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政站了起来,看着殿内众人,冷笑着说道:“哈哈,你们以为老夫也会像这群贪生怕死之徒一样,去跪着求你们赏根骨头吃吗!忠臣岂能事二主!老夫引狼入室,既然大错已经无法挽回,唯有以死谢罪!”
说完这句话,萧政竟然猛地用头撞向他旁边的柱子,随着一声沉闷的碰撞声,鲜血迸射,萧政委顿到了地上。
距离萧政最近的田虎急忙上前,但也没来得及拉住萧政,他伸手探了一下萧政的鼻息后,向众人微微摇了摇头。
魏王国最后一代丞相萧政气绝身亡,这位亲手将汉军引入魏国的老丞相成了在汉灭魏过程中,为魏国而死的唯一一个大臣。
已经走到大殿门口的魏瑞这才转头看了看地上的萧政,随后闭上眼睛长叹了一口气,接着便被那几名汉军的军官“保护”着走出了大殿。
一众魏国的臣子们看着已死的萧政,表情各不相同,有的是惋惜,有的是羞愧,有的是恐惧,有的是无动于衷,而韩基则是一脸讥讽之色。
“昭告天下,萧老丞相为抵御陈国入侵,积劳成疾,抱病而亡,以侯爵之礼厚葬。”张冰开口说道。
……
宿安城南门外,刚刚从丰明城逃出来的袁长清与接应他的魏国禁卫军正疲惫不堪地缓缓行进着。之前的那场突围大战,即便有禁卫军的接应,袁长清所部仍然是死伤惨重。
大军刚刚到达城下,他们惊讶地发现,驻守城头的竟然已经换成了大汉帝国的军队。
虽然他们之前已经听说大汉的援军即将到达,但在袁长清的强烈要求下,这支军队仍然面向城门方向做出了防备的姿态。
就在这时,城门缓缓打开,韩基与杨长忠笑着走了出来,直奔袁长清与禁卫军的将领们而去。
袁长清与两名禁卫军的统制急忙下马,一起向韩基躬身施礼说道:“见过侍中大人!”
“哈哈,三位将军劳苦功高,切勿多礼!”韩基亲切地上前,一边扶起他们,一边说道。
“韩侍中,不知为何这城头驻守的都是汉军的士兵?”袁长清问道。
“哈哈,是这样,今日一早,大汉帝国的张总枢密使已经带着战旗禁卫军团日夜兼程赶到了宿安。如今大汉援军已经按照魏王陛下的旨意,正式接管了防务,全面主持驱逐陈国人的战事。我也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出城迎接各位将军,顺便传陛下口谕!”韩基笑着解释道。
几位将军闻言,立即单膝跪地行礼,准备聆听魏王口谕。
“陛下口谕,为便于汉、魏两军协同配合,着由大汉帝国枢密院总枢密使、禁卫第十九战旗军团都统制张冰为魏王国境内各军最高统帅,统一指挥汉、魏各军。魏国各将官务必听从调遣,全力作战,早日驱逐陈寇!”
韩基大声说完了“口谕”,上前再次搀扶起了几个将领,嘴里还亲切地说道:“各位将军,请起吧!”
“韩大人,既然陛下已经传下口谕,那我们这就带兵进城,听从张总枢密使的调派。”一个禁卫军的统制说道。
“各位将军,杨副统领是张总枢密使任命的两军协调官,他已经带来了张总枢密使的直接指令。”韩基指着身后的杨长忠说道。
“杨长忠见过三位将军!”
杨长忠本就是禁卫军的一个副统领,对禁卫军的各个将领都是很熟悉的。
“哦,原来是杨副统领,失敬了,不知张总枢密使有何指令?”另一个禁卫军的统制皱皱眉问道。他一向是不太看得起杨长忠的,尤其这杨长忠此刻完全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各位将军,张总枢密使有令,请禁卫军与南部军团突围出来的将士中,所有统领以上军官即刻随韩侍中入城议事。其余部队由下官带领在城外分别安营休整,等待统一调度。”杨长忠笑着说道。
“统领以上的军官都在这儿了,也就我们这十几个人,那就现在进城吧。”一个禁卫军的统制说着便准备向城门走去。
“等一下!魏王陛下真的把全部军权都交给了张总枢密使吗,连陛下直属的禁卫军也都不许进城?”袁长清突然问道。
“正是如此,陛下对大汉帝国是绝对信任的,还请袁将军不必疑虑,依令而行。张总枢密使已经召集了汉、魏两军所有统领以上军官,就等各位回去一起研究部署对敌之策呢!”韩基笑着说道。
“是啊,韩侍中是陛下最信任的人,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袁将军,咱们还是赶快进城吧,陈国人可是一直尾随在咱们后面,用不了多久就追到宿安了,咱们要尽快去禀明情况,商量对策啊。”禁卫军的一个统制对袁长清说道。
袁长清不置可否地看了看韩基和杨长忠,随后说道:“我的部队刚突围出来,还有很多军务要处理,况且南部军团如今就剩下这几千残兵败将了,对于抵抗陈军也起不到多大作用,我就先去安排一下本部人马,暂不进城了。”
“袁将军,您这是要违抗陛下的旨意和张总枢密使的军令吗?”韩基收起笑容问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本将并未真的看到魏王旨意!两位将军,既然你们要进城,袁某也不阻拦,感谢二位将军接应袁某突围。袁某还有一句话想提醒二位将军,莫忘自己是魏国军人,一切小心!南部军团的将士们,随我走!”
袁长清说完这几句话,便带着自己的几千残兵迅速转向离开了。
“既然袁将军另有想法,那就随他去吧,时候不早了,各位将军,咱们先进城吧!”韩基对禁卫军的将领们说道。
“好,请!”
随后,禁卫军的将领们跟着韩基进城,而其余的大部队则在杨长忠的带领下在城外寻地安营去了。
……
大陆东南,绕过陈州城南的紫竹山一直向东,快马不到一天就是茫茫大海了。在一个不起眼的海湾处,有着一个更加不起眼的小渔村,名为汪家村。由于位处炎黄大陆的东部,这里天亮的最早却也黑的最早。
点点繁星下,夜晚的小渔村显得非常宁静,一支支小船停在岸边,岸上的一个个渔家小院里都晾挂着刚刚修补好的渔网。
而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多数都已经入睡,少数兴致好的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就着新鲜的各式海味,喝上两口自家酿的米酒,闲聊几句家常。
小村的村口处,一个娇小的人影站在月光下,眼巴巴地眺望着西面通往陈州的小道,还不时活动一下发酸的腿脚,看起来已经在这里等了许久。
终于,随着嘀嘀踏踏的马蹄声自远处传来,一辆普通的小马车出现了,那个娇小的人影露出如释重负的喜色,等不及地向前小跑着迎了过去。
“吁……黄儿姐姐,你这边还好吧?”刘远风拉住缰绳,停下马车,对迎过来的黄儿说道。
“我没事,小姐呢,小姐怎么样?”黄儿急切地问道。
“黄儿姐姐,我在这儿呢!”若晶拉开车帘,探出身子激动地说道。
“小姐!”
黄儿立即扑上去与若晶抱在了一起。
前一天晚上,在得知陈奇松要来清波水榭的时候,刘远风便决定让黄儿带着行李先出城。若晶和刘远风则先打发了陈奇松,然后再出城与黄儿会合,会合的地点就是眼前这个汪家村。
“时间不早了,黄儿姐姐上车再说吧,咱们先进村里安顿好。”刘远风看这对姐妹抱起来哭个没完,便提醒道。
“哦,好!”
黄儿闻言也急忙挤上了车。
不大一会儿,刘远风就在黄儿的指引下,将马车停在了一处小院门口。
刘远风一边扶着黄儿和若晶下了马车,一边问道:“这就是当年把你们从海里救上来的人家?”
“是啊,汪叔和汪婶都是好人,这几年小姐让我偷偷过来看过他们几次。如今他们虽然年纪不小了,但身子骨都还硬朗,汪叔还照常出海打渔呢。”黄儿在一旁解释道。
几人正说话的功夫,似乎是屋里的人听到了门口的这些动静,一对看起来五、六十岁的老夫妇迎了出来,其中那老妇人远远便问道:“是晶儿丫头到了吗?”
“小姐,这就是汪叔和汪婶。”黄儿立即对若晶介绍道。
“汪叔、汪婶,我是晶儿!”若晶急忙上前说道。
“果然是长成仙女一样了,当年你汪叔把你们带回来的时候,你才这么点。”汪婶用手比划着婴儿的大小,笑着说道。
“对不起,你们当年救了我,我却这么多年都没来看过你们。让黄儿姐姐带给你们的钱,你们又都没有收。如今我们落难了,就又来给你们添麻烦!”
若晶眼含热泪,向老夫妇深施了一礼。
炎黄文摘:魏王国自汉兴五年魏帅建国,至德祈元年魏瑞向大汉献纳封疆而亡国,共传七十八王,享国一千四百七十六年。——摘自司马冥凌著《史记·魏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