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陈蔡之虞

“陈蔡之虞”形容生活的窘困,家里几乎已没有什么余粮。

此典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他出生没多主,父亲叔梁纥便死了。孔子在儿童时期,就喜设陈俎豆,设礼容,17岁的时候,鲁国大夫孟嫠子在病重弥留前,他就对儿子懿子说:“孔丘年少好礼,将来一定会发达的,我死之后,你要把他当作老师看待,向他学礼。”懿子谨遵父亲遗言,真的向孔子学礼。然而孔子贫贱,人微言轻,谁看得起他这样的人呢?他只得去做司职吏,郁郁不得志。35岁那年,季平子得罪了鲁昭公,昭公出师讨伐,但季平子联合了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抗昭公,昭公大败,投奔到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他见到了齐景公。景公问政,孔子能够对答如流。齐景公很想封孔子一块地方,让他治理。但却遭到宰相晏婴的反对。晏婴认为用孔子那一套方法治国,不是以老百姓的福利为前提的。景公当然是相信宰相的话,接着就对孔子疏远了。齐国有些大夫们有的竟然想害孔子。孔子在齐国待不下去,只得回鲁。那时他已42岁,鲁昭公死,鲁定公即位。季平子也死了。季桓子嗣立,季氏与阳虎因仲梁怀的事件,闹得十分不愉快。鲁国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世道浑浊,孔子就远离仕途,退而修诗书礼乐,以教书为生。孔子50岁时,鲁定公才用他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治。遂由中都宰做到司空,又做到大司寇。定公十四年,由大司寇摄行相事,诛杀乱政的官吏少正卯,做了三个月的宰相,把鲁国治得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但是齐国看到孔子相鲁,这对齐国是不利的,所以便想出种种办法迷惑鲁君,使鲁定公堕入声色犬马的陷阱中,于是疏远而又疑忌了孔子。孔子便辞去官职,到卫国。适陈,过匡。因为孔子貌似阳虎,被匡人误认为阳虎拘留起来。最后弄明白了,又释放了。过蒲,反卫,适宋,去郑,至蔡,如叶,他老人家带着心爱的门徒,颜回、子贡、子路等,为的是想把自己满腹经纶,推销出去。但是每走一个地方,他们总碰钉子。各国的国君虽然都很客气的接待他,可就是不能重用他。孔子六十岁是在动荡中渡过的,这时鲁定公已死,哀公即位,孔子依旧在陈、蔡之间活动。陈国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南至安徽亳县。蔡国在今河南,新蔡、上蔡等县。这时吴国伐陈,楚国救陈。楚军停于城父(今河南宾丰),楚昭王闻孔子在陈蔡之间,便派人来请孔子。陈蔡的大夫们,听说这件事,谋划曰:“孔子所说的话,都能说中诸侯之问题,他在我们陈蔡之间,住了五、六年,我们的毛病他都知道。假如有一天他被敌国所用,楚是大国,那时我们陈蔡的大夫岂不都完蛋了吗?我们不能让他到楚国去。”于是他们发动起来,把孔子围在途中,去不了城父,甚至连吃的粮食也没有了,饿得他和弟子们饥肠辘辘。有的饿病了,倒下去就站不起来了。一直到子贡至城父求救,楚昭王要率军来接孔子,孔子才得以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