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资本主义速成课

三天后……

陋室滴水,我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看着眼前这位留着寸板短发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深藏不露的专家,贾寺道先生。身边人衣着极为普通,倒是显得我这个西装革履的人十分扎眼。

“贾教授,我是受了钦江螃蟹孔村扶贫工作队的委托,向您请教。”

“不敢当。”

贾寺道银发似针,笑容拘谨,蒜头大鼻坑坑洼洼,这一笑令我背脊一凉,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罢罢罢,但凡专家学者都是内修不外露,穿拖鞋,披外衣,破烂流丢喇叭裤,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我听说,您这村里的大蚝卖不出去。”

贾寺道被说中了伤心事,不由长叹一声:“唉!时运不济呀。”

“比我们那儿好多了。您这是养出来了卖不掉,我们那可好,贫困户连动都不带动一下。更难!”

教授摇头摆手,叹道:“啥都不干也就是无功无过,我们这投了本金白白烂掉,现在全村几十户人家,贷款都还不上!”

我环视一周,这旁边可是十几号人,敢情都是来找你要钱的吗?也好,如果没点压力想来你也不愿意跟我走。

“那现在怎么办?”

“唉!只好请求政府帮助了。”

我心中不由暗暗发笑,这意思就是让政府给你擦屁股呗。

“贾教授,如果我可以给您一个机会,让您跟乡亲们还上这笔钱,您干吗?”

贾寺道双目圆睁,急问道:“有这等好事?你……不是骗子吧?”

我心中颇为不悦,恼道:“教授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你看这村子,还有什么值得我骗的?”

“那……是真的?”贾寺道拧了自己一把,确认没有做梦,“你说,什么机会?”

“我也想养大蚝,不过不是在这里养,而是在钦江港养。如果您愿意,我愿意雇佣您和您的团队,也包括这里的贫困户。”

“发工资?”

“当然发工资,还给分红!”

贾寺道动心了,问道:“能给多少?”

“这我得核算成本之后才能答复你。不如您先告诉我大蚝怎么养,我在这个基础上核算成本。”

“行!你想知道什么?”

“比如说,怎么养产量最大?成本最低?”

贾寺道咳了一声,整了整自己的衣服,取出纸币:“大蚝这种生物是水生的,水面以下,淤泥之上,都可以存活。它的食物是海中的浮游生物,所以不用喂食。不过缺点是必须攀附在粗糙的表面上,养殖面积就等于养殖数量。现在渔民都用蚝柱这个办法,用一根绳子沾上水泥块,然后垂到水下充当蚝柱,缺点是不能做的太长。”

“为什么?”

“水泥块比较沉。”贾寺道无奈的拱拱手。“所以我的技术就是,超高密度养殖法!”

“愿闻其详。”

“渔民只能用短柱,我用的是直接探到水底的长柱!你肯定想到,这么长的柱子人力怎么收得回来对不对?我用的是尼龙穿塑料球,外面包裹水泥的法子!这样一来绳子本身就自带浮力,回收一点也不难!”

“再者,渔民用的渔排都是竹木结构,木头的成本是很高的。我这不一样,除了主要受力框架用的是钢铁和硬铝合金,其他地方用的是塑料,不仅重量轻,而且结构强远远比他们好!这样一来,我的蚝柱密度更高!”

仅此两项,就能带来绝对的效率优势。

我不禁打断:“如果给你十米水深,密度能超过传统方法多少?”

“垂直方向三倍!水平方向两倍吧!”

“啊!看来我们不应该在这里谈,应该找一家好的馆子,开一瓶香槟。”

不用6000万的投入!2万亩的产量足够抵得上12万亩,已经完全超过了当下的市场容积。我只需要投资1万亩,3000万,超产三分之一,就足够摧垮整个大蚝市场的价格。

“贾教授,您对蚝苗育种方面有什么研究吗?”

贾教授推了推自己的眼镜,答道:“目前来说,太平洋大蚝的野生种群和人工养殖种群并无区别。成品大蚝的大小只与经过的浮游生物数量有关系,简单地说,水体流量越大,大蚝长得越肥。”

“我可以增加水中浮游生物种群数量吗?”

“如果是富营养化的水,浮游生物数量会多一些。比如城市生活用水排入江河之后,就会呈现出这种富营养化的现象。”

我明白了!原来如此!

“我懂了,蚝排的布置应当放在河流入海口的咸淡水区域,上游密度高些,下游密度低些,到了入海口附近就反过来。最佳的布防地点应该是深水航道或者天然的泻湖口,对不对?”

“没错!最好避开大蚝的天敌,比如螃蟹什么的。”

也就是说,大蚝的养殖成本取决于浮筒、蚝柱、蚝苗、人工等几个部分。我的优势就在于大密度养殖摊低了浮筒和蚝柱的成本。这两样都可以通过工业化生产廉价获得!蚝苗可以直接大批量购买并且自己育种,反正野生和养殖的并没有不同。而人工恰恰是所有成本中最不可靠的,因为这样的产业工人在当地很难找。

“贾教授,您可以跟我来吗?我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勘察场地,确定浮筒和蚝柱的制作标准。”

“这……”

“只要这笔生意做成,我会雇佣这里的贫困户作为产业工人。您不就带领他们脱贫了吗?我有销售渠道,养多少卖多少,不比养殖户自己承担风险要好得多吗?”

“可是……”

“这就叫产业升级,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我可以给每个工人一点股份,有钱大家一起分红!高大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啊!我们大家都可以比原来挣得多,不好吗?”

贾寺道犹豫了半天,终于问出了最简单的问题:“那,您为什么不在这里投资呢?”

“这里没道路没港口,水深不过几米,面积不过千亩,做不大的嘛。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呢?”

“好!我跟你走!”

“这就对了!”我紧紧攥住贾教授的手,就像抓住一块金子。“你就说是去考察市场,等我把风投谈下来,你再向上级汇报,连人带团队和工人一起过来。”

“什么时候走?”

“马上!去五羊市找一家能够生产浮筒和塑料蚝柱的厂子。”

我很高兴,一路上都没闲着。我感觉电话就像长在我耳朵上一样,耳骨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疼过。

“我找屠经理,就是屠学成先生。”

前台女声细声细气的答应着,很快内线就转到了屠经理手上。

“哎呀,郭助理你这个人就是有心啊。有什么生意啊?”

“有啊,您认识风投的人吗?我这有个项目,特别赚钱。”

屠经理非常热情,急问:“多少个亿啊?”

额……

“不用几个亿,我还缺2000万天使投资。”

“丁总年底怎么这么小气呀?”

“实不相瞒,这不是丁总的项目,他只给了我一点启动资金。您看,可以帮个忙吗?”

“帮!”屠经理的语气显然没了刚开始的热情,不过我仍是他的重要客户,也不好直接挂我电话。“我给你介绍一家可靠的!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呢?”

“现在!”

屠经理显然有些吃惊:“现在?你知道我在哪里?”

“深交所呗。”

我心中暗笑,你个炒股的人不在深交所你还想飞天不成?

“哎呀,你这人就是聪明啊。那,我们约个地方见面,今晚怎么样?地点我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