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春申君8 夜逃

  • 七十列传
  • 墨九9
  • 1949字
  • 2021-08-25 17:59:09

秦王嬴政现在才十几岁,离他成为始皇帝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当今秦国当权者,乃是“仲父”、文信侯、相国吕不韦。

楚赵魏韩燕五国合纵伐秦,吕不韦并没有当回事,大秦只需一座函谷雄关,就可以将来犯者挡在国门之外。当年信陵君在世,尚且不能越函谷关一步,当今天下,尽是些碌碌之辈,哪里还能再寻个信陵君出来?

听说是楚王任纵约长,春申君为上将军,统帅五国联军,吕不韦更是不以为意,道:“春申君享福享得太久了,居然也敢出来带兵攻我大秦!”随后,他增兵函谷关,令守军严阵以待,伺机破敌。

不料,春申君居然舍近求远,绕过函谷关,取道蒲坂,沿华州一路西来,直逼渭南城。秦军一时大意,被联军破防,且战且退至渭南城坚守。这倒是大出吕不韦的意料。

吕不韦收到军情,虽感意外,倒也不惧,沉思了一会,笑道:“春申君倒也不是浪得虚名。也罢,我就去会会你这位名扬列国数十载的名‘公子’。”

吕不韦亲率大军,星夜驰援渭南城。见五国军队各自扎营,便也分兵五路,在城外五十里处,也扎下五处大营,双方就此对峙起来。

秦军大将王翦献计给吕不韦:“楚魏等五国,聚全国之精锐来攻,宁可绕道也不敢攻打函谷关,可见其畏秦如虎。现在又被小小的渭南城阻挡,寸步不能前行,可见其战力也不算什么。楚国是联军盟主,楚军有近三十年没有真正打过仗,我料定他们的战斗意志最差。我军抽调精锐兵力,乘夜袭击楚营,一定可以大破之。楚军一破,其余四军群龙无首,必定退兵。”

吕不韦闻言大喜,道:“将军分析得非常对!我还有一计,无需我军短兵交接,既可令楚军不战而退,也可令五国离心,日后休再搞什么合纵之议。”说罢,低声与王翦谈了几句。

王翦疑虑道:“若是春申君坚固营垒,传信其余四军来援。我军将失去奇袭之有利条件,且会陷入苦战。”

吕不韦微微一笑,道:“春申君老了,人老了,就怕死,再也不复年轻时的睿智。他一生顺风顺水,无往不利,却始终对我大秦心怀畏惧。这次,他突然听到秦军夜袭,定然是张皇失措。我们也不给他思考的时间,大军尾随而至。我料定他一定是下令后撤逃命,而不是去告知友军。”

王翦细细一琢磨,赞道:“楚为盟主,这样表现,联军必然瓦解,日后列国再要组织合纵,只怕没人肯听了!我这就去安排。”

当夜,楚军大营中,一个满身伤痕、奄奄一息的秦军将领,被巡哨的楚兵押着来见春申君。此人自称是王翦军中押粮官甘昂,因为押粮误了时辰,被王翦打了八十军棍,心中怨恨,特来求见春申君,有要紧军情相告。

春申君听说,连忙出来相见。甘昂一见春申君,急切道:“王翦集中秦军精锐,今夜要来袭击楚军营寨,专为斩杀将军。此刻秦军就快要到了。君相可速速准备。”

春申君闻言大惊,道:“这般重要军情,你为何要来告我?”

甘昂一把扯开上衣,露出背膀,只见棒痕累累,血肉模糊。他咬牙切齿道:“我因押粮误点,王翦便要杀我。只因临战,斩将不祥,才容我多活几日,打了八十军棍,监押起来,说是日后再斩。我左右是死,今夜乘他抽调大军,乘机逃了出来,无处可去,只能来投君相,以求一条活路。”

春申君欲待不信,可看甘昂棒伤和神情不像做伪,正半信半疑之际,便见大帐掀开,一名楚军巡游哨闯了进来,急道:“上将军,一队秦兵朝我军方向急行而来,现在距离营寨二十余里。”

春申君内心深处一直对秦军非常害怕,此刻听说秦军精锐来袭,专杀自己,加上甘昂预先给他的信息,他的思维登时就乱了,不及细想,急忙传令:“全军即刻拔营,后撤五十里。”

他也不理甘昂,径自准备撤离。慌乱之间,甘昂早就不见了踪影。

等到王翦的大军赶至,楚营已是一座空营,只见甘昂独立在大营门前,拱手相迎。王翦见楚军果然撤军,心下对吕不韦钦佩不已。他跳下车,亲自扶起甘昂,不小心碰到甘昂伤处,疼得甘昂嘴角抽搐。王翦抱歉道:“甘将军立了大功,只是我这顿棍棒打得有点狠了。”

甘昂笑道:“不如此,如何取信黄歇?再说皮肉之伤,何足挂齿!想不到威名赫赫的春申君,身为上将军,听闻将军来袭,居然会仓皇逃窜,甚至连友军都顾不上通知一声。”

王翦笑道:“都是相国的谋划好!剩下的事情我来办,将军放心回去养伤。”转身下令身后亲兵,扶甘昂登上一辆车,送回秦营。

赵军大营就在楚营左方十余里处,按照计划,王翦指挥大军,直扑赵营寨。

这番进攻,却是另一种威势。秦军大张旗鼓,杀声震天,却只是做出进攻的姿态,远远地射箭进去,秦兵却一个都不靠近营寨。

赵军统帅庞煖,年纪虽老,却是老当益壮,在睡梦中忽听外面喧哗,赵兵来报,说是秦军攻营。庞煖丝毫不乱,下令全军,各自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许乱动。他仗剑立在中军大帐前,火光掩映下,白发飘飘,威风凛凛。赵军很快就镇定下来,严守营垒。

秦军在外面喧哗了半晌,不见赵军慌乱,找不到破绽。王翦赞叹道:“赵国还算有人,庞煖果然名将!”

此时,天色渐亮,魏韩燕军得到消息,各自引军来援。王翦见状,下令撤军。双方各自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