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三分法辩证法研究
- 黄永奎
- 3968字
- 2021-08-20 16:33:26
三、三分法辩证法的创造性智慧
康德并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理论的著作,但在他的各种著作中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辩证法思想源泉。康德既然了解到并且理解到存在的存在本原是对立面统一的,那为了要能够客观、真实而具体地认识一切存在物的存在,在认识的方式方法上就必须与存在的本原相适应,同他所主张的经验事实相一致,才有可能不至于超越于经验,陷于荒诞虚构之中。他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按照前人的经验教训,同他自己对于“存在如何存在”这一本原性问题的澄明领会结合起来,创立了三分法辩证思维方式,用以去建构他的先验哲学体系,具体的揭示各种存在物的本真形态,批判荒诞谬误。康德的辩证法理论是实际存在于他对各种哲学原理的阐述中,存在于对旧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中。
对于这一点,康德的三大批判著作在结构上与理论阐述上有极为鲜明典型的显示。我们在前面对此曾经多少讨论过,这里需要作进一步补充。三大批判著作本身就构成一个十分明显的对立面统一结构。《纯粹理性批判》作为理论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作为实践批判,形成具有密切同一性的一对对立面,通过作为中介环节的《判断力批判》这个第三者而综合构成一个统一体,这即康德的整个先验哲学。《纯粹理性批判》主要阐明先验哲学的理论理性,这种理性最终被归结为先验自由理念;《实践理性批判》主要阐述先验哲学的实践理性,阐明思辨理性怎样能够应用于实践经验中,先验自由观念如何转化为道德领域中最高理念的善。理论上的先验理性与实践中先验理性在属性上显然是正相对立的。但这两者又相通相属,贯串着明显的直接同一性。《纯粹理性批判》阐述的东西为《实践理性批判》阐明的道德实践提供理论前提和理论必然性,而《实践理性批判》却为先验理论理性开拓了通向实践应用的道路,从而可以在实践中反过来检验与论证思辨理性的实在性。因为,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如果前者脱离后者,那理论理性就可能成为完全脱离实践经验的空洞理论;而实践理论也会失去应有的先验理论的指导原则,从而迷失实践应用的方向。在这对相互联系着的两大批判对立物之间《判断力批判》起着相当重要的扣连作用,它使这对对立物结合为一个整体。这个中间环节之所以能够起到这种作用,那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二重性的东西。它同样具有先天属性的一个方面。在康德看来,一个人如果缺乏深厚的先天性思维能力,要想对事物做出合乎客观现实的判断,为事物的普遍统一性进行先天规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先天判断力本身应该具有明显的理论思维属性。而在另一方面它又是“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原则”,它充分了解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在对事物的考察评判中,判断力不仅仅以先天原则为基础,而且能够基于经验的基础上来进行评判。因而又具有鲜明的实践应用属性。所以,判断力能起到把对立双方紧密连接的作用。
康德先验哲学总体结构这种剖解充分呈现出它是完全按照对立面统一辩证法设想创建的,洋溢着存在的本原性意义。在这个总体结构的下一个层次系统中,即在三大批判著作内部,同样建构起先验知识完整的辩证系统。以《纯粹理性批判》为例。作为先验哲学整体一个构成部分的先验理论理性同样是一个统一体结构。这个统一体结构内部同样是由两个部分即“先验要素论”与“先验方法论”构成。这两个部分同样是既相互完全对立又相互密切同一,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进一步分析,在“先验要素论”与“先验方法论”内部,又是由它们内部两个相互对立的理论内容构成的。就以“先验要素论”为例来作分析。康德是把这一大部分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看待的。它由“先验感性知识”和“先验理性知识”构成。“先验感性知识”包含着经验性直观的未被规定的现象以及与单纯感性纯直观形式(观念性时空形式)相互对立与同一的两个部分。这里,被综合的两个对立面的任何一方都没有被抛弃,而是把对立双方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由此形成的先天感性知识进入先天理性(知性)阶段,进一步被深化。这也就是与自己的对立面先天知性范畴结合构成先天知性知识统一体,完成为自然立法的任务。这样,也就获得了具有普遍必然性、客观有效性的先天知性知识。
刚刚分析过的是先验感性知识这一部分。现在来分析它的对立面“先验理性知识。”对于这一部分,康德同样进行了辩证剖解,即分解为先天知性知识与纯粹理性知识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康德非常详细而细致地剖解先天知性知识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是《纯粹理性批判》这部著作的重点或者是主导部分,非常鲜明地彰显出康德的智慧与强大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创造了十分丰富复杂的理论内容。从这部巨著的目录中可与看到,“先验理性知识”即为目录中所说的“先验逻辑部分”。“先验逻辑部分”划分为“先验分析论”与“先验辩证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同一的两个方面。“先验分析论”即为我们所说的“先天知性知识部分”,而“先验辩证论”即是我们所说的“纯粹理性部分”。在“先验分析论”中主要讨论了先天知性范畴与先天知性原理两个部分。而在“先验辩证论”中主要讨论了“纯粹理性的概念”与“纯粹理性的辩证推论”两个方面。对于这些部分、这些方面,康德都深入其中进行一个层次又一个层次的辩证解剖。在“先验要素论”所包含的各个细部都有细致辨识以后,才进入“先验方法论”去进行讨论。
还在“先验辩证论”“纯粹理性概念”的讨论中,康德就进行了辩证扬弃的外科手术,从上帝、自由、灵魂三个超验概念中切割出“自由”概念,把它改造为“先验自由理念”。“先验自由理念”与“超验自由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先验自由理念”是一个范导性原则,而不再是像上帝那样任意虚构的“自由”构成性原则。“自由”被转化为能够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具有实在性的一个概念。它(先验自由概念)在“先验方法论”中进一步得到比较全面的理论阐释。因而形成为《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巨著的最终理论成果,已经准备好进入实践领域,在那里它要大显身手一番。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对立面统一辩证法被贯彻到《纯粹理性批判》这部著作的全部结构中。不仅整个先验哲学、整个这部巨著是一个完整的“三分法”结构,就是三大批判每部著作内部各编各卷也是由“三分法”构结而成的,甚而至于各章各节都能显示这种结构。这是非常完整而缜密的“三分法”辩证网络。康德三大批判著作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三分法辩证法闪闪光彩。但是有某些自认为辩证法的专家指斥康德辩证法机械刻板,枯燥乏味,“令人望而生畏,难以卒读”。但是,这种指斥反倒是“令人望而生疑,难以理解”。“三分法”辩证法即对立面统一辩证法,不仅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原,而且是一切存在物的存在本原。它被贯穿于三大批判各章各节中,不仅不至于令人生畏,反倒显示出康德对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康德在努力张扬这种辩证法的客观普遍性原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只看到形式上某些雷同之处,到处都是“三”,那是比较容易的事,而要发现用怎样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经验事实去直接揭示每一种事物如何三分法地存在,那才是顶顶困难的事。
康德的智慧就在于他使被湮没了几千年的真正辩证法重放光彩,使它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发现辩证法的“根”就在物质本身。物质存在的本原就是对立面统一的。这样,就为真正辩证法的科学确切性、不可置疑性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思路。康德在重视他所谓的“先天知性知识”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对经验事物的考察与研究,从而为辩证法的应用开拓了道路。三分法辩证法被应用于对旧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康德不仅发现了客观外在存在的辩证法,还建立了与客观外在存在的辩证法相一致的认识辩证法,即辩证思维方式,从而阻断了独断思维方式存在之路,引导人类整个思维方式大变革。
黑格尔辩证法就其内容来说,也是闪耀智慧之光的。他有宏大的哲学理论眼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康德的“三分法”辩证法。黑格尔使自己的哲学代表作《逻辑学》上下卷同样形成了三分法结构,构建“存在论”“本质论”与“概念论”,对辩证法的内容本身做出了深刻的富有本质性意义的理论阐述。人们在其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到处是“三”。但是在历史事实上,黑格尔毕竟是跟在康德后面的人,虽然黑格尔自己认为,他是走在了康德的前头的。他一反康德之所为,不以经验观象为对象,直接从纯粹概念出发。他使辩证法的内容本身绝对概念化了。因而在黑格尔辩证法著作中很少讲到作为中介环节的“第三者”,不像康德那里一样有一本专著专门加以讨论。黑格尔本身的哲学基础理论使他无法过多地去讲这个问题。因为作为中介环节的“第三者”在对立面统一辩证法内容本身的结构中,它是一种条件、一种机制,它能够促使和促成对立面结合而形成为统一体。黑格尔自己知道,这个问题只能略略涉及,不能多加论述。否则,他的绝对概念辩证法就难于确立,而不得不变成有条件论辩证法了。
1《康德轮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页。
2《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第34页。
3《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第37页。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版,B530-531。
5《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7页。
6《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85、96页。
7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邓晓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90页。
8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92、89页。
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版B349。
1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版,B354-355。
1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版,B500。
12康德《逻辑学讲义》,徐景行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第7页。
13《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60、86页。
14《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58、59页。
15《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58页。
16《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