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研究过程的回顾[1]

可以衡量的、有形的结果,当然具有奖励作用,不过,我觉得最重要也最有趣的进展发生在迈向成果的过程里。我深信并珍惜过程的重要性,且也从获得成果时所面对的挑战中得到了最大的乐趣。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已经把这项重要的学习与一些战略和管理学者分享,也会继续和新一代的研究者分享。

2.3.1 从事计划性的研究

本章的2.1节和图2-1概述了我的研究计划。为何要做长期的计划性研究呢?有很多相当实际的原因,其中包括保持专注、在不同的研究项目间达到最大的协同作用和效率、在学术圈里快速地建立自己的学术识别(名声)。我再多谈谈几个观念和想法。首先,研究会滋养出新的研究:就像战略一样,有些研究结果是早在预期中的,而有些结果则是研究后才发现的(Mintzberg and Waters,1985)。大致来说,研究后才发现的结果是比较有价值的。其次,在整个研究计划中,学者应考虑每个机会,同时避免杂乱地研究,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整个领域发展之间的关系。跟着目前的主流走是不必要的,甚至最好不要跟着主流走;然而,一个人还是应该注意大趋势和研究领域,并且思考如何做出贡献。

一个扎实的研究计划既要精深,又要有延展性,如图2-1中的向下的箭头和横线。要发展研究计划,你需要同时兼顾深度和广度,亦即不但要顾虑整个森林(意指研究计划的广度),还要考虑每棵树(意指单一研究的深度)。你心中必须时时牢记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或者森林和树。以我个人为例,我早期研究计划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前提,已经为最近展开的研究打好了基础,其中包括数理模型(Hsu and Chen,2007)(如3a的扩展)、竞争知觉(Chen et al.,2007;Lin and Chen,2007)(如3a和3b的结合)、跨国企业间的对抗(Chen and Stucker,1997)(如4中新的支流)以及竞争与合作(Chen,2002,2008)(一个全新的主流)。

在这些延伸的研究中,Lin与Chen(2007)对竞争整备(competitive readiness)这一构念进行操作化,也就是企业在交战中倾向于快速地采取行动或反制对手的程度。这篇论文建构于我在ASQ发表的一篇论文(Hambrick et al.,1996[#11])的基础上。此外,Lin与Chen(2008)也检视了竞争性响应如何在公司CEO强大的决策权(decision power)、高层管理团队的社会行为整合,以及组织绩效之间产生中介效果的影响。这篇论文使用了中国台湾地区200多家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问卷的调查资料,对高层主管之间的复杂互动行为提出重要的洞见,并对高层管理团队在过程中的竞争行为提出了解释。这类延伸性研究对于亚洲情境而言应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亚洲,公司CEO的领导和高层管理团队组合的社会动态性(social dynamics)对组织的运作与成功有非常关键的影响(Westwood,1997)。

2.3.2 提出天真的问题

表2-2列出了一些激发我的12篇文章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在竞争-战略-竞争决策组合的研究主轴中(表中的2b),我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能否将公司战略概念化为竞争行动的决策组合?根据这个概念,我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竞争决策组合的属性有哪些?接着,我又研究了竞争惯性(Miller and Chen,1994[#5])、不一致性(Miller and Chen,1996[#8])、简化(Miller and Chen,1996[#9]),以及表2-2中每个相对应的问题。

表2-2 提出简单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我全部的研究计划都是从一个天真的问题开始的:什么是竞争?很久以前,经济学家和组织理论家就问过这个问题,而且经济学家已经问了200多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把竞争概念化,将它视为企业间竞争行动和响应的互动。虽然这个概念很简单明了,但在当时从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极富挑战的任务;接着,这个问题后来变成:什么是竞争行动?什么是竞争响应?在方法上,如何辨识一个竞争响应?事实上,我就是从研究竞争响应开始了整个研究工作。从我所搜集的实证资料中,我又从竞争响应追溯到竞争行动。这些考虑很自然地又引导我去面对另一个问题:如何定义竞争行动与响应的属性?从这里,我又接着提出下一个核心问题:竞争行动和竞争响应有何关联?这就是我博士论文的中心议题,也是本书下一章(Chen et al.,1992)(第3章)的研究焦点。

同样地,1996年我在AMR发表的论文[Chen,1996[#10](第9章)]的原始草稿,也是源自我1989年参加在新泽西州举办的一场未对外开放的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主办的,那时我刚到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任教。在研讨会上,我被指派评论当时很热门的战略群组文献。那一年光是战略群组主题就有33篇博士论文,当时,我提出一个既简单又天真的问题来开始我的分析和评论:战略群组取向的研究对竞争者分析有何好处?我的结论是: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它无法预测实际的竞争行为,而竞争者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预测实际的竞争行为。我的评论得到了非常严酷的反馈,某个认同我的参与者甚至用“不厚道”“刻薄”来形容这些回应。但无论如何,这个天真的问题是一篇论文的种子,而这个种子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路途:从1989年形成最初的观点,到最后1995年投稿到AMR,且在无须复审的第一回合被接受为止。这样的经验对于将我塑造成今日的研究工作者而言,不仅深具价值,且意义非凡。

总之,研究和论文发表的过程耗费时日,顶级期刊的论文接受率又很低,而论文的修改过程更是冗长且充满挑战,然而我深信这个过程可以且也应该被管理。每个人管理这个过程的方式将对他的文章发表、学习与学术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最大的影响则在于“学术风范”(scholarship)和“人性”(humanity)。即使论文被退稿,或是在发表之前需要不断地修正,这个过程依然深具价值。

[1] 针对我从发展这个研究计划所学到的主要经验,详细讨论请参阅本书最后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