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附 录

(一)抗日英雄刘文明

刘文明,满族,一九○八年出生岫

岩县红旗乡南隈村(现牌坊村)大背村

民组,系原大背刘文忠、刘文俊三兄弟

之一。现牌坊北隈傅厚勤岳父。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之后,由于日本帝

国主义的疯狂入侵,到处烧、杀、掠、抢,家乡一

带满目苍夷,哀鸿遍野。刘文明一家人,同样遭遇

灭顶之灾。衣不裹体,一粥一食难以保证,已渐逼

近死亡之界。在这祖国大好河山被践踏,民族即将

灭亡之际,热血男儿,岂肯在家等死。立志抗日救

国,生死离别。于一九三二年一月的一天,忍痛含

泪离别已年迈的父母,抛弃不过二年的新婚妻子,

不满二周岁的爱女刘玉芬,毅然决然投奔邓铁梅所

率的抗日队伍。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第二十八路

十六团——战士,不久任十六团——班长。自此随

之邓铁梅抗日队伍转战岫、凤两地辽东三角地带,

勇敢杀敌,不顾生死。

一九三三年七月,李春润(一九三二投笔从戊,

参加抗日军,立志报国)。从北平弄来两船军火,

准备在东沟枣沟(当时属于凤城县)卸船,救济救

国军,解决弹药短缺之事,事先约好邓铁梅司令,

96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李春光(时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三十五路司令),

刘景文司令(时任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

司令),齐聚东沟枣沟,掩护卸船补充军火,届时

各路司令均以率队到达。

李春光司令并把他乡一带的青壮年都动员组织

起来,到枣沟帮助搬运军火。日寇侦得这个情况,

遂出动大批日伪军,向枣沟兜剿。抗日军司令知道

后,抓紧卸船工作,在装六十马车之后,就把一批

来不及装运的武器伪装埋成坟形。这是一场极其激

烈的斗争。日寇认为这批军火无论如何不能落入义

勇军手里。所以兼程拼命争夺。而义勇军方面弹药

短缺,这批军火来得及时,无论如何也不能落空,

一场生死战打响,所以官兵溶成一体,浴血奋战,

战斗打响后,抗日军方面由于各路司令各自为战,

未有统一指挥,适当配合,又因日伪军从安东、凤

城、龙王庙、大孤山各方面调来武器,兵力均占优

势,抗日军坚持奋战一整天,终败北。此装上六十

多车的武器部分被敌掳获。掩埋的武器也因汉奸告

密,被日军挖掘得去。所幸没有卸完的一船武器驶

回海心,未被日军所得。

刘文明所在部队,在这次战斗中的主要任务

随部队至东沟枣沟接运军火,在同日伪军抡运军火

的战斗中,率全班战士英勇拼杀,壮烈牺牲,年仅

二十六岁,时年新婚妻子二十三岁,女儿刘玉芬两

岁。

97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1)讲述人傅厚勤

男,满族,现年九十四岁,现岫岩

县红旗营子乡牌坊村北隈村民组人,农

民。

刘玉芬:抗日英雄刘文明烈士女

儿,其父牺牲时两岁,随后,由母亲一

手养大成人,二十年后与岫岩县红旗营子乡牌坊村

北隈村民组傅厚勤结伴为妻,四年前年迈九十病故,

农民。

(2)资料来源

①《岫岩抗日风雷》第 119 页刘文明。作者:

杨森、陈明远。

②《辽宁文史资料一九八四年版第九辑》,其

中《东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抗日记实》。作者:

张星汪世和

③《辽宁英烈第二集》,其中《悲歌一曲震辽

东抗日烈士李春润》作者:曹文奇

(3)材料搜索整理人:

傅厚春:原岫岩县红旗乡小学老师,现住丹东

元宝区金山村

(二)牌坊二道沟军事会议

前文初本《小干沟抗战纪事》,曾对抗日军《化

整为零》的军事会议的地址是在牌坊北隈子,还是

在牌坊小干沟三门子,进行初步的探究。因依据自

身的条件所限,不想涉及过多的内容,集中精力写

好《小干沟抗战记事》就可以了,但也顺便翻阅手

98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中的抗日史书,没有找到抗日军在北隈子召开军事

会议的历史证据,只是在《丹东抗日文献会要》中,

赵同所著《东北义勇军》有这样一段记载……

“辽南临时政府民国 25 年 1 月 25 日,赵同、

阎生堂、白君实、赵庆吉、曹国士等三十余人在凤

城西之二道沟会议,首由赵同起草大纲,经大会审

定后,政府随后宣告成立(详见通令)……”文中

的民国二十五年,时间则为公历一九三六年。因地

址所诉模糊,没引起注意。以据史料所证,把那次

化整为零军会议地址确定在牌坊小干沟三门子。对

是否在牌坊北隈子召开《化整为零的军事会议》的

议题放弃、搁置,不予研究。但自己肯定:北隈子

和三门子传说中的抗日军召开军事会议的地址都是

真实的,不过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内容的

两次会议。

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左右逢源的事

情,一次偶然机会在丹东站前一家旧书店,书架上

发现一本紫色精装书,《岫岩县志》。几年来曾几

次返岫,就想见到《岫岩县志》这本权威书籍,来

也匆匆,去也匆匆,未能如愿以偿,这次异地他乡

巧遇,喜出望外,求之不得。毫不犹豫付款归为己有,

可以随时随意阅读欣赏。

事后爱不释手,细心看阅。当读到第 14 页大

事记栏目时,发现下面一段文字,引起了极端注意

“……1936 年(民国 25 年)1 月 25 日,铁血军首

领赵同、阎生堂、白承润、曹国仕等 30 余人,于红

99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旗营子乡牌坊二道沟举行会议,成立辽南临时政府,

赵同为总裁,划分 6 个行政区,各行政区长官兼任

方面军指挥……”

一段不足百字的精辟论述,令人耳目一新,刹

那间对故乡曾有过这样的辉煌,深感自豪,随之一

幅幅抗日军,少年铁血军及军民鱼水之情的虚幻画

面,隐隐约约浮现眼前。可爱的岫岩,可爱的故乡,

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

惊喜过后,有些犯难了,原本不打算,在书中

讨论,关于“牌坊北隈子抗日军召开军事会议议题”

放之不下。“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欲

罢不忍,红旗乡牌坊同样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在这

片土地上,这里的故人,在抗战时期留下的遗迹,

珍贵不能再珍贵,虽说史册有记载,但只是在其中

沉睡,家乡人不知,其光如何闪烁。也许是故乡过

去在抗战中流血牺牲的先烈们的在天之灵的委托与

期待,“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决心勇于承

担这个使命,将少年铁血军在故乡牌坊北隈子公布

“辽南临时政府”,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与故乡现代人见面。深知不会做的那么完美,只是

抛砖引玉,投石问路而已。“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尽力去做,无愧则安。

《岫岩县志》记载的牌坊二道沟军事会议内容

与《丹东抗日文献会要》中的“辽南临时政府兼铁

血军司令部通令”内容完全一致,地址基本相符,

只是小地名略有不同,即“牌坊二道沟”与“凤城

100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西之二道沟”。那么牌坊北隈子人传递的“抗日军

在北隈子召开军事会议的记忆,”与史资料所记载

的完全一致。所以个人确认,“牌坊二道沟”、“凤

城西之二道沟”就是今日人们所称呼的牌坊北隈子。

也许是原写“抗战史”的人,地名模糊所致。

我们已有理由,有证据将铁血军宣布成立辽南

临时政府的会议地址,确定在牌坊北隈子。依据这

个历史史实,对临时政府会议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

追究。

至于书写历史,必须遵循严肃认真准则,防止

虚构,拟造,起码要接近历史,寻找历史原点。

那么,关于牌坊北隈子抗日军举行军事会议的

史证确凿无疑。书本外的细节及相关疑虑,不被人

知的内容还有许多。现在牌坊北隈子人是否对前代

人的传说有所记忆。

2019 年 12 月的一天,借回岫岩之机,拜访北

隈子父老乡亲,今离故乡已近二十个年头。何况北

隈子以前也不常去,多数人只是一般认识,几位本

性,年长者已衰老或故去,此行能否如愿以偿,心

中无底。

首先到牌坊村打招呼,村委在场的几位负责人

热情支持,提供了两位九十以上高寿老人,一位郑

福昌的母亲,另一位是本性堂兄傅厚勤,他(她)

们都是从抗战时期过来的人,定会留有记忆,此行

必有收获。

路上构思了几个采访的话题,其一,北隈子是

101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否住过抗日军,这是个基本主题;其二,是否在此

开过会议,至于会议内容不必过细,只是考证民间

传说与史志记载是否相符;其三,从事件中找人,

有无同抗日军并肩作战的英雄将士或抗日军的坚强

卫士,仅供走访参考。

到北隈子之后,首先拜会郑大娘,说明来意,

一家人很热情,并急忙叫回在室外劳动的儿子郑福

昌兄弟二人,郑福昌是我熟悉的乡人,他们提醒老

人耳聋,过去的事情记不住那么多。无论如何,既

然来了,多少也会有收获。开门见山,有话直说,

凑到大娘身边问道:“大娘,你记不记得北隈子住

过抗日军?”大娘的声音低些,但尚能听得清楚。“住

过,住好多次。”并用手比划,接着说:“住地下,

小鬼儿不赶走,中国人没有今天的好日子。”一语

值千金,道出老人对今天伟大的祖国无限感激之情。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之道。”当谈到日军修围子时,大娘说:“那时我

十来岁,小鬼子修围子挖了个大深沟,围墙很高,

外边的人谁也不知道里边做什么?”涉及其他内容,

大娘摇头,记不清了。这位跨时代的老人,亲眼见

证了抗日军住过牌坊北隈子,同时也揭露了日军在

牌坊所留下的罪证“围子”。这不是传说,是铁一

般的人证。“围子”地名的称呼传递至今,这是对

耻辱史的记忆,“围子”当年就是人间地狱、阎王殿,

进去的人,休想活着出来,除非充当汉奸。

郑福昌说:“抗日军在北隈住过多次,人也很

102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多,曾住过后岗子大砬前操丝厂厂前大棚。”又补

充说:“人们都说北隈子过去是‘胡子窝’,他们

大部分原来都是在邓铁梅、刘景文所率抗日部队抗

日的。邓铁梅殉难,刘景文弃队进关。原来这两支

抗日队伍散伙了,他们有家不能归,又上山当‘胡子’

了。”郑福昌所言,完全同抗日史料记载一致。邓

铁梅 1934 年 5 月殉难;刘景文 1933 年末弃队进关,

原东北军民众自卫军第二十八路、东北民众抗日救

国军第五十六路两支队伍余部,有的重新组织起小

股抗日队伍继续抗日。有的逼上梁山,重操旧业,

落草为寇。但其中多数杀富济贫,不抡穷人的,不

欺负老残、妇幼。

1934 年下半年至 1935 年期间,苗可秀、赵同、

白君实等组建的少年铁血军接收了邓铁梅、刘景文

两支抗日队伍的余部。少年铁血军在凤城西之二道

沟,宣布“辽南临时政府兼铁血军总司部通令”。

今属牌坊北隈子,时间节点 1936 年 1 月 25 日。正

是铁血军鼎盛时期,据有关史资记载,当时铁血军

已发展到万人,横跨辽南三角地带,方圆百里。

少年铁血军一代精英,把公布“成立辽南临时

政府”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会议地址选择

在牌坊北隈子,俗称“胡子窝”,这是怎么回事?

个人认为(一)牌坊北隈子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三面环山,一面绕水,兵家难攻易守;(二)优越

的人文环境,牌坊北隈子傅姓,是白君实姥姥家舅

舅家的家园,血肉相联,相对安全可靠,所以把如

103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此重要会议地址选择在凤城西之二道沟,必有白君

实的主张。傅玉东家至今珍藏一张白君实当年的照

片;(三)其次牌坊地区当时属于赵庆吉的游击战区,

赵庆吉又是家乡人,军民鱼水一家亲,有一个坚强

的后勤补给的社会群体,所以会议地址选择必有深

层的不为人知的因素。

牌坊北隈子距日军看守所“围子”不足两公里,

可谓一箭之地。铁血军众首领把如此重要军事会议

地址选择在凤城西之二道沟(今牌坊北隈子)。方

圆百里,为什么偏偏看中了“西之二道沟?”不难

想象更重要看中了二道沟人的抗日精神,凝聚的抗

日力量、血性、斗志。北隈子支持抗日的民众哪来

的这样胆量和勇气?他们同抗日军一起抗日,不顾

生死,勇当抗日先锋,或作为抗日军坚强卫士。他

们想到了吗?北隈子民众及一切生灵要承担风险的,

何止风险,那是极端危险的,事态随时都有可能暴

露。北隈子这个小小山庄将遭遇血溅山河的洗礼,

万劫不复的灭顶之灾,北隈子人,明知同抗日军在

一起抗日就是龙潭虎穴,可是北隈子的人为什么?

那样失志不愈?北隈子到底是“胡子窝”,还是抗

日军坚强后盾的“英雄村庄?”时至今日,尚未听

说牌坊北隈子有过哪些抗日将士或民间中舍身忘死

的抗日卫士。“战士有痕终伟大,苍蝇无缺原是蛆。”

国难当头,选择爱国、救国,且勇于献身,足矣!

此时此刻,作为执笔者的我,一种担心忧虑油然而

生,当年北隈子是否有抗日将士和抗日卫士被“污

104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名”“匪化”?含冤九泉。

过眼云烟,近九十年的历史浮影,冥冥中没有

谁能说清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英雄无名,后人不应无记。

走出郑家,直接去堂兄傅厚勤家,七十多年,

只听其名未见其人。经询问路人,方知兄家房宅院

落位置,至家门前,毫不犹豫推开屋门,见一位年

长男性老人正在同自己患有手残的儿子在厨房烧

火,当即认定必定是尊兄,虽然面目有些呆滞,但

腰板儿象似还挺硬朗。上前问道:“这是傅厚勤家

吗?”“是呀。”一把抱住尊兄有泪欲出,“我是

原三门子红石砬子傅士德四子,咱们都是自家兄弟

呀!”只见尊兄两眼直盯爱弟的面孔,两手紧紧地

握住我的双手,爱之不肯释手。稍后,长兄的两个

儿子和傅玉东夫妇先后进屋,谈唠家常过后,书归

正段,仍然继续谈起抗日军在北隈子驻军及军事会

议之事,关于抗战的事情,无论问什么,长兄只是

摇头,表示记不清了,失去了记忆,但是对家乡抗

战英雄刘文明的身世记得一清二楚,难怪勤兄家的

兄嫂,即是当年抗日英雄刘文明的女儿刘玉芬。《岫

岩抗日风雷》介绍抗日英雄刘文明是岫岩县红旗营

子乡原南隈村人,寻找刘文明家族,了解刘文明抗

日前后的事迹,在几年的时间里明里暗里也打听过

一些人,都说“不知道”。不将刘文明的家族、身

世搞明白,总觉得对不起英雄烈士,今日得到准确

答案,玄妙呀。“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

105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法描述心中的惊喜,又一

次抱住长兄。天时地利人和,三机并发。

关于刘文明抗战的简要事迹,《附录一》另有

说明。

接着同在场的人又唠起了北隈子驻抗日军之事。

七嘴八舌,大部分内容与郑福昌所谈基本一致,其

中一点略有补充:“冰天雪地,抗日军住在大石棚

操丝厂厂地前。”这个节气的时间节点,恰如同“公

布辽南临时政府通令”的时间相符。经万年历查得

1936 年 1 月 25 日,正是那年的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二,

那年立春节气是公历 2 月 5 日,农历正月 13 日。所

以在会议期间,正是那年的大寒与立春之间,正是

我们这个地区一年四季中气温最低,最严寒季节,

冰封雪飘,寒风刺骨。抗日军铁血战士风餐露宿、

卧雪而眠。如果无一定的衣食保障补给,唯恐个个

成为僵尸,那么这样的衣食补给是从哪里来的?近

水楼台先得月,这不难想象,必定是北隈子民众,

抗日军的亲人送去了衣物食品。患难见真情,血浓

于水。1936 年的春节,北隈子军民的年味儿是什么

样的滋味儿?在惚兮,恍兮的状态中仿佛住在雪地

里的抗日战士,吃到了亲人从口中夺食,送来的热

乎乎的水饺,大片儿猪肉和芳香的血肠。

铁血军牌坊二道沟军事会议之后,又经历了那

些艰辛苦难的战斗历程,如下简要探究说明。辽南

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于 1936 年 4 月,赵同总裁离队

去北平,白君实受命于危难之时,接任少年铁血军

106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司令之职,仅仅两个月的间隔时间迫使总裁辞职离

队,这又是怎么回事?

辽南临时政府成立之后,铁血军同其他几支义

勇军实现的大联合,各路之间协同配合能力大增,

打了多次胜仗,仅 1936 年 1 月至 4 月间,经历了较

大型的战斗十余次,如大王庙、白家河沿、尖山窑、

四方砬子等。命人兴奋的是门楼沟战斗,曹国士率

抗日军击毙在我们家乡,两手沾满鲜血的罪大恶极

的日军中尉提茂。虽然铁血军获得一定胜利,但自

身伤亡也很大,中国抗日女英雄关世英,即是在四

方砬子战斗中为掩护赵庆吉撤退,自身率队阻击不

幸中弹牺牲。更为严重的是,弹药无援又将面临日

军第八次大讨伐。欲置铁血军于死地,全面围剿,

且行驶残酷的并村封锁、清查、珠连,迫使铁血军

无藏身之处,弹药罄尽。

于是,铁血军各部将领商讨对策,决定由赵同

去北平,利用师生关系、同志之情,求援军火、药品、

人员资助。并决定由白君实代铁血总司令和少年团

总裁,领导抗日队伍,以避实攻虚,与日伪军斗争。

赵同去北平之后,觉得靠铁血军独自力量战胜

日军,失去信心,决定在关内组织抗日队伍,强大

后返回东北,与义勇军一同作战,因此一去不复返。

1937 年后,第一路指挥阎生堂,五路指挥王凤

阁,六路指挥梁钖福,先后牺牲,四路指挥曹国士

负伤后浅入关内作战。自此,各路辽制自行消失。

赵庆吉自领一队伍活动在凤岫界的大营子、红旗、

107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朝阳等地,白君实帅铁血军一部在三角地区进行游

击斗争,一直战斗到最后。于 1939 年 1 月为国捐躯。

至此,东北义勇军中的一支战斗时间最长,战斗力

最强的,给日军打击最重的少年铁血军以此结束。

牌坊二道沟军事会议,公布成立的“辽南临时

政府”建制不足二年时间自行取消,“辽南临时政府”

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瞬间的,但他所留在牌坊

二道沟的足迹却深深地印刻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的

山庄。永远不会消失,这是历史的鉴证,这是抗战

史的痛苦与辉煌的记录,它记录着在这里的一代人,

在祖国的山河已被吞噬,民族即将灭亡之际,挺身

而出,舍己忘死,抗日救国于危难之中。同样展示

了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

神,为我们现代人树立了永久的丰碑。

然而,充满侵略与反侵略的残酷历史,时至今日,

几代人妇孺相传的乡音,在现代人的记忆中还剩几

何?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唯恐将消失的无影无踪。“船过水无痕”,“留笔

千年能说话。”

追回历史,寻找英雄,惠及子孙。

关于“辽南临时政府铁血军司令通令”内容摘要:

①辽南临时政府之组织:略。

②辽南临时政府之人事:略。

③辽南临时政府之行政:略。

④辽南临时政府之军事:略。

⑤例外:略。

108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总裁兼铁血军司令。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三月五日。以上内容摘自《丹

东抗日文献汇要》第 49-54 页。

资料来源

(1)①《丹东抗战文献汇要》

②《岫岩县志》

③《岫岩抗日风雷》

④《玉都红色记忆》

⑤《丹东老兵传奇》

(2)口述人

①郑大娘(张淑梅):郑福昌母亲,

94 岁

②傅厚勤:94 岁

③郑福昌兄弟二人

④傅玉君兄弟二人

⑤傅玉东夫妇

(3)材料收集整理人:

傅厚春,原岫岩县红旗营子乡小学教师,现住

DD市元宝区金山镇古城村。

(三)人物介绍

邓铁梅(1892-1934)

原名邓古儒,生于BX市小市乡,

磨石峪村,乡绅家庭。

1928 年,任凤城县警察局局长。

后到省警务处和牡丹江警察分署任职。

凤城沦陷后,邓铁梅到锦州拜访东北

109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军著名爱国军官黄显声将军,请教抗日救国大计。

10 月,潜回凤城,召集朋友和警界老部下,组织起

一支近 200 人的武装力量,称“东北民众自卫军”,

邓铁梅任司令。不到一个月,队伍发展到 1500 多人,

编制为 3 个大队,另有一个大刀队和一个侦察队。

1931 年 12 月 26 日,夜,邓铁梅指挥自卫军分

三路奔袭凤凰城,歼日伪军数十名,缴获大量武器

装备。此后,邓铁梅率部智取三义庙,奇袭黄土坎,

围攻大孤山,硬取红花岭的重大战斗,打击日伪军。

到 1932 年初,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发展到

1.5 万多人。

1933 年以后,邓铁梅与其他几路抗日义勇军部

队多次联合作战,粉碎围剿,连克龙王庙,北井子,

黄土坎等日伪军据点。建立安东(今东港),凤城,

岫岩,庄河方圆数百公里的三角抗区。

1934 年 5 月 29 日夜被捕。9 月 28 日夜,被秘

密杀害。

苗可秀(1906-1935)

又名苗景墨,号尔农。生于本溪

县下马塘苗家堡子。

1928 年入东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东北沦陷后,流亡北平。

1932 年 7 月毕业后,受东北民众

抗日救国会派遣,到凤城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

卫军任总参议。创建军官学校,对自卫军官兵进行

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8 月,日军对邓铁梅等抗日

110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自卫军领导人进行招抚,苗可秀协助设计将日军官

及汉奸翻译一行诱到自卫军防地,擒获处决。12 月,

日军“大讨伐”。苗可秀率领自卫军军官学校 300

多学生兵阻击日伪军,毙伤日伪军数十名。月底,

指挥取得著名红花岭战役的胜利。

1934 年 5 月,自卫军总司令邓铁梅被捕,苗可

秀率领自卫军转战辽东,支撑艰难局面。

1934 年 12 月,组建中国少年铁血军,有 300

多人。

1935 年 2 月 16 日,苗可秀率铁血军在凤城红

旗小吴家堡子设防,50 多名日伪军分乘两辆汽车前

来追击。苗可秀率百余名战士将汽车炸翻,击毙凤

城县警察大队副大队长李哲英以下 15 名伪军。

1935 年 6 月 21 日,苗可秀率领数名战士转移

到凤城县沙里寨碑界岭,再次被日伪军包围,因伤

势过重被捕。

1935 年 7 月 25 日在凤城西二龙山下就义。

曹国士(1891-1937)

满族,生于岫岩县兴隆乡三道河

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救

国军第五十六军成立,曹国士任骑兵

营营长。

1932 年冬,日军集中兵力“讨伐”

抗日武装。曹国士率领骑兵营突击开路,多次突破

日军包围,配合部队赢得了关门山大捷和黄花甸大

捷。1934 年 3 月初,他率领 50 多人,同日伪军大部

111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队周旋。

1935 年 12 月 1 日,曹国士率部加入少年铁血军,

任中国少年铁血军第四路军指挥。年底,在楼门沟

战斗中,亲手击毙日军小队长提茂。

1936 年 10 月,曹国士率部配合主力部队,打

死打伤 7 名日军,缴获 3 挺机枪。

1937 年 2 月,曹国士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身

边只剩下几个人。战士把腿部中弹受伤的他救下山

去隐蔽,在大东沟坐船去北平,寻找东北民众抗日

救国会。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曹国士在北平参加

国民抗日军。7 月 19 日,参加白羊城武装起义。20

日,国民抗日军进驻永安庄。22 日拂晓,被国民党

第 29 军包围,双方发生战斗,曹国士为掩护部队突

围负重伤被捕,后将他杀害。

白承润(1909-1939)

字君实,满族,生于岫岩县哨子

河张家堡子。

1932 年,参加东北民众自卫军,

日伪军以他妻子和女儿为人质,要挟

白承润停止抗日,白承润拒不答应。

日伪军放火烧光了白家的房屋和家产。

1933 年 4 月,白承润成立‘别动队’,任副大

队长(大队长由刘壮飞担任)。一年中,与日伪作

战数十次,队伍发展到 100 多人,活动地区不断扩大。

1934 年,白承润任少年铁血军队第二大队队长、

112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少年铁血团特务股股长。

1935 年 1 月,率部夜袭日伪军,打死打伤日伪

军 20 多名,俘获 20 多名。7 月,白承润任铁军血

第三路指挥,巩固和发展抗日武装。他带领队伍在

岫岩境内头道沟伏击日伪军,炸毁日伪军车,将日

本驻凤城县指导官西山郎击毙。继之在凤城县蓝旗

堡子一带阻击日军,击毙日军少尉川田以下 10 余人。

1936 年 4 月,担任少年铁血军总司令,兼第三

路军指挥。6 月至 8 月,率部队在鸡冠山、沙里塞、

龙王庙等地打死打伤日伪军 40 余名。1938 年冬,

白承润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1939 年 1 月被俘。

1939 年 3 月,在凤城二龙山下白家岭,被凌迟

壮烈牺牲。

赵庆吉(1900-1938)

生于岫岩县尖山窑村。

1932 年,组织了 150 多人的抗日

队伍。8 月,赵庆吉率队加入东北民众

自卫军第二十八路军,任团长,在三

角地带对日伪军作战。10 月,参加围

攻大孤山伪军李寿山部,毙伤日伪军 60 余名。之后,

袭击哨子河日本守备队,夜袭红花岭打死日本守备

队。

1933 年夏季,转移到凤城县鸡冠山西部山区,

袭击日伪军驻地。

1935 年,战斗 30 多次,歼灭大量日伪军。是年,

113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任中国少年铁血军第二路军指挥。

1936 年 6 月,与第三路军联合攻打龙王庙。9 月,

与第三路军、第四路军在安奉线袭击日军列车。是

年,协同抗日联军对日伪军作战,多次取胜。

1936 年 12 月 26 日,日伪军抓捕赵庆吉的岳父

及其他亲属多人,先后枪杀。抓捕赵庆吉的岳母、

妻叔等 40 多人活埋。期间,还抓捕赵庆吉 11 岁的

儿子赵德孚,要挟赵庆吉。赵庆吉拒不答应,孩子

被活埋。

1937 年 10 月,在岫岩四方砬子一带被日伪军

包围,赵庆吉妻子(第二路军参谋长)关世英牺牲,

部队被打散。赵庆吉突围后,准备重新组织武装,

被叛徒开枪打伤。

1938 年 1 月 29 日,在红花岭被俘。

1938 年 3 月,赵庆吉在凤凰山下就义。

赵同(1912-1939)

原名赵连秀,又名赵新生、赵侗,

满族。生于岫岩哨子河乡。‘九一八’

事变后,赵同与苗可秀等人去北平组

织“东北学生军”。

1932 年春返回东北,参加邓铁梅

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第二十八路军。

1934 年 12 月 1 日,与苗可秀秘密成立中国少

年铁血军,任参谋长;

1935 年七月,苗可秀牺牲后,赵同任中国少年

铁血军总司令。整合邓铁梅、李春光、刘景文余部,

114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成立四路军,阎生堂(为李余部)为第一路指挥,

赵庆吉(为邓余部)为第二路指挥,白承润为第三

路指挥,曹国士(为刘余部)为第四路指挥。还联

络通化新宾的王凤阁部、梁锡福部,任命王凤阁为

中国少年铁血军副司令兼第五路军指挥,梁锡福任

第六路指挥。率部队对日伪军作战 100 余次,其战

绩在辽东、辽南等地发生很大的影响,队伍也迅速

发展扩大,建制最高多达 11 路军,1.1 万余人,为

辽东抗战打开新局面。

1936 年春,日军集中兵力对岫岩为中心的“辽

东三角抗区”实行“大讨伐”。因敌众我寡,中国

铁血军伤亡惨重,陷于困境。赵同将部队交由白承

润指挥,自己离队入关,到北平呼吁各界援助。

1939 年秋,赵同奉命赴华北组建抗日队伍,途

中遭伏击牺牲。

***(1905-1940)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丹东宽甸凤城北部抗日游击区创建者。

***原名马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

生于河南驻马店驿城区(原确山县)

古城乡李湾村。

1927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 年 7 月,被党中央由上海调往东北从事党

的工作。在东北期间,先后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

记,反日同盟会会长,中共HEB市道外区高官,

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高官。

115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1932 年 11 月,他使用***的化名,被中共

满洲省委委派往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

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们革命军第一军第一

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

省高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

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这里,***领导军民对

日寇进行了长达 9 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数

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

绩,有力地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

于建立凤城北部和宽甸北部抗日游击根据地做出重

要贡献。

1934 年,***被选为中共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1937 年 12 月被党中央确定为中共七大筹备委

员会 25 个委员之一。

1940 年 2 月 23 日,在吉林省(靖宇县)保安

村三道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

后一息,以身殉国。

刘景文(1889-1964)

生于HEB省沧县西官庄,25 岁在

江苏陆军军官补助教育团毕业。

1929 年,任辽宁省第二十七警察

大队队长,率步兵,炮兵,骑兵共四

个支队 400 多人驻守岫岩。二年后,

任安东,凤城,宽甸等九县联防大队长,1932 年,

任岫岩县长。同年 3 月末,刘景文以原警察大队为

116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骨干,创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军,编

制为九个旅,1.5 万人,自任司令。对日伪军作战 20

多次,打死打伤和俘虏日伪军 1400 多人。

1932 年底,安东,辽阳,海城,凤城等地日伪

军数万人向岫岩集结,企图将辽东抗日武装消灭在

三角地带。

1933 年初,刘景文率领五十六路军攻打岫岩县

城,未克。

1934 年一月,刘景文把队伍交给他人指挥,自

己回老家隐居。

1937 年以后,伪满洲国在河北招兵,刘景文应

招参加,不久晋升督察长。自此开始助纣为虐,参

加镇压民族同胞的抗日活动。

1945 年“八一五”光复前,刘景文脱离伪军政界,

回家隐居。

任福祥(1901-1939)

岫岩洋河乡八沟屯人。摷丝工人

出身。

1929 年到岫岩公安队刘景文部当

兵,后升为班长。

1932 年 9 月,随刘景文起义,任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军第一旅第一团长。

九月上旬,配合邓铁梅攻克大孤山镇。12 月 18 日,

117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在刘景文带领下参加关门山战斗,活捉辽阳县日本

参事官成泽直亮。

1933 年 1 月,参加攻打岫岩县城战斗。3 月,

参加攻打青堆子战斗。4 月,被提升为第一旅旅长。

1934 年 2 月,受入关的刘景文之托,负五十六

路军指挥之责,率部进入庄河夹皮沟一带活动。5 月,

任东北民众救国军第八军区司令,率部 400 余人与

苗可秀,赵同等抗日军联合行动。8 月,为骗取枪

支弹药,在岫岩南白家堡子伪降,被编为伪“地方

游击队”。9 月,事露,只身逃到安东团山子,乘

船去山东蓬莱。

1937 年初,任福祥来北平,参加赵同领导平西

起义,突击北平河北第二监狱。“七·七事变”以后,

在山东牟平县参加抗日游击队。

1939 年夏,在对日作战时牺牲。

关世英(1915-1937)

中国少年铁血军第二路指挥赵庆吉之妻,满族,

生于岫岩县大营子乡。

1933 年,嫁给抗日队伍领导人赵庆吉。在随丈

夫行军打仗作战中,学会骑马,使双枪。随赵庆吉

行军作战,在抗日队伍中以“双枪女将”闻名。

1935 年,赵庆吉被任命少年铁血军第二路军指

挥,关世英任参谋长,在岫岩,凤城,桓仁,安东

等地连续作战,打击日伪军。在关世英行动影响下,

她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也参加了抗日队伍。

1937 年 10 月,队伍在岫岩境内四方砬子一带

118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宿营,遭到日伪军围攻。战斗从深夜达到天明,铁

血军弹药罄尽。关世英让赵庆吉率部突围。她对赵

庆吉说“我死了算什么,你带队伍冲出去保存抗日

力量,已报家仇国恨!”赵庆吉率队突围下山。战

士姜发财要与参谋长同生共死,关世英下令他撤退,

掩护他冲出包围。她双腿中弹。日伪军蜂拥而至,

呼喊抓住关世英,抓住铁血军参谋长,关世英开枪

自毙殉国。

赵伟(1910-1936)

原名赵恩亮,字世光,满族,岫

岩哨子河乡赵家堡子人,与赵同同宗

同族,赵伟居晚,所以有赵氏叔侄之称。

1930 年,考入东北大学经济学系。

“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大学流亡

北平,与苗可秀,赵同等人组建“东北学生军”,

参加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政治特派员”,“邓

铁梅部身边代表”身份,与苗可秀,赵同返回家乡,

共同创建知识青年抗日秘密组织“少年团”,出任

总务主任,团务部副干事。

1933 春,赵同,赵伟,白承润,刘壮飞建立武

装“别动队”。

1934 年 2 月 1 日,在“别动队”的基础上,创

建中国少年铁血军,赵伟任总务股主任。

1935 年 7 月 25 日苗可秀就义,赵同继任少年

铁血军司令,赵伟任少年团总干事,兼任少年铁血

军总参谋长。此间,多次入关,争取北平政界对三

119

岫岩小干沟抗战记事

角地区的援助。

1936 年 3 月 17 日,铁血军在凤城西部蝲蛄沟

遭日军四路包围,突围时,赵伟中弹牺牲。

刘壮飞(1912-1935)

原名刘佐庚,岫岩哨子河人。

1933 年春,刘壮飞与苗可秀等人组建别动队。

1934 年 2 月,改变为中国少年铁血军,刘壮飞

先后任第一大队长,第一联队长。

1935 年 3 月 20 日,铁血军攻袭汤沟,刘壮飞

率联队一部担任主攻,亲率一个分队冲锋在前,右

腕负伤则用左手射击,将八个日军压缩在大院内,

击毙七人,重伤一人。

1935 年 7 月,苗可秀殉国,刘壮飞父亲闻之后,

从潜居的HLJ星夜赶回岫岩,劝说刘壮飞脱离抗

日队伍。刘壮飞大义凛然地说“覆巢之下,安有完

卵,值此国难当头,不能只顾自家性命。我已发誓,

一定抗战到底,宁当中国鬼,不当亡国奴。”

1935 年 11 月 21 日,刘壮飞率部转战到凤城境

内,在周家堡子宿营时,因身穿伪军服装被阎生堂

部误杀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