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札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我总是无法理清人类生活的头绪。我从小在东北的乡间长大,初次见到火车,是年纪稍大后的事了。我在火车站的天桥上爬上爬下,满以为它是为了把车站建得像国外的游乐场一般复杂有趣而特地打造的新潮设施。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此深信不疑。在天桥上爬上爬下,曾是我最拿手的游戏。我原以为,那是铁路局最为贴心的服务之一。后来我发现,天桥不过是供乘客跨越铁路而设,只是一段实用性的阶梯,于是顿感索然无味。

此外,幼年的我在绘本中见到地铁,也不以为它是为实际需求而建,竟自认为比起地面上的车,地底下的车别出心裁、乐趣非凡,这才是地铁出现的缘由。

我自幼体弱多病,长期卧床在家。躺在床上,我笃定地认为这些床单、枕头套、被套都是单调乏味的装饰品。将满二十岁时,才得知这些竟也都是实用品。我颇感意外,对于人活于世的简朴,不禁悲从中来。

还有,我不懂得饥肠辘辘的滋味。不,我并非要傻乎乎地说明自己成长在不愁衣食的大户人家,只是我的确不曾体会饥饿之感。这样说来或许奇怪,但我是那种即使饿了,也无法自察的人。中小学时,每当放学回家,周遭的人总会七嘴八舌地吵着:“肚子饿了吧?我们都是过来人,放学回家的时候肚子总会饿得够呛。来点甜纳豆如何?还有蛋糕和面包哦。”我也总会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讨好人的精神,嘴上说着“我饿了”,顺手把十颗甜纳豆扔进嘴里。但其实,那时的我对于饥饿一无所知。

当然,我的食量并不小,记忆中却几乎不曾因饥饿而进食。我吃人们眼中的山珍海味,也吃众人艳羡的奢华之食。外出用餐时,总会勉强自己尽量多吃些。年幼之时,于我而言,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在自家用餐的时候。

在乡下家中,每逢用餐,总是全家十几口人分成两列排开而坐。身为幺子的我,自然坐在末座。用餐的房间光线暗淡,午饭时,十几人默默坐在桌前扒饭,这光景总是让我不寒而栗。我家是传统守旧的乡下家庭,菜色大都墨守成规,我渐渐对山珍海味或奢华之食不再抱有期待,最终竟觉得吃饭的时刻是可怖的。我坐在那幽暗房间的餐桌末端,因恐惧而寒战连连,把饭食一点点强压进口中,闷想着:“人为何一天非吃三餐不可?”吃饭时每个人都表情严肃,用餐俨然某种仪式:一家人须每日三次,准时聚集到一间幽暗的屋中。餐盘的顺序要摆放正确,即使不饿,也须沉默着低头咀嚼饭食。以至于我曾以为,这是在向家中蠢蠢欲动的亡灵们祈祷。

在我听来,“人不吃饭就会死”这句话不过是可恶的恐吓之词。然而,这种迷信的说法(到现在我仍觉得这像是某种迷信)却总能带给我不安和恐惧。人不吃饭就会死,所以必须劳动、吃饭—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让我觉得艰涩难懂、更具有胁迫感的话了。

即是说,我对人类的行为,至今仍无法理解。我的幸福观与世人几乎大相径庭。为此,我深感不安,夜夜辗转反侧、呻吟不止,甚至精神发狂。我究竟能否称得上是个幸福的人呢?自幼时起,就常有人说我幸福,我却总觉得自己有如身陷炼狱,那些说我幸福的人在我看来反而比我幸福许多,他们安乐的生活远非我所能比拟。

我甚至曾认为,自己背负着十个灾祸。若将其中任意一个交与旁人背负,恐怕都足以令其丧命。

总之,我不懂。旁人承受的痛苦的性质和大小,我完全捉摸不透。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只是吃个饭就能化解的痛苦,或许才是莫大的痛苦。也许,我刚才所说的那十个灾祸在这些痛苦面前,不值一提。也许那些我无法理解的痛苦才是凄惨的阿鼻地狱。果真如此吗?我不知道。但即使如此,那些人依然不想轻生、不会发狂,纵谈政治、毫不绝望、毫不屈服,继续与生活作战。他们不觉得痛苦吗?他们变得自私自利,甚至视其为理所当然,难道他们从未怀疑过自己?若真如此,那真是快活。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吧?真的都满足于此吗?我不知道……在夜里酣然入睡,一早醒来就会神清气爽吗?他们做了怎样的梦?走路时想些什么?想着钱的事情?不会仅此而已吧?我似乎听说过“民以食为天”,却从未听过“人为钱而活”。不,也许因人而异吧……我还是搞不懂……思绪渐感困惑之时,我越发惶恐不安,仿佛自己是这世上的异类。我与旁人几乎无法交谈,因我既不知该谈些什么,也不知该从何谈起。

于是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讨好他人。

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我极度恐惧人类的同时,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对人类死心。于是,我依靠滑稽这根细线,维系着与人类的联系。表面上,我总是笑脸迎人,可心里头,却是拼死拼活,在凶多吉少、千钧一发的高难度下,汗流浃背地为人类提供最周详的服务。

我的家人有多痛苦?为了生计他们在思考些什么?我对这些事一直一无所知,只是畏缩着,不堪承受家人之间的隔膜,因此从小就练就了取悦他人的本领。换言之,不知从何时起,我成了一个不说半句真话的孩子。

翻看那时与家人的合照便可发现,其他人都一本正经,只有我总是笑得诡异而扭曲。那是我取悦他人的一种幼稚而可悲的方式。

而且,无论我被家人怎样责怪,也从不还嘴。哪怕只是戏言,于我也如晴天霹雳,令我为之疯狂,哪里还谈得上还嘴?我深信,他们的责备才是亘古不变的“人间真理”,只是我无力践行真理,无法与人共处。因此,我无力反驳,也无法为自己辩解。只要被人批评,我就觉得对方说得一点都没错,是我自己想法有误。因此我总是黯然接受外界的攻击,内心却承受着疯狂的恐惧。

受人责备或怒斥时,或许没有人能保持好心情。但我在人们怒不可遏的脸上,看到了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加可怕的动物本性。寻常时候,他们似乎会将这本性刻意隐藏,但一有机会,人类可怕的真面目就会在愤怒中不经意地暴露出来。就像在草地上安稳打盹的牛,冷不防甩尾,“啪”地打死肚子上的牛虻。每每见到人类露出本性,我都惊悚得汗毛倒竖。而一旦想到,这种本性或许是人活于世的必备资质之一时,我简直要对自己绝望了。

面对世人,我总是怕得发抖。对于同样为人的自己的言行,更是毫无自信。我将懊恼暗藏于心,一味地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竭力把自己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逐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胎。

怎样都好,只要能让他们发笑就好。如此一来,即使我置身于人们所谓的“生活”之外,他们应该也不会太在意。总之,不能碍着他们的眼,我并不存在,我是风、是虚空—类似的想法日益累积,我就这样用滑稽的办法逗乐家人。在那些比家人更神秘、更可怕的男佣和女佣面前,我也竭力提供滑稽小丑的逗乐服务。

我曾于夏天,在单件和服里穿上红色毛衣在走廊里走动,以博家人一笑。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大哥,见了我也忍俊不禁。

“喂,阿叶,这样穿不合时宜啦!”

他的语气中满是疼爱。不过,再怎么说,我也不是那种愿意在大热天穿着毛衣走来走去、冷热不分的怪人。其实,我只是把姐姐的绑腿缠在了手臂上,然后故意让它们从和服袖口中露出一截,在旁人看来,就好像穿了一件毛衣。

那时,家父在东京事务繁忙,所以在上野的樱木町购置了一栋别墅,每个月有大半时间都在别墅中度过。家父回来时,总会为家人甚至其他亲戚带很多礼物。这俨然成了家父那时的一大乐趣。

一次,家父在即将启程去东京的前一晚,把孩子们召集到客厅,笑呵呵地问每个孩子想要什么礼物,并把孩子们的要求依次记在本子上。印象中,父亲难得与孩子们这般亲近。

“叶藏想要什么?”

被父亲这样一问,我顿时语塞了。

有人问我想要什么时,我总是突然就什么都不想要了。什么都好,反正任何东西都不能让我快乐—这样的想法总是突然涌上心头。另一方面,只要是别人赠予我的东西,即使再不合意,我也不会拒绝。对讨厌的事说不出讨厌,对喜欢的事也总是偷偷摸摸,我总是品着极为苦涩的滋味,因难以名状的恐惧痛苦挣扎。可以说,我竟连二选一的能力都没有。我想,正是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最终导致我可耻地度过了这一生。

那一次,因为我闷不吭声,扭扭捏捏,父亲显得稍有不快。

“还是要书吗?浅草的商店街里在卖一种新年舞狮的狮子玩具哦,大小嘛,正适合小孩子戴着玩。你不想要吗?”

一旦被问“你不想要吗”,我就黔驴技穷了,再也不能用搞笑逗乐或是别的什么来搪塞。作为一个逗笑演员,此刻我彻底失职了。

“还是……买书比较好吧?”大哥认真地表态。

“这样啊……”

父亲一副扫兴的样子,连记都没记,就“啪”的一声合上了本子。

竟然让父亲扫兴,我简直太失败了。他一定会用可怕的方式报复我。当晚,我在被子里瑟瑟发抖,思忖着能否做些什么挽回残局。我悄悄走到客厅桌旁,打开父亲收放本子的抽屉,取出记事本,哗啦啦地翻开,找到他记录礼物的地方,舔舔本子里的铅笔[1],写下“狮子”后,才回去睡觉。其实,我一点也不想要什么狮子,反而是书还好些。但是,我察觉到父亲想要送我的是狮子,于是我竟在深夜冒险潜入客厅,只为迎合父亲,重讨他的欢心。

不出所料,我的这种非常手段,果然大获成功。不久,父亲从东京归来,我在儿童房里,听到他朗声对母亲道:

“我在商店街的玩具铺里打开本子一看,瞧,这边,竟然写着‘狮子’。这可不是我的字。当时有点纳闷,后来才想明白,这是叶藏的恶作剧啊!那小家伙,我问他的时候坏笑着不作声,后来还是耐不住,想要那狮子啊!这孩子也真是够奇怪的,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却一板一眼地自己写到本子上了。既然这么想要,早说不就得了?我啊,在玩具铺里笑了半天。快把叶藏给我叫来!”

我还会把男佣和女佣叫到房里,让一名男佣毫无章法地乱弹钢琴(虽说在乡下,但东西几乎一应俱全),我则配合着那不成曲调的旋律跳印第安舞,令众人捧腹大笑。二哥用镁光灯将跳舞的我拍了下来,照片洗好一看,腰布(其实是一块印花包袱皮)接缝处还露出了我的小鸡鸡,又惹得全家上下笑个不停。于我而言,这算是一次意外的成功。

我每个月都会购买十几本新上市的少年杂志,还会从东京订购各式书籍,自己静静地读完。所以,不论是“乱七八糟博士”,还是“这个那个博士”[2],我都耳熟能详;怪谈、评书、落语、江户趣谈等,我也样样精通。平日里自是少不了一本正经地插科打诨,逗家人开心。

但是,说到学校!

我在学校里相当受人尊敬,这一事实同样让我万分惶恐。近乎完美地蒙骗众人,然后被某个无所不能的家伙识破,被迫当众出丑、受尽欺辱、生不如死—这就是我对我目前状况的分析。我蒙骗众人,获得“尊敬”,但总会有人洞悉一切,最后其他人也会得知真相,那时,众人的愤怒与报复该有多可怕?我稍加想象,已战栗不已。

我在学校受人尊敬,不是因为我出身于富贵人家,而是得益于大家所说的“全才”。我自幼体弱多病,请假是常有的事,有时一两个月,甚至整个学年都在家养病。但当我拖着大病初愈的身子,坐着人力车到学校参加学年末考试时,分数竟然比班上任何人都高。身体状况好时,我也未曾用功学习,出勤时尽在课上画漫画,课间休息时讲给同学听,逗他们笑。至于作文,我也总是写些滑稽故事,被老师警告也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老师其实也暗自期待读到我的滑稽故事。一日,我如往常一般,在作文中以极为悲凉的笔调,讲述了家母带我乘火车前往东京途中,我在车厢通道的痰桶中小解的糗事(但那一次,我在小解时并非不知那是痰桶。不过是为了炫耀孩子的天真,故意那样做罢了)。我有十足的把握,相信老师肯定会被逗笑,因此我尾随在准备回办公室的老师身后。果然,老师走出教室后便立刻挑出我的作文,在走廊上边走边读,还不时发出“哧哧”的笑声。老师走进办公室,大概是读完了我的文章,他放声大笑,满面通红,还马上拿给其他老师看。见此情景,我心满意足。

淘气的小孩子!

我成功地让人以为,那些仅是淘气之举。如此,我亦成功摆脱了众人的尊敬。我的联络本[3]上所有学科的成绩都是十分,唯独操行评定总是在六七分之间徘徊,这也成了家人的一大笑谈。

然而,我的本性却与这样的淘气大相径庭。年幼时我受到家中佣人的侵犯,是他们让我体会到了世上的悲哀之事。我至今依然认为,对幼小孩童做出此等行径,是人类所犯罪行中最为丑陋、低级且残酷的。但我却忍气吞声,只觉得又发现了人类的一种特质,对此,我唯有无力地苦笑。若我惯于讲实话,也许能理直气壮地把他们的罪行告诉父母,但我连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全然了解。我一向对“向人诉苦”不抱任何期待。无论是向父母诉说,还是向警察或政府诉说,最终还是会被那些深谙处世之道的人打败,任由他们花言巧语,讲个没完。

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失偏颇,但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缄口不言地承受下来。我想,除了继续以滑稽的言行处世外,我别无选择。

或许有人会嘲笑我:“怎么,你是说你无法信任人类吗?咦?你什么时候成了基督徒?”不相信人类未必就意味着要走宗教之路。事实上,连同那些嘲笑我的人在内,大家不都是在相互猜疑之中,将耶和华和别的一切抛诸脑后,若无其事地过日子吗?同样是在我孩提时期,家父所属政党的一位名人到镇上演讲,男佣们带我去听。场内座无虚席,有许多和家父交好的人到场,场内掌声雷动。演讲结束后,听众们三五成群地踏上雪夜的归途,把当晚的演讲贬得一文不值,其中不乏与家父交情颇深的人。那些所谓与家父“志同道合”的人,用近乎愠怒的口气批评家父的开场致辞如何乏味,那位名人的演讲又是如何不知所云。接着,这群人顺道来我家做客,喜不自禁地向家父夸赞今晚的演讲大获成功。就连男佣们被母亲询问演讲如何时,他们也若无其事地答道“非常有趣”。回家路上他们明明还相互叹息道:“再也没有比听演讲更无聊的事了。”

而这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例。相互欺骗的双方竟都相安无事,甚至并未觉察相互欺骗之事—我以为,人类生活中无处不是这样单纯、明了的不信任之举。但我对相互欺骗没多大兴趣,因为我自己也从早到晚扮丑逗笑,欺骗众人。我对那些教条的仁义道德不甚关心。而那些相互欺瞒却又过着单纯、明了生活的人,抑或相互欺瞒却胸有成竹地面对生活的人,着实令人费解。人类终究未能让我明白其中真谛。若我能明了,或许就不必如此畏惧人类,也不必竭力讨好众人,更不至于与人类的生活对立,夜夜遭受地狱般的苦难。换言之,我未曾向任何人揭发男佣和女佣们可憎的罪行,并非出于对人类的不信任,更不是由于基督教教义的影响,而是人类对我这个名叫叶藏的人紧紧合上了信任的外壳。即使是我的父母,也不时展现令我费解的一面。

然而,我隐忍不言的孤独气息,总会被大多数女性本能地捕捉到。这也成为多年之后,自己频频被女人乘虚而入的诱因之一。

即是说,对女人而言,我是个守得住秘密恋情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