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饮食
- baba不是爸爸:宝宝婴语知多少
- 鲁稚
- 16095字
- 2021-04-28 10:38:32
对宝宝来说,没有比母乳更好的食品,宝宝若能母乳喂养到两岁,那将是人生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母乳不仅使宝宝身体强壮,而且使他心理健康,母乳是妈妈给宝宝的最好礼物。
可是,母乳不够怎么办?母乳太多怎么办?宝宝呛奶怎么办?上班族妈妈怎样哺乳?鲜奶好还是奶粉好?什么时候添加辅食?添加什么?怎样添加?
……
你现在知道了吧,要养大一个孩子多不容易,要不说呢,养儿才知父母恩,妈妈太伟大了!
母乳喂养
婴语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半顿不吃饿得慌。唉,这都几顿了?我怎么老是觉得饿?我要吃饭,我要吃饭,我哭了半天,没人理我,他们说要三小时喂一次,三小时还没到!唉,可怕的世界,我的肚子我作不了主!
奶奶说,从小不定时吃饭,长大后没有出息。我这才多大点啊,就开始挫折教育了,拜托,我还没有意志,我经不起考验,我最大的需要就是吃饱!
妈妈奶水少,姥姥最着急,见我老哭,去超市买了罐奶粉,还是外国货。奶粉真好吃,还省劲,不用使劲吸,咕嘟咕嘟就灌了一肚子,好满足哦,我爱奶粉!
奶粉吃饱了,我就不吃妈妈的奶了。不用再缠着她,我以为妈妈会高兴,没想到她反而忧郁了,恨奶瓶夺走了我的爱,感到自己好失败。唉,大人真是搞不懂。
释意
众所周知,母乳是最营养、最安全、最新鲜、最清洁、最健康、最方便、最经济、最适宜于喂养宝宝的食品。根据卫生部2007年8月1日出台的《婴幼儿喂养策略》,有条件的妈妈,母乳喂养应持续到宝宝两岁或两岁以上,6个月以前为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则必须添加辅食。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有的生物特性,牛吃牛奶,人吃人奶,这是最符合天性的。母乳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以恰到好处的比例,满足宝宝所需全部要求。母乳的“配方”还会随宝宝的成长而变化,真正是按需生产,随用随取。
母乳按分泌的时间不同可分三种,产后1—5天为初乳,6—10天为过渡乳,15天—15个月为成熟乳。初乳量较少,颜色淡黄,含脂肪少,蛋白质多,有丰富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初乳里含有“免疫抗体”,可以帮助宝宝抵抗疾病。成熟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可以满足宝宝不同阶段的身体发育需要。
另外,每次乳汁的分泌有前奶和后奶之分,前奶是刚开始分泌的奶水,看起来颜色轻淡,但蛋白质含量较高,免疫抗体也高;之后分泌的后奶颜色浓稠,脂肪含量比较高。
正因为母乳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宝宝比使用配方奶粉的宝宝较少患病,也更少出现湿疹、尿布疹等。母乳喂养甚至能够提高疫苗的有效性,确保宝宝从各种途径得到最大的健康保证。
乳房的结构使得婴儿在吸奶时不容易同时吸入空气,因而母乳喂养的宝宝也比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少发生吐奶、呛奶等情况。
母乳喂养,不仅对宝宝的身体成长最有益,对宝宝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妈妈哺乳时的怀抱,类似胎儿在子宫里的环境,让宝宝有一种安全感。没有任何一种喂养方式,可以替代宝宝从妈妈温暖的乳房得到的安慰。母乳喂养还是满足婴儿口欲的重要方式。0岁至1岁半是婴儿的“口欲期”,如果未能满足,宝宝长大后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此外,母乳喂养对妈妈本人也有极大的好处,宝宝出生之后尽早哺乳,可以加速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尽早恢复;哺乳消耗了体内热量,有助于产后减肥,恢复苗条体态;喂母乳可减少患乳癌、卵巢癌的几率;宝宝吸吮母乳所产生的愉悦感,不仅可增强母子感情,也有利于妈妈的心理健康。
分娩后要尽早给宝宝开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新规定,产后30分钟就要尽可能给宝宝开奶,宝宝的吮吸是促进乳房泌乳的最好方法。新生儿在出生后20—30分钟之间,吸吮反射最为强烈,及时让宝宝吮吸,除了能让宝宝适应吮吸乳头的感觉,养成良好的吮吸习惯,也能刺激母乳的分泌。
宝宝应与妈妈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时、不定量的哺乳原则按需喂养,使宝宝得到最珍贵的初乳。初乳不仅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还含有大量的抗体和白细胞,是新生儿抵抗各种疾病的保护伞,它还含有新生儿不可缺少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初乳具有营养和免疫的双重作用,还能帮助宝宝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据相关资料显示,新生儿最初的一个小时吃到初乳,将有效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现在母乳喂养的原则是“按需喂养”。过去有一些老规矩,3小时喂一次,或者2小时喂一次,每次喂多少,都有规定。其实,对于新生儿来说,没有必要严格规定。宝宝吃饱了就会安睡,啼哭就是饥饿的信号,肚子饿不饿,什么时候该吃,吃多少,都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当宝宝啼哭,或感觉他快要饿了,就可以喂他,宝宝能吃多少就让他吃多少,宝宝多吃可以促进妈妈体内催乳素的分泌,从而使泌乳量增加,还可以预防妈妈发生乳腺炎。刚出生的宝宝胃比较小,存不住奶,喂奶的次数就多一些,随着宝宝的成长,胃中能存食了,吃奶的间隔自然延长。
喂奶没有太复杂的技巧,基本原则就是妈妈和宝宝都感觉放松和舒适。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熟能生巧。新妈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让宝宝含住乳头,而要让宝宝充分含住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才能够顺利地吸吮出乳汁。无论选择哪种姿势,最好让宝宝的腹部正对妈妈的腹部,这可以帮助宝宝更稳地攀着乳房,吮住乳头。
过去,人们在提到母乳喂养时,大都强调母乳喂养对宝宝身体发育的好处,而对心理发育的重要性强调不够,其实,妈妈在哺乳时的声音、拥抱和肌肤接触,能刺激婴儿大脑反射,促进婴儿智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心理发育与外界适应能力的提高。所以,妈妈在哺乳时,绝不只是将宝宝喂饱,如果能与宝宝有更多的目光、话语、肌肤上的交流,对宝宝的智力和心理发育都有莫大的好处。
支招
准备母乳喂养的妈妈,应从孕前就作好乳房的保养。从怀孕第5个月开始,经常用香皂和清水擦洗乳头、乳晕,清洗后涂一层油脂,以使乳房皮肤逐渐坚韧;经常热敷并按摩乳房;戴宽松的胸罩;如有乳头内陷或扁平的情况,及时向医生请教矫正的方法。
妈妈要想奶水好,首先要增加自己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每日可多吃几餐,多喝一些能催乳的汤类,如炖排骨汤、炖鸡汤、炖猪蹄、豆腐汤、青菜汤等;在两餐之间最好饮水或其他饮料。
产后第三四天,乳房明显发胀变硬,这是泌乳的前兆。这个时期乳房中某些部位可形成硬结,但这不是乳腺炎,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缓解。
对产妇来说,足够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喂奶次数过多,就会影响自己休息。休息不好,又会影响母乳的分泌。母乳不足,宝宝吃不饱,又会加剧哭闹,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妈妈要调节好自己的节奏,保证自己身心健康。
“不定时喂奶”不等于说宝宝一哭就给他喂奶,有时宝宝啼哭是因尿布湿了不舒服,有时是感到孤独,需要人陪伴,只要抱抱即可止住。
如果宝宝每隔20分钟或30分钟就哭一次,即使抱起来也哭闹不止,就说明可能母乳不足,宝宝吃不饱。在宝宝刚出生的两周内,母乳稍缺一点无关紧要,这个时期大多数的妈妈都会奶水不足。可以在宝宝出生后15天称一称体重,只要比出生时增加了200克就可以算作正常,如果体重没有增加,则需添加牛奶,但也不要停止母乳,能吃多少吃多少,尽量多吃母乳。
喂奶要有充足的时间,一般宝宝吸空一侧乳房需要10分钟,但最初2分钟就可吃到总奶量的50%,4分钟内可吃到总奶量的80%~90%,以后的6分钟几乎吃不到多少奶。尽管如此,后面的6分钟也是必要的。一方面通过宝宝的吸吮刺激催乳素释放,可增加下一次的乳汁分泌量,另一方面可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益。
妈妈在哺乳期间要保持心情愉快,因为人体在生气发怒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症状,同时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进入乳汁,被宝宝吸收。所以,如果妈妈经常生气,也会危及到宝宝的健康。
妈妈如果生了病,必须使用药物时,应首选对宝宝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应选作用时间短的药,以减少药物的积累;应在哺乳时或哺乳后马上应用,以避免下次哺乳时正好处于药物浓度在血(乳)中的高峰时期;如果必须应用对宝宝有害的药物,应暂时中断母乳喂养。虽然并非所有的药物都能进入乳汁,但一般的妈妈都缺乏对药物的透彻了解,难于判断是否会影响到宝宝,所以,哺乳的妈妈用任何药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以为是。
宝宝在4个月前缺乏行动的能力,妈妈不要躺着喂奶,因为如果妈妈迷迷糊糊睡着,乳房就有可能堵住宝宝的鼻或嘴,宝宝却无法摆脱,造成窒息。
上班族妈妈也最好尽量让宝宝吃上母乳。如果上班地点离家较近,可以在上班前喂饱,午休时回家喂一次,下班后再喂,加上夜间的几次喂奶,基本上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离家远,就只能将母乳挤出来储存好,请家人代喂。挤出的乳汁在15℃室温内可保存24小时;在19—22℃室温内可保存10小时;25℃室温内可保存6小时。因为一天中的乳汁是分次挤的,所以最好分装在不同的容器里,并标明时间,以便宝宝依次食用。容器最好为保鲜袋,其次为玻璃制品,最好不要用金属制品。
人工喂养
婴语
哇哇哇,妈妈要上班了,我也被断奶了——人生就只这么一段吃奶的时间,还被压缩成了4个月,悲剧啊!
“谁说你不能吃奶了?你现在吃的是牛奶,更高级!就这么一罐奶粉,一百多块钱呢!你妈那点工资,买奶粉都不够,这么辛辛苦苦养你,你还不满足?”姥姥教训我。我就不明白了,人高级还是牛高级?人奶不如牛奶?妈妈每天吃进去的是饭,挤出来的是奶,这么划算的买卖,干吗不做?再说了,奶瓶能和乳房比?你们根本不管我的感受!姥姥说,工作不好找,得把坑占着。
唉,那就只好我牺牲了,奶粉就奶粉吧,不过你们千万不要买着假的!
释意
人工喂养是当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亲自哺养婴儿时,改用牛、羊等动物乳汁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这些统称为人工喂养。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食物比母乳更适合婴儿,人工喂养是迫不得已的办法。所有人工替代母乳的产品,都是以母乳为最佳目标,追求对母乳的接近,所以,哪怕是最完美的婴儿配方奶粉,也只能是近似母乳,不可能胜过母乳。
人工喂养采用最多的是牛奶及其制品,也有极少数采用羊奶及制品。通常,吃牛奶的宝宝,喂奶的次数比母乳喂养的次数少,因为牛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奶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以提供较多的热量,所以也比较顶饿。
过去,人们常直接用鲜牛奶喂养宝宝,因其成分接近人乳,价格也适中,容易获得。但这其实并不好,牛奶所含乳糖比人乳少,其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会抑制双歧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成,容易诱发婴儿胃肠道疾病。牛奶的矿物质成份较高,会加重肾的负担,故不适合新生儿、早产儿、肾功能较差的婴儿,即使正常婴儿,也容易出现慢性脱水、大便干燥、上火等症状。牛奶含锌、铜较少,含铁量虽与人乳相仿,但其吸收率仅为人乳的l/5。牛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含量较高的磷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凝结成块,也不容易被胃肠道吸收。牛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饱和脂肪,易使肠道发生慢性隐性失血,引起贫血。鲜奶中还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
鲜牛奶并不适合婴儿,经过专门加工的、营养更全面、更易保存、口感更好的婴儿配方奶粉才是首选。
选择配方奶粉要与自己宝宝的月龄相匹配。一般的健康宝宝不宜盲目购买特别强化某类物质的奶粉,因为一般的配方奶已经根据宝宝的需要添加了必要的营养素。但如果自己的宝宝体内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强化奶粉。有特殊生理状况的婴儿,譬如早产儿、对乳糖无法耐受的婴儿、严重腹泻的婴儿、短肠症候群婴儿或对牛奶过敏的婴儿等,需要食用经过特别加工处理的婴儿配方食品,但也需在医师、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
奶粉并不一定越贵越好,从营养成分来说,同月龄的奶粉都是大致相同的。也不必追求口感,奶粉原本淡香、无特殊气味,有些生产商在奶粉中添加一些香兰素、奶香精等芳香物质,使其冲饮时香气扑鼻,以增强人的食欲,但这并不能增加奶粉的营养。
一些父母认为喝奶粉宝宝容易上火,就加一些糖来“败火”,这也是不对的。配方奶粉在生产时就已经考虑到各种因素,已经对牛奶的成分作了改造,宝宝吃时不需要再加任何东西。如果加糖过多,反而导致营养搭配不合理,甚至造成肥胖。
为宝宝配制奶粉要仔细阅读奶粉包装上的说明,严格按照其提供的奶粉与水的比例配制,过浓会增加宝宝消化的负担,过稀则会影响生长发育。
吃奶粉通常比吃母乳间隔的时间要长一些,吃奶粉的宝宝一天会比吃母乳的宝宝少一次。但这只是一般情况,和母乳喂养的原则一样,宝宝吃奶的次数应由宝宝自己决定,应在宝宝哭闹表示饥饿时喂,而不是在你设定的某个时间喂。
不要希望宝宝每次都正好把奶瓶中的奶喝光。如果他已经饱了,而奶瓶里还剩了一些,不要强迫他吃完,这样做很容易造成他吐奶,而且容易肥胖,得不偿失。
需要注意的是,喂奶绝不只是一个将宝宝肚子填饱的过程,它和宝宝的整个身心发育都直接相关。所以,喂奶的时候,不要只是机械地坐着,或者心不在焉地做别的事,要正视宝宝的眼睛,和他说话、唱歌、交流。即使家里有老人或保姆帮着带宝宝,喂奶也最好由妈妈亲自来做,因为没有人能代替你给宝宝的爱。
支招
宝宝的安全最重要,购买奶粉一定要到信誉良好的大型商店、超市。通常说来,知名品牌的安全性更高,但也要随时注意媒体的信息,远离有问题的奶粉。购买时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注意生产厂商、营养成分、生产及保存日期等信息,观察奶粉的外观、性状、干湿,看有无结块、杂质等情况。
奶粉要妥善保存,否则会影响质量。未开包装的奶粉应储存在比较冷而且干燥的室内,不要储存在电冰箱、库房或是室外,这些地方比较潮湿,会导致包装罐生锈或影响奶粉质量。打开的奶粉罐则应放入冰箱保存,并尽快吃完。
准备好专用的喂奶工具。奶嘴通常有橡胶和硅胶两种,橡胶奶嘴柔软、传温,能让宝宝获得类似于母乳喂养时的感觉;硅胶奶嘴经久耐用,易于清洗,但不易传热。奶嘴还分大、中、小不同的型号,要根据自己宝宝的特点选购。奶瓶最好采用直式的。奶瓶刷需要准备大小两把,大的用来刷瓶身,小的用来刷奶瓶的“螺丝口”部位以及奶嘴。还需要一把专用的剪刀。此外还有外出用品:冰包、温奶器或奶瓶保温桶等。
奶嘴的孔如果过大,宝宝容易呛奶,如果过小,则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很长的时间吃奶,往往还没吃饱就已经累了。多大的孔合适呢?可以将瓶口向下,牛奶如能呈连续的奶滴流出,就是合适;如果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才能形成一滴,就说明孔过小;如果呈线状流出不止,说明孔过大。如果要将小孔扩大,可用一根烧红的针插入奶嘴上原来的孔里,橡胶便会自动融化。
调奶时,要先把准备好的温开水倒入瓶中,举到与眼睛平行的高度检查水量,然后再加入准确分量的奶粉。调好的奶一定要马上食用。
不能把温热的牛奶放入保温瓶内保存,这样很容易造成细菌繁殖。如果需要外出,最好将奶冷藏在保温桶中,喂前再加热。宝宝到了9个月以上就可以喝常温奶了,外出时可以带些盒装的牛奶,方便多了。
许多育儿书刊都建议妈妈将消毒好的喂奶工具以及调好的奶、开罐的奶粉等放入冰箱,这是对的,但一定要注意,很多家庭的冰箱本身就藏污纳垢,所以,经常给冰箱消毒就像给奶瓶消毒一样重要。
喂奶前,用手腕试一下奶的温度,不要过热,也不要过冷。喂奶时奶瓶斜度应使乳汁始终充满奶头,以免将空气吸入。宝宝吃奶吃到一半的时候,换一下手臂,给宝宝一个新的视角,也可顺便轻拍宝宝背部使其打一打嗝。喂奶完毕,竖抱宝宝,轻拍背部,排出胃里的空气。
如果宝宝鼻子阻塞,不要再喂宝宝,先要将鼻子疏通后再喂奶。
混合喂养
婴语
科学家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依我看啊,早上要吃饱,中午要吃饱,晚上还是要吃饱。最近我就吃不饱,所以我很烦恼。
我长大了,妈妈的奶不够吃了,他们又给我增加了新粮食。新粮食的口感我倒不挑剔,但喂我新粮食的那个东东,却实在让我不喜欢,又硬又冷,哪有奶嘴好!他们看我不喜欢,就搞突然袭击,骗我一张嘴,猛地一下塞进去,差点噎得我吐,太粗暴了吧!
我哭,我抗议,我要给你们制造麻烦,我要让你们知道厉害,别不把小同学当回事!
释意
现在的妈妈很多都是上班族,不能保证长期在家亲自哺育宝宝,有的尽量做到上班和哺乳兼顾,但母乳量又满足不了宝宝的需求,所以,尽管很多人都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做不到纯母乳喂养。
既然这样,只能选择折衷的办法——仍然保留母乳喂养,不足的部分由奶粉(或其他食品)代替。这种方式就是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虽然比不上母乳喂养,但比单纯的人工喂养好,宝宝虽然吃到的母乳有限,但吃了总比不吃好。
混合喂养首先要考虑到保护母乳的分泌,以便让宝宝尽可能多地吃到母乳。婴儿的吸吮刺激,是维持母亲乳汁正常分泌的条件,所以应该首先让宝宝吃母乳,母乳不足再补充牛奶。但这不是说宝宝一顿中先吃母乳再吃牛奶,而是分开,母乳一顿,牛奶一顿,这样有利于消化,也不易产生奶头错觉。在母乳和牛奶的间杂中,应优先考虑母乳,只要感觉到乳房胀了,就应该吃母乳,不足才由牛奶补充,不然母乳的分泌会越来越少。
母乳是否不足?应该添加多少牛奶?这应该根据宝宝的体重情况来决定。如果宝宝总是哭闹,一周体重增长低于200克,说明母乳可能不足,可添加一次牛奶,添加量以宝宝一次刚好吃完为准。如果添加之后宝宝不再哭闹,体重在一周内增加了200克,就保持这样的量,不要马上又增加添加量,以免母乳分泌受到抑制。
有的宝宝吃了牛奶后就不愿再吃母乳了,这时候妈妈还是要想办法让他吃,哄他开心,等他感到饿时再喂,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宝宝多吃母乳。
支招
如果宝宝拒绝奶瓶,可用妈妈的衣服裹着宝宝喂奶,宝宝闻到妈妈的气味,会降低对奶瓶的陌生感。如果宝宝仍拒食奶瓶,可改用杯子、汤匙喂食。不管你怎样做,温柔的抚慰都是最好的办法。
夜间冲调奶粉很麻烦,可尽量母乳喂养。为了使母乳量充足,入睡前的最后一顿可以给宝宝喂牛奶,让母乳储存起来(但不要憋奶)。
添加辅食
婴语
我从来不知道,除了奶和水,还有其他东西是可以吃的——我没“吃”过,我只“喝”过。
今天,妈妈没有用奶瓶,而是用一个奇怪的东西,好像她管那叫“勺”,往我嘴里喂了点什么,比奶黏稠,喝不下去,吞了半天还在嘴里打转;味道也很怪,不是甜的,也没有奶的香味,但有一种另外的感觉,我说不清楚。
开始我有点害怕,但看见妈妈的表情,好像很愉快,肯定不是什么坏东西吧?我就好奇起来,用舌头拨弄着玩,舔来舔去,它竟然化了,竟然吞下去了,真好玩!它是什么来着?米糊!
看我吞下去,妈妈欢呼起来:“太棒了!”我也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看出来了,这是个好事情。我还要吃!可是妈妈把勺移开了,“今天到此为止,要循序渐进。”什么叫“循序渐进”?和我这么小的宝宝玩高深,过份了吧?
释意
婴儿在6个月前,母乳是最理想的食品。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光吃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已经无法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于是,除了原先的母乳或婴儿配方奶之外,还应给宝宝一些固体实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辅食。
辅食的添加是必然的。因为宝宝在4—6个月大的时候,唾液分泌和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明显增多,消化能力比以前强,胃容量也日渐增大,有能力消化吸收奶以外的其他食品了。这时候也开始长牙,及时给他吃软化的半固体食物,有利于颌骨发育和乳牙萌出,也有利于咀嚼功能的完善。
宝宝从吸吮到咀嚼和吞咽,这是一种不同的进食方式,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一般需要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学习吃辅食对宝宝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不仅可以获得身体发育方面的好处,更是心理成长的新阶梯。因而一定要适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太早太晚都不好。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好呢?过去的说法是从4—6个月开始,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婴儿6个月前从母乳就能够得到全部需要的营养,因而辅食的添加应从6个月开始。
但每个宝宝的体质和喂养方式不同,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除了月龄,父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判断:宝宝的体重达到出生时的2倍,至少达到6千克;宝宝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宝宝的身体发育已能控制头部和上半身,能够扶着或靠着坐直,能用转头、前倾、后仰等动作来表示想吃或不想吃;对咀嚼已有兴趣,能将手或玩具往嘴里塞,对放进他嘴里的食物,宝宝会尝试着舔进并咽下,表情显得很愉快。
当宝宝出现这些行为时,说明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如果宝宝拒绝进食,一定不能勉强,隔几天再试。
添加辅食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进食时要保持愉快的氛围。
过去推荐婴儿初加辅食首选为蛋黄,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如果纯母乳喂养,蛋黄就不适合作为宝宝初加辅食的首选了。婴儿首次添加辅食应从米粉(或米糊)开始,谷类不但能提供较高的热能,还能补充铁,是最容易被婴儿接受的食物。
6个月的宝宝可加粥、蛋黄、果泥,或薄面片汤内加碎菜、食油少许。7~12个月可加软面条、鸡蛋羹、豆腐、馄饨、各种碎菜、鱼肉、瘦肉末等。
辅食只是起辅助作用的食品,不能完全替代母乳或配方奶。宝宝在1岁以前都需要吃母乳或配方奶,因为这两种奶能提供宝宝容易吸收的重要维生素、铁和蛋白质。6个月以内的宝宝,主食仍然是母乳或奶制品。
支招
要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一次只加一种,在添加新辅食品种后至少等3天,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让宝宝尝试另一种,这样就有时间来观察宝宝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过敏症状可能包括腹泻、腹胀、排气(打嗝或放屁)增多,或出疹子。如果家族有过敏史,或者宝宝添加辅食过程中出现了过敏反应,那就应该等待1周以上,再加入新食物。
开始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
一般的经验是最先从米粉糊开始,因为米粉糊不含面筋,和其他食物相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可先给宝宝喂奶,然后把米粉跟足够的配方奶或母乳混合成半流质的糊糊,给宝宝喂一两勺米粉糊。刚开始只要在勺尖盛一点点米粉糊给宝宝吃就行了。给宝宝喂食最好选用前端是软橡胶的婴儿汤匙,以免伤到宝宝的齿龈。
最初,宝宝应该每天只吃一次半流质的米粉糊。到大约8个月左右,宝宝就可以每天吃3次辅食了。宝宝的胃容量小,一餐不能容纳过多的食物,因此应为宝宝配制量少但质优的食物。
2岁以下的宝宝肾脏比较脆弱,不能代谢太多的矿物质,因此给宝宝制作辅食及日常饮用的水不宜使用矿泉水及矿物质水。
大宝宝的辅食以混合膳食为宜,以保持均衡营养。可考虑如下搭配:一种主食(谷类粥等)、一种高蛋白质食品(肉、蛋、豆类等)、一种含矿物质和维生素食品(如蔬菜、水果)、一种供应热能的食品(油、糖等)。
不要只给宝宝吃米粉而不吃五谷杂粮。也不要只喂蛋黄,鱼肉、猪肝、鸡血、鸭血、猪血都是很好的补铁食品。很多家长只给宝宝喝汤,其实汤里的营养只有5%~10%,更多营养是在肉里和蔬菜里。为了避免食物过敏,宝宝在18个月前最好不要食用红色的水果如草莓、杨梅、樱桃、西瓜、猕猴桃、荔枝等。也不要给宝宝喂虾和甲壳类海鲜。
宝宝的食物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菜泥、果泥、蒸蛋羹、鸡肉泥、猪肝泥等“泥”状食品是最合适的。在宝宝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父母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并锻炼咀嚼能力。
进食时要让宝宝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宝宝到吃饭时间还不饿,不要强喂宝宝。也不要对宝宝吃饭的动作、姿态等过早地提出要求,在这个阶段他是达不到的,过高要求只能破坏他进餐的兴趣。如果宝宝身体向后靠在椅子上,把头从食物的方向转开,开始玩勺子,或者不愿意张嘴再吃,说明宝宝很可能已经饱了,就不要再喂。当然,有时候宝宝不张嘴是因为上一口还没吃完,所以一定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宝宝吞咽。
有些宝宝因为不习惯咀嚼,会用舌头将食物往外推,家长在这时要给宝宝示范如何咀嚼食物并且吞下去。可以放慢速度多试几次,让他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喂食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后,应让宝宝休息一下,不要有剧烈的活动,也不要马上喂奶。
准备一把婴儿高脚餐椅,以及软橡胶头汤匙、围嘴、带吸盘底的塑料盘和小地板垫,会让你喂食及餐后的清理工作变得更轻松。
要尊重宝宝的独立意识,当他想自己动手吃饭时,由于不熟练,必然弄得到处都是,但这是宝宝对世界的探索和尝试,家长要有耐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鼓励他自己拿匙进食,也可烹制易于手拿的食物,让宝宝获得成就感。
吐奶
婴语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为什么会吐奶?每次刚吃得饱饱的,一躺下,一股热乎乎的奶水就从胃里冲出来,有时候我的小嘴都来不及吐,会从鼻子里喷出,把妈妈都吓哭了。
妈妈怎么会这么笨呢,怎么就看不出我肚子里进了空气,我想打个嗝,就是打不出来,你拍拍我的后背不成吗?可她看我憋得小脸通红,舍不得拍,只是轻轻碰两下,那哪管用?有时候我吃着吃着奶就睡着了,她又舍不得把我拍醒,这不,又吐了,把新衣服都吐湿了一大滩。唉,她都得了喂奶恐惧症,一喂奶就紧张。
这白天吐还好一些,妈妈怕我晚上吐,堵塞了呼吸道,那可是有生命危险的,害得她晚上也睡不踏实,一会儿就开灯看一下,也不知开了多少次灯,第二天一脸憔悴。唉,为我这个吐奶,她都快人老珠黄了。这下知道了吧,要把一个小人儿养大,多么多么不容易!
前段时间不知她从哪里听说,让我侧着睡可以不吐奶,就总让我侧着睡,现在奶是吐得少了,但会不会把脑袋睡偏呢?我还要当帅哥呢,拜托了!
释意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宝宝的胃与食管相连接的地方(贲门)肌肉张力差,关闭不紧,而胃的出口幽门括约肌却发育良好,较紧张,结果成了出口紧,入口松的状况。宝宝的胃又比较小,如果胃内食物太多,或者有空气膨胀,奶水就容易冲开贲门,倒流回食管;其次,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如果吃奶后立即平卧,奶水也容易冲破贲门,返流到口腔。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要在3个月以后才能逐渐发育成熟,所以3个月前的宝宝容易出现吐奶现象,特别是新生儿时期,3个月后会逐渐缓解。
吐奶与漾奶、呛奶有所不同。
吐奶也可称为喷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吐出的奶水比较多,吐得急,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宝宝有痛苦难受的表情,譬如伸脖子、张口、恶心状等。
漾奶则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而出,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这样就引起漾奶。漾奶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吐出一两口即止;一般3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可漾奶一次或多次,但不影响生长发育,宝宝自己也不感到难受。漾奶一般不需要治疗,随着婴儿成长,漾奶逐渐减少,约在6—8个月时完全消失。
呛奶则是奶水由食道返流至咽喉部位时,正好遇到宝宝吸气,奶水被误吸入气管。这种情况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果呛奶量大,可能造成气管堵塞,引起窒息,危及生命。量少也可能直接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
如果宝宝是在平卧时发生呛奶,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流入咽喉及气管。可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将吐出的奶水和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此时,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
发现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说明吐出物有可能已进入气管了,必须马上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质床),用力拍打其背部,使其能咳出。如果宝宝还是没有反应,要立刻用力夹或捏宝宝的脚底板,让宝宝因感觉疼痛而呼吸。不要浪费时间去试图取出异物,“时间”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就是生命,在做这些措施的同时,要立即将送到医院,让专业的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即使宝宝呼吸已经顺畅,还是要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泣,看他的呼吸有没有异常。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很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时,胸部的X光检查也是必要的。
宝宝吐奶除与自身的生理结构有关外,还与家长喂养的方式有关。吃得过多、过急或者喂奶姿势不正确使宝宝吸入大量的空气,奶嘴孔过大,奶稠以及温度不合适,人工喂养不定量等,都可能引起吐奶。
还有一部分宝宝的吐奶是由于胃肠道疾病引起,如肠道感染、肠梗阻、肠套叠等。另外,一些常见疾病如发烧、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消化道畸形等,也会导致吐奶。如果3个月以后的宝宝还出现反复吐奶现象,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找出吐奶的原因。如果宝宝吐奶频繁,或同时伴有腹胀、腹泻、发热、抽搐等症状,要考虑宝宝是否病了。如呕吐物中有黄色胆汁、血液或粪便,或同时伴有腹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送医院。
支招
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不要因为怕宝宝累着就让他躺着吃奶。
打嗝很重要!喂完奶后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可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胃里的空气之后,再把宝宝放到床上。放下的动作要轻,不要剧烈摇晃,最好是右侧卧,枕头略抬高点。喂奶后不要立刻换尿布、逗宝宝玩等,以免体位变化大而引起呕吐。
在喂奶时,要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进入。喂奶时让宝宝专心吸奶,不要逗他笑或让他随意松开嘴。
用奶瓶喂时,要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奶瓶后部要略高于前部,使奶汁始终充满奶瓶前部,以免宝宝吸进空气。奶瓶开孔要适中,开孔太小宝宝需大力吸吮,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开孔太大又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碍呼吸道。
喂奶不要太急,一次也不要喂得太多。如果是因吃得太多而引起的吐奶,就要减少喂奶量,延长喂奶时间,如果吐奶很严重应禁食4—6小时。
吃奶前给宝宝清理鼻痂也很重要。吃奶时如果宝宝鼻子堵塞,就只能张嘴呼吸,会将空气吸入胃里。
喂奶前较长时间的哭闹,也可让胃里进入大量空气,因而不要让宝宝在喂奶前长时间哭闹。
吐奶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必要时可以给宝宝吃点助消化的药。感冒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如果感冒期间吐奶比较严重,可以吃些止吐的药。
断奶
婴语
我已经一岁了,昨天,妈妈说要给我断奶,说什么我已经大了,大宝宝不能再吃妈妈的奶。不吃妈妈的奶,那怎么行?我从生下来就是吃的,白天吃几次,夜里吃几次……但是看见妈妈的神情,好像这是一件大事,妈妈总是不会错的,我就稀里糊涂点了头。
早上吃了最后一次奶,爸爸为我拍了照片,留作纪念。然后就送我去了奶奶家。然后奶奶就带我去公园,坐电动车,坐碰碰车,还买了一个新玩具。中午,我饿了,奶奶给我冲牛奶。我开始找妈妈,妈妈不在,妈妈去了哪里,她是不是不要我了?
奶奶给我煮了香喷喷的粥,我吃了。但我还是想妈妈。奶奶让我午睡,我睡不着,已经半天没有看见妈妈了,她一定是不要我了,她为什么不要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哭起来。
晚上,还是没有见到妈妈,妈妈真的不要我了,没有了妈妈,我怎么办?我又害怕又伤心,哇哇大哭。哭了两个小时,哭累了,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半夜,我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轻轻说话,好像是妈妈!好像奶奶在劝她不要进我的房间,但她好像还是进来了,脚步轻得像猫一样。她还没走近,我已经闻到她的气味,我一下清醒了,睁开眼——妈妈!我激动得嚎啕大哭,不知是激动还是悲伤,紧紧抱着妈妈,生怕她再不见了。
妈妈也哭了。她好像又想抱紧我,又想推开我。奶奶在一旁叹气。在妈妈的怀里,我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气味,我又去掀她的衣服,妈妈说:“宝宝,你已经大了……”我突然想起来,我正在断奶,妈妈说过的,我是乖宝宝。我犹豫起来,皱着眉头望着妈妈,没想到,妈妈见我这模样,一把将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哭得比我还厉害……
释意
断奶,对妈妈和宝宝都是一次严峻考验。如果说宝宝从妈妈体内出生是第一次母婴分离,那么,断奶可以说是第二次分离,这不仅意味着喂养方式的改变,对宝宝和妈妈的心理也有极大影响。所以,顺利断奶,是宝宝人生的一件大事。
过去,提倡母乳喂养要持续到宝宝4个月,后来提高到6个月,再后来提倡坚持到1岁,现在最新的研究,有条件的母亲应该亲自哺乳到宝宝2岁。
尽管母乳喂养的好处众所周知,但实际上,由于体质、工作、观念等诸多原因,绝大多数妈妈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
断奶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慎重考虑。在打算断奶之前,先不要急于做决定,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给宝宝断奶?断奶是否确实对宝宝有好处?影响你给宝宝哺乳的那些不利因素,是否会因为断奶而有所好转?断奶之后宝宝仍需你精心喂养,你对此是否作好了准备?如果你确实已经想清楚了,那好,你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行动,那就是为宝宝找到一个科学而温柔的断奶方式,让宝宝和你自己都顺利度过这一关。
断奶最重要的原则是充满爱意,循序渐进。
断奶不能突然进行。从生理的角度,婴儿需要从习惯吸吮流食转为适应新的食物。从心理的角度,突然断奶会让宝宝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严重时会影响到宝宝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发育。因此,断奶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改变宝宝吃奶的固定习惯,同时添加丰富多样的辅食,让宝宝习惯各种食物的口感,也摄取到足够的营养。通过用勺子、杯子吃饭喝水,能让宝宝有个心理适应期。如果宝宝不喜欢新的食物和新的进食方式,也不要硬喂,以免造成反感,带来更大的麻烦。这个过程中,妈妈要极有耐心,对宝宝进行恰如其分的诱导。
断奶期间不应该让母子分离,宝宝见不到妈妈会产生困扰和恐惧,精神上非常痛苦。同样,妈妈也会极其痛苦。有的长辈可能会建议年轻的妈妈在乳头上涂辣椒、黄连、万金油,或者在乳房上涂墨汁,将乳房变成一个狰狞恐怖的东西,这些都是极其残忍的做法,会给宝宝造成极大的打击,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对宝宝多鼓励。当宝宝对母乳以外的食物感兴趣时,要及时诱导和强化这种兴趣;如果宝宝一时不能接受断奶,也不要对他恐吓、嘲笑、打骂。吃奶是宝宝最自然的需要,断奶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定要尊重宝宝。
断奶还要发挥爸爸的作用,爸爸要多和宝宝在一起,以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也增进宝宝和爸爸的感情。
支招
断奶的时候,如果宝宝还不到一岁,可以用奶瓶作为过度,代替宝宝对乳房的依赖。每隔一段时间取消一顿母乳,同时代之以奶瓶,这样逐渐减少母乳的次数。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宝宝有一段适应的时间,妈妈也可以逐渐回奶,减少胀奶的痛苦。
如果宝宝已经一岁甚至更大了,可能就不需要奶瓶的过度了,可以直接喂其他食物。但宝宝会想吃奶,妈妈不要断然拒绝,可以在宝宝餐后让他吃一会母乳,逐渐减少母乳的次数,直到最后完全断掉。
宝宝入睡前的那顿母乳,通常是最难断掉的,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所以,断奶期间,要为宝宝建立一个新的与吃奶没有关系的入睡习惯,你可以给他讲故事,听音乐,轻拍他的背部,让他感觉不吃奶也可以舒适地入睡。
断奶阶段,不要坐在你从前给他喂奶时常坐的地方,免得他触景生情。多带宝宝出去玩,分散他的注意力。
炎热的夏季,突然断奶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道疾病,可将断奶时间延至凉爽的秋季。
准备给宝宝断奶时,要先把他们带到医生那里,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只有当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消化能力正常时才可以断奶。宝宝生病时不要断奶,可在病愈后2—3周开始。
断掉母乳后,牛奶是宝宝每天必须喝的。
妈妈回奶时一般不需服用回奶药。只要宝宝吸吮的时间和次数少了,妈妈分泌的乳汁也会自然减少。所以,回奶的关键是要减少对乳房的刺激,除了减少吸吮外,不要让宝宝触摸乳房,淋浴时避免用热水冲洗乳房;饮食中减少水的摄入量;感到奶胀时,可挤出少量乳汁,但不要完全挤空。
如果妈妈哺乳的时间不足10个月,奶量又很充足,靠自然回奶不行,也可采用人工回奶的方法,譬如:用生麦芽煮水,服用维生素B6、生山楂等。
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不喂宝宝吃奶,奶水就自然回去了。
补钙
婴语
我很丑,我也不温柔,全都是缺钙闹的!
缺钙我就烦躁,烦躁起来就只有哭,哭起来没完没了。白天哭,夜里也哭,不是我不省心,我睡不踏实啊,莫明其妙就惊醒。你以为是我脾气怪?看看我这圈头发就知道了,我总是在出汗,脑袋一直湿漉漉的,能舒服吗?我手又不能挠,只有来回摆脑袋,摩擦着枕头,好歹止个痒。你看看,我后脑勺一圈都秃了,我烦,我能温柔吗?
你说我一岁还没出牙,你说我一岁还站不稳,你说我总是感冒,总是拉肚子,吃药、打针、输液,你说我真是够折腾。我有什么办法呢,都是缺钙闹的!
释意
宝宝缺钙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得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产生骨骼发育障碍和神经精神反应异常,长期缺钙对宝宝智力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中国营养学会编制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年版)中的数据显示,0—6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摄钙量为300毫克,6—12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为400毫克。由于宝宝生长极快,除了从母乳(或其他食物)中摄取一部分钙,以及晒太阳自身合成一部分外,还有大约一半需要人工补充。所以,一般宝宝从出生半个月起就要开始补钙,服用鱼肝油。
尽管每个宝宝都要补钙,但补多少,怎样补,却要因人而异。
首先要看宝宝是否缺钙,是预防性还是治疗性补钙。
在民间和网上,有许多判断宝宝是否缺钙的经验之谈,譬如夜间盗汗、烦躁、夜啼、枕秃(后脑勺处有一圈头发被磨光)、抽搐、驼背、鸡胸、方脑袋、罗圈腿(或X形腿)、出牙晚、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智力发育低下等,这些主要是依据缺钙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的发育),在身体和精神上出现的一些症状来判断的。
这些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准确。宝宝的发育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同一种症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病因造成,如果仅仅凭着似是而非的判断就给宝宝盲目补钙,特别是长时间大剂量的补钙,有可能造成便秘,甚至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导致肾结石。
真正缺钙的宝宝很少,很多宝宝真正缺的应该是维生素D。维生素D的作用是让钙从肠道充分吸收,同时保证体内的钙不会从尿里流失。所以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但如果补充的量太多,又会导致维生素D中毒,引起各器官和血管钙化等表现。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怀疑自己的宝宝缺钙,应该到正规医院找医生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补钙。
另外,补钙要从父母开始。为了给宝宝一个好身体,妈妈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都需要补钙,要多晒太阳,多吃富含钙质的食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剂。
支招
市场上的儿童补钙产品众多,有药品也有保健品,有的家长认为保健品不是药,性质更温和、安全,可以随意服用。但其实,保健品不标注不良反应,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不良反应,不说出来反而危险。保健品的生产厂商比较乱,宣传上有些也不规范,良莠不齐,难于选择。药品则不然,药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必须通过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才能投放市场。药品的说明也比较规范,都标明了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如能选择针对宝宝相应年龄段的钙剂,遵医嘱服用比较安全。
市场上有些钙片带有水果味,颜色鲜艳,宝宝喜欢吃。这些钙片中多含有人工色素和香精,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并没有什么好处。宝宝如果误把它当成了糖果,还容易过量食用,危害身体。
一些妈妈喜欢将钙与锌混服,这样不好。因为钙会降低锌的吸收,补锌的目的就没有达到。正确做法是将两种制品分开服用,譬如早晚服用钙剂,中午则吃锌剂,两者间隔至少3小时以上。一些妈妈将钙剂与糖水、食物或奶等混合在一起服用,这也不好,会降低钙的吸收。
鱼、奶、蛋、豆制品、虾皮、紫菜、骨汤、木耳、芝麻等,都是含钙丰富的食物,可做成细泥给宝宝吃。
食物中的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有很多蔬菜都含有大量草酸,故最好在饭前2小时或饭后3—4小时服用钙制品。
豆制品含钙量丰富,但吃法上有讲究。豆浆需要煮开才能饮用。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与菠菜一起烹制。绿色蔬菜应先焯一下,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
宝宝补钙的同时要多喝水,做适当的运动,这样能增加胃肠蠕动,减少便秘。
多晒太阳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补钙良方,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宝宝皮肤合成内源性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从宝宝满月开始,最好经常带他去户外活动,时间可由最初的几分钟逐渐延长到2小时。夏季尽可能暴露皮肤,同时注意保护宝宝头部和眼睛,避免阳光直射,最好戴上太阳帽或者在婴儿车里放一把伞,晒前可涂些儿童防晒霜;冬季外出要注意保暖。天气不好时可以在阳台上隔着纱窗晒太阳,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玻璃、烟尘、衣服都能阻挡紫外线穿过,不能有效合成维生素D。晒太阳后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