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最美战“疫”医生
- 张雁灵
- 2504字
- 2021-04-16 20:57:14
10.不想当“网红”,只想做该做的事
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张文宏教授参加新冠肺炎重症病例讨论。
他敢说实话、说接地气的话,对新冠肺炎防控的前景既不遮掩也不夸大,与媒体的一番番对答让他收获“硬核医生”的称呼。他是“学霸”,1987年,高三的他被直接保送到上海医科大学,先后在复旦大学、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及攻读博士后;他是大专家,善于诊断不明原因发热及各种疑难感染性疾病,曾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他就是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关键时刻,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
“说我红了,我真的很意外。”张文宏说得很坦率,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他并不想当“网红”。2020年1月29日上午的那场新闻发布会,他只是发自内心地说了大实话。
从1月15日上海发现首例病例,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已经坚守了10多天。作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认为,是该“换防”的时候了。但派谁上?这在当时是个难题。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想起了党组织:“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说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员先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他当即做出两个决定,一是自己亲自上一线查房,密切接触感染患者,每星期至少1~2次。二是将年前坚持在一线的医生全部换岗,换成科室的全体共产党员。
其实,1月29日这天张文宏是很累的。零点时分,他从河南省郑州市参加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防控督导工作,搭乘红眼航班返沪,自己驾车直奔远离市区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因第二天有患者需要他会诊。赶到位于金山区的上海市公卫临床中心时已近凌晨2点了,他把仅剩不多的用于睡觉的时间“挪作他用”,写了一篇3 000余字的疫情解读长文,供当日一早作为“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的更新。凌晨3点多睡下,早上7点不到又起床了,赶到病区,讨论完当天的所有隔离患者病例,然后自己开车70公里赶回位于市区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换上白大褂,直奔感染科病区查房,召集临时党支部会议,给大家鼓劲加油。然后才是那场广为人知的新闻发布会。
张文宏一直选择和一线同事并肩战斗,每周亲自查房。战争打响,张文宏说:“我先上!”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共产党员应该带头上战场,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同事眼里,张文宏是值得信赖的人,而张文宏,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自疫情打响以来,华山医院感染科全员参与,全力投入到一线战“疫”中。团队与抗生素研究所、呼吸科、急诊科一起,既有承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专家组、医疗组的工作,也有分批派去援鄂医疗队的,还承担了华山医院发热门诊和发热留观病房的大量工作。
张文宏说:“大半个月来,为了打赢这场战“疫”,几乎每个人都是连轴转、超负荷,确实非常辛苦和疲惫了,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最需要的就是给大家鼓鼓劲、打打气。”他说,医务工作者现在最缺乏的是关心。第一是要关心防护,第二是疲劳,第三是工作环境,“一年365天,我们每天都应该对医护人员保持关心。医务人员没有受到伤害了,做起事来才会有劲。”
元宵节当晚,上海派出350人的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其中华山医院队员214名。这就是张文宏带领的医疗团队,始终勇敢、坚毅。大家称张文宏“硬核医生”,关键时刻,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
我们应该始终走在病毒前面!
一天下午,我国著名病毒学家闻玉梅院士打电话给张文宏,谈到疫情,她说:“武汉新冠肺炎的疫情举世瞩目。现在全国仍有不少恐慌情绪,但防疫有其自身规律,目前需要理性科学对待。”闻玉梅院士作为中国著名的病毒学家,经历疫情无数,现今很多著名的病毒学家都是她的学生。她的一席话再次引发张文宏对当前全国疫情防控的深入思考:恐慌与应激情绪过后,该如何冷静思考我们未来的抗疫之路。
而在这之前,张文宏在已没多少睡觉时间的情况下,连续11天坚持做着一件“分外事”——在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上发布最新知识和讯息。自公众号上线以来,它已经成为了很多百姓和专业人士的“每日必读”,纷纷点赞,多篇文章都是超10万的点击量,最长的一篇文章点击量超过1 000万。在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针对疫情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诊治建议、发布了处置指南后的第二天,由张文宏领衔的公众号运作团队就及时发布了该指南的中文首译版。
张文宏心里很清楚,全国各地的病例数每日在飙升,网络上流传着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此时,准确的知识和真实的信息是大众的期待,也是打赢这场战“疫”的重要保障。但凡真正的勇士,都应既是无畏的战士,又应是理性的智者。
作为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临床医生,也作为长期从事新发传染病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张文宏对当前疫情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思考。他认为应该提醒大家,在发动武汉战“疫”后,要对疫情长远细致地安排和思考。在外地的武汉人和在武汉的外地人总是要回家的,停摆的武汉终归是要重启的。
张文宏已想得很远:重启后的武汉和全国的抗疫之路应该怎样走?封城之后,万事大吉了吗?大家还远远不能高枕无忧,应扎实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采取主动减少聚集、社区防控、居家隔离、远程办公等抗疫管理措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应采取科学防控,有的放矢地落实最高效的防控措施,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真正落地。通过流行病学的科学分析,张文宏更清楚意识到,早日实现这场传染病战“疫”胜利的关键不是这些每天变化的数字,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怎么做。如何打赢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一定要始终跑在病毒前头”。
有“张爸”在,我们都不慌
对患者,医者仁心。对同事,他也是关照有加。张文宏平日待人温暖如春,所以大家都叫他“张爸”。他就像顶梁柱一样,撑起了整个“家庭”。遇到麻烦,也永远第一个站出来。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医疗救治组的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有张主任在,就像有定海神针一样,我们都不慌。”疫情初期,是他当机立断,把华山医院感染科的所有病房全部腾空。紧接着,他连夜制订抗疫战略方针,为这场战“疫”做足了准备。
张文宏在采访中曾说,疫情过后,他会待在实验室里安静地做实验,在办公室里看看书,给患者看病,这就是很好的日子。
(《健康报》社 孙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