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2:执着于习惯

 

在我们家,有一些已经成为固定习惯的事。比如,我会把儿子上学用的东西放在一个专门的小盒子里,每天去幼儿园前,他自己将盒子里的便当、水杯等放进书包里。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儿子亲眼看到小盒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变少,知道自己将哪些东西放进了书包里,就不会落东西了。

而当他从幼儿园回来后,首先将书包里的便当盒、水杯、文件袋等一样一样地拿出来,再放回这个专门的小盒子里。这样我作为家长来说,也不会忘记要洗便当盒、检查学校发的各种文件等事情。对于孩子和父母双方来说,这都是很宝贵的习惯。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无法自己独立完成。但是随着一次一次的重复,他明白了这是自己每天早上必须做的事情。当他习惯这件事后,家长只要将所需物品准备好放在这个专门的小盒子中就好了。充分利用孩子此时执着于习惯的心理,让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不管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来说,忙碌的早晨都能变得轻松许多。

 

 

比起孩子在一旁玩耍,妈妈匆忙准备来说,这种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准备的方式,有助于在到了幼儿园之后,快速地找到自己书包里的东西,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孩子自己准备书包,也是一件好事。

妈妈们总是心疼自己的宝贝,怕他累着,会不由自主地出手帮助他们。这样其实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敏感期对习惯的执着,尽量创造环境,从小培养他们动手的意识和能力。

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我们可以认为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习惯。如果你家里有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估计你们很难在周末顺利出门吧。本来约好周六要一起去奶奶家,结果到了出门的时候,孩子突然开始耍无赖:“我不去!”每当这时妈妈都会很生气:“奶奶盼了好久,一直想见你呢!”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因为周六出门去奶奶家是有别于平时上学的行程,孩子不喜欢。关于行程,我们会在本书第73页具体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