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尚书诗集》编年校注
- 王胜明
- 3562字
- 2021-01-05 11:37:43
同崔邠①(一作颁)登鹳雀楼②
鹳雀楼西(一作南,又作前)百尺墙,汀洲③云树④共茫茫。汉家箫鼓⑤空流水,魏国山河⑥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一作促),愁来一日即为(一作知)长。风烟(一作尘)并是(一作起)思归(一作乡)望,远目⑦飞春亦自伤。
【诗歌来源】
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第六十六首,《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第七首。
【校勘】
[同崔邠登鹳雀楼],《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七、《唐诗鼓吹》卷四、《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三作“鹳雀楼”。
[崔邠],《唐诗品汇》卷八十七作“崔颁”。
[鹳雀楼],《诗话总龟》卷十五作“鹳鹊楼”。
[楼西],赵师秀《众妙集》作“楼高”,《文苑英华》卷三百一十二、《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七、《诗话总龟》卷十五作“楼前”。
[百尺墙],《文苑英华》卷三百一十二、《唐诗鼓吹》卷四、《唐诗品汇》卷八十七、《唐诗镜》卷三十四、《全唐诗录》卷四十五、《渊鉴类函》卷三百四十七、《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作“百尺樯”。
[汀洲],江少虞《事实类苑》卷三十九作“江湖”,祝穆《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七、《诗话总龟》卷十五作“烟汀”。
[云树],《文苑英华》卷三百一十二作“云集”,《众妙集》作“寒树”。
[空流水],《梦溪笔谈》卷十五、《类说》卷四十八、《事实类苑》卷三十九、《墨客挥犀》卷二、《众妙集》作“随流水”,《诗话总龟》卷十五作“沉流水”。
[半夕阳],《文苑英华》卷三百一十二、《众妙集》作“满夕阳”。
[犹恨速],《文苑英华》卷三百一十二、《唐诗鼓吹》卷四、康熙抄本作“犹恨促”,《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七、《诗话总龟》卷十五作“犹恨短”。
[即为长],《文苑英华》卷三百一十二、《梦溪笔谈》卷十五、《类说》卷四十八、《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七、《墨客挥犀》卷二、《诗话总龟》卷十五作“即知长”,嘉靖刻本注云“一作知”。
[风烟并是],嘉靖刻本、《才调集》卷八、《众妙集》、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五、《唐诗镜》卷三十四、《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同,《文苑英华》卷三百一十二作“风尘并在”,《唐诗鼓吹》卷四、《唐诗品汇》卷八十七、《全唐诗录》卷四十五、《渊鉴类函》卷三百四十七、《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三作“风烟并起”,《梦溪笔谈》卷十五、《类说》卷四十八、《事实类苑》卷三十九、《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七、《墨客挥犀》卷二作“风烟并在”。
[思归望],《才调集》卷八、《众妙集》等同,《唐诗鼓吹》卷四、《唐诗品汇》卷八十七、《渊鉴类函》卷三百四十七作“思乡望”,《梦溪笔谈》卷十五、《类说》卷四十八、《墨客挥犀》卷二作“思归处”,《事实类苑》卷三十九作“思乡处”,《诗话总龟》卷十五作“相思处”。
[远目],《诗话总龟》卷十五作“满目”。
[飞春],《才调集》卷八、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五、《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康熙抄本同,《文苑英华》卷三百一十二、《梦溪笔谈》卷十五、《类说》卷四十八、《事实类苑》卷三十九、《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七、《墨客挥犀》卷二、《诗话总龟》卷十五、《众妙集》、《唐诗鼓吹》卷四、《唐诗品汇》卷八十七、《唐诗镜》卷三十四、《渊鉴类函》卷三百四十七、《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三、《全唐诗录》卷四十五、《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作“非春”。
【注释】
①崔邠(754—815):字处仁,贝州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少举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科。贞元中授渭南尉。迁拾遗、补阙。常疏论裴延龄,为时所知。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至中书舍人,凡七年。又权知吏部选事,为礼部侍郎,转吏部侍郎,赐以金紫。兄弟同时奉朝请者四人,颇以孝敬怡睦闻。后改太常卿,知吏部尚书铨事,《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五有传。其弟崔郾曾为李益撰墓志铭——《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致仕上轻车都尉安城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赠太子少师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并序》。
②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故址在秦、晋、豫三省交会的“黄河金三角”区域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被誉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楼原系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李益之外,王之涣、畅当、耿、马戴、司马札、张乔、吴融等也曾登楼赋诗。
③汀洲:水中小洲。《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④云树:云和树。刘孝威《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
⑤汉家箫鼓: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泛舟汾河,作《秋风辞》,中有“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之句,“汉家箫鼓”即指此。
⑥魏国山河:《史记·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⑦远目:远望。
【集评】
《梦溪笔谈·艺文二》:“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唐诗镜》卷三十三:“浅通”。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七律下》:
周敬曰:“赋景新切,寓感弘深。”
陈仁锡曰:“古峭多风。”
陈继儒曰:“登眺情景,口边眼边。”
周珽曰:“首即登楼望中景,含意已远。次致吊古之思。三见往事如昨,新愁无已,中唐妙句。结以远目应起联,见客情之并发非一也。‘千年’、‘一日’映带‘犹恨速’、‘即为长’,‘犹恨’二字含无限牢骚悒郁之意,似经锻炼得,实无斧凿痕。”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三:“(前解)登楼对景,更不别睹,斗地出手便先写一樯,下即急写汀洲,又急写云树,并不问此樯属何人,到何处,早已一片心魂弥梨麻罗,一递一递,竟自归去也。固言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后解)此即趁势转笔,写是日归心,刻不能待也。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
《养一斋诗话》卷九:“沈存中云:‘鹳雀楼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多矣,惟王之涣、畅当、李益三诗能状其景。’按之涣‘白日依山尽’一绝,市井儿童,皆知诵之,而至今斩然如新。畅当诗‘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兴之深远,不逮之涣作,而体亦峻拔,可以相亚。若益诗云:……较之吴融《鹳雀楼》诗‘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诸句,稍有诗局。然前半平适落套,后半粗率任情,去王、畅二诗,终不可以道里计。存中并举之,过矣。大抵益诗深于七绝,律体乃其所短,即《饮马泉》一律,于麟、归愚等皆选之,佳处果安在乎?”
【编年】
《文苑英华》卷七百一十李翰《河中鹳鹊楼集序》记录了崔邠诸人登鹳雀楼作诗概况:“后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洪流,二百馀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四方隽秀有登者,悠然远心,如思龙门,若望昆仑。河南尹赵公,受帝新命,宣风三晋,右贤好事,游人若归。小子承连帅之眷,列在下客。八月天高,获登兹楼,乃复俯视舜城,傍窥秦塞。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洲。前辈畅诸,题诗上层,名播前后,山川景象,备于一言。上客有前美原尉宇文邈、前栎阳郡郑鲲,文行光达,名重当时。吴兴姚系、长乐冯曾、清河崔邠,鸿笔佳什,声闻远方。将刷羽青天,追飞太清,相与言诗,以继畅生之作。命予纪事,书于前轩。”所列诗人一类称官衔,当为在职或去职官员,如前美原尉宇文邈、前栎阳郡郑鲲;另一类直呼其名,当为白身,如姚系、冯曾、崔邠三人。说明崔邠等三人当时起码尚未中举。
按《旧唐书·崔邠传》:“邠少举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科。贞元中授渭南尉。”《唐会要·制科举》:“贞元元年九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韦执谊、郑利用、穆质、杨邵、裴复、柳公绰、归登、李直方、崔邠、郑敬、魏宏简、沈回、田元佑、徐衮及第。”则崔邠首次授官在贞元元年(785)或稍后。
姚系亦贞元中进士。《唐才子传》:“系,河中人。贞元元年进士,与韦应物同时。有诗名,工古调,善弹琴,好游名山,希踪谢、郭,终身不言禄,禄亦不及之也。与林栖谷隐之士往还酬酢,兴趣超然。”
又,《旧唐书·德宗纪》:“二年春正月庚申朔……丁亥,以河南尹赵惠伯为河中尹,河中、晋、绛、慈、隰都防御观察使。”则此诗写作当在建中二年(781)八月,此时崔邠诸人尚未中举,故直呼其名。
李翰《河中鹳鹊楼集序》中并未提到李益,说明此诗为追和,创作时间也当在是年。
此诗卞孝萱先生《李益年谱稿》系于元和九年(814)(《李益年谱稿》,第406—407页),王军先生《李益生平及诗歌系年诸问题考辨》则定于建中二年八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今从王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