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收拾停当没多久,一架小型空天飞行器就稳稳地停泊在别墅附近的一片草地上。
空天飞行器又称航空航天飞行器,既能在大气层中飞行,又能在外太空飞行,是航空技术与航天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
周碧池的这架属于小型客运空天飞行器。
宁凯等人加上周碧池有七个人,再加上驾驶员已经有些超重了。
这飞行器本身体型就小巧,又增加了垂直起降装置,不可能加装太多燃料,载荷与航程就相当感人了。
实际上,周碧池的宇航飞船不会直接从同步轨道上进入大气层,这架空天飞行器算是往返大气层的摆渡车,而且最终会被宇航飞船回收。
几个人进入拥挤的船舱后,飞行器很快平稳起飞。
另一边王灭和麦小跑还在别墅附近蹲点,他们眼睁睁看着飞行器起飞,却不能接近。
没办法,谁让他们被周碧池列入“智障”行列呢?
周碧池如果看到这两位出现,恐怕会直接崩溃。
另外以这艘飞行器的载荷,也确实没法再装下两个人。
艾达开始隔空给这两位团队成员发布指令:王灭和麦小跑,自己想办法去机械城,可以晚一点,但限你们三天之内抵达。
机器男人两脸懵逼:我们怎么过去,走过去还是飞过去?
艾达一脸傲娇地回复:不管,你们自己想办法!
……
飞行器首先在一千米高度向东行驶了一百多公里,来到海边的发射台。
所谓发射台,其实是一条依山体而建,倾斜向上的电磁导轨。
飞行器首先附着在导轨上,依靠导轨的电磁力推离地面,这是比较节省燃料的方式。
燃料节省了,也就相当于减轻了飞行器的自重。
这样的导轨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有建造,而依靠山体的斜度进行建设,是最经济的方式。
这条电磁导轨高度大约在五千米,属于中等高度。
飞行器首先降落于导轨的发射平台,随后机械臂运行,将飞行器移送至导轨滑道上。
这些动作都是自动执行,不需要人工参与。
在一系列繁琐的操作之后,飞行器被电磁力缓缓推升,随后开始进入加速。
超过三个G的加速度作用在整个飞行器上,将每个人都紧紧按在座位里。
大约五百多秒后,飞行器脱离导轨,直冲天际。
电磁导轨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飞行器突破大气层最稠密的底部区域。
这个区域的高度大约是50公里,在这一区域也是最消耗燃料的。
而再往上大气层就很稀薄了,基本可以认为是真空,飞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随后主引擎开始点火,继续将飞行器向上推升。
在人们的视野中,整座城市和大洋迅速变小,一团团的云层被抛向下方。
飞行器绕出一个纵贯天际的弧线,向着南方,也就是赤道方向飞去。
因为周碧池的宇航飞船停泊在赤道位置,高度为35900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航程中,飞行器仍在不断加速,但都以人类感官上比较舒适的程度进行。
随后,宁凯看到朝向太阳的一面变得极其明亮。
这是因为缺少了大气层的阻隔,阳光开始显现它真正的威力。
而背向太阳的一面,透过舷窗可以看到深沉的太空,像是进入一片虚无。
这时,透过厚厚的云层,可以看到呈现出蓝色弧面的地球。
这里的天空无比纯净,或者说这里已经不存在天空的概念了,他们已经进入太空。
宁凯其实没上过几次太空。
这倒不是因为他没条件上来,自从“探索宇宙法案”生效以后,他就很少上来了。
“探索宇宙法案”规定,在人类的宇航技术达到或超越光速之前,禁止对深空宇宙进行探索。
而这一法案的荒谬之处就在于,宇航相关的技术本身就是与深空探索相辅相成的,如果不以探索为动力,速度永远也无法提升。
事实也是如此,自从这一法案生效后,宇航速度始终没有再提高。
而人们对这一法案拥护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太阳系其实很大很大。
严格意义上按照太阳引力控制范围计算,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轨道半径可以远至3光年之外,也就是奥尔特星云边缘。
太阳系的辽阔和资源之丰富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如果把近地小行星、主带小行星、半人马族小行星、特洛伊小行星乃至柯伊伯带、离散盘加起来,可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颗小行星。
这还不算奥尔特星云。
如此丰饶的资源,人类文明即使花一万年也消化不完,能源根本不成问题。
而且有太阳能以及氘、氦3等聚变燃料,如果开发得当,太阳系甚至能承载上千亿人口的生活。
所以,正如人们普遍的想法,探索宇宙的支出与收益完全不成比例,这样的探索行为理所当然应该被禁止。
不如集中将科技的全部力量永远改善人们的生活,这是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惠。
望着深沉的太空,宁凯时常为人类文明的短视而感到懊恼。
这时,他注意到在太空深处有一串光点。
那些光点大约只有绿豆那么大,在广袤的太空中排成一串,像是给太阳带上了一条珍珠项链。
宁凯意识到,那是环日太空工厂。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上,围绕太阳分布着超过三百座太空工厂。
每一座太空工厂的直径超过800公里,地球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物资,全部在这些工厂里制造。
而太空工厂的公转速度比地球稍慢,所以,地球会周期性地与每一座太空工厂相遇。
在相遇时的短暂窗口期,工厂里的物资会被运往地球。
而此时,宁凯距离那些太空工厂的最近距离也超过100万公里,这使他得以看到所有工厂的全貌。
随后,宁凯被近在眼前的庞然大物遮挡了视线。
这些是环地太空城。
在宁凯目力所及的范围里,分布着几十座环地太空城。
它们的规模较小,但每座城里也可以容纳上千万人口。
周碧池的飞船就停泊在其中一座太空城的港口里。
飞行器脱离大气层后,改用离子推进器进行轨道微调。
在导航台的指挥下,很快与宇航飞船完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