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了解自己的情绪牌,走出惯性模式

【第二辑 快乐是一种选择,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幸福等级】

我的微博和微头条总会收到很多私信,都是一些悲苦的人向我倾诉他们的痛苦——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上的、心理上的。人间疾苦看来真的很多。

然而我也相信,有些人虽然和这些人的处境一样,但由于比较乐观、开朗,他们对人生的横逆比较能够泰然处之,所以看起来似乎没心没肺,整天喜滋滋的。

所以,我一再强调,悲和喜,其实是由我们的内建程序决定的,每个人都是从那里出发,带着自己的滤镜去看外在的世界,也带着这种“情绪基调”去生活。这就好比我们拿着不同的情绪牌:悲伤、愁苦、失望、愤怒、失落、自卑、委屈、遗憾、愧疚、自责……

在生活中,看到“合宜”的事件,我们就把牌子挂上去,好让自己感受到那块牌子上的情绪。没有那块牌子,你就不会感受到那种情绪。

比如说,有一次我的两个女性朋友玉竹和曼玲同时遭到背叛,但是她们的主要感受竟然毫不相同。

玉竹和培良第一次见面就天雷勾动地火,玉竹忠于自己的内心,抛家弃子和培良在一起,培良却一直离不了婚。玉竹还出钱资助培良摇摇欲坠的事业,坚信培良可以成功。

曼玲虽是天之骄女,却无奈成为王杰的情人,她也同样支持王杰的事业。

后来玉竹发现,培良原来瞒着她一直和数个女人保持着肉体关系,她崩溃了。无独有偶,曼玲也发现王杰居然在网上和别人调情,也很崩溃。

好玩的是,两个人的情绪感受非常不一样。

玉竹的主要情绪感受是被辜负、被利用、不被爱。

而曼玲的感受则是被羞辱、挫败。

我问她们,小时候谁给过她们这样的感受,而且一直无法化解?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母亲。

玉竹小时候就是个惹人疼爱的孩子,她做出各种努力,就是希望妈妈开心。可是妈妈不但不开心,还常常骂她、控制她,不让她做她想做的事情。所以,被辜负、被利用、不被爱,是玉竹内建程序的主要牌子。

曼玲则聪明、伶俐又漂亮,从小妈妈就对她有诸多要求,她再怎么优秀都不能让妈妈满意,怎么做都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她因此备觉羞辱和挫败。所以,羞辱和挫败就是曼玲的主要情绪牌。

长大以后,曼玲积累了一堆名校经历,脱离家族自己创业,就是要证明自己够好。但是,无论她多么成功,那个“你不够好”的羞辱和挫败感就像魔咒一样尾随着她。

两个女人都优秀聪明,而且有一定的智慧,我一问她们那个问题,她们就懂了。如果不是我们自身配备了这种情绪,面对同样的事情,两个女人的反应怎么可能完全不一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伤心悲痛)?

所以,问题不是出在两个男人身上,而是出在她们自己身上。

如果她们今天逃避这种情绪,那么日后还会在生活中想方设法找出(或创造)“对应事件”,让自己的情绪牌子有地方挂。

应对的方法(鸡汤勺子来了)如下:

我建议玉竹,如果在生活当中再碰到类似的情绪(被辜负、被利用、不被爱)升起,她要很警觉地去正视它们,并意识到,这个情绪的出现,她自己的责任远超过那个看起来引发她这个情绪的人或事。

玉竹当然知道,在她的生命当中,培良只是激起她这种情绪的人之一。从小到大无数次,她都在面对这种情绪,对它绝对不陌生。

以前玉竹可能会通过尽可能地付出来换取爱,并积极地捍卫自己的权益以免被利用、被辜负,当然这样做只会让她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我告诉玉竹,今后,每当她出现这种感觉,不妨和这个熟悉的感受打个招呼,看到它其实是自己内建程序创造出来的一个虚幻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事实,带着这种理解去看外在那个好像是勾起这种情绪的“元凶”,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眼光了。

久而久之,玉竹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对于曼玲,我的建议也是一样的。每当感到挫败、羞辱时,不要急着去骂下属(这是她惯常的逃避方式),可以先好好和自己的这种感受共处,看着它,知道它也是一种虚幻的被造物,和外面的人其实无关。

用这种态度再去处理外面的人、事、物,曼玲的情绪起伏就会比以前小很多,而且不会像以前那样疯狂工作、要求完美,以逃避羞辱和挫败的感受。

不过我发现,宇宙“制造”事件的方式很好玩,它给每个人的戏码“剂量”,都恰到好处。像曼玲的遭遇,如果放在玉竹身上,可能不足以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而只有比较“重口味”的多重背叛才会刺激到她。而曼玲因为年轻,加上比较心高气傲,一个网上调情就足以引起她的情绪崩溃,所以就不需要重口味的真实行动了。

这种情形在我周围人的生活中屡见不鲜,每个人的戏码“剂量”都刚刚好,不多也不少,让我不禁赞叹宇宙创造之巧妙。

有一次,我认识的四个女人(都是已婚)均为婚外情所苦,症状也都差不多:明明知道对方不好或是不合适(对方也都已婚),但就是放不下,几乎都有抑郁的征兆和想自杀的念头,但是每个人的戏码“剂量”都不一样。

那四个男人让这四个女人深陷其中的戏码“剂量”是完全不同的。

A的男人是情场高手、甜言蜜语专家,更是一流的演员,有着完美的分裂人格,A毫无招架之力地坠入他的情网,周围不知情的人都以为A是被深深宠爱着的。

B的男人是个艺术家,浪漫悲苦的气质很让B着迷,但是他对B的感情不深,别人都看得出来他是在利用B,但是B却身陷情网难以自拔。

C的男人是冷漠型的,比较酷,对C若即若离,让C抓狂。C几乎要为他离婚,但是实在找不到离婚的理由,因为C的男人对她的感情始终飘忽不定。

D的状况最为离谱,对方连她的手都没碰过,D就已经爱得死去活来、重度抑郁了。

所以,A对B、C、D的男人都是免疫的,不可能上钩,宇宙就创造出一个“完美情人”给她,让她深陷泥沼;而D的需求门槛最低,只要有个幻想对象就可以爱得轰轰烈烈,所以戏码“剂量”最小。

为什么宇宙要这样创造?其实都是她们自己潜意识里面的“需求”,她们都需要体会儿时的创伤,好在现在成人的状态下(情绪比较成熟、资源比较丰富)获得疗愈。

在上面的案例中,A和D都获得了新生,走出感情创伤,活得更加灿烂。C也表达并克服了童年时遗留的一些伤痛,现在活得更加自在。只有B选择逃避,投入事业,用更加坚硬的外壳把自己包裹起来。

亲爱的,你的情绪牌子主要是什么?

你投入剧情、激起创伤的戏码“剂量”又是多大?

对号入座看看吧。

希望大家都能够走出自己惯性模式的控制,看清情绪创伤的虚幻,不再受它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