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贻:“士大夫之郡”的缔造者

人物小档案

姓名:费贻,字奉君。

生卒年:生活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

主要事迹:据《嘉定府志》,“费贻,犍为南安县人。公孙述据蜀时,漆身为癞,佯狂避世。述破,光武征为合浦守。”另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费贻素隐,任君业闭户,光武嘉之曰:士大夫之郡也。”

影响乐山指数:★★★★

相关人物:费诗、费立、费缉


节义至仁费奉君,不事乱世避恶君。

修身于蜀,纪名亦足,后世为大族。


这是《嘉定府志》记载的一则关于费贻的蜀地歌谣。

今天,很多人无法理解费贻的作派:哪朝哪代没几个拒不出仕或辞官归隐之人?不当官就不当官,干嘛非要弄得“漆身为癞”,装疯卖傻,是不是太夸张了,故意做秀?其实不然,割据四川的“大成国”皇帝公孙述很“尊重”人才,绝不允许野有遗贤,并坚定地奉行一条“铁律”: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

公孙述只当了12年皇帝,却杀了好几个名士。广汉人李业屡屡称病,不出来当官,公孙述就派人拿着毒酒上门:要么当官,要么喝酒!李业坦然选择了酒。对谯玄,公孙述如法炮制。谯玄也选择酒,但儿子“叩头泣血,出千万钱赎父”,才得以幸免。还有王皓王嘉兄弟,也不肯出来做官,公孙述就抓了王皓妻子作威胁,逼得王皓拔剑自杀。公孙述一气之下,杀了王皓妻子。王嘉听到这消息,自杀……环境如此险恶恐怖,也就不难理解费贻这种出于自保的夸张疯癫行为了。

公孙述灭亡,费贻却应刘秀的征召,重出江湖,担任广西合浦太守。他在合浦任上,政清刑简,兴修水利,推广农耕,尤以清廉著称。后来,合浦百姓为他建专祠,世代香火供奉,并将许多地方以“廉”为名,如廉州、廉山。因为费贻,光武帝刘秀赠予乐山一个光耀千秋的荣誉称号:士大夫之郡!

这个称号,既是对费贻、任永、冯信等犍为郡士绅群体精神面貌的概括,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业已凸显并被十分看重的价值取向:有“不饮盗泉之水”的节操坚守,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牺牲,有“穷则独善其身”的淡然豁达,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这些精神,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些人物,通过舍生忘死的践行,让那个时代显得格外的纯粹,高扬起做人的道义标杆,载入史书,影响后世,成为乐山人文最美好的“人之初”。

“后世为大族”。费贻不仅树立起了影响社会的道德标杆,更将崇高的道义追求灌铸进家教家风,引导一代又一代费氏子弟向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目标而努力,人才辈出,福泽连绵,破解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第二个名列《嘉定府志》的费氏优秀成员是两百年后三国时期的费诗(字公举)。他做了三件出彩的事,一是刘备进占四川时,他担任刘璋的绵竹县令,顺应潮流,举城投降。二是刘备称汉中王后,他到荆州宣布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一听“后将军”是黄忠,就不干了,“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费诗以刘邦开国封韩信为王却封萧何为侯的例子成功开导了关羽,避免了一场内讧。三是刘备想当皇帝,群下热忱怂恿,费诗却上书劝阻:大敌当前,中原未定,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涣散兴复汉室的意志……结果得罪了刘备,贬官外放。到了蜀后主时期,蒋琬秉政,提拔他为谏议大夫,发挥其正直敢言的优点。

第三个是费诗的儿子费立,字建熙,活跃在西晋时期。他为人沉静、肃穆、端仪、耿直,时称“西州名士”,与《三国志》作者陈寿齐名。他有三类事载入史册:一是教育有道。年轻时担任郡国“中尉”,小王爷荒唐贪玩无可救药,费立不抛弃不放弃,“常振颜正色规劝”,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终于让浪子回头。二是善于治乱。费立担任成都令,明察暗访,宽严相济,公正不阿,让成都很快由乱而治,声名大振。转领三州督军兼尚书。三是公正用人。费立升为朝廷重臣之后,任免官员,不褒不贬,不分亲疏,皆绳之以墨,简直就是一部严密周详的用人法典。可惜,他的努力并没有改变西晋王朝的颓势。311年,胡人攻陷洛阳,诸王公、百官以下3万余人死于“永嘉之乱”,费立父子也在其中。第二年,西晋灭亡。

《嘉定府志》记载的最后一名费氏人物也是西晋时期的,叫费缉,“字文平,犍为南安人,清俭有治干。举秀才,累官历城令、涪陵太守、谯国内史”。

之后再无费氏记载。也许,更多的费氏优秀人物已经走出南安做更大的发展了,《蜀世谱》就有“益州诸费有名位者,多是费诗之后”的记述。也许,后来五胡乱华,獠人入据,“布满山谷”,200多年里“南安诸县多荒废”,费氏家族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没落,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