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报刊与中国文学转型
- 赵利民主编
- 2145字
- 2021-01-05 12:21:28
前言
近代报刊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关于近代报刊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可以说从报刊诞生初期就开始了,如众所熟悉的严复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梁启超的《译印政治小说序》都初涉这一话题。“五四”至三四十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展开,报刊对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推进愈加明显,与之相适应,思想家与学者们对近代报刊研究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自觉,如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阿英的《晚清小说史》等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报刊的兴起对近代文学乃至近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至80年代,随着个别报刊研究著作的问世及报刊资料的编辑出版,该领域的研究出现了新的气象。阿英编写的《晚清文艺报刊述略》(1958年)的出版,可称得上开创了文艺报刊研究的先河,同时也建构出报刊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早期模式。
近代文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作为古代文学的“尾巴”或现代文学的“萌芽”,被看作“过渡”阶段,其独立的价值与意义没有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国策首先带来的是国人对现代化的强烈追求,近代社会作为中国迈入“现代”的初始阶段引起研究者的特别关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等是近代的问题,也是20世纪80年代要解决的时代课题,它们所出现的语境虽大大不同,但近代人对“现代性”的初步探索对后来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近代文学研究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渐走向高潮的。从90年代开始,随着近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及研究视野的开阔特别是跨学科方法的介入,近代报刊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非常可喜的是,一批年轻的生力军加入近代文学研究的行列,他们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定会推进该领域的研究。
但也必须承认,已有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研究的空间依然有待拓展。从报刊本身的角度看,一些影响较大的报刊受到重视,研究者较多,但在当时不太知名现在看来其意义不可小觑的一些报刊,如女性报刊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之外的一些地方报刊由于搜集的困难等原因,还有不少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报载文体的角度看,小说杂志特别是“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小说林》《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关注者众,但与学界初步统计的300多种文艺报刊的数量比,显然还有一些文艺报刊仍藏在“深闺”未见其真实面目,或即使被注意到但未得到深入全面的研究。就报刊与文学关系的角度言,既有研究多侧重于对报刊所载文学作品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的分析探讨,但围绕报刊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揭示近代报刊价值的研究空间仍需拓展。另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如对近代的“文学转型”的理解也有待深入。
2015年,本人主持的“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文学转型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该项目力图在近代报刊文献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从文学观念、文体、语言、传播等维度对近代报刊在推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做全面研究。2016年3月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项目开题论证会,与会的前辈学者对该项目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30多位中青年专家围绕中国近代文学的相关问题尤其是近代报刊与中国文学转型的关系展开热烈的讨论,切磋琢磨、相互激荡,当时的场景令人难忘,给课题组很大启发。收入论文集的文章既是学界同仁所贡献出的学术智慧,也是近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最新进展的体现。近30篇文章,或从宏观的角度对近代文学进行总体把握和理论阐释,或将报刊作为方法论析近代报刊对中国文学转型的意义,多篇文章选取近代报刊之个案,研究近代报刊与诗歌、小说戏曲、文学批评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而呈现报刊与文学的共生性繁荣景观。
概括多年来的思考,我认为近代报刊对中国文学转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立足于原始报刊文献的基础上,汲取文学报刊文献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会给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与学科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新的研究方法及新的研究领域。对报刊与近代文学近现代化的关系做较全面的研究,对中国文学转型做全方位考察,最终说明报刊在文学观念、文体演变、白话文产生、接受与传播等方面走向近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以及报刊这种传播媒介出现后给古典文学带来的变革,进而获得对近代文学生存实际状况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其次,从原始报刊文献入手,可以通过对原初文献的发掘与整理,回到中国近代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初语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在社会转型期国人所特有的复杂而丰富的生存体验。必须承认,对文学史的理解与阐释过程中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不是“论从史出”,不尊重基本史实的文学史书写将是贻害无穷的,这点已被历史所证明。从报刊文献入手,借鉴文化学、媒介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立足于报刊所载文学作品,能够更加立体全面地探索近代文学史发展演变的内外动因,进而尽可能地绘制出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图景。
再次,近代报刊与中国文学转型的关系研究在学术思想上将对近代文学思想史中一些理论问题进行反思。将报刊文献与文学转型结合起来,立足于文献的梳理、分析与研究,从新的视角对中国文学自晚清开始的转型历程做出深入探讨,有助于纠正在该领域长期以来所出现的某些偏差。
感谢论文集中各位作者朋友的支持,感谢责任编辑张潜博士的辛苦付出。
赵利民
2019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