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对一个社会的整体认识和判断,对当下构成这个社会的结构性要素给予关注和描述是其要义之一。在我看来,瑶白、彦洞等九寨社会的地理生态环境赋予了该区域人群和山川朴素的内在气质,以及经济与生计上的生存理性。正是由于这样独特的生存处境,在历经明清王朝对苗疆社会的开拓与正统儒家文化对其有教无类的教化与融合之后,该区域社会被王朝国家与地方社会赋予了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历史话语表达。苗人社会使用这两种话语建构其适合地方生存的一套制度框架、婚姻模式及多重复杂的人群分类体系,且基于共同的遭遇和文化体验又赋予它丰富而又层次多变的文化象征表达。人们在这套结构、通婚规则和分类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身份认同和生存意义,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苗人社会应对不同环境和社会变动的方法和智慧,及对待历史和认知社会的方式。既然如此,瑶白、彦洞等村寨社会的结构及其权力阶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对我们看待国家与地方的关系有着怎样的启示?下面本书将从“破姓开亲”、婚俗改革、“生鬼”建构等重大历史事件对瑶白、彦洞等地这一独特的权力结构、人群分类和通婚模式建构的历史过程展开分析。


[1] 贵州省锦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锦屏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第64页。

[2] 关于九寨联盟,正史中缺乏相应的记载,但在民间的记忆中却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在明朝,有的说是在清顺治元年。本书综合相关历史材料来看,九寨联盟大致在清初成立起来。如在明中后期,虽说有九寨之中各个寨子的名称,但并未以九寨作为统称。九寨作为一个整体频繁出现是在清初“三江制度与夫役制度的设置及各联盟争江当值”的这段历史时期。因此可以推测,九寨大致是在明末清初清水江木材贸易制度建设与完善之下才成立的。而九寨变为九寨大“款”组织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它是地方社会与王朝国家互动的结果,而非九寨内部自然生成。参见张应强《木材之流动——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市场、权力与社会》,第28页。

[3] 资料来源于瑶白杨昌泮老师的笔记。这份从风水角度勾画瑶白图景的笔记,呈现的是瑶白民国之前的地理范围,里面涉及的山川地名,有一些已不被使用。杨昌泮(1895~1967),男,黎平府参议员滚作兰长子,民国9年(1920)时为瑶白小学校长。

[4] 资料来源于彦洞乡2009年政府统计报告。

[5] 资料是我于2013~2014年在瑶白田野调查访谈所得。

[6] 资料来源于瑶白村委会山林统计报告。

[7] “款”,在西南官话中是聊天、说话或闲聊一下的意思。比如说,大家没有事的话,可以过来“款”一下。在侗族言语中,一般称作kuan(宽)。作为名词,最初有“情人”“朋友”之意;动词是聊天、讲话;形容词为一片的、一带、一起。但“款”具有联盟、连片等意思,可能是经过一段历史时期的发展才形成的。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将联盟、一片视作“款”的最初含义,而认为说话、讲话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参见石开忠《侗族“款”组织及其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邓敏文、吴浩《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 孙旭:《“款”与区域社会——黔东南南江河流域多族群视角下的社会结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10;同时参见杨昌嗣《侗族社会的款组织及其特点》,《民族研究》1990年第4期。

[9] 孙旭:《侗族社会年龄群体关系转型——以黔东南岑吾侗寨起鼓楼为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1期。

[10] 孙旭:《侗族社会年龄群体关系转型——以黔东南岑吾侗寨起鼓楼为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1期。

[11] 按照当地规矩,无论哪一个寨子抓到小偷,一般都事先通知小偷所属寨子的村委会领导,由两寨村委会领导来处理此事。而在处理此事的过程中,村委会领导也要征询寨中寨老的处理意见,最后综合意见择优处理。若村委会一级协调不成功,方可将嫌疑人交给政府和警察来处理。

[12] 第二寨,相对于土司寨彦洞而言。

[13] 外出务工人员因文化隔阂,其姓氏常会带来一些烦恼。为此,有些人还改过姓氏。改姓已成为他们在一个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

[14] 参见杨秀源《锦屏姓氏史话》,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瑶白“生鬼”一词的来源不知是否从此处而来,因为瑶白“生鬼”的原型大部分是“滚”姓。不过,需要更多资料的考证。

[15] 杨秀源:《锦屏姓氏史话》,第483~485页。目前,滚姓在以下几个省份有分布:贵州锦屏县城的瑶白村、九勺村、新化所村、城关;贵州从江、榕江、黎平县、天柱县和三穗县;广西融水县的红水洞头等几个乡镇;甘肃也有分布等。参见杨秀源《锦屏姓氏史话》。

[16] 张中奎:《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清代“新疆六厅”的王化进程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第171页。

[17] 杨再思是湘黔桂地方的祖先神灵。

[18] 〔挪威〕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第151页。

[19] 资料来源于2013年8月10日我与当地人的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