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用援疆真情 育开民族团结花

覃岩峰 党贺喜 孙志刚

新疆哈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年轻的城市,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河南郑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心城市赋予这座城市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从2017年开始,郑州援疆工作队以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引,把搞好民族团结作为援疆工作的重心。两年来,援疆干部以“心”结亲,用“情”感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演绎着一段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

“同心树”下结亲戚 相帮相扶“一家人”

郑州援疆工作队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幅锦旗和一块块奖牌。这是援疆干部践行民族团结的荣誉,也是让他们继续努力挥洒汗水的鞭策。

北望天山雪峰,背倚连霍高速,在哈密市区西戈壁有一片哈萨克族集居的新型民居,它便是柳树沟乡一棵树村。2012年,政府动员148户牧民搬出大山住进了由河南援建的新家。

2017年4月24日,是郑州援疆干部值得铭记的日子,那一天,郑州25名援疆干部驱车20公里来到一棵树村,与当地哈萨克族群众结对认亲。他们栽下“同心树”,共同品尝“手抓饭”。自此郑州援疆干部在哈密有了自己的亲人。

一次结亲,终生结缘。郑州市城乡规划局援疆干部葛咏发现“亲戚”阿斯哈尔·沙里木的岳母行动不便,经了解得知老人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看着老人已经变形的双腿,葛咏坐不住了。在他的倡导下,援疆工作队从北京请来了风湿病、骨科、心脑血管领域的专家,到一棵树村为村民进行义诊。得知北京专家来坐诊,附近十里八村的数百名牧民也纷纷涌了过来,义诊活动一直持续到很晚才结束。

2019年9月,援疆干部葛咏、任党辉在“走亲戚”时发现不少牧民的房屋漏水。这一情况牵动着他们的心。

在郑州援疆工作队的例会上,“亲戚”家房屋漏水成了援疆干部讨论的中心议题。多少房屋漏水?翻修需要多少资金?工程需要多长时间?工程款如何筹措?各种意见在碰撞。

“我们援疆干什么?我们结亲又为啥?结亲户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再难我们也要帮他们解决。”最后领队马宏伟一锤定音。

经过一个月紧张的施工,23户村民家的屋顶得到彻底翻修。

“我们都凑合好多年了,没想到你们一来就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太感谢了!”阿斯哈尔·沙里木向郑州援疆干部竖起大拇指。

“两年多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和‘亲戚’的交流越来越顺畅了,以前都是用手语,现在基本可以用简单的普通话对话。”援疆干部刘朋辉告诉记者。援疆以来,古尔邦、元旦等节日都是和哈萨克族“亲戚”一起过的,通过喝奶茶、包饺子等不同风俗的融合,自己和“亲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是“亲戚”就要走动。为了加深关系,增进亲情,刘朋辉邀请妻子来哈密走“亲戚”。为了赶时间,刘朋辉的妻子匆匆忙忙买了张站票就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谁知这一站就从郑州站到了哈密……

哈密的四五月多沙尘暴。郑州援疆干部任党辉深有体会。2018年入夏的一天,他和“亲戚”一起上山送物资,上午11点出发时艳阳高照,但是走进戈壁滩里刮起了沙尘暴,数米之外一片混沌。狂风卷起沙砾打得车厢当当作响,分不清方向,找不到道路,手机也没了信号。直到凌晨1点多钟,沙尘暴才渐渐停歇,最后在前来寻找的警车的引导下走出了戈壁滩。那一次无水无粮无方向的绝境经历让任党辉刻骨铭心。

充实“结亲周”帮扶故事多

为加深民族友谊,增进民族感情,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深化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周”,每月一次。郑州援疆工作队积极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周活动,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实现了活动开展制度化、住户走访常态化、思想引导精准化、联谊融情大众化、凝聚人心最大化、正能量传播普及化。援疆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把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

距哈密市区120公里的括多里沟是一棵树村哈萨克牧民的冬窝子,援疆干部的一部分“亲戚”就在那里放牧。2017年12月底,大雪将至,山里冬储草料告急。

“马书记,牧民眼下最紧急的是草料问题,特别是深山里的冬窝子,情况更加紧张,撑不了几天了。”一大早,一棵树村的第一书记亚合甫·吐尔逊跑来焦灼地说。

“大家都知道了吧,情况就是这样,刻不容缓,趁着大雪未封山,我们得想办法把草料送到山上,帮助‘亲戚’渡过难关。”马宏伟在郑州援疆干部的例会上表态,并着手安排分工。

一天后,18000斤牧草和3100斤玉米运抵一棵树村。根据计划,马宏伟带领葛咏、李明昌、常伟3名援疆干部向深山挺进,为告急的牧民送草。天寒地冻,哈气成冰。一路颠簸,一路艰险。

“你们是怎么进来的?路上可都是冰呀,前天给孩子去三道岭拿药,我骑马用了一天。谢谢,谢谢!”接过援疆干部送来的棉衣棉被和草料,努尔别克·吐斯别克眼含热泪。

郑州援疆干部深山送草行动,宛如一股暖流温暖着大山里的群众,在当地传为佳话。

嵩山天山山水相连,富村穷村结对共建。2017年,由郑州援疆工作队牵线搭桥,相隔两千多公里的登封市老井村与哈密市一棵树村两委的代表坐在了一起,他们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层党组织建设、转移就业、人才培育等共同关心的话题深入交换意见,商讨并确立了两村结对帮扶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在新项目引进、互访互学、特色产品品牌开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展开合作。

老井浇灌一棵树。这两个村的结对共建拉开了河南社会组织援疆的序幕!

“老井村之前也是河南的一个贫困村,但他们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产业,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井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学习,他们也愿意出资、出技术帮助一棵树村的村民致富,实现更深层次的结对帮扶。”马宏伟表示,通过村与村结对帮扶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让郑哈两地更多的人结亲,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

两年多的结亲帮扶,“民族团结一家亲”在一棵树村站稳了脚,更扎下了根。

2017年11月3日,郑州援疆干部到一棵树村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我给亲戚讲报告”活动,向这里的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惠民政策,就增加牧民收入、就业就医、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等政策进行了宣讲和解读。

2017年12月,他们为12户结亲户搭建了蔬菜大棚,解决牧民冬季吃菜难问题;为25户哈萨克亲戚送来过冬煤,帮助“亲戚”过冬御寒。

2018年,郑州援疆工作队在民族团结结亲周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包饺子、做胡辣汤、品元宵、我跟“亲戚”学打馕、我教“亲戚”做烩面、我和“亲戚”共吃团圆饭、共话友谊情等互动活动,用“舌尖上的幸福”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两年来,郑州援疆医生在结亲周期间持续开展了义诊活动,针对结亲户山区放牧风湿病易发多发等情况,持续为山区放牧结亲户送医送药送温情。

…………

一项项扎实有效的活动,变成了一幕幕“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面,也成了“豫哈人民心连心”的真实写真。

天安门前看升旗 帮边疆学生圆梦

在柳树沟乡一棵树村的“民族团结陈列室”中央,记者看到一面鲜艳的国旗舒展平铺,这面国旗曾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也是哈密市唯一一面“一号国旗”,其背后故事是对“民族一家亲”的完美诠释。

“我的梦想是到北京看升旗。”这是布丽德尔根·加热里和森在郑州援疆工作队与哈密伊州区共同举办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型访谈节目中,拉着郑州援疆干部葛咏的手说出的心中梦想。经过近半年的协调组织和谋划动员,2018年7月,郑州援疆工作队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机关党委、郑州慈善总会,联合开展了“我爱北京天安门 郑州援疆助力边疆学生圆梦”夏令营活动。7月6日,来自新疆的36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汉族、羌族和藏族的小学生,踏上了奔赴郑州、北京的列车,开启了为期10天的圆梦之旅。

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在这里,来自新疆的小队员们登临巍峨嵩山,观览德善书院、聆听音乐大典、诵读古典诗词,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他们游览母亲河、沐浴河洛文明,感受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他们参观千玺广场,登临“大玉米”、参观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校车生产线,感受郑州城市的发展脉搏。在黄河之畔,哈密市第七小学的蒋铭杰说:“这是一瓶黄河沙,我要带回去做纪念。”

7月13日早晨,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红领巾在新疆小队员胸前飘扬,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向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短短两分零七秒,各民族的小队员们,高举右手向国旗敬礼,唱着庄严的国歌,凝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刻,我们与祖国的心脏最近!”“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祖国,希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现场,古丽达娜·库瓦提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妈妈,我在北京天安门,看到了五星红旗。”“孩子,你要记住,你是咱村第一个到北京看升旗的人。”

10天的圆梦之旅圆满结束,在返程大巴上,孩子们逐渐进入梦乡。望着这些带着满足的脸庞,郑州援疆干部们比这些孩子更加激动:圆新疆孩子一个纯真的梦想,让他们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培养团结精神,树立爱国情怀,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再苦再累都值得。

郑州援疆像一条丝带,把相距约2500公里的郑州和哈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对未来美好生活希望的种子种到了新疆下一代的心中。

经过两年多的交往交融,郑州援疆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从相识相知发展到交情交心。婚丧嫁娶、就学就医,大事小情里总有援疆干部的身影。彼此间的感情就像他们携手种下的的同心树,根深叶茂,又似根植于心间的友谊花,花香四溢。

(选自《郑州日报》201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