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不可以已①创新得发展

第一节 不拘一格善于创新

一、创新的含义与其重要性

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

创新的基础是实践,两者不可分割。所以说,创新不仅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原动力。拥有了创新的精神,也就有了前进、发展的希望。

二、质疑与创新的关系

(1)常有所疑,是创新的开端

这里的“疑”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疑惑”“质疑”。“疑惑”是指人们在现实的学习中,时常会出现疑问与不解,这是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能推动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而“质疑”是来自外界的力量,正如前面提到的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面对外界的许多质疑与压力,这也就成为走创新之路的关键所在,只有创新,才能时刻保持活力。

筝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技术与艺术风格在每一时期都可能出现变化,作为陕西筝派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提高筝的艺术魅力,让它也变成与时倶进的产物。可喜的是,在当今筝坛就有着不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的作曲家及学者,在筝曲、筝艺方面,富有创新思维,更推动筝的发展。

魏军先生在其出版的《秦筝曲论》中,发表了自己对筝创新的新思维,总结为简要的四个字“古,今,中,外”。言简意赅,但含义甚广。

“古”为筝曲中蕴含的“古思”,是传承之美,如筝二重奏曲《婆罗门引》。

“今”为新时期,在新文化思潮下编写的具有时代魅力的筝曲,是发展之美,如《三秦欢歌》《乡音》《碗碗儿》等。

“中”为富有中国传统之特色,旋律质朴,表达中华文明精神或中国人民气节的筝曲,是诉说之美,如筝协奏曲《源》,表现了母亲河——黄河的澎湃与哺育千秋万代的光辉。

“外”为将国外优秀的作品移植过来,用筝演奏,形式新颖,耳熟能详,传播率高,这是真正的创新之美,如世界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改编为筝四重奏,日本民歌《樱花》等。另外,魏军先生2010年的新作《大漠行》,更是采用阿拉伯民族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整首曲子欢快、激昂,是现代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魏军先生的作品,是具有陕西风格特色的,被视为继承传统,致力于“秦筝归秦”伟大事业,也有其他现代作品或异域风格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陕西这一地域及音乐选材,说明魏军先生不断拓展写作思路,创新创作思维,更为高远的目光以及其自身深厚的文化修养。所以,创新的精神是发展的希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所在。

(2)勇于破疑,是创新的动力

在哲学范畴中,事物的发展是要经历继承、发展、创新的顺序过程,中间不可跨越,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定将遵循。而对于这三方面来说,最困难还属创新的阶段。它不仅要将传统继承,更要面对发展带来的多种问题,在创新的过程中难免遭遇质疑的声音。在上文中提到,自身发现问题质疑自身抑或是外界的质疑都是事物进入创新阶段的必经之路,是创新的开始。质疑并不可怕,做出改变,勇于破疑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已经走入21世纪的新纪元,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得更为迅捷。由于高科技的发展,网络平台的架设,事物之间不再是孤立的,之间的桥梁纽带甚多。这既方便了我们的资源共享,也促进事物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社会的进步,也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所以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的筝来说,不能够故步自封,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自身的创新。

第二节 创新不断 不断创新

一、风格特色的创新

陕西这片土地是具有历史感与使命感的。这里的音乐是质朴的,撼动心灵的。陕西风格的筝曲,之所以能够让人过耳不忘,重点就是“味儿”的把握。它融合了陕西地区当地的优秀音乐素材,来自民间,尤为真实。其实既可以说这是风格上的创新,也可以说是对传统陕西民间音乐的继承。周煜国先生的筝曲《云裳诉》极富陕西筝曲的独特魅力,通过左手的按、揉、颤,将悲凉、凄美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听完久久难忘。魏军先生作曲的《五陵吟》也是陕西筝曲代表作品。其中,对“吟”的诠释,更能表达出心中悲切的感情。所以,我们要更多、更好地创作出富有陕西风格特色的筝曲,树立自己的风格特色,这将是别的地域模仿不了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陕西筝派的真正复兴。

二、演奏形式的创新

现如今,筝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众多,有独奏、重奏、齐奏、协奏等等,也有与各类民乐或西洋乐器的合作表演,可谓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由于现代人们思路的开拓,筝可以如此多变,这些创新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有新意自然很好,但作品创作的初衷以及归宿还是要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形式的创新不能忽视了筝作为传统乐器的特点,不能哗众取宠,忽略乐器本身的美感。创新固然重要,但首要还是尊重客观规律,不然是不会被听众所接受的。

三、演奏技法上的创新

筝可谓是在新时代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民族乐器之一,筝的演奏技法也多变起来。在作曲家的新创作中,我们也接触了更为新颖的筝演奏技术。比如,最早我们在王建民先生的《幻想曲》中,第一次接触到了整段的拍击或叩击琴头的演奏形式。在陶一陌的《风之猎》中,运用了左手在琴码左侧迅速按弦、擦弦的技法,制造出似风呼啸而过又似动物在林中嘶吼的音响效果,极为独特新颖。技法创新的例子还有许多,这些都为我们在筝的演奏上注入了更为新鲜的血液。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旧事物不断被新事物所替代,筝这门乐器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它仍然保持着活力与生命力。这也就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是事物不断前行的动力。当然,所谓的创新也是要辩证看待的,传统的东西不可摒弃,要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够走出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之路。

① 《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