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环境

(一)图书馆发展的内部环境

1.优势因素

(1)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我国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相对丰富,文献资源涵盖少儿文献、盲文图书、古籍善本、报纸、杂志、视听文献、缩微制品、电子图书等类型,基本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越来越重视,各地政府逐渐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完善馆内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全面覆盖本地区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同时,将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基层与农村,并在建设分馆条件不成熟的地区设立流动图书馆或流动图书站。

(2)平等性、公益性的服务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全体社会民众的开放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国家图书馆免费开放,读者凭身份证就可直接入馆,同时取消办证费、年度验证费等收费项目,降低文献复印费、文献传递费、文献检索费和光盘刻录费,部分消除了社会弱势群体获取知识时遭遇的经济障碍。有的馆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建立相对完善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

公共图书馆对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措施和服务力度有一定的增强。同时,图书馆传播知识、开展教育、服务群众的功能在实践中展露无遗,其平等、公益的服务理念在民众心中得到充分肯定。

2.劣势因素

(1)图书馆布局不均衡。在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虽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严重的布局不均衡的问题。

①地域差距明显。东部沿海省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数量相对较多,而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十分不足。

②同一地区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存在差距。一方面,不少省级或市级的图书馆巨额投资修建新馆,而且因其宏伟壮观的外形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另一方面,社区、基层以及农村的图书馆或阅览室的数量十分有限。省、市级图书馆由于数量和地理位置的局限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域内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深入社区、街道与农村才能更好地满足基层民众的阅读需求。

(2)管理体制需要创新。长期以来,隶属于社会公益性部门的图书馆必然受到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实行按行政区划分各级管理体制,各级图书馆一般受当地文化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地区中心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有业务指导权,但是没有经费、人员、文献资源等直接管理权。利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图书馆的直接后果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阻碍了优质服务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妨碍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

(3)人才素质培养有待加强。从素养角度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拥有基本的文化服务技能与公关协调能力,以及一定的阅读引导、读者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但目前很多馆员的素质还达不到要求。

(二)图书馆发展的外部环境

1.政治与法律

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引发了社会运行方向的巨大变革,现代图书馆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也将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在管理体制、队伍建设方面,现代图书馆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将会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将有力地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2017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除了这几部法律之外,全国多地都制定了符合各地图书馆实际的“图书馆条例”来保证图书馆的正常发展。

2.经济

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不太发达,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最现实的国情,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必然受到这一国情的制约。

3.社会与文化

教育和科研是文献产生的两大本源教育,科研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社会的文献需求量,并对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一)现代图书馆实施战略管理的目标

1.当前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图书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充满了大量的不定性因素,诸如全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关信息机构竞争日益激烈,用户的信息需求越来越趋于精确化、及时化、个性化,而图书馆自身又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现代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

2.实施战略管理的目标

实施战略管理,图书馆将会对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更充分的认识,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并保持核心竞争力。具体目标有:

(1)根据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制定长远发展规划,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

(2)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建立高效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现代竞争环境。

(3)更好地了解用户在新的时代里新的信息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开展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4)根据用户需求改善馆藏结构,促进馆藏资源的合理化。

(5)及时了解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工作和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6)根据战略需要,制订用人计划,以防止人员配备上的随意性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7)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增强图书馆的行业力量,发挥图书馆的协作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此外,图书馆战略的制定和传播还有利于加深政府和公众对图书馆的了解和理解,以获得人力、物力、财力和观念等方面的支持。

(二)制定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现代图书馆的使命体现在现代图书馆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能上。图书馆具有促进社会信息交流、开展社会教育、保存文化遗产、提供文化娱乐、保持社会稳定的职能。在信息社会,图书馆不仅具有以上社会职能,还应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一种公益事业,现代图书馆应该坚持自己的公益性质,保障广大社会公众的基本信息需求,争取缩小信息鸿沟。促进社会信息交流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信息社会,现代图书馆更应采取各种方法,提高信息的利用程度,促进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同自身的工作或自身向社会提供的服务以及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程度成正比。现代图书馆要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承认,就必须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与传统观念不同,现代图书馆必须对政治经济提供直接支持,走出象牙塔,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建设。要基于自己的使命,保障广大社会公众的基本信息需求,促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以此来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三)现代图书馆的战略实施

1.现代图书馆的宏观管理

现代图书馆应该积极发展图书馆的协作网络,开展图书馆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各个图书馆之间要加强协调,国家的宏观管理必不可少。但与以往的宏观管理不同,国家的宏观管理将重点落实在协调和服务上,以促进现代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只有国家充分重视,现代图书馆协作网络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才能有保证,才能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2.现代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是从图书馆自身的工作出发,按照分工理论,将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划归不同的部门。一本书从入馆到与读者见面,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又划归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协作困难,工作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现代图书馆将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为用户节省时间。

3.现代图书馆的组织结构

传统图书馆是按职能划分部门,分层分级,形成“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现代图书馆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组织结构。决策层次下移,管理人员的传统职能削弱,管理人员数量也相应减少,最终管理层次势必减少,真正实现集权与分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现代图书馆整体管理更合理、更有效率。

4.现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现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概念应深化、扩展为信息资源建设。在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重要和适用的传统文献,同时加强各类型数据库的建设。在此基础上,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还要突出本馆特色。

5.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图书馆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及其他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他们还需要具有开放观念、服务观念、用户观念、经济观念、效益观念、资源共享等观念。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以往相比有很大变化,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地教育,不仅要会做复杂的工作,还需要有成熟的判断力,要有更多的自主权。

6.现代图书馆的领导

现代图书馆的领导不再是高高在上,为别人设计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甚至怎么做,也不再是不顾实际情况只求达到某些数字要求,而是以监督为主要职责。他们应起领头作用、促进作用,是图书馆员的工作指导、良师益友。此外,领导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依靠行政命令,而是要根据权变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现代图书馆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主要是指组织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管理制度以及组织形象。现代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对传统图书馆做出较大变革,改革的成功需要全体馆员积极配合。组织文化从整体上描述了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图书馆如果自身有很强的文化特色,将会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统一全体员工的意志,为复合图书馆建设提供原始动力。同时,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的健康形象,引导领导重视,争取社会的支持和合作,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用户。

三、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发展战略

(一)服务战略

1.以用户为中心战略

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资源为中心”和“以技术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云模式下,图书馆员充当了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咨询员、网络信息的过滤者、学科专家等角色。云模式下的图书馆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可以提供一对一的信息咨询服务等。云模式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都是在“云”端进行,用户不需要硬件系统地支持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类似于在个人电脑上的操作。用户使用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等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就可以访问图书馆“云”中的资源。

2.集成化服务战略

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还处于“分散存储、分散服务”的状态,读者必须在每一个图书馆里进行查询、下载等操作,即使某些图书馆之间实现了联合查询,到了获取阶段还是要到各个具体的图书馆下载或浏览。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借助云计算技术形成的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可以有效集成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具体实现途径是数字图书馆将提供资源的云和提供服务的云通过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最终将一个统一的界面展示给用户,用户在这个统一的界面进行浏览、查询,用户不必清楚资源的具体位置,事实上资源可能存储在海量的分布于各地的计算机上。

3.个性化服务战略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不同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和模式采取不同的信息服务,这是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趋势。云计算技术可以为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前提是能够识别用户的信息行为模式,这要通过对大量的用户浏览、搜寻、检索记录进行挖掘和分析获得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是一个集成化的虚拟数字图书馆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服务,并留下系统、完整的用户信息行为记录,对这些记录进行整理、挖掘则有可能获得较为可信的用户信息行为模式。

(二)技术战略

技术始终是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发展战略才能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1.技术转型战略

云计算已经成为未来信息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所以图书馆在技术上必须做好转换升级的准备,这是一个大的战略。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在继续做好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必须开始对云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进行攻关,开发其中的关键技术。

2.虚拟化战略

云计算虚拟化的主要目标是对包括基础设施、系统和软件等信息资源的表示、访问和管理进行简化,并为这些资源提供标准的接口来接收输入和提供输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是一个虚拟图书馆,它提供的界面对用户来说是统一的,而事实上云计算图书馆要将各类存储设备集成为一个大的虚拟存储空间,如何将这些设备上的资源进行统一化处理,使它们以完整、冗余性低的面貌出现在用户面前是一个难题和关键,这是图书馆进行云环境下技术建设的一个基本点。因此,图书馆必须将虚拟化提高到战略高度,使其成为云计算时代图书馆技术的标志性特征。

3.分布化战略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事实上是存储在千千万万台分布于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上的。它的目标就是提供某一图书馆内单台或多台服务器所不能提供的服务。

资源进行分布式存储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也带来了技术难题,即数据需要进行抽象表示,并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这就要求图书馆制定相应的分布化战略,明确保证分布式数据安全、可靠运行的技术条件,提前做好技术准备。

(三)管理战略

管理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始终推动着图书馆管理不断进步。云计算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次飞跃,也将在管理层次上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1.流程再造战略

流程再造指图书馆在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采取与原来运作流程有较大差异的工作设计模式,这种新的流程可以提高图书馆效率、提升读者满意度。虽然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虚拟化程度极高,但实体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消失,由于服务方式、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图书馆内从采购、编目到流通、参考咨询都将以新的面目出现,现有的一套流程将被淘汰。

图书馆必须从云计算技术对图书馆运作模式的影响出发,绘制现有业务流程图,明确现有流程的缺陷,然后根据云计算技术的性能对该图进行修改,从而绘制出新的图书馆业务流程图。

2.制度创新战略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运作模式是图书馆的又一次革命,图书馆的任何变革都是以制度创新作为先导的,制度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云计算技术的冲击下,图书馆必须在制度层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将云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岗位设置、绩效评价等全部予以明确、详细地规定。

3.组织结构扁平化战略

任何组织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最终都会向组织结构扁平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图书馆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步伐就没有停止过。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图书馆的扁平化过程。因此,图书馆应该认识到这一趋势,做好相应的组织变革和人事准备,防止出现人事上的波折。

4.图书馆联盟战略

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实际上还是一个大的“图书馆联盟”,只不过这个联盟所采取的技术实现手段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图书馆联盟,它在服务广度、深度、速度、质量等方面都大大优于现有图书馆联盟。虽然如此,现有图书馆联盟在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还是值得云计算图书馆借鉴和学习的。在学习基础上形成新的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机制是最终的目标。因此,云环境并不是图书馆联盟的末日,而是图书馆联盟在新技术条件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