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直在交接箱子

第三十八章 一直在交接箱子

第21分钟,四公里指示牌处,东山参赛队前方突然向路边靠去给沙南让出道,然后速度一下子慢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

再不慢点队伍就要散了,沙南参赛队有柳江撑着几个拖油瓶,他们可没有。

“就帮你们这么多了啊,我们走了!不谢!”柳江喊道

“我去!谢你个鬼哦!”撵着后尾像赶羊一样催,这叫帮吗,要不是没力气骂人,都要开骂战了。

“还有4分钟的路程,都到我后面来,最后冲刺!”

“柳哥,我还行”丁嘉平喘着气说道。

“我也行!”刘士坤和孙志诚也说道。

“好,开始吧,跟不上就赶紧抓绳子。”

丁嘉平依然在前方开路,咬牙加快步速,一双犀利的眼神盯着前方,这眼神不光是坚定的信念,也包含对生活的不屈,要不是在这里遇见柳江,他只能给李沐阳那种人当奴才。

“快看!沙南参赛队又加速了,这是想飞吗?”

只见大屏幕上,东山参赛队被甩在后面了,淮安参赛队虽然还跟在沙南参赛队后面,但是距离越来越大。

还有不到800米的路程,沙南参赛队前边三个人形成小三角,后面柳江拖着一堆人形成大三角,在快速地推进。

如果是柳江在最前面还可以再快,但是已经第一了,就给丁嘉平他们三个发挥突破的机会吧。

“卧槽,沙南真牛啊,蹭残一队、撞残一队、撵残一队,还带飞一队!”

“山二、山五,马上到了,快去接应!”说着仨人向终点跑去。淮安参赛队的王树才教官也反应过来赶紧跑过去,他们的拖油瓶也到了。

“24分25秒!”裁判喊道。

山一赶紧去扶张娜和郑宇帆,他俩被拖一路能坚持下来就很不错了,其他几个能主动跑的只要让他们站稳就好,王树才护着孟玲慢慢向前走,等待他们的队伍。

等大家休息差不多了,其他参赛队也陆续到达终点。

第一当然是沙南参赛队,第二是江北参赛队、第三名是东山参赛队。淮安参赛队在沙南参赛队帮助下,一下子上升到第7名算是很不错了。

可怜的川蜀参赛队只得到第10名,青藏参赛队本就就弱,没有帮助就垫底了,何况还被蹭了一下。

经过这一场比赛,沙南参赛队彻底打出了名号,个人赛强将一大堆,团队赛配合默契,还能说是偶然吗?不是偶然就是必然。

必然的背后是什么?沙南的人普遍素质提高了和还是培训基地牛叉?之前为什么就不行?人的普遍素质不可能一两年就变化很大,唯一能变的就是清源基地的培训模式可能有变。

关注多了,清源基地也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从上到于国良代表的集团,下到各省分公司,都开始注意清源基地。嗅觉灵敏的教官也开始审视山一他们,下个月的会武才是代表基地声誉的硬仗。

第二天的攀爬、400米接力赛。

攀爬赛时沙南的队员们都不用用力蹬爬,光靠柳江自己托举就上去了。

400米赛时柳安排自己倒数第二棒,张娜倒数第一棒,开始队员都不理解,张娜是最慢的应该放在中间去,可比赛开始后大家都笑了。

柳江跑完自己的400米,把急救箱塞给张娜抱着,可是柳江一只手抓住箱子提手,又陪着张娜跑了200多米才放开,全场都笑了,这是作弊吗?算不上,因为我们一直在交接箱子啊!

柳江心里想的是20倍奖金我可不嫌多。

基地给于国良安排的招待室内。

“柳江,你好,我就不自我介绍了,相信杨华已经给你说过了,坐吧。”

“于总监你好,刚才杨总监说要带我来见您时真的很吃惊,我实在想不通什么事能够得到您的召见!”

以柳江目前最底层的工作岗位还真没资格进入顶层领导的办公室,如果是之前的柳江进入这个办公室肯定紧张地发抖,不过自从旗老苏醒柳江也变得从容自信多了。

“哈哈,工作上的事先不谈。这次团建比赛,我对你带领的沙南参赛队非常满意,我也看了杨华递交的培训情况,内因、外因的叠加成就了这批学员,让我很欣慰。”

“不过这两个原因都是因为你这“坦克”的存在才出现的,我很想知道如果下一届没有你这个坦克,清源基地还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员吗?”

柳江短暂思考了一下说道:“我可以肯定地给您答复,不敢说以后都会像今年一样夺冠,但至少都会是上等水平的素质!”

“哦?这么肯定?那我更好奇了,说说看。”

“首先,今年这届学员素质的提高虽然是因为我才有在这样的高度,但也是实打实练出来的,不是通过歪门邪道的方法走捷径得来的,个人赛上您应该看得出来,做不了假。”

“其次,从你刚才说的内、外因角度说,有这届学员的例证,一是说明清源基地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而且切实可行,外因条件仍然存在。”

“二是从内因方面只要你有信心、有追求,教官就能让你达到这个层次,而且下个月的基地会武,会让大家看到教官的水准。”

“于总监,我这样回答,你认可吗?”

于总监点点头,没有回答柳江的问话,不知在思考什么。

“你刚才说的基地会武我倒知道,你是说清源教官也会在基地会武上大展身手?”

“基地会武才是肯定基地层次的地方,他们当然要全力以赴,而且还会很响亮。”

“听你的口气,我怎么感觉你不像是我们集团的员工,倒像是基地的教官啊!”于国良笑着说道,其实也是试探他的猜测。

“于总监,我服役18年,不会那么多绕弯子就直说了。”

“18年间,我亏欠妻子、孩子不少,退役后很想好好弥补她们,但因为没有适合地方的一技之长,找不到好工作。我在公司也只是最底层的员工,收入当然也是最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