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 (美)哈丽雅特·布莱克
- 9220字
- 2022-08-23 10:07:58
第7章 学会取悦:认可瘾
玛里琳已经记不清她的取悦行为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了。更确切地说,她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不是取悦者了。
“我一直都是这样,”玛里琳解释说。“我想我最早是从妈妈那里学到的。她不停地给我灌输,当个‘乖女孩’意味着你要照顾别人。事实上,每当妈妈想让我干活的时候,她就会说‘宝贝儿,你要乖啊,要听话,快去做什么什么’。”
然而,玛里琳跟爸爸的关系更难相处。爸爸对她的行为和外貌非常不满,尤其是在她进入青春期之后。爸爸的脾气也很暴躁;当然,玛里琳也学乖了,从来不以任何方式挑战他的权威。玛里琳记得,她靠“保持低调、预测爸爸的需求、给爸爸帮忙”来躲避爸爸的愤怒。在家里,玛里琳努力提高自己的取悦本领,因为那既能让她免受爸爸的怒气和批评,又能帮她赢得爸爸条件苛刻的认可。
像很多女人一样,玛里琳也是儿时就学会了取悦行为。因为她热爱并且同情自己的妈妈,所以她会心甘情愿地效仿妈妈。而且,她还很快就认识到了,当乖女孩,讨好别人,这会让她赢得妈妈的爱,如果赶上爸爸心情好的话,还能赢得他的认可。
我们喜欢得到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那些人的认可。但是,对取悦者来说,赢得他人的认可和避免他人的反对是首要驱动力。事实上,如果你是取悦者,那么在你心里,避免他人的反对很可能要比赢得他人的认可更重要。
你对认可上瘾吗
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数取悦者都对赢得认可和避免反对上瘾。那么你呢?请完成下面的测验,确定你的取悦症在多大程度上受这些强迫习惯驱动。阅读测验中的每项陈述,确定它们是否符合你的情况。如果陈述符合或基本符合,就选择“符合”;如果陈述不符合或者基本不符合,就选择“不符合”。
测验:你对认可上瘾吗?
1.如果有人反对我,我会觉得自己不值得大家喜欢。 符合/不符合
2.让我生活中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我,这对我来说极为重要。 符合/不符合
3.我总是需要别人的认可。 符合/不符合
4.当有人批评我时,我通常会感到非常不安。 符合/不符合
5.我相信我比大多数人更需要他人的认可。 符合/不符合
6.为了真正让自己感到有价值,我需要别人认可我。 符合/不符合
7.我的自尊似乎非常依赖于别人怎么看我。 符合/不符合
8.得知有人不喜欢我,这会让我心烦意乱。 符合/不符合
9.他人对我的情感有很大影响。 符合/不符合
10.我希望人人都喜欢我。 符合/不符合
11.为了让自己感到幸福,我需要他人的认可。 符合/不符合
12.假如我必须在赢得认可与赢得尊重之间做出选择,那我只好选择认可。 符合/不符合
13.在做出重要决定之前,我似乎需要每个人的认可。 符合/不符合
14.对我来说,他人的赞美和认可是强大的动力。 符合/不符合
15.在我生活的各个方面,我总是非常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符合/不符合
16.面对批评我会百般辩解。 符合/不符合
17.我需要让每个人都喜欢我,尽管我并不是真的喜欢每一个人。 符合/不符合
18.我会竭尽全力地让那些对我很重要的人不要反对我。 符合/不符合
19.在团队中,如果有一个人批评或反对我,那么即使其他人都称赞我,我还是会感到不安。 符合/不符合
20.只有他人认可我,我才会感到被爱。 符合/不符合
打分和解释
首先,数数你选择“符合”的个数,那就是你的总分。然后,参照下面给出的分数范围解释你的总分:
·总分在15~20分:你对赢得认可和避免反对上瘾了。而且,由于你认为自己需要每个人的认可,所以你的渴求可能从来没被真正满足过。你的认可瘾是取悦症的主要病因,需要你马上努力改变。
·总分在10~14分:你可能还没有对认可上瘾,但你的确过于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你对认可的渴望很容易发展成瘾;对于这个问题,你应该立刻重视起来,因为它在你的取悦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分在5~9分:你的认可需求是适度的,没有成瘾……至少现在还没有。然而,即便是这种程度,你对认可的渴望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在意,仍旧容易让你患上取悦症。尽管你的认可需求不如其他原因那么重要,你还是应该保持警惕。
·总分在0~4分:对一个取悦者来说,你的认可需求低得有些异乎寻常。请检查你的答案,确保每个问题你都是谨慎、坦白地回答的。否认是自我意识的敌人。
除了解释你的总分之外,分析你对单项陈述的回答也很有帮助。总分反映你总体上对他人的认可有多渴望,对他人的反对或批评有多敏感。但是,你对单项陈述的回答也很重要,很有启发性。请再看看各项陈述,尤其是跟你的想法符合的那些。
认可成瘾,如履薄冰
重视他人(尤其是你喜爱和尊重的那些人)的认可并没有什么不对或不好。渴望被他人喜欢,这种欲望是天生的,再自然不过。但是,如果你对被喜欢和被认可的偏爱到了强迫的程度,或者你觉得不被认可的后果非常严重,简直就是灾难,那么你就已经跨越了安全的心理界线,进入了冰面极薄的危险地带。
正如前面的测验陈述所表明的,如果你是一个对认可上瘾的人,那你就相信赢得他人的喜欢和认可对你的情感绝对不可或缺。你不仅仅是渴望被喜欢;你还需要被喜欢。对你来说,认可不仅是值得拥有的,还是不可缺少的,就像氧气一样。
跟其他的成瘾者一样,你似乎在迅速地消耗自己得到的一切认可和喜爱。在你的心理账户中没有对认可的储藏或储蓄。不管你今天赢得了多少认可和喜爱,它们就是剩不下;到了明天,你还是会渴望别人的认可。这种瘾只会让你的不安全感变得更加强烈,而正因为昨天你得到过大家的喜爱,所以你的不安全感会驱使你今天再一次赢得他们的尊重和认可。
因为你夸大了批评的严重性,所以批评才会让你非常不安。对认可成瘾者来说,批评总是非常针对个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取悦者(尤其是认可成瘾者)无法清楚地把“他们是什么人”跟“他们做了什么事”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区分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
如果你是个认可成瘾者,那么当你的行为或工作成果受到批评时,你就会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就好像你作为人的价值整个被贬低或否定了。因此,受到任何批评都会让你变得草木皆兵、忧心忡忡,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认可成瘾者要想感到快乐和有价值,别人的认可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别人的反对几乎是无论如何也得避免。对大多数认可成瘾者来说,避免反对会成为强大的动力,因为别人的反对要比认可和喜爱发生得更频繁。
思考片刻你会发现,谁都不能连续不断地被喜爱、被认可。认可和尊重的公开表示只会偶尔发生,即使是对最受欢迎的人。
或许大多数时候,社会互动完全是中性的,或者稍微有些客气的。更加公开的认可时常得靠推断。如果有人老是要求别人一再保证他会得到喜爱和认可,那么他就会被人贴上“没自信”“惹人烦”或者更糟糕的标签。
谁也不能随时得到每个人的认可:认可之所以这么容易让人上瘾,正是因为它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得到。
先天行为与习得行为
要想为改变你的取悦习惯制定有效的策略,你首先需要理解支配所有行为的基本机制。
人类行为可以分成两个基本的类别。第一类是与生俱来的先天行为,以遗传密码的形式存在。如果发育正常,那么不用任何人教,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出现先天行为。例如,即使没有人教,小孩儿也能慢慢变得会滚、会坐、会爬并最终会站、会走。因此,先天行为不需要学习。
第二类是习得行为。取悦是习得行为,在其形成过程中,其他人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要么是你努力效仿的行为榜样,要么是给你提供重要奖赏的人。
没有谁生来就是取悦者。重要的是,既然取悦是一种习得行为,那你就能改掉它;或者更确切地说,你就能以更有效的、情感和生理上代价更小的方式重新学习它。
取悦者怎样学习
第一种或者说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叫作“角色模仿”。这意味着你通过模仿自己周围那些关系密切的人来学习。像大多数取悦者一样,你的爸妈可能就是你的行为榜样,通过模仿,你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取悦习惯。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你自己的孩子也在模仿你,他们可能也学到了不少取悦习惯。
第二种学习过程必然伴随行为学习,因为那会带来奖赏,或者是因为那可以避免或阻止不愉快的或痛苦的事情发生。如果在预期的行为发生之后立刻就给予,那么奖赏“正强化”就能增大同样的行为将来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用奖赏来强化学习的做法。如果我们的孩子或宠物表现得很乖,值得我们鼓励,我们就会本能地称赞或奖赏他们。
然而,大多数人一般都不太熟悉“负强化”的概念。尽管如此,通过负强化学到的习惯,甚至可能比通过直接奖赏学到的习惯更牢固。而且,每个取悦者都接受过负强化的训练,尽管他可能不认识这个名词。
行为之所以能通过负强化来学习,是因为行为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或阻止不愉快的或痛苦的感觉或体验。负强化(或负奖赏)在于避免坏事,而不在于促成好事。然而,就像通过正强化学到的行为一样,通过负强化学到的行为将来也更有可能再次发生。
你的取悦习惯是通过正强化以及负强化学到的。当取悦行为赢得了赞美、欣赏、认同或喜爱等认可时,习惯就得到了正面的强化或奖赏。然而,当你的取悦行为帮你避免或阻止了批评、拒绝、漠视、惩罚或抛弃等反对时,你的习惯就得到了负面的强化。
你是怎样对认可上瘾的
对每个人而言,重视他人的认可都是一个强大的奖赏来源。从婴儿期开始,我们的行为就高度地受到他人认可的影响。除了我们最深层的社交设计之外,我们的生物和基因布线也驱使我们寻求他人的认可,尤其是那些控制着奖赏(比如爱、社会地位、学习成绩、薪水等)的重要人物的认可。
取悦者之所以会上瘾,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能为他们赢得他们所渴望的认可。
取悦他人会让你感觉良好,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取悦已经跟认可联系在一起了。如果有什么事能让你感觉良好,你就倾向于反复去做,以保持那些良好的感觉。
像玛里琳一样,几乎所有取悦者一开始学到的都是,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让他们高兴,这是赢得至关重要的认可的直接途径。认可是正强化的通用手段,可以最直接地奖赏和维持取悦。
如果想要取悦别人的愿望限制在预定范围内,那么它将是一种非常可取的个人品质。例如,预定范围可能包括把取悦对象限定为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能够非常有选择地对那些跟你关系较远的人说“行”或说“不”,等等。问题在于,因为取悦行为被认可所满足,所以取悦者强烈倾向于把取悦努力扩大到合理的范围和限制之外。对取悦者来说,认可的奖赏价值会让他们成为取悦成功的受害者。可以理解的是,取悦努力的受益者(比如满意的客户)会再来要求更多的利益。于是,他人要求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在这同时,取悦者会把越来越多的人变成自己努力取悦的对象。
取悦者之所以会受到取悦症的折磨,是因为他们不能也不会说“不”。
不管怎样,取悦者已经把说“行”(不管是口头上答应,还是行动上顺从)跟获得认可和奖赏联系了起来。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取悦症不仅仅是当好人当过头了的问题。有时候,取悦不再是选择的问题;相反,它具有根深蒂固的习惯特征,最终表现为强迫性的、上瘾的行为模式。
瘾怎样起作用:两只鸽子的故事
作为认可成瘾者,你对自己想被每个人喜欢的需求认识过于笼统。而且,就像一条摇尾乞怜的小狗一样,你很乐意一直得到每个人的认可。然而实际上,认可成瘾者(像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其他人一样)只会在某些时候从某些人那里得到他们非常热切地寻求的认可。讽刺的是,让你对认可欲罢不能的,恰恰是这种部分的或偶尔的强化。
与直觉相悖的是,实际上,行为只在偶尔而非一直得到奖赏的情况下才会成瘾。当奖赏随机而且不可预测时,瘾才会形成。这种类型的强化或奖赏被称为“赌博程序”,因为它跟老虎机给满怀希望的赌徒吐钱的方式很相似:随机、偶尔、间歇。
同样的,如果你是个认可成瘾者,那么让你上瘾的其实是机会或希望:尽管实际上你不是每次都能得到认可,但是每次你为别人做好事时,认可都有可能到来。正如下面的例子所表明的,奖赏的确定性、保障性和连贯性根本不是成瘾体验的要素。
关于随机的、部分的强化怎样起作用,最生动的示范是一个旨在研究成瘾本质的实验。这是一项经典的心理学研究,它会让你异常深入地了解你自己的认可瘾。
在这个实验中有两只鸽子,实验人员已经有段时间没给它们喂食了,目的是用饥饿刺激它们。1号鸽子放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笼子里,这个笼子叫作“斯金纳箱”(Skinner Box),得名于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B.F.斯金纳(B.F.Skinner)。斯金纳箱中有个控制杆,鸽子能用喙按下它。在控制杆的下方是个食槽,用来装粒状的鸽食。
1号鸽子在笼子里探索了一会儿,然后开始用喙啄控制杆。当控制杆被按下时,一粒鸽食出现在了食槽中,饥饿的鸽子立刻把它吃掉了。因为可以得到食物,鸽子再一次按下了控制杆,并且又得到了一粒食物。这种按一下就得到一粒食物的行为持续着,仅仅过了几分钟,1号鸽子就养成了心理学家所谓的“牢固的按压控制杆的习惯”。
1号鸽子按压控制杆的习惯是靠连续强化来保持的。这意味着每当鸽子按下控制杆时,它都能得到一粒食物。
现在,2号鸽子被放进了第二个笼子中。在开始的几分钟里,实验的进行跟1号鸽子完全一样。每次2号鸽子按下控制杆时,它就得到一粒食物。然而,一旦按压控制杆的习惯牢固地养成之后,2号鸽子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而最终的结果很不幸。
实验人员不再每次都用食物奖赏2号鸽子,而是采用了随机的或部分的奖赏程序。这意味着2号鸽子可能按了5次控制杆都没有得到食物,直到第6次才得到了。然后,它可能又按了20次都没有得到奖赏,但第21次和第22次却都得到了。再接下来,它可能要按更多次才会得到下一粒食物。
就2号鸽子的处境来说,关键在于按下控制杆的奖赏偶尔才会出现。鸽子无法准确地预测下一粒食物什么时候到来,因为奖赏的给予是随机的。
实验的最后一步是看彻底取消奖赏后,两只鸽子按压控制杆的行为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感兴趣的是,在没有任何强化的情况下,哪只鸽子按压控制杆的行为会更持久。对斯金纳箱中的鸽子来说,得不到任何强化仍然按压控制杆,这相当于成瘾行为。你认为哪只鸽子按压控制杆的行为会更持久?
在得不到任何食物的情况下,1号鸽子按压控制杆的行为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可能还不到1分钟。尽管先前它一直得到连续的奖赏,但是当奖赏中断之后,它按压控制杆的行为也很快就停止了。实际上1号鸽子明白,如果不再有奖赏,按压控制杆就毫无意义。于是,它就干脆从控制杆旁边走开了,估计心情还很愉快,而且营养良好。
但是2号鸽子就完全不同了。尽管没有奖赏,这只不幸的鸟儿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按压着控制杆,直到把自己累得昏倒了。它是真的对按压控制杆上瘾了。看起来,它似乎完全无法停止这种行为,尽管得不到奖赏,还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
用人的话说,2号鸽子之所以坚持一种于己不利的习惯,是因为它对“食物可能下一次就会出现”的希望或机会上瘾了。
同样,你之所以会对认可上瘾,也是因为他人间歇的而非连续的欣赏、感激或喜爱等表示给了你“刺激”。
没有谁能一直得到认可,而这恰恰是认可如此容易让人上瘾的原因。
你是渴求他人认可的“鸽子”吗
鸽子实验给出了行为心理学中经典的成瘾模式。这个例子可以让你深刻地理解,你喜欢讨好他人的倾向怎样恶化成了强迫性的成瘾模式,让你变得几乎没有选择甚至无法控制。
要解释强迫性成瘾习惯,我们得着眼于取悦习惯所诱发的强化的模式和性质,关键是要理解随机、间歇奖赏的影响力。
在比喻意义上,你已经变成了一只渴求他人认可的“鸽子”,只不过,你面对的控制杆更像老虎机上的控制杆。事实上,老虎机与斯金纳箱非常相似,以至于“赌博程序”这个说法被广泛用做间歇强化的标签。
想象你站在老虎机前面,尽管不中奖,你还是一次次地投入硬币并拉动控制杆。不过,你偶尔会运气爆发,中一次大奖。硬币丁零当啷地掉出来,你体验到了赢钱给赌徒带来的“强烈刺激”。
然而事实上,你因为没中奖而输掉的钱,要远远多于中大奖赢来的钱。间歇、不可预测的回报让你玩儿上了瘾,因为你希望得到更多、更大的回报。你满怀期待地玩儿着,你的钱包却越来越瘪。
你对认可的渴求也以同样的方式日趋强烈。但人生的现实是,你为别人做的很多事情得不到感激或认可。你的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尤其会这样,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期待,甚至可能认为你为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或许,别人的确感激和认可你的行为,但是有的时候,他们的认可和感激埋在心里,没有表达出来。
你对认可的“赌博程序”上瘾了。当然,你得到的不是叮当作响的硬币,而是“偶尔有人真的会感激你”的回报。而且,因为认可似乎偶尔才会得到,所以你会希望扩大取悦对象的人数。你这样做是为了更加频繁地赢得认可,因为你的渴求仍旧没有得到满足,你仍旧会乐此不疲。
这就好像是你决定同时玩儿4台老虎机,因为那似乎能让你更频繁地听到中奖的铃声以及硬币的叮当声。然而事实上,你继续输掉的钱肯定要比赢回来的更多。而且,为了让所有的老虎机不断地吐出硬币,你会变得烦躁和疲倦。因为回报来得更频繁了,所以暂时来看,你可能感到更愉快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赢钱的喜悦会被不由自主地往老虎机里塞硬币的单调乏味所取代。最终,你精疲力竭了,而且还很可能身无分文了。
对取悦者来说,跟同时玩几台老虎机相似的是,你超越自己的核心圈子,格外努力地讨好越来越多的人。这样一来,你似乎就有更多的机会让别人更频繁地表达他们对你的认可和感激。
但是,随着取悦对象的圈子不断扩大,取悦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直到你陷在他人需求的流沙中,精疲力竭,甚至心怀怨恨。
然后,在你的好意以及你不敢说“不”所导致的压抑循环中,你会觉得自己彻底失控了。满足他人的需求并得到他们的认可,这曾经是你的快乐和满足之源,可最终却变成了无法抗拒甚至令人疲惫不堪的压力之源。
随着明确或含蓄地对你提出苛刻要求的人越来越多,你可能会跟那些最亲近的人越来越疏远,其中包括你最亲爱的家人和朋友。最终,你可能会彻底忽视你自己的需求,除非它们是你取悦别人所必需的。
当你的动力从寻求认可变成了避免反对时,取悦症终于彻底披上了成瘾的外衣。
心理学家认为,当坚持某种行为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为了获得积极情感,而是为了避免中断行为可能造成的消极情感时,温和的习惯就会变成有害的上瘾。
你会尽多大的努力避免反对
50多岁的萨曼莎有过7年的婚姻生活,有一个儿子。她在30多岁的时候离婚了,之后就再没有结过婚。
萨曼莎是在军营里长大的。她的父亲是职业军官,每次接到新的派驻命令,就得带着全家搬到新的基地;她的母亲则是“完美的军官夫人”。萨曼莎没有兄弟姐妹;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很悲伤。
“我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的时间从来没有超过四年,”萨曼莎解释说。“我一向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爸妈对我要求很严格。但是,我总是觉得自己跟其他的孩子合不来。我一直想让每个人都喜欢我。在我的记忆里,有不被邀请加入社团或参加派对的痛苦,也有偶尔受到邀请的喜悦。我认为,这正是我如今非常渴望能被很多人喜欢、能有很多朋友的原因。”
“我知道爸爸非常失望我不是个男孩,因此,我从来不认为我能让他满意。我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赢得他的认可才会变得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我得了高分,或者我在他们的聚会上表现得乖巧可爱,或者我老实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去打扰他们,那么他们就会叫我‘乖女儿’,会跟我说他们很爱我。”
“但是,如果我做了什么错事,比如没打扫自己的房间,或者指挥官来我家喝酒时,我没有马上微笑相迎,那他们就会不理我,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不跟我说话。在他们身边长大真的是一种心理折磨。”
为了离开父母,萨曼莎嫁给了菲尔。在恋爱期间,菲尔很浪漫也很温柔。萨曼莎相信,自己挑了个好丈夫,他会和挑剔、冷淡的父亲完全不同。
然而婚后没多久,菲尔就变了。用萨曼莎的话说,他很快就变得“苛求、刻薄而且不耐烦……就像我爸一样。”
“一旦成了我的丈夫,他就表现得好像我已经属于他了一样。他想控制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可恶的是,我任由他摆布。他告诉我该穿什么衣服,该有怎样的行为和感受。他经常批评我不会抚养孩子,说儿子长大了肯定会恨我。”
“他的刻薄和控制让我感到,跟父母在一起的痛苦生活又回来了。我只是希望他能为我感到骄傲;为了得到他的认可,我什么都愿意做。然而,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他真的爱我这个人,”萨曼莎若有所思地说。
为了让冷漠、刻薄的丈夫高兴,萨曼莎累得身心俱疲。面对反对和抛弃这两种形影相随的威胁,讨好和顺从是她知道的唯一的生存途径。然而最终,菲尔还是弃她而去了。
“等到他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我时,我的自尊一落千丈。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今后怎么活。我活着就是为了让他高兴,可现在我连讨好他的机会都没有了。”
“过了好几年,我才对自己抚养孩子的能力多了点儿信心。但是,每当儿子去跟他爸爸在一起时,尽管这样的时候很少,可我还是会感到非常不安。现在我儿子已经是个大人了,我必须非常小心,不能让他像他爸爸那样操纵和控制我。”
“自从离婚之后,我约会过的每个男人都知道我多么需要认可。我儿子也知道。我明白,在浪漫关系中,我就像一个听话的提线木偶,一切听凭对方的摆布。”她自嘲地说。
“真正可笑的是,我其实还在努力争取爸爸的认可。这实在太荒唐了。他已经83岁了,可是依旧那么挑剔和冷漠。我一直希望他会在去世前让我知道,他其实很爱我。但是,他永远也不会真的认可我,因为我是他的女儿,而他一直想要个儿子。难怪我总是会觉得有些不痛快。”
按下你自己的控制杆
当你竭尽全力地想要赢得某个人的认可,而他又似乎不可能满足时,你就会像前面那只倒霉的2号鸽子一样,陷入恶性循环当中。萨曼莎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
好消息是,萨曼莎如今正取得巨大的进步。萨曼莎在学着纠正努力想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不利思想和习惯。现在她已经理解了,她的认可瘾怎样让她成为了控制欲强的男人的理想目标: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她很容易操纵,并且愿意忍受情感折磨。
眼下,萨曼莎正在跟几个不同的男人约会,但她平生第一次有这么良好的自我感觉。
“活到现在我才终于认识到,让别人喜欢我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为了讨好别人,我必须要做一些忽视和亏待自己的事情,那就更不值得了。我现在知道,想让每个人都喜欢我、认可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现在可以坦然地接受这一点。”
她想了想又补充说:“由于得到了我自己的认可,我的自我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行为调整:戒掉你的认可瘾
即使你有认可瘾,那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注定要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即使你已经上瘾了,你也能戒除自己的取悦习惯。下面这些重要的措施可以帮助你现在就开始改变:
·不管是谁,想一直得到每个人的认可,那是不可能的。因此,你最好停下来,别再白费力气。
·如果你一直习惯性地想要得到每个人的认可,那你最终就会像上瘾的2号鸽子一样,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变得消沉而又沮丧。鸽子的大脑非常小,而人则不然。
·试图让每个人都喜欢你,这只会加深你有心无力的感觉,而绝不会让你对自己感觉更好。
·得到他人尤其是你喜欢和尊重的那些人的认可,这也许能让你感觉良好。但是,你不需要用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有些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喜欢或认可你,这完全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因为你有什么不好。
·最重要、最有效、最持久的认可是你对自己的认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并用它们支配自己。
·要用选择代替强迫习惯,要留心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那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