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行七,故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等,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柳永兄弟三人,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人在当时都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柳永少年时期曾随父一度生活在汴京,过着歌舞寻欢的浪漫生活。主要活跃于宋仁宗时期。仁宗即位后柳永曾来汴京多次应试。待试期间,多与下层歌伎乐工交往,据说,这种生活却为他进入仕途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因此遭受挫折。考举数次以后才进士及第的。及第前,还曾游历过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及第后,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盐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官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据说,最终柳永病殁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寄柩僧寺。二十余年后才由王安礼出资葬于北固山。《乐章集》存词213首。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3〕。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
注释
〔1〕帐饮:在郊外设帷帐,喝饯行酒。
〔2〕楚天:泛指南方。古代楚国拥有今湘、鄂、江、浙大片土地。
〔3〕经年:年复一年。
〔4〕风情:深情蜜意。
解读
这首词选择的是一个送别的场面。在描写难以割舍的别情时,寄寓了失去知音、远离京师而奔赴他乡的抑郁不平。首三句交代了“寒蝉”凄鸣的秋日季节、“长亭”宴别的地点、拖延至傍“晚”的具体时间与“骤雨初歇”的气候特征。从凄厉的蝉声、苍茫的暮色、急雨过后的空气中,似乎可以嗅到那使人深感压抑的气氛。接三句写分手的地点,帐幕中的饮宴以及船家催促出发时的情景,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在压抑的气氛中描写“都门帐饮”、“兰舟催发”之将别未别刹那间心情发复杂变化,更容易打动人们的情感。“都门”三句承前而来,“都门帐饮”具体说明“长亭”之所在,以及画面中人物的活动。“留恋”与“催发”的矛盾前文也有伏笔:“骤雨”故“留恋”,“初歇”则“催发”,“晚”字更为“催发”做了时间上的伏笔。离别的酒宴,当然是“无绪”的,但词人宁愿忍受“无绪”离宴的折磨,也不愿轻言分手。于是,词中构成了外部客观“留恋”与“催发”、内部主观“无绪”与“留恋”的两大矛盾。在这样的内心矛盾纠葛、外界矛盾冲突的反复缠绕中,离人承受了心灵上的巨大痛苦。正是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形势的矛盾纠缠促使别情达到高峰的时候,“相见时难别亦难”,镜头越推越近,推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一个生动、细腻、真朴的特写动作,使无形的别情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开篇六句,交待时间、地点,渲染环境,烘托气氛,这些无疑都有助于内情的表达。但是,仔细玩味,终究比较外在。所以,从“执手相看泪眼”一句,便开始由表及里向内心深处发掘了。作者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逐层揭示离人的内心世界。情人离别,本应该是“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牛希济《生查子》),但此时的情人反而“无语凝噎”。悲痛已极,有话也说不出来,唯闻哽咽之声而已。况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相互之间的柔情蜜意与此刻的难舍难分。所以,无须说什么,结果也就只有什么都不说了。只是默默握手,两两相对,泪眼相看。“此时无声胜有声”。及至登舟之后,扬帆举棹,则景物随离别之途程而变换,情感随景物的变换而加深。“烟波”是眼前所见,加上“念去去”,则近景远景连成一片,虚实相应。词人是在写行舟的去处,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的“暮霭”,暮霭之上是空阔的“楚天”,远而又远,高而又高。在其对衬下,无边广漠中漂流着一叶小舟,小舟里则是孤单的游子,行舟与游子都是那么的渺小、孤独。从“念去去”开始,转入别后处境的虚拟想象,都是离人在“无语凝噎”时内心翻江倒海似的活动。
离别之事牵动离别之情,离别之情推及离别之理。过片因此说:“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人由一己之愁推广到一般,写出离人的普遍心理状态。这既是对上片的景物描写做总的归纳,同时又引出下片,点明主题。接着,作者用一个季节性的词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把上片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加以深化,同时又与过片一句形成映衬和转折,使词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深度。明知离人皆不免受情感的困扰,但词人就是不能超脱。他进而推想:“今宵酒醒何处”,则“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已转化为“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被誉为“千古俊语”,似真似幻,迷离恍惚,清丽凄切。词人抓住晓风、残月、岸柳等有特征性的景物,逼真刻画出离人别后酒醒、在行舟中唯见岸柳残月的怅然若失、落寞凄凉的心理状态,反过来突出临别之际兰舟语咽时醉不成欢的“留恋”难舍。并且,也隐含着对未别之前罗帐灯昏、青楼梦好那“千种风情”的咀嚼回味。然而,这一切又都是想象中的虚拟,因为这样的离别情景和情感柳永体验了无数次,所以想象才会如此逼真。词人进一步从路途的遥远推想及时间的久隔:“此去经年”,即使有“良辰好景”,也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离别之后,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备感痛楚。以虚景、虚情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词人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都是对照深入一层。回过来,依然是“执手相看”刹那间的心理活动。片刻之间想得如此之多,可见词人留恋之情深、离别之味苦。
婆罗门令
昨宵里、恁和衣睡〔1〕。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2〕。中夜后、何事还惊起〔3〕?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4〕。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注释
〔1〕恁:如何,这样。
〔2〕醺醺:酒醉的样子。
〔3〕中夜:半夜。
〔4〕云雨梦:暗用楚王巫山云雨的典故,喻指男女之间的艳情事。
解读
柳永喜欢用俚俗语言描写市井歌伎的生活,这首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词写一位歌伎与情人离别以后的孤独。因为心上人不在身旁,所以,诸事慵懒,甚至连续几夜“和衣”而睡。不堪离思折磨,便借助饮酒“醺醺醉”来助眠,岂知“中夜”还是“惊起”,离愁竟然是如此的不可摆脱。下片写半夜醒来辗转反侧无法再度入眠的痛苦。往日的恩爱已随梦境而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面对“好景良天”,虚度时光,思前想后,内心的苦痛就不可遏止地爆发出来。外在原因的阻隔,使他们相见无因,这种痛苦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全词用口语写成,明白晓畅。这样的口吻,也与歌伎的文化修养程度相符合。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1〕。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
注释
〔1〕伫倚:久久地凭倚。危楼,高楼。
〔2〕对酒当歌:用曹操《短歌行》成句。
〔3〕消得:值得。
解读
这是柳永写离别相思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词人采用传统的“代言”方式,代闺中女子抒写相思之情。“伫倚危楼”是闺中女子思念远人的一个典型动作,这个动作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不知持续了多少时,词的开篇就把人们引导到一种特定的相思环境之中。闺人极目远眺,“黯黯”天际,不见思念的人归来,“春愁”因此绵绵不绝地涌上心头。“黯黯”天色,暗示闺人又在极度相思、无言伫立中度过了一整天的时间,今天的相思又肯定落空。“草色烟光”,映照在残阳中,凄迷昏暗,如同闺人此时的心境。词人并不多做叙说,只是以“无言”一笔带过,“无言”中的复杂情感任由人们想象、回味。无数次的思念落空,内心的情感蓄积到让人无法按捺的地步。所以,下片风格一变,闺人的相思之情喷发而出。借酒消愁,是离人常用的方法。当不堪相思愁苦折磨时,离人大多要自欺欺人,借酒寻醉。这里却直接否定了这种摆脱愁苦的方式,经过无数次的体验,离人早已知道“对酒当歌”是没有用处的。结尾两句直抒胸臆,率直而火爆。“衣带渐宽”的现状,“终不悔”的死心塌地,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闺人恋情之深、之强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时曾引申“衣带渐宽”两句说,凡是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人,必须具备这种执着而不顾惜一切的坚毅精神。可见,这首词具有很高的概括性。
卜算子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1〕。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2〕。引疏砧、断续残阳里〔3〕。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4〕。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5〕?
注释
〔1〕汀蕙:水边高地上的蕙草。败红衰翠:落花枯叶。
〔2〕楚客:飘零他乡的游子。
〔3〕疏砧:稀疏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4〕翠峰十二:巫山十二。
〔5〕奈:无奈。
解读
暮秋季节,江湖飘零,离愁别绪,萦绕心头,这是柳永品尝最多、挥之不去的痛苦。旅途中,“江枫”“汀蕙”都已凋零枯萎,满目萧条。黄昏残阳夕照时刻,断续的“疏砧”声传来,所见所闻无不触动词人的愁苦意绪。下片因此触景伤情,将郁积于心中的凄苦倾吐出来。相隔千里,烟水重重,只有凭高远眺。巫山翠峰,历历在目,却无法寻觅情人的踪迹。这一番番痛苦的折磨是他人所难以理解的。只能将离别相思之情又写到书信之中,却又不知如何寄达。漂泊的游子的心事的确是无由排解了。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1〕。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2〕。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3〕。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4〕。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5〕。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6〕。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1〕可可:不在意,漫不经心。
〔2〕暖酥消:形容肌肤消瘦。腻云:形容女人的头发。亸(duǒ 朵):散乱下垂的样子。
〔3〕无那(nuò 懦):无可奈何。
〔4〕恁么:这么,如此。雕鞍:雕饰的马鞍,代指马。
〔5〕鸡窗:书窗,书房的代称。据说晋代宋处宗养一长鸣鸡,经常停息在窗间,与宋处宗对语。蛮笺象管:蜀地产的彩色笺纸和象牙做的笔管。指精美的纸和笔。拘束:管束,管教。吟课:读书作诗。
〔6〕镇:长。
解读
这首词以妓女的口吻写成,描写她同恋人分别之后的相思之情,并通过内心活动表现出她对理想爱情的追慕。开篇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千红,而这位妓女却并不因此而感到任何欢快,相反,她见“绿”而心情惨淡,见“红”而频添忧愁。次三句写红日高照,燕舞莺歌,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这位女主人公却怕触景伤情,故而拥衾高卧。不仅如此,她还肌肤瘦损,懒于妆扮。上片末三句揭示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诗经·伯兮》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词中的女主人公的心意与之相同。至此,读者才发现上片用的乃是倒叙手法,结尾不仅解释了上片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片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下片承此,极写这位女主人公内心的悔恨之情和自我构筑的美好生活。她悔恨当初没有把“薄情”锁在家里;她悔恨没有让“薄情”手按“蛮笺象管”成天在窗下做功课;她悔恨光阴虚掷,没有同“薄情”整日形影不离,“针线闲拈伴伊坐”。对歌伎类似的心事,其他词中也有表达。《昼夜乐》说:“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与两人的相亲相爱相聚比较,一切的利禄功名都不在话下。堕入情网的歌伎又有什么更多的愿望或幻想呢?难道还能真的盼望“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吗?现实一点,只求“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也就足够了。这与“丈夫志四方”的男子或具有“停机德”的闺中贤妇截然不同。在古代社会,一个妓女为了情爱,幻想能把所喜欢的人锁在家里,这无疑也是带有叛逆色彩的。这首词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与《鹤冲天》(黄金榜上)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有相通之处。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1〕。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2〕。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3〕。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4〕。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5〕。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6〕。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7〕。渐呜咽、画角数声残〔8〕。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注释
〔1〕庭轩:庭院长廊。
〔2〕宋玉悲感:战国时宋玉曾因悲秋而作《九辨》。
〔3〕迢递:遥远的样子。潺(chán 谗):流水声。
〔4〕蛩(qióng 穷):蟋蟀。
〔5〕绛河:银河。婵娟:美好的样子。
〔6〕绮陌:繁华的道路。迁延:留恋忘返。
〔7〕漏箭:古代计时器。
〔8〕画角:古乐器,出自西羌。形似竹筒,外饰彩绘,故名。
解读
柳永的羁旅词擅长将旅途的孤寂凄苦与仕途的失意困顿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当年青楼旖旎、诗酒风流生活的回忆,幽怨缠绵地抒发出来。这首词分三片。第一片写旅途中所见所闻而引起的“行人凄楚”之感。暮秋季节,菊花凋残,梧桐零落,蝉蛩悲吟,流水呜咽。再加上夕阳残照,飞云黯淡,濛濛微雨,洒落江关。长期跋涉于“远道”,受尽“临水登山”困苦的漂泊者,汹涌的“悲秋”情绪自然翻滚而来。第二片写“孤馆”独宿,度日如年,思绪不禁飘忽到往日。白日是辛苦的奔波,夜晚的栖息也没有给“行人”以抚慰,反因孤枕难眠而思前想后。词人首先回忆起来的是没有功名利禄之前混迹于妓院“红楼”的风流潇洒快活日子。当然,在红楼中“经岁迁延”,不是柳永的生活追求。对红楼美好生活的追忆中,依然透露出作者的不甘心。第三片写“当年”的快乐生活,与眼前的孤独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当年青春年少,呼朋唤友,出入歌楼妓馆,听歌饮酒,时间过得飞快。这就有力地反衬出羁旅的“憔悴”“惨愁”。柳永似乎是在抱怨自己的追逐名利,向往早年的潇洒自在生活,但是,这只能看作是词人旅途漂泊、仕途坎坷时的牢骚语、无奈语。最终落实到今夜的“抱影无眠”,词人将在无尽的悲苦中消磨时光。
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1〕。度万壑千岩,越溪深处〔2〕。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3〕。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4〕。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5〕。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6〕。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7〕。叹后约、丁宁竟何据〔8〕?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9〕。断鸿声远长天暮〔10〕。
注释
〔1〕冻云:下雨或下雪前所凝聚的阴云。江渚:水中陆地。
〔2〕越溪:若耶溪,在今会稽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3〕樵风:顺风。据孔灵符《会稽记》载:东汉郑弘入山砍柴,拾得一遗箭,归还其主人。对方询问他的愿望,郑弘识得对方是神人,就说:“常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来果然如愿。后称若耶溪山风为“郑公风”或“樵风”。
〔4〕画鹢(yì 易):船头绘有鸟图案的船。翩翩:轻快的样子。南浦:这里泛指水边。
〔5〕酒旆(pèi 佩):酒旗。
〔6〕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打船舷,使鱼受惊而入网。
〔7〕浪萍:波浪上的浮萍,喻旅人的行踪漂泊无定。
〔8〕丁宁:即叮咛,嘱咐。
〔9〕杳杳:深远的样子,没有踪影。神京:京城。
〔10〕断鸿:失群的孤雁。
解读
《夜半乐》描写羁旅漂泊的所历所见和自身的凄苦心境。词中依然有对“绣阁”的怀恋,对“神京”的遥望,显然是将仕途失意的痛苦融入到对闺人的相思之中。词分三片。第一片写途中的经历。起笔写“冻云黯淡”之天气恶劣,衬托心情的压抑。在这样的季节气候中起程,谁又能有好心境呢?“渡万壑千岩”四句,词笔一转,忽又出现“越溪深处”的清幽景象。词人难得遇见“怒涛渐息,樵风乍起”的好时候,仿佛要借浏览沿途风光来排遣愁苦意绪。在此心境的作用下,画面逐渐走向欢闹:“商旅相呼”,画船往来,熙熙攘攘,水面上何尝不是一番风光景色?首片之中已经有多次转折。第二片写途中之所见。先勾勒远景:“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再涂抹近景:渔人鸣榔、游女浣纱、败荷零落。这画面有远有近,有色有声,并且全由“望中”二字穿起,是第一片览景遣情目的的延续,又巧妙自然地引出第三片。第三片写去国离乡的感叹。词人见此种种景物,不但没有摆脱愁苦的缠绕,反而触景生情,牵引出更多的感伤意绪:他初念抛家漂泊,与“绣阁”轻言离别,以至眼前“浪萍难驻”;他继叹“后约”无凭,“丁宁”落空,情感无所寄托;他终恨“离怀”惨淡,“归期”遥远,岁暮而滞留他乡。结尾又缘情入景,以景结情。“断鸿声远长天暮”,词人回“神京”的希望不知哪一天才能实现?归期一天不得落实,词中描述的诸种苦痛折磨也将持续下去,且将日益深化。三片融合在一起,成功地烘托出词人凄苦难遣的离愁别恨。第二片则以清丽恬美见长,画面逼真,层次清晰,用笔细腻,色彩分明。“渔人鸣榔”、“浣纱游女”数语,尤为生动传神。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6〕。千骑拥高牙〔7〕,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8〕。
注释
〔1〕三吴:指吴兴郡、吴郡、会稽郡。在今江浙一带。钱塘:今杭州市。
〔2〕参差:形容人家楼阁房屋高低错落。
〔3〕天堑(qiàn 欠):天险,这里指钱塘江。
〔4〕重湖:西湖上有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与外湖,故称重湖。叠巘(yǎn 眼):重叠的山峦。清嘉:清丽秀美。
〔5〕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九月。
〔6〕羌管:羌笛。
〔7〕高牙:高大的牙旗,代指州郡长官。
〔8〕凤池:凤凰池,中书省的美称。这里指朝廷。
解读
这首词把杭州描绘得雄伟壮观、清幽秀美而又富丽非凡。全词将杭州的形胜,钱塘江的涌潮,西湖的荷花,市井的繁荣,上层人士的享乐,下层百姓的生活都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上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开篇三句点出“形胜”、“都会”与“繁华”,以下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各安排三句,做形象地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美丽的风景和人烟的茂密,这里垂柳、画桥、风帘、翠幕相互掩映,“十万人家”错落其间。“云树绕堤沙”三句侧重刻画“形胜”,写出钱塘江潮的险峻气势。这里钱塘江“天堑”气势雄伟,波涛卷雪,一望无际,堤岸上云树缭绕,更增添了大好江山的妩媚情调。“市列珠玑”三句突出了杭州城的富庶繁华,这里集市上多“珠玑”之类贵重商品的罗列,家家户户多有“绮罗”之类的奢侈享受,彼此之间在比阔摆富。这样一幅画面,词人也是极尽夸张之能事。但是,由于观察的细腻、描写的真切、语辞的活泼、情感的投入,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浮夸。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与游人的欢乐。西湖是杭州城美丽的集粹,是杭州城的象征与代表。苏轼在杭州写西湖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柳永腾出下片所有的笔墨,集中写西湖,就突出了杭州城的特色,杭州城的神采风韵,玲珑毕现。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突出“好景”中的人物。“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语言。西湖分内湖和外湖,风景不同,故称“重湖”。西湖周边,有连绵重叠、造型各异的翠绿山峰环绕,妩媚中别具峻峭。南宋康与之有《长相思·游西湖》写两岸的翠峰叠嶂说:“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南宋袁正真也有《长相思》说:“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画图中。”这些都可以与柳永的词句对照阅读。何况,这里还有“三秋桂子”飘香,“十里荷花”盛放,人间天堂,绝非溢美。“羌管弄晴”三句写湖面上游乐情景。“钓叟”,代指隐士,泛指墨客骚人;“莲娃”,指陪同游湖的歌儿舞女。晴日里,湖面上随处“羌管”悠悠;入夜后,西湖边依然“菱歌”悠扬,熙熙攘攘,“钓叟莲娃”往来不绝。“千骑拥高牙”写的是州郡长官。杭州城这样的繁华盛丽,百姓的安居乐业,都是地方长官治理的政绩。州郡长官不仅有“吟赏烟霞”的儒雅,而且也有了“乘醉听箫鼓”的与民同乐的闲暇。结尾两句归结到本意。柳永谀美杭州城长官,将来回到朝廷,也有足够的政绩可以夸耀了。换言之,仕途通达也是意料中的事情。这首词形象地描出杭州天堂般的胜境,艺术感染力很强。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对杭州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胀起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宋谢驿(处厚)有一首诗写道:“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虽是传说,并不一定可信,但杭州经过柳永的艺术加工,更加令人心驰神往了。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3〕。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4〕!
注释
〔1〕是处:处处。红衰翠减:花落叶枯。苒苒(rán 染):同“冉冉”,渐渐。物华:美好的风物。
〔2〕渺邈(miǎo 秒):遥远的样子。
〔3〕颙(yóng 喁)望:凝望。天际识归舟:用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成句。
〔4〕争:怎。恁:如此,这样。
解读
这首词写羁旅行役之凄苦,空阔苍凉,立意不同。词人以潇潇暮雨、空旷江天、凄惨霜风、冷落关河、万里夕阳为背景,有力地烘托出行人漂泊流离的困苦与孤独。因这典型秋景所引发的愁苦意绪也就如同滚滚长江水一样,奔流不息。背景的寥廓空旷,更凸现游子的孤苦寂寞。下片写故乡之归思。词人翻进一层,设想闺中的“佳人”也正倚妆楼凝望,盼望行人的归来。最终落实到己身。双方照应,情感的抒发更为深切。柳永还是采用习惯的做法,将自己人生失意、仕途奔波的痛苦,转借对一位女子的思恋而表达出来。这位歌伎已经成为柳永寄托感情的对象。所以,在词人的想象中,那位女子也一定是倚楼眺望,一片深情。其实,这是宋词写歌伎恋情的一个基本模式。在柳永的笔下,歌伎到了“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时候了,“犹压香衾卧”。而且,“终日厌厌倦梳裹”。原因只有一个:“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起床后,柳永为歌伎安排的日常活动也是:“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类似的描写,唐宋词中比比皆是。然而,柳永此词高旷古雅,气象雄阔,笔力苍劲。苏轼曾称赞此词“不减唐人高处”(《侯鲭录》卷七)。
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1〕。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2〕。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注释
〔1〕拟:打算。征辔:征鞍,旅人所骑的马。争奈:怎奈。行计:行程的计划。
〔2〕恁:如此,这样。
解读
这首词全部以当时口语写成,明白晓畅,却又深情婉转。上片从居家的闺人角度落笔。品尝了“别离滋味”之后,夜晚总是在“展转”反侧中煎熬,难以入眠。实在无法躺下去了,就起床寻找排解愁绪的方法。岂知起床后更是无聊,只得重新躺下。闺人就是在这样起卧不安的焦灼愁苦中消磨时光。下片改写旅途漂泊者。在外的游子也是多次打算回来,又迫于外在的诸多原因,无法更改“行计”。无论如何自我“开解”,总是不能摆脱“寂寞”的纠缠。结句合写双方,总束全词。柳永确实熟练地掌握了当时民间口语,又以极高的文化素养对这些口语加以提炼,达到雅俗共赏的一个极高境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这两句话也可以移植过来评价柳永的这类作品。
倾杯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1〕,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2〕。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3〕。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4〕?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5〕。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6〕。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7〕。
注释
〔1〕骛(wù 务):野鸭。烟渚:水中烟雾弥漫的沙洲。
〔2〕歇:停止。楫:船桨。代指船。
〔3〕蛩(qióng 穷):蟋蟀。切切:形容声音轻微。如织:形容蟋蟀声如丝一般地密织。
〔4〕鳞翼:鱼和雁,代指书信。古时有鲤鱼、雁足传书的传说。
〔5〕憔悴损:憔悴到了极点。
〔6〕楚峡云归:谓美人离去。战国宋玉《高唐赋》载:楚王游玩高唐,曾遇见巫山神女,自献其身。离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梦峡,巫山的代称。高阳:指酒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生求见汉高祖时说:“吾高阳酒徒也,非孺人也。”
〔7〕京国:京城。
解读
这首词上片围绕“宿苇村山驿”这一具体环境,充分描绘为游人添愁增恨的秋色。“鹜”与“雁”傍晚时分急匆匆地寻求一个暂时可以栖息的地方,词人乘扁舟飘零,当然也应该歇息了。然而,那突然传来耳畔的“一声羌笛”中有着无限的“离愁”,它与“岸草”之间“切切蛩吟”的凄凉声响交织在一起,又怎能不引起游子的万种离愁?身体虽然暂时歇息,心灵却依然在飘荡不定。这是长期的羁旅生涯在词人心灵上留下的深深烙印。下片写难以割舍的相思之情。自从与“芳容别后”,相见无由,即使是“鳞翼”也无由寄达音信,只有目断远峰,遥遥凝望。“望京国”三句,透露出词人的真实心声。对京城的眷恋,就是对仕途的渴望。“想绣阁深沉”云云,不过是表面的原因,决不是旅愁或秋愁产生的深层原因。此词显然是写于仕途失意、离开汴京以后。这才是词人羁旅漂泊感产生、且不时地汹涌而来的真实原因。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1〕。明代暂遗贤,如何向〔2〕?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3〕?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4〕。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5〕。青春都一饷〔6〕。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7〕。
注释
〔1〕黄金榜:殿试后朝廷发布的榜文,用黄纸书写。龙头:指状元。
〔2〕明代:圣明的时代。
〔3〕风云:喻人的际遇。《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争:怎么。恣:任意,放纵。
〔4〕烟花:指歌伎。依约:隐约。
〔5〕恁:如此。偎红翠:指狎妓。
〔6〕一饷(xiǎng 响):同“一晌”,一会儿。
〔7〕浮名:指功名利禄。
解读
这首词以通俗浅近、明白晓畅的语言,直接抒发词人轻蔑名利、傲视公卿的思想感情。在封建社会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科举考试都存在着营私舞弊、遗落贤才的通病,其中包括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明代暂遗贤”、“未遂风云便”等句,就包含有作者的无限辛酸和对科举制度的讽刺揶揄,它说出了那个时代许多失意知识分子的内心感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但问题还并不止于此。这首词的深刻和尖锐之处,还在于它表明:词人宁肯在“烟花巷陌”之中去寻找“意中人”,宁肯当一辈子“才子词人”,宁肯在“浅斟低唱”之中虚掷“青春”,也不要那身外的“浮名”。将功名利禄直斥为“浮名”,这在统治者看来真有点大逆不道了。封建时代的多数文人,科举落第以后无非是“头悬梁、锥刺股”,一心只读圣贤书,以求卷土重来。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前赴后继,至死不悟。那么,中第与落第者皆紧紧地聚集在统治集团周围,这正是统治者笼络人才、增强朝廷凝聚力所需要的,即唐太宗所谓的“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落第者即使有牢骚,也大都是骂骂考官无眼之类的,甚至叹息自己时运不济,对科举制度依然充满着热望。北宋前期对科举制度做了大幅度的变革,努力保证“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公平竞争原则的贯彻实施,因此也成功地培养起文人对赵宋朝廷的向心力。然而,恰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柳永发出如此不和谐的音响,表现出词人对封建道德信条的蔑视,甚至将“风流事”、“浅斟低唱”都抬举到科举功名之上,这是统治者决不能容忍的,柳永因此得罪仁宗、招致今后仕途上的无限麻烦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统治者真是误解了柳永,他何尝不是对功名利禄孜孜以求,柳永的到处“打秋风”,最终依赖科举晋身,奔走“政府”之间要求转官等等,都明显地流露出内心的渴望。只不过,柳永生性浪漫,“偎红翠”的生活又确实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牢骚汹涌时便口无遮拦,触中统治者的忌讳。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1〕。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2〕,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注释
〔1〕目断:极目远眺。
〔2〕狎兴:狎妓的兴致。
解读
旅途漂泊得太久了,劳顿不堪,身心疲惫,词人抒写的是一种总体的感受。这首词写羁旅情思,与其他羁旅行役之作不同,没有追忆具体的一段狎妓生活或某一位歌伎,而只是写词人眼前的落寞“萧索”。夕阳秋风,柳条飘拂,乱蝉嘶鸣,四周极目眺望而不见边际。行人的跋涉艰辛、路途的孤单寂寞,融入了萧瑟暗淡的景致之中。词人自己感觉到兴意阑珊,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柳永品尝羁旅行役生活最多最深刻,这些词所抒写的情感也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