也当了一段时间的通信业大佬。腾讯的强基因是社交软件,后来也开发出了适应大环境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