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律师的成长

唯有开疆拓土,

方显英雄本色!

我的学生丁慧写了一部律政小说《合伙人:律师成长之道》。她是一个被法律耽误了的作家,又因为写小说,耽误了她成为一个大律师。“两栖型”的人才要么平庸,要么卓越,但凡两头通吃的时候那可不得了。记得当年毛主席就夸陈毅元帅“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是诗人元帅。如果丁慧的律政小说《合伙人:律师成长之道》一炮而红,她有可能成为“出庭能打官司,在家能写小说”的作家律师或者律师作家。

《合伙人:律师成长之道》的主人公叫潘越,绍兴安昌人。安昌这个小镇很独特,“夏商的魂、春秋的水、唐宋的桥、明清的房、现代的人”。这是一个延续五千年历史的小镇。传说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发生在安昌。安昌有一座小山叫涂山,史记记载大禹娶了涂山之女为妻。两千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养,通过安昌的河道来往于萧山湘湖的练兵场和绍兴府山的卧薪尝胆之地,最终兴兵伐吴,成就越国复兴伟业。有副名联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千年前,唐朝后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把小镇定名为安昌,从此沿用至今。安昌的小桥,许多就从那个时代延续下来,每座桥名都带一个“安”,寓意安国昌民。五百年前,王阳明到安昌办私塾,叫“翠园精舍”,开始了他知行合一的探索。五百年间,安昌又出了聪明、智慧、忠诚、能干的“绍兴师爷”。历史上说无绍不成衙,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据说明清两代安昌就出了近万个师爷,还有那个被雍正帝惦记的“朕安好,吴邬先生可好”的邬思道师爷,据说也是安昌人。现在的安昌小镇,很好地保留了唐宋明清的建筑风格。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烟火缭绕,生活滋润。一派江南小镇的盛世繁华。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绍兴,在安昌,师爷的故事,师爷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在近现代,最具有绍兴师爷特质的伟大人物就是周恩来。在周恩来的身上,集中了聪明、智慧、忠诚、担当的绍兴师爷特质。周恩来曾经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我的家庭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合伙人:律师成长之道》的主人公潘越,就是在绍兴安昌的师爷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现代律师。潘越好学上进,积极进取,走南闯北,经历广泛,属于典型的绍兴人俗话说的“走过三江六码头,吃过爨桶热老酒”的见多识广之人。潘越这一代现代律师的出现,使得绍兴安昌的师爷,在沉寂了百年之后,又有了现代律师作为传承之人。潘越虽然是小说中的一个虚拟人物,他在书中的走南闯北、使命担当、风花雪月、爱恨情仇,都是小说作者的情感流淌。但是现实中,安昌小镇的越兴私塾堂,却聚集了数十位天南海北的大律师,重新恢复了师爷的称呼和行当。能把师爷的称呼招牌延续并擦亮,这对于绍兴,对于律师界而言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绍兴而言,绍兴师爷的金字招牌已经蒙尘百年。绍兴师爷属于中华文明史上,集聪明、智慧、忠诚、担当的一个特殊文人群体。绍兴师爷称呼和行当的恢复,对于绍兴是荣光重现。对于现代律师而言,师爷称呼和行当的沿用,让资深大律师们有了一个新的进步台阶。师爷这个称呼,说他是爷,他有专业做支持;说他是师,他又有爷的辈分。《合伙人:律师成长之道》这部律政小说,会像一阵风,吹去绍兴师爷金字招牌上的积尘;会像一根链条,把绍兴师爷和现代律师相连。

小说终归是小说,律师界的读者们,千万不要把《合伙人:律师成长之道》小说中的人物和事务所做对照解读。绍兴师爷这块金字招牌,还需要绍兴政府、安昌古镇和未来师爷们的共同擦拭打磨。本人作为现实中的绍兴籍律师和现代师爷,真诚邀请《合伙人:律师成长之道》作者丁慧,来绍兴安昌师爷故里体验生活,写出《合伙人:律师成长之道》的续篇,写出越兴私塾堂师爷们的精彩故事。

潘跃新[1]

注释

[1]系原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君合上海分所主任,原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律协、清华大学法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巨匠律师实务培训”项目负责人,律派巨匠法律服务机构创始人,越兴私塾堂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