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能维持恒定的体温

人是恒温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所以严寒季节无需冬眠,炎热夏天不需要休眠。保持恒定体温主要靠下丘脑的中枢调节,及其调节下的产热、保热和散热的平衡。

作为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内有很多感知温度变化的热敏和冷敏神经元,它们把标准体温设定为37℃。所以,正常人的体温在36.2~37.2℃之间,昼夜温差不超过1℃。循环血液不断地把温度变化的信号传递给温控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时刻监控着体温变化,一旦人体深部温度偏离正常范围,下丘脑立即启动产热、保热或散热的程序。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人体的能量完全来自饮食。除空气外,食物营养维持人体所有生命运动之需,包括维持正常体温。人每摄入1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经代谢后就会分别产生约16800焦(4千卡)、37800焦(9千卡)、16800焦(4千卡)热量。如果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部分被转化为脂肪。身体的“内热”通过血液循环均匀分布到身体各个部位,皮肤除外。实际上,皮肤既是环境温度的感受器官,更是重要的体温调节器官,它的作用是双向的。在环境温度远远低于正常体温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体表辐射散热减少或停止,汗腺完全停止分泌,达到保热的目的。此时,皮肤“冰凉”,提示要多穿衣服来保温。人还可以通过降低代谢速率来减少热量消耗,睡眠时呼吸减弱、心跳减慢就是例证,这多少有点类似于冬眠。还有一种产热方式是骨骼肌运动,肌肉收缩时产生巨大的热量,人类对此认识非常深刻,在寒冷的冬季奔走几步立即感到温暖就是这个道理。

呼吸、排尿和排粪都会散热,但所占比例很小。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与对流和蒸发是主要散热途径。当环境温度较高或体内短期产热过多时(比如运动之后),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就不起作用,蒸发(出汗)就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与隐性出汗相比,看得见的出汗有很强的散热效果,出汗蒸发1克水分可散失2400焦(571卡)热量。出汗是反射行为,不受大脑控制,但受下丘脑控制。当然,人类还可以通过各种降温措施来维持体温恒定,比如避开强的热辐射,使用风扇以加快皮肤蒸发,开启冷空调以降低环境温度等。(缪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