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生应急演练的相关概念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其他群体性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事件。

(二)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等多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2009年9月国务院应急办发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将应急演练定义为: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统称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换而言之,应急演练是指应急体系中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在虚拟的突发事件(事故)发生的情境下,培训和实践其组织和人员的应急预防、保护、处置和恢复等职责、任务和能力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通过应急演练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训和提升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明确其在事件应对中各自的职责、任务,提升人员之间、部门之间以及机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整体协调和配合能力。此外,应急演练还可以起到检验预案的操作性、系统性和合理性,发现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根据演练效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预案的作用,以提高相关人员和部门的应急能力,实现更加有效、有序应对突发事件的目标。
知识链接 演习与演练
演习是为了应对某种特定事件,让参与者在仿真情境下,按照所设想的步骤和方法采取一系列适当行动的全过程。演练是对应急工作中需要的某种专一或特殊的行动、功能实施的练习,因此演练通常用来在单一部门或组织中验证一项特殊的行动或功能。多数用来试验新装备,制定或检验新政策、新程序,或者训练和保持现有的技能。可见,演练与演习不同,演练在范围上比较窄,只是一个部门内的重复性活动,是经常性的训练;而演习要求有情景和情节,有的还要求仿真,往往是多个部门、组织和系统之间的合作行动。但在中国的应急管理实践中,演习和演练两者常常不做区分,两个名词被经常互相替代使用。在本书中,为保持术语使用的前后一致,采用了国内惯常使用的演练一词,但在其内在含义上,等同于演习一词。

(三)卫生应急演练

国家CDC发布的《卫生应急演练技术指南》中给出如下定义:卫生应急演练是将卫生应急人员置身于模拟的突发事件场景之中,要求他们依据各自职责,按照真实事件发生时应履行职能而采取行动的一种实践性活动,用以评价医疗卫生机构履行应急预案或实施方案所赋予的一个或多个应急职能的能力。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小概率事件,无论是应急管理者还是指挥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与处置工作大多缺乏经验,并不像日常工作一样熟悉和熟练,因而很难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他们能否按照卫生应急预案与实际情况作出及时、冷静且准确的决策需要通过演练的形式来实践和训练;而处于卫生应急工作第一线的相关人员是否对应急处置的流程和细节都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能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角色卓有成效的履行自身职责,也要依托于实际演练活动从而规范、加强其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增强其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心和应对能力。因此,卫生应急演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应对培训与体验式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