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虞卿(上)

  • 七十列传
  • 墨九9
  • 2429字
  • 2021-07-08 09:19:44

虞卿是谁?虞卿当时是赵国的相国。

虞卿这人比较奇怪,史书都没有记下他的名字,大概是姓虞吧。虞卿游历到赵国,第一次面见赵王的时候,背个雨伞,穿着草鞋,衣服因为长途跋涉,显得破破旧旧。

他就这么个样子,坐在赵王面前,侃侃而谈。结果赵王非常欣赏他,当下就送给他许多黄金玉璧等财物。见个面,虞卿就由一个赤贫之人,成为了百万富翁。

这还不算什么。隔天赵王再约他会谈。等会谈完毕,虞卿出宫的时候,已经成为赵国的上卿了。这个爵位得来奇特,以至于大家都呼他为虞卿,本名,反而没人好叫了。

当虞卿第三次见赵王的时候,正好蔺相如病重辞去相位,赵王就拜他为相国,并封万户侯。一个人的发达,之快,之高,即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虞卿也算是独一份。

当然,虞卿很对得起赵王的青眼相加,他为赵国所谋划的事情,均令赵国受益匪浅。可惜的是,在长平之战的关键期,虞卿最重要的一个建议,赵王没有听,结果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长平之战,实在是关系秦赵两国国运的一战。这一战,失败方赵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胜利方秦国,歼灭了赵国的主力,削弱了战国后期唯一可以与他对抗的国家,此后独霸天下。

这么重要的战役,秦赵两国,在长平对抗,前后足足僵持了近三年。两个国家单独对抗,这即便是在战国时代,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两个国家僵持这么久,最理智的行为就是和谈,然后,一方割地送出金银财物,一方也见好就收。

否则,二强相争,列国得利。

所以,赵国在这三年之间,一直在寻求与秦国的和谈。秦国也大张旗鼓地表示愿意和谈。三年间,双方在不断地和谈。只不过,没有成功。

这中间的原因很简单:赵王是真心想和谈的;而秦王,只不过是用和谈做幌子,等待机会,一举夺得长平之战的胜利。

当然,和谈也是有机会成功的,假如赵王肯听虞卿的建议。但是赵王过于自信和相信秦王了,他轻易地放弃掉这个可贵的机会。

当然了,赵国的实力给了赵王这个底气。这时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成功崛起,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一国之力与秦国对抗的国家。

也正因为如此,赵国挑起了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争夺上党地区的控制权。上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秦国来讲,控制了上党,就打通了秦国东出争霸天下的通道。

上党原本属于韩国。秦王派兵攻韩,截断了上党和韩国本土的联系。下一步,就是围困上党,将之收入囊中。

面对秦国的强势,韩王无可奈何,也不敢出兵救援上党,默认了上党被秦国攻取的事实。

在秦韩两国看来,上党归于秦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双方都无异议。

不料,这个时候,出了岔子。上党郡守冯亭非常忠于韩国,又非常厌恶秦国。韩王已经默许上党归属秦国了,但他不愿意。

以冯亭的兵力,却也守不住上党。他就决定将上党献给赵国,将秦国的怒火引向赵国,引起两家的争斗,韩国从中渔利。

冯亭此举,对秦王来讲,非常打脸。都是投降,人家上党硬是投赵,也不肯归顺你秦国。当然,这些面子上的事情,秦王也不会怎么在乎。

秦王重视的是上党的归属。上党郡是大秦的上党郡,除了大秦,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染指。

这是因为:一方面,秦王大动刀兵,费了半天劲,好容易打赢了,眼看上党就落入手中。怎么可能再让它跑掉呢?

另一方面,上党对秦国太过重要了。如果落入赵国手中,造成的威胁,是秦王不能容忍的。

这中间的道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以,正常情况下,赵国是不能接纳冯亭的归顺。

但是,上党郡这块肉太肥了。不仅赵王,平原君都垂涎欲滴。他们拒绝了虞卿和其他大臣的建议,硬是同意了冯亭的归顺。

煮熟的鸭子,居然真得飞了!

秦王闻讯暴怒,增派大军,加紧攻击上党。冯亭撑不住,只好带人向赵国境内退去。一直退到长平关,才遇到来救援的赵军。

双方合兵一处,杀向秦军。却被秦军杀的大败。无奈之下,只好在长平关,修筑营垒,严防死守。

双方就这样在长平,对峙起来,足足三年。

这三年,对秦赵来讲,都不好受。却也不好收手。

在秦王看来,你赵王从我嘴边抢东西,也太不给面子了;

在赵王看来,咱两家实力差不多,上党郡你已经拿走了,还不罢休,现在都打到我家门口。我就是想服输,你也得给我个台阶下呀。

那就只好和谈了!

双方对待和谈,也是两种想法。秦王当和谈是手段,心底里想的,还是寻机会击溃赵国,把这个新进崛起的强国给打残;

赵王却真心实意要和谈,找台阶下。

为表诚意,赵王准备派高级别的和谈代表团去秦国。

虞卿说:“千万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和谈必败。”

赵王问:“为什么?”

虞卿回答:“秦王最担心的是列国合纵,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派人携带贵重礼品去楚、魏等国,请他们出兵相助。只要我国使者进入楚魏等国,秦王必然会担心楚魏会与我联手,他定然不敢全力进攻,这种情况下,秦国最好的选择就是与我们和谈,和谈就可以成功。

“现在,我们派高官去秦国直接和谈,秦国必然是借此机会,大张旗鼓,把这事宣扬的天下皆知。列国会认为这个和谈可能成功,就不会出兵来助。秦国借此断绝了列国合纵的可能,没有了后顾之忧,就会全力进攻。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和谈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可惜的是,赵王没有听虞卿的话,还是派出朝中重臣出使秦国。秦王大喜,果然把这事宣扬的天下皆知,列国见此,皆做壁上观,对赵国的求援使者,均不置可否。

秦王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一方面做出一番和谈的样子,一方面全国动员,增兵长平,并派白起前去指挥。直到赵括被杀,赵军崩溃。赵国一切都回天无望。

试想,赵王若听虞卿的建议,则可以促成和谈。秦国也就是占有上党地区,并割取赵国几个郡县而已。赵国实力得以保全。历史就将是另一番光景了。

实际上,一年后秦军兵围HD,赵国求救于楚魏,楚魏赵联手,赵国得以幸存。这也可以当做是虞卿建议的可行性的一个旁证吧。

虽然这件事情,赵王没有听从虞卿,导致了非常惨痛的后果。但是,虞卿其他一些重要建议,赵王还是言听计从的,这也为赵国谋取了大量的利益。

赵王对虞卿,也是很够意思。拜相封侯,毫不吝啬。虞卿在赵国的权势,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但是,这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待遇,虞卿在一夜之间,全都不要了。

原因很简单,为了救朋友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