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图
  • 孟晖
  • 2889字
  • 2021-04-29 18:34:03

宫斗催生留仙裙

古人有种说法,褶裥裙在中国历史上的产生,是一场险恶宫斗的意外副产品。

赵飞燕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人之一。但她还有个妹妹赵合德,在她们同时代人的看法里,这个妹妹在容貌风采上要比姐姐更为动人,在后宫的境遇也比姐姐更为成功。虽然是亲生姐妹,两人的体态风韵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类型,飞燕以纤柔轻灵取胜,合德以丰满莹润醉人。另外,据说合德相比飞燕在智商与情商上都更胜一筹,因此,二人之间既是瘦美人与胖美人的对决,也是强势与柔缓、咄咄逼人与心计深藏两种不同做人格式的周旋。

姐姐飞燕先得到汉成帝宠信,立为皇后,合德则是借阿姊之缘,比飞燕晚一步获蒙圣宠,封为昭仪。从进宫开始,这一对姐妹花就联手结盟,排斥异己,终于将整个后宫掌握在她们手中。但是,实际上,飞燕做了皇后之后,皇帝便逐渐对她失去兴趣,却被赵昭仪迷得神魂颠倒,于是妹妹恩渥日隆。两位真实历史人物颇具传奇色彩的沉浮吸引着历代文人,在小说家的笔下,两姐妹不仅唇齿相依、彼此利用、互相回护,同时,她们钩心斗角的一面也得到细细描绘,二人极为独特的、弥漫情感与欲望的纠结关系几乎成了故事的主题。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堪称《赵飞燕外传》,据说其作者为汉代人伶玄,如果相信这种说法,那么这部文言作品真是惊人古老的一部“宫斗”小说!

然而,必须承认,《赵飞燕外传》大致应该是唐人作品,即便如此,这篇揭示人性幽微的奇特小说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文中对飞燕与合德两姐妹的性格、气质以及智力类型都有丰富的演绎,即使在今天读来也不觉过时。两个人都很有心计,但心计的路数截然不同。赵飞燕被塑造成完全负面的形象,强硬、急躁、心胸狭隘、嫉妒心与控制欲旺盛。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机灵,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一个宛如仙境的曼妙场景里,飞燕对汉成帝施展人格操控,试图挽回败势,便是小说中光彩照人的情节之一:

一次,赵合德用豪华大船将汉成帝与赵飞燕一起接到太液池中的瀛洲岛上,三人一起带着宫人们登上高四十尺的台榭,消遣时光。赵飞燕以腰细、身轻著称,当日她身着南越进贡的云英紫裙,外罩碧琼轻绡的薄衫,以台顶的露天空场为舞台,一边唱着歌一边翩翩起舞,接连表演《归风》《送远》二曲。这时,忽然一阵狂风刮过。高台空阔,让风力变得格外强劲,竟将她的长裙倏地扬起,蓬张在她的腰周围,使得她像是由一张风帆兜起,又宛如经一片羽翅托住。此刻,赵飞燕一路歌舞,恰好转到高台边缘,与汉成帝等看客有一定距离,这给她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位美女立刻启动表演人格,先是假装惊慌地叫道:“快看我,快看我!”——意思是狂风要把我刮走啦。等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后,她便舒展开双臂,将轻纱广袖高高扬起,摆出乘风欲飞的姿态,高声感叹:“让我成仙吧!我马上要成仙了!”接着,抒发情怀时还不忘含沙射影:“啊啊,舍弃旧日的眷恋,迎接新的欢乐!何不就此将心中一切羁绊全都忘掉!”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册》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幕当然让包括汉成帝在内的所有人大惊。当时只有为赵飞燕伴奏的乐工冯无方跟随在她附近,于是汉成帝急忙命令冯无方去拉住她的裙子。冯无方越是拉扯,赵飞燕就越是做出一副要驾风而去的决绝姿态,二人相持了好一会儿,以致那云英裙都揉出了褶皱。

待到风停了,赵飞燕才缓和下来,又立刻转换成委屈悲伤的态度,扑到汉成帝面前啼哭:“多谢陛下赐恩,让我想要化成飞仙离开的心愿没有实现!”说着嘴里且歌且吟,唱着无词之歌,一边泪流不止。此际,汉成帝被彻底打动了,他因将宠眷转移到合德身上而感到愧疚,猛然间爱恋之意重燃,当晚便临幸皇后宫中。

汉 舞蹈俑

徐州博物馆藏

(摄影:动脉影)

分析起来,赵飞燕口口声声要化仙飞去,大概只是一次机智的、姿态优美的自杀威胁。也许是临时来的灵感,也许早就在心里伏了想法,当一阵大风袭来的时候,她非常巧妙地选择了一个最好的迎风角度,张开手臂,让长裙与纱衣、广袖都在风中舒展成很优美的形态,整个人的身影望去如随时会飞走的仙女一般,就这样声声喊着:“让狂风把我带走吧!让我化成神仙离开这个世界吧!”动人地、雅致地,威胁要从高台顶上跳下去。冯无方上来拉住她时的相持不下、事后一边低吟着歌调一边哭泣,大概也都是精致的、艺术水平很高的表演。

这一招的效果非常明显,不仅当即激发了汉成帝的怜意,而且让赵飞燕在宫中具有了神话色彩。她制造了这样一个说法:若不是皇帝不肯放弃她,对她隆恩优渥,那么她那一天就会驾着风,以衣裙为羽翼,化成女仙,飞向天边,摆脱尘世的羁绊了。

对于宫中的女性们来说,在意的是她能出奇制胜,凭一个大招就挽回皇帝的恩宠。于是,彼时的汉宫中竟然出现了这样一种时尚:凡是刚刚经皇帝临幸、沐浴过天恩的妃嫔、宫女,都要做一条长裙,在裙上打满褶裥,模仿赵飞燕在瀛洲高榭上长裙被揉皱的样子,号称“留仙裙”。这些在竞争场上身不由己的女子们希望由此借得赵飞燕的灵气和运气,让帝王对自己的垂顾也能持久。

在古人的思路中,褶裥就是这样出现在女裙上,从此,世世代代的中国女性都把褶裥裙作为最基本也最喜欢的一种裙式。史实是否真的如此?很难证明。无论中外,习惯思维都有一种定式,把任何一个或大或小的文化成就归属到某个具体的名人身上。其实,这些成就往往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一点点获得,其萌芽与最终瓜熟蒂落的时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没有留下明确印记。

在新疆出土的东汉魏晋时代服饰中,确实有长裙饰以整齐的褶裥,一些长袍也在腰部打折,裙、袍边缘的荷叶边更是做出密集的细折,是标准的千折边。相比之下,考古发现的西汉时代服饰中,至今尚未发现褶裥的影迹。所以,就中国传统服饰来说,很可能是在东汉时代形成了褶裥裙式。但,也许是因为赵飞燕作为知名美女特别有吸引力。人们把在服饰上打折的做法与这个响亮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赵飞燕外传》的情节在宋代一度广为士大夫文人熟知,如宋人乐史所著《杨太真外传》中提到“汉成帝获赵飞燕,身轻欲不胜风”,还编排道,唐玄宗拿这个典故与丰腴的杨贵妃开玩笑说:“如果是你,多大风也吹不走!”宋代词人张炎《绿意》一词咏亭亭碧荷的高洁,便以赵飞燕被风吹起的裙裾形容卓立水面的荷叶:“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很自然的,这个既美感又生动的情节激发了想象的涟漪。

至于褶裥裙,则自东汉以来成了中国传统女裙的基本样式,几乎每一条裙子都打折为饰。宋代词人蒋捷《小重山》词描写少女在春日里一起玩“斗草”游戏,便是:“银红裙裥皱宫纱。风前坐,闲斗郁金芽。”女孩子们一起坐在草地上,以采来的花草展开比赛。此刻尚是暮春时节,所以她们身上的粉红褶裥纱裙是一件罩裙,围系在绫锦裙或彩裤之外,形成里外两重衣色的互相映衬。

南宋 褐色罗印花裙

福建博物院藏

(摄影:动脉影)

传统褶裥裙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晚期流行的“鱼鳞百褶裙”,这种裙的表面打满细折,相邻的细折则会用丝线有规律地隔一段就钉连在一起。这样,穿裙人一旦行动起来,彼此钉连的细折就会形成水波一样的曲纹,看着也颇像层层的鱼鳞,由此而得到其独特的名称。

至于穿裙人的人生故事,也如褶裥裙一样,一代一代,既有变化,也有重复。

清 红暗花罗彩绣镶带侧褶裙

清华艺术博物馆藏

(摄影:动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