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杜十娘

和那村民笑骂了一气,李草长就领着韩路在村里安排演员们的住宿。

这两年,平地村的水果种植产业搞起来了,加上金沙市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瓜果蔬菜的价格都高。见到效益后,农民都赚了钱。

村里已经有几户率先富起来的农户建了一楼一底的现浇洋房,看起来日子过得不错。

李草长一边向韩路介绍村里的情况,神色中难免带着自得,一边问韩路中心要来多少人。

这次市文化艺术中心要来平地村唱一台大戏,准备了十个节目。中心的领导、演员、乐手、道具、舞美还有化妆师加一块儿五十一人。

中心主任说了,两人一屋,也就是说需要二十多张床,让韩路务必要把床位落实好了,别搞出让人露宿野地的事儿来。

在一般人看来,农村天宽地阔,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房子不缺房。当年村镇土地还没有确权,管理也松。你只要想建房,和村干部说一声,完善手续,想建多大就建多大。

但以前的农村挺穷,农民的老屋别看院子很大,但能住人的房间并不多,普通人户也就三间屋。加上人口多,其实很多人家都没有空房的。

听韩路报上准确人数,李支书抓了抓脑壳皮,计算半天。说,能安置下,我带你去看。

李支书在村里颇有威望,转了一圈,就寻了十几户人家,总算落实了住宿问题,

李支书每说妥一户人家,就对那家人道:“我婆娘晚上杀了一只羊款待客人,过来吃酒。”

忙完这事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天渐渐暗淡下去,夕阳将平地村四周的山脉染得金黄。羊肉那浓郁的香味也在暮色中弥漫开来。

到羊肉做好,来了六十来人,七桌。

一头羊可不够,他婆娘又在羊汤里里面搁进去差不多二十斤佛手瓜,就着蘸水吃,别有风味。反正佛手瓜是自家地里种的,要多少又多少。

红苕酒装在一口半人高的大坛子里,看架势有好几百斤。味道嘛,见仁见智,这玩意儿最麻烦的是杂质实在太多,吃完后嘴上会糊一层粉末,估计是红薯的淀粉。

别看李草长生得粗犷,其实心也细,早就知道这小伙子儿今天过来是拉赞助打秋风的,他可不上这个当。又欺韩路是个白面书生,一上桌就来了个下马威,直接倒了三大杯酒,道,小韩,咱们今天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好象是多年的朋友一样,废话就不多说,瞧得起弟兄的话,咱们先把这酒给干了再说。

韩路一看这架势瞬间明白杨光为什么一听自己有一斤的量就喊人才难得,金沙市海拔高,白天热死人,早晚却冷,山民都爱喝上两杯御寒。和人交集,你滴酒不沾,人家话都不愿跟你说。

“既然支书这么说了,我如果不喝,那就是不念兄弟情分。来来来,李哥,咱们干了。”

一杯下去,试出酒精度数大约二十来度模样,韩路心里稍微塌实些。

大约是空腹,三杯下去,李草长有点上脸,就道,我吃几口菜,小韩,说说你的节目安排。那谁,你死人啊,还不过来敬小韩一杯,人家可是城里来的干部,你得把礼数走到。不然人家还不笑话咱们农二哥不懂规矩?

他要吃几口菜缓缓,却还是不肯放过韩路。

韩路笑笑:“车轮战啊?”

李草长正在啃一块羊蝎子,满手都是油,笑道:“小韩,我们山里人都这样,热情,惟恐客人喝不尽兴。”

两人今天是第一次见面,李草长对市文化艺术中心过来吃大户打秋风的行径颇为不齿,难免迁怒韩路。不过,这次采摘节是上级的安排,他也不能不配合。

他们以前也不认识,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自然就说到这次演出的剧目安排上。

这次芒果采摘节区里是这么安排的,当日上午九时,市领导讲话,区领导讲话,村支书讲话。最后,区领导宣布采摘节正式开始,放鞭炮。

放完炮,估计时间已经到了十点的样子,一场盛大的文艺表演就开始了。

文艺表演由市文化艺术中心负责。

第一个节目,川剧变脸。

变脸是川剧的绝火,好懂、热闹,人人都喜欢。为了把气氛推到高潮,先声夺人,杨光和演员商量,能不能加进去喷火和吞宝剑。

演员感觉受到侮辱,说,主任,为了集体利益,火我可以喷,但口吞宝剑是杂耍,我好歹也是国家三级演员,你让我吞这个,那不是侮辱人吗?要不要再来个胸口碎大石,把我拍死在舞台上?

杨光只得道,好吧,就依你的,光喷不吞。

第二个节目,京剧《沙家浜——智斗》。文化中心京剧演员流失厉害,已经有些年没拍节目了,这次应该让京剧演员上上。

第三个节目,民乐合奏《节节高》。

第四个节目,交响乐《菠莱萝舞曲》片段,五分钟。

团里可是有一支交响乐团的,虽然观众都不愿意听,但还是得上。团里也不能让西洋乐器音乐家们闲着啊!

第五个节目就是大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演:陶桃。市文化艺术中心虽然是川剧团、京剧团和交响乐团三合一,但京剧最近几年因为人才流失太严重,已经没办法独立扛起一场大戏。交响乐团那边,说句不客气的话,业务水平实在不行,不然乐手们也不可能窝在这座偏僻地的城市。

惟独川剧是文化中心的招牌,经常拿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奖,人员也完整,传承有序——没办法,川剧毕竟是地方戏种,离开西南省,也没地方可去,只能继续在文化中心混皇粮。

第六个节目,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一整套下来,大约一个小时,唱完收兵,领演出补贴。如果跑得快,还来得及回家吃午饭。

……

介绍完,韩路问:“李支书,你看节目可还行?”

李草长道:“变脸可以,看起来热闹;《沙家浜——智斗》好,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不知道多少次,背都背熟了。”

说着话,他趁着酒兴唱起来:“来的都是客。”

韩路接道:“全凭嘴一张。”

村民鼓掌。

李草长微笑地看着韩路。

我们的小韩同志瞬间明白,李支书这是在讽刺自己这次是来当说客耍嘴皮子。

这老头实在太讨厌了。

李草长:“至于后面的两个节目,民乐和西洋乐,咱们农民一概不懂,就当听个响,反正就那样。最后一个节目,明天会更好,大家都会唱,也挺不错。就是那《杜十娘》怕是没有人喜欢。”

韩路问为什么。李草长说戏剧这玩意儿节奏太慢,好好一句话,一秒钟就能说清楚,你咿咿呀呀要唱半天,听得人不痛快。换了,换成其他。

韩路道,那不行了,咱们文化中心前身是川剧团和京剧团还有交响乐团三合一,如果连一出戏都不上,领导怎么看我们?

李草长:“韩路,你要唱戏,可以,但这剧却不能上。采摘节大好日子,你来个怒沉百宝箱,搞一出悲剧,那不是晦气?”

韩路又被人灌了几杯酒,有点上头,说话也不太客气:“支书你以为换一个戏是那么简单的事儿,演员上台嘴巴一张就能唱?”

李草长面路不快:“那我请教你。”

韩路:“一出戏确定要演后,得提前半个月准备。首先是主角和配角要配戏,乐师和演员也得配戏,彼此都要磨合。练得熟了,不出一丝纰漏还是不能上台,知道为什么吗?”

“为啥?”

韩路诚挚道:“我们中心的艺术家们对艺术都是有职业追求的,在彩排的时候要揣摩角色,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当成戏中人。假做真来,这才能打动观众。不然,那就是对不起观众,对不起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对不起师父传下衣钵,就是不肖子孙,你这是对艺术家们的极大的羞辱。我们中心的杜十娘扮演者陶桃陶姐这几日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揣摩,你说换就换啊?换个新戏,换新人,来得及吗?”

李草长却不为所动,依旧摇头:“杜十娘太悲剧,实在是不合适啊!”

韩路苦口婆心半天,见李草长就是不答应,心中急噪。加上喝得有点上头,随口道:“啥悲剧啊,这戏的结尾改了,大团圆,你不知道吗?”

“大团圆结局,不对吧?”李草长楞住:“我记得杜十娘最后是跳水自杀的,为了能够顺利沉底,她还抱着百宝箱一起下水的。你刚才口口声声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老祖宗的东西你们也敢改?”

“谁说祖宗之法不能动,我们就改了。”韩路又喝光一杯酒:“我来跟你说说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