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情绪的种类

通常,成年人无法理解儿童的恐惧情绪,成年人认为儿童的恐惧情绪是“奇怪的”或过度的。儿童会怕黑、怕动物、怕鬼、怕怪物、怕巫婆,或者怕自己幻想出来的其他形象。这种恐惧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这是正常现象。

然而,当这种恐惧情绪一直持续,或者阻碍了儿童的日常活动时,就另当别论了。在这种情况下,在寻求专家的帮助之前,我们希望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接受过这样的训练,即能够解读儿童很容易就传递给我们的一些信息。

主动倾听和观察儿童每时每刻传递出来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就足够了,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特别是当他们不使用言语表达的时候。

与成年人一样,儿童的恐惧情绪可能是轻微的或非常强烈的,这取决于特定的对象,比如动物、处境、身处黑暗之中,对于这些情况并没有明显合理的解释。

在一项针对4至12岁儿童进行的全球范围的研究中,有43%的儿童称自己至少有7种恐惧情绪,但都不属于病理性恐惧,因此这些恐惧情绪被认为是正常的。然而,这些恐惧情绪却对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构成了困扰。通常,这些恐惧情绪会自行化解并消失。实际上,因受恐惧情绪或轻微恐惧症困扰而需要接受治疗的儿童的数量很少。

强烈程度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存在不同类型的恐惧情绪,并且它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仅对儿童造成困扰的严重程度这一个要素就能够区分恐惧情绪的性质。当然,衡量恐惧情绪给个体带来的痛苦程度并非易事,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些技巧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帮助。例如,通过对儿童的涂鸦和绘画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知道作画者恐惧情绪的程度,并且知道何时进行干预是有效的、不可或缺的。

基于恐惧情绪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恐惧情绪分为以下几类。

●生理性恐惧情绪:即天生的恐惧情绪,与儿童的体质有关。

●正常的恐惧情绪:即与儿童成长直接相关的恐惧情绪。

●警惕性恐惧情绪:即有助于提高儿童反应能力的恐惧情绪。

●阻滞性恐惧情绪:即阻碍了儿童反应能力的恐惧情绪。

●病理性恐惧情绪:即真正临床意义上的恐惧情绪。

根据恐惧情绪严重程度的不同,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我们要牢记,恐惧情绪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处理恐惧情绪的能力。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情绪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如何应对恐惧情绪以减少它们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儿童的恐惧情绪更多的是被解读,而非解决。因此,父母必须先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然后教给子女同样的事情。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儿童被迫与父母在无意识中投射出来的恐惧情绪共处。

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一直牢记,儿童与他们所谓的“榜样”联系非常紧密,他们将所有正面和负面的情绪都倾注在“榜样”的身上。因此,当儿童说害怕怪物时,实际上可能只是将父母向他们施加的恐惧情绪转移到一个虚构的对象身上。儿童将“现实中的危险”,即来自独断专行的父母的攻击,转化为一种“象征性的危险”,即怪物的攻击(见图1-1)。

图1-1 害怕怪物

恐惧情绪的迹象

恐惧情绪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儿童的恐惧情绪并非总是完全直接而清晰地表现出来,也并不总是通过他们的嘴巴说出来,特别是在过于专制和压抑的环境中。恐惧情绪更易于在家人信任或亲密的时刻表现出来,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时刻并非总是存在。

大多数时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要格外注意,捕捉那些间接表明儿童存在困扰的非言语信号,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退化,即儿童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举止,会使人联想到婴幼儿。

●在某个成长阶段,儿童对膀胱和肠道的控制减弱(如尿床),但在该阶段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形。

●无精打采或有独处的倾向。

●反应夸张,如与大人说话时脸红、害羞或面色苍白。

●被动性,通常被称为“懒惰”,一种对一切事物、事件或情况的惰性适应。

●毫无原因的冲动、强势或暴力倾向。

●具有特别讨人厌的倾向,令人生厌。

●有异常的行为举止,如失眠、频繁地发脾气、某些执念(如对 食物的选择)、莫名其妙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