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校收藏活动的指导
- 收藏活动组织策划
-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编著
- 22928字
- 2021-05-24 10:53:25
1.收藏涵义和种类
收藏,顾名思义就是收集、保存、珍藏。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多数人还缺少对收藏意义的真正认识,缺乏对收藏种类的辨识,结果,有人与机遇失之交臂,有人却收藏了国家法今禁藏的种类,受到法律惩处。那么民间究竟有多少收藏种类呢?20世纪末本世纪初有人做过报导,西方发达国家民间收藏种类已达1019种,估计现在已经超出了这个数字。据《收藏》杂志统计,我国的收藏种类有如下类别:
文物、瓷器、书法、雕塑、邮票、烟标、国画、算盘、报纸、硬币、甲骨文、贝螺壳、地图、雕刻、火花、碑拓、礼品、壶具、奇石、蝴蝶标本、酒标、徽章、毛泽东像章、旅游纪念品、油画、粮票、体育用品、筷子、砚台、纸币、古匣、石壶、门票、月票花、明信片、印花税票、花瓶、三寸金莲鞋、创刊号、图书、铜鼎、帽饰、手抄书、钥匙、请柬、锁、植物标本、古瓷残片、藏书票、照相机、钟表、海上漂流物、仿真车、花钱、大铜章、中草药、手机、菜单、酒、酒瓶、签名、根雕、玉器、纪念币、壁画、墨、扑克牌、船模、照片、蝶翅画、香烟片、战时用品、贺年卡、名片、奖券、火柴盒、化石、鼻烟壶、影剧说明书、墨盒、雨花石、铜钟、古籍、古钱、钢笔、龟、瓷刻、茶碗、邮戳符号、档案、水盂、史料、翡翠、乐器、灵芝、书签、邮品、石刻、橡皮、吉祥物、恐龙蛋化石、企业金卡、年历片、榨菜袋子、卷笔刀、剪纸、收藏资料、微雕、糖纸、珠宝、烟具、女性用品、扇子、花纸、功卷、站台票、股票、大理石、商标、指纹、票证、香炉、牙膏盖、服饰、钥匙扣、产品说明书、古枕、陶器、宝塔资料、古砖、青铜器、紫砂壶、布票、烟缸、银器、钮扣、金银币、奖章、彩票、瓷碗、棋子、铅笔、水晶、著装、文献资料、外币、瓷盘、刺绣、艺术品、国库卷、公债卷、家俱、微书、景泰蓝、证件、书画赝品、乘坐飞机纪念品、佛像、梳篦、民俗器物、镇纸、脸谱、讣告、启瓶器、宣传炉、象牙、皮影、虫具、连环画、夜明珠、兵器模型、家谱、珍珠、指南针、望远镜、军用品、兑换卷、磐、挂历、年画、墓志、包装纸、便器、餐具、火锅、玩具、漫画、蜜腊、关金卷、阳燧、口琴、首饰、刀具、台历、铜鼓、唐三彩、扇囊、评弹资料、孙武兵法、扇骨、绣花鞋、电池、广播资料、唱片、旧门板、戏服、昆虫、促销卡、园算尺、鱼钩、电话机、唱机、拍卖资料、签名信、鞋拔、月份牌广告画、蟋蟀罐、水烟壶、眼镜、孔子像、香港回归纪念品、收藏书刊、民间收藏组织、家庭收藏馆、私立博物馆、头骨化石、清代图画明信片、仿古瓷、电话卡、手杖、传世古玉、周恩来生平资料、八分票、流通币、珍稀古钱、军服、黄河石、身份证、电子计算机、“文革”读物、生肖纪念章、共和国将帅书法、收藏史料、邮资明信片、珠算史、经典名笔、巴林美石、历史名人物迹、世界铸币、缂丝编织、太古石画、天然造型、民族文化、体育纪念品、小鞋、玉雕、蓝宝石、古代刑具、伞、航空签条、美术封、纪念封、名牌商品广告、性文化、摇钱树、状元墨宝、集粮报、相关法规、铭文、肖像、仿制品、任命书、笔筒、砖雕、图书封面、假币、商代青铜山尊、木刻像、朝鲜瓷器、股票认购证、出水瓷、三彩福寿炉、库房钥牌、军粮票、版画藏书票、古权、古典家俱、网址、同学录、刊(书)标、古代母钱、火柴(币)夹、帐钩、画像铒、青瓷、观赏石、银元、生肖邮票、画集、地毯、扇面、玉文化、试卷、红旗敞篷车、错版币、老牌女性粉盒、官窑、军徽、名人相册、永乐大典、油画雕塑、象牙腰牌、镴质辅币、月光邮资明信片、书法名帖、勋章、大陆邮史、红木餐具、古代藏钱器、流通硬币、流通纪念币、婚书、宋窑瓷器、现代版画、行军粮票、观音佛像、天然文字石。
上面罗列的337种民间收藏种类,是《收藏》杂志上出现的藏品实名统计结果。可想而知,社会上民间收藏的种类,实际上要更多些。因为,有的藏品当时发表在其他报刊上,没有被收录;有的密藏在室,没有向社会公开,无法收录;还有,当时尚没有进入藏界后来新增加的种类等。
2.收藏特征和特性
收藏作为一个学科,可涉及许多相关学科,比如考古和鉴定、艺术史、美学、心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收藏作为消费和投资的经济和金融学角度。
收藏作为消费——收藏活动本来是源于个人的爱好,把个人喜欢之物保存下来作观赏之用。所以原应属于心理学、美学的研究范畴。但在经济社会,有需求就有市场。收藏又成为一种经济活动,而这种经济活动,又大大促进了收藏的发展。
任何对象都可以成为收藏品,其中有些对象本来是具有实用性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化为收藏品;也有些对象本来就是为收藏而制作的。比如,古代文物在当时是有实用功能的,而流传到今天就只是作为收藏品了。普通邮票就属于前一类,而限量发行的特种邮票就成了后一类。
狭义地说,只有被经济市场接受而有市场价值的藏品才算收藏品。所以,收藏是有选择性的,从实用的物品中有选择地保存一些物品。这些物品,除了其一般的使用价值,通常还拥有反映其时代或地区的文化价值。所以,收藏品不仅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文化含义。
收藏品的特征
收藏品,一般应有如下一种或数种特征:
(1)具有历史价值。
其中包括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物品,重要历史人物或当代名人的笔迹和使用过的物品,稀有的难以复制的纪念品。
(2)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品,古董家具,瓷器,工艺品等,能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3)具有情感价值。
与个人的经历有关,又能引发怀旧情感的物品。
以上三种特征,收藏品至少必备其一。藏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通常会有以上特征而引出以下实际价值:
(4)具有投资价值。
预计将来能高价转卖而获利的物品。
(5)具有提升收藏者地位的价值。
由于许多藏品价格不菲,拥有一件或几件,甚至一批古董珍品,是比任何名车别墅更能彰显其主人的财富和品位,提升收藏者的地位。张大千有两方闲章:敌国之富,穷无立锥之地,可谓收藏家写照。
(6)具有学习研究价值。
一件艺术品或工艺品,由于其审美价值,而可成为对后世的艺术家有临摹学习的模板。张大千收藏过许多名画,通常是为了学习临摹。同样,一件年代久远的藏品,也可以给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提供信息。
一件收藏品,可能具有以上所有的特征,也可能只具有其中某一二种价值。这些特征,也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对有历史价值的物品,通常需要收藏者有历史和鉴定知识,能大致辨别明显的赝品。
通常,收藏者对其藏品有深厚情感,有的是他/她所喜欢的艺术,或者与他早年的生活有关。比如许多文革时代的纪念品,在当前的收藏市场火热,很多是能勾起怀旧之情。
收藏品的特性
在现代,一件文物或艺术品,进入市场,就成为收藏品。收藏品,作为一种商品,除了拥有一般商品的应用性外,还通常有以下特性:不可再生性、可持久保存性、具有时代或文化的意义。
(1)不可再生性。
收藏品通常都不可再生。其复制品不能完全拥有原作品的全部特性。这个特性也造成其稀缺性。数码音像作品,由于能被完整地复制,所以也不能成为有市场价值的收藏品。数码照片只有通过打印并有作者签名,才有可能成为收藏品。
(2)可持久保存性。
收藏品通常都是三维空间的实体物品,适宜长时间保存。所以绘画、雕塑、陶瓷是生来就适合于收藏,而音乐作为声音就不适合,只有音乐家的手稿,或出版的老唱片可能成为藏品。
(3)收藏品具有时代或文化的意义,或者说是历史性。
这附带出两个属性:独特性和增值性。收藏品通常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或复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历史文化价值愈增,其应用性愈多。这是收藏品区别于普通商品的主要特征,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文化意义,在现代艺术中,又与新潮时尚相结合。每一个新潮艺术,都紧贴着时代气息。购买现代艺术,已经不是为收藏艺术,而是为证明买家的财力与新潮。所以,当代艺术与时装潮流紧密相关。今天是新潮的艺术,很快就成明日黄花了。所以,现代艺术的文化价值在短期内有可能因过时而贬值。
3.文物价值及收藏原则
人类的文化遗存文物(解放前称之古玩、古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新重视和喜爱。只要数一数由文物主管部门实施监管的古玩城、海王村、荣兴艺廊、亮马红桥等已露出的冰山,就可知目前文物市场之规模,其红火之势撩人心动。文物引人入胜,无非是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优美的造型、百看不厌的纹饰及听不完的故事,当然不应避而不谈其保值、增值的作用。
文物的历史价值
文物的内在价值是先天固有的,也就是说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科学研究价值是固有的。历史性是指其生产、制作的年代;艺术性主要指其纹饰、造型、文化内涵……等方面;而科学研究价值主要指其生产、制作的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含量。文物能保值、增值,除了自身的固有价值基本因素外,受后天因素或者说社会因素影响极大。“盛世文物,乱世饥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文物让人们趋之若鹜,价格自然攀涨。
文物鉴赏也就是去发现、挖掘文物的固有价值,将其展示于世,使人们能分享他的美,满足人们在文化、精神上的需求。在这里“鉴”字有二层含义:一是断代,也就是首先断定文物的生产、制作的朝代、地点、大约生产制作的时间。二是甄别,也就是辨伪。自文物被人们视为观赏玩物后,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起码在明朝已出现了。由于利益的驱使,仿造及贩仿看来是势必难免。自宋朝开始,后朝仿前朝,本朝仿本朝的刻意仿制现象并不少见,所以辩伪是必然的也是必须要做的。
文物的价值评估
根据目前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对资产评估时所使用的一些办法,无论是博物馆藏品还是民间私人藏品的评估首先要请文物专家对文物藏品进行鉴定,根据其性质、质量和存量等,结合其艺术与历史、科学等价值进行评定,然后结合同类物品同时期的拍卖价格或出国保价金额进行估价。其实,这个价格并不等于市场交易价格,也并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这件文物藏品的价值。因为一件物品的交易价格,除了受其自身价值的影响外,还受到市场供求、买方喜好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作为一个博物馆,一个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部门,以及私人收藏,这个价格只是对其所藏文物经济价值的参考。有了这个价格尺度,我们就能对馆藏文物、私人收藏文物的经济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文物的流动及展出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以前的文物进出流动,包括文物收藏、外出展览、出借研究及本馆展出等,都只是对文物数量的记录和管理,只停留在历史文化价值的概念上,而有了经济价值做依据后,则可更加直观的看到这些文物所具有的货币价值。
辩伪应遵循的原则
(1)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生产技术是不断更新进步的;
(2)人们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会随之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化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3)以上种种进步和变化,都会集中表现在器物的生产、制作过程中,使其产品打上时代的烙印。
所以辩伪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从生产制作的器物所使用的材料上加以甄别;
(2)从器物的造型上注意微小变化;
(3)从纹饰(装饰)上加以对比;
(4)从手头(重量)要仔细掂量。
以上四点只是辩伪一般常用着眼点,但具体每一类别文物的辩伪都有更加详尽而特定的方法。当然辩伪技能的高低是与个人掌握的文物知识深度与宽度以及个人的文化内涵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鉴”字的内涵已全部达到那么“赏”字自不多言,因人而“赏”了。
不过我要提醒一下初次涉足古玩并要在这个圈内“享受”一下的人,注意不要冒然闯进,最好先武装一下自己。一要学点历史(切记莫学野史);二要学点您将要涉足的古玩类的来龙去脉;三要请个参谋,否则会将自己挣来的钱打了个不起水花的水漂。
4.文物收藏应注意的问题
在文物收藏中,要注意以下一些因素:
温度和湿度
温度过高(38℃)或过低,会使文物质地发生变化,加速各种有害化学杂质对文物制成材料的破坏;温度过低就会使器物里的水分产生冰结,致使它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藏品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太潮湿或太干燥对书画、古籍、皮革、竹木器影响较大。因此存放藏品的库房,陈列室的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是藏品保护技术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光线
光具有一定能量,不同的物质在一定能量的光照射下引起化学变化,以致遭到破坏,导致纸张、纺织品等标本变脆、弹性减弱、变黄、退色,使漆器、木器起皱、龟裂甚至剥落。由于紫外线的能量大,会使文物制成材料色素成分中的发色团遭到破坏,从而引起掉色。因此各类藏品防光的重点是防紫外线损坏。
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虽然对藏品的破坏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是较缓慢的,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它确实每日每时都在影响着藏品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对藏品有损害的气体包括臭氧、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
灰尘
灰尘落在各类器物上,清除时能引起机械性损坏即擦伤;灰尘是微生物、寄生虫繁殖时的掩护所,遇到适合的温度和湿度就会破坏文物;灰尘会携带着大量工业悬浮颗粒,落在金属文物表面会加速腐蚀;灰尘一般都能吸咐空气中的化学杂质而带有酸碱性,在纸质物品上,就会对纸质和字迹起到破坏作用,当湿度大时,就会浸到纸张内部,对器物内部造成破坏;在灰尘中往往含有粘土,容易使纸质类文物粘结在一起。
微生物
危害藏品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霉菌。通常我们见到的古字画、织绣、木器、植物标本等发霉、霉烂都是微生物危害的结果。
害虫
昆虫对纸张、书画、古籍、漆器、木器、竹器、丝毛棉麻织品、皮革等文物有危害,比如毛衣鱼、烟草甲、书虱、短鼻木象等;老鼠对有机质的文物破坏,主要利用其锐利的牙齿啃咬,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另外它的分泌物也能造成藏品和环境污染。
5.邮票知识及收藏指导
邮票基本知识
邮票收藏是很多人的爱好,它也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现如今是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收藏的乐趣,当然一些基本的收藏常识也是要懂的,以下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邮票图案。
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2)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3)邮票面值。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
(4)邮票上的齿孔。
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
(5)邮票的版铭。
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
(6)邮票上的水印。
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
(7)邮票上的志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
(8)邮票品相。
集邮的人都非常讲究邮票品相。所谓邮票品相,就是邮票的相貌。衡量一枚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缺角;背胶完好。旧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约占票面的1/4左右),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下品;如果是研究邮戳,以全戳为好,要能看见邮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时。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来定。在收集邮票时要注意邮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邮。用手抓取邮票易折角断齿。常见的邮票品相不佳有以下几种:①破损。在撕邮票时,用力过猛,把邮票边缘撕破(在分撕邮票时,按照齿孔多折几次,用力要均匀,不宜过猛)。
②折痕。在用镊子夹取邮票时,用力不均,造成折痕。信销票的折痕大多数是因为贴票时或在信件传递过程中受折而出现的(一般的软折痕用水浸泡后重新压平,可以消除)。
③齿孔不全。齿孔短缺,有部分漏齿、缺齿、断齿。
④揭薄。在揭取邮票时,由于浸泡不透,造成票背纸质受伤变薄或揭成两层。
⑤擦伤。信件在邮递过程中,邮票画面被磨损。
⑥霉点。邮票受潮或背胶变质引起发霉,形成霉点或黑色斑点。
⑦墨渍。墨水或墨汁被弄到邮票上(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将邮票浸泡一下,墨渍会褪去)。
⑧油墨过浓。盖戳时油墨过浓,使邮票图案弄得模糊不清。
⑨指纹。用手拿取邮票时,手指上的油渍或汗液弄脏了画面。
⑩褪色。邮票长时间受灯光或太阳光照射,使原刷色褪色或变色(注意邮票不宜长时间被强光照射)。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美观,对以上容易损伤邮票品相的可能性要防止。
邮票收藏“十忌”
(1)忌受潮。
邮票受潮,会发生霉变和斑点,甚至纸张霉烂,刷胶票则会粘连。邮册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在雨季和空气湿度较大时,不宜整理、欣赏邮票,但应适当翻弄散潮。
(2)忌日光暴晒。
邮票受阳光照射过久,会褪色或变色。夏季气温较高,不宜在阳光下翻看邮册,以免邮册和护袋变形,背胶熔化。
(3)忌接近酸。
邮票不宜与酸性或碱性物质接触,同时也怕受到煤气、沼气及化学物品的侵蚀。浸洗邮票时,不能用含有酸性、碱性及其他易起化学作用的洗涤剂。邮票存放也应远离这些物质。
(4)忌票面污染。
整理邮票时,要注意清洁,有的人在浸洗、整理过程中不注意,即印色、墨水、油污、灰尘等弄到邮票上,这些不洁之物使邮票受到污染,影响图案的清晰和票面的美观。
(5)忌拿手指摸。
有的人图方便省事,不用镊子取邮票,而用手;有的人在欣赏邮票时,用手摸弄邮票,这容易使票齿受损,同时手上的汗渍、油污会将票面弄脏而失去原来的光泽。拿取邮票一定要用邮票镊子。整理欣赏邮票时,手要洗净,桌面要擦抹干净,以免邮票受污。
(6)忌长期闭藏重压。
将邮票久藏在箱子里,不轻易拿出来翻看,日子久了,因空气不流通,箱内潮气散不出,会使邮票受潮,发生粘连,甚至虫蚀也不知道。同时装满邮票的贴簿、插簿或袋装邮票,都怕挤压,尤其是刷胶票,长期挤压会粘连。所以不要将邮票长期闭藏在箱子里不去过问,而应该经常翻弄、检查。箱子还应放一包生石灰,吸收潮气。邮册存放宜直立,且不要过挤,平放时不要重压。(7)忌鼠咬虫蚀。
老鼠、蟑螂、蛀虫都会咬坏邮册和邮票,尤其是用糨糊粘贴的,更容易发生鼠咬虫蚀的现象。所以粘贴邮票一定不要用糨糊,而用胶水纸。邮册、邮票的存放,要选择鼠虫不易侵扰的地方。
(8)忌硬撕蛮揭。
有的搜集旧邮票时从信封上硬撕揭,造成撕烂、揭薄或损坏票齿。应该从信封上剪下,放在清洁的温水中浸泡。浸脱的邮票,用棉球将背面残留的糨糊、胶水、纸屑轻轻洗净,再用吸水纸吸干、晾干。
(9)忌胡粘乱贴。
粘贴邮票不能用糨糊往邮票册上贴,这样就不便移动,还容易霉变起斑点,遭虫蚀鼠咬,所以粘贴邮票应用护邮袋或胶水纸。
(10)忌杂乱无章。
搜集邮票要加以整理,切忌杂乱无章。邮票要按照专题或国别放在一起,一套套不要打乱。如果乱七八糟放在一起,越积越多,则不便整理、欣赏和研究。
保护邮票的常识
(1)邮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为再干净的手也是有油脂的,接触邮票会使票面失去原来的光泽。不过可以用邮票镊子夹取邮票。集邮用的镊子尖端扁平、圆滑、无绣、松紧适度。
(2)邮票最好用护邮袋包好放置,以免受潮等因素影响邮票品相。
(3)在翻看邮票时,要远离墨汁、水等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4)对于自己的邮票藏品,要定期的去翻看。这样可以对邮票进行通风,保持品相。
(5)邮票不能重压,例如邮册最好不要平放,而要竖放。这样可以防止邮票粘连。
投资邮票的技巧
投资邮票技巧很多,在目前的新一轮行情中,投资者究竟应该如何投资邮票呢?专家有如下建议:
(1)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投资邮票不同于投资其他的项目,邮票是具有货币功能的特殊商品,邮票价值的高低受题材、发行时间、发行量、存世量、群众喜爱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市场投机炒作的影响。因此,邮票价格的浮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某一时间的价格并不代表其真实价值,对邮票本身价值的认定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之间要扣除炒作的泡沫成分。
在当前邮票的价值严重偏离价格、泡沫水分已经挤干和打折邮票存在等诸多情况下,现阶段投资邮票,可以说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没有太大的投资风险。但在投资理念上一定要明确,避免跟风炒作新邮,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适当投资邮票。
(2)投资邮票要量力而行。
对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投资收藏邮票的基本要素有两条,一是要判断邮票保值、增值的条件要素是否具备;二是在决策投资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在没有绝对把握获利的情况下,切忌负债或超负债投资邮票。虽然邮政改制后的政策面对市场有利,但也要有预防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心理准备。
同时,把握建仓时机至关重要。目前,国家邮政改制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各省邮政改制挂牌在9月初正式拉开序幕,设立省级邮政监管机构,标志着邮政政企分开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后开始,邮市做出了积极的配合,市场成交活跃,成交量有效放大,热点逐渐扩散,社会主力大资金已经进场。趁市场行情还没有达到一定热点前,择机建仓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3)还要认真选择投资品种。
在决定投资邮票后,挑选好的邮票品种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来讲,1991年之前的老纪特邮票存世量少,消耗很多,基本上都沉淀在社会,因此,老纪特邮票的价格都较高,保值、增值比较稳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是长期收藏投资群体的首选。
6.钱币知识及收藏指导
中国的钱币种类繁多,版别复杂,有显著区别者不下千余种,其中既有当时大量铸造,现存世较多的常见钱,也有传世甚少的稀有钱。常言道:物以稀为贵。一些钱币因传世少,收集者众而价格昂贵,成为罕品或珍品。于是,有市利之徒,见有利可图,纷纷改刻仿造,以假充真,给收集钱币带来许多困难。
我国收集古钱币的热潮出现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到清末民初以后,集钱的队伍更为庞大。原来只值三四十元一枚的古钱,竟抬价到百元、千元,甚至数千元。因此,作伪更为严重,其技巧高者,仿制之品几可乱真。作伪者涉猎的范围遍及春秋战国到明清各代。他们除大量仿制工艺水平较高,被钱币收藏者重视,在国外享有盛名的钱币,如刀币、布币、环钱以及王莽“一刀平五千”等外,也仿制一些短命王朝的钱币,铸量较少的稀有货币,以及获利不大的钱币。作伪者还迎合一些收藏者和爱好者为古钱币“配套”的心理,伪造年号钱。他们按历代年号排列,历史上缺什么年号钱就伪造什么年号钱,甚至于有的朝代或年号根本没有铸钱,也被伪造者们杜撰出某代年号钱。不少集币者,乃至国家文物部门的专家有时都难识“庐山真面目”,稍不留意,便上当受骗。因而辨伪工作对于货币研究者和收藏者来说至为重要。
鉴别钱币应从了解钱币制伪方法、钱币的时代特征、钱币的辨锈方法以及掌握相关的知识等入手。
了解钱币造伪法
改刻法。即是选择一般古钱,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的文字伪造成珍贵古钱。如:“齐法化”三字刀,出土颇多,伪造者选取质地较厚、氧化严重的齐法化,保留其“齐”、“化”二字,中间加刻“造邦□法”四字,便成了一把珍贵的“齐造邦□法化”六字刀了。还有如五铢改刻为三铢;大唐通宝改刻为大齐通宝;货泉改刻为中泉三十或凉造新泉等。凡此类改刻钱,可从文字、形制上找出原钱的本来面目;从新刻字上做的假锈辨出伪币。
由于铜质坚硬难刻,有的伪造者将普通钱文的面文全部铲出,然后在钱面上浇熔铅锡,摹刻成稀见品,再敷上伪锈。这种伪钱面背锈色不同,若在桌上轻轻敲击,即发出暗哑之声。还有的在钱面上堆积一些和胶的颜料、灰漆,待其干硬后刻成其他文字。也有在钱的面、背上做成星月或文字的,这些星月、文字用指甲即可剔掉。
翻砂法。即是用木质或骨质、软石雕成古钱的模型来翻砂,或是用原钱做成模型来翻砂。伪造者的翻铸工艺与古代不同,一般不大讲究,因此铜质疏松,表面砂眼、气孔多,即便经过打磨,也不如自然磨损那样温润而有光泽。还有,翻砂造伪往往以真钱作模,翻成后的伪钱要冷却收缩,再磨去表面粗糙层,自然要较真钱小一些。还有的利用真钱作模,同时改换一字作出珍品或奇品牟取高价,如崇德通宝即是利用崇祯通宝小平作模,再挖去祯字换成德字制成罕见的崇德通宝。
嵌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两面均为钱文的“合背”钱。伪造时先将一枚古钱的背面内郭铲去,磨薄钱肉,再选另一枚同样大小的古钱,去其外轮,将背面磨薄,保留面文,然后嵌入第一枚古钱背面,用胶粘牢,四周细缝用松香或漆填没。
另一种嵌补颇有移花接木的味道,即是将普通古钱的文字挖去一部或全部,再取别钱文字补贴上。如北宋的“圣未通宝”小平钱是罕见珍品,伪造者将“圣宋元宝”的元字挖去,之后将“元裕通宝”或“元丰通宝”的“通”字取下,粘在“元”的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未通宝”。
采用嵌补法制成的伪品粗看似真,因为都是由旧钱拼凑而成,无论文字、形制还是锈色等,都与真钱相似,然而,只要细心观察其钱体有无嵌补的痕迹,同时往桌上轻掼一下,听听有否破声,即可判以真假。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新的金属探伤技术来侦察古钱内部有无嵌补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氧化严重的古钱或铁钱绝不能往桌上掼,否则一击之下,往往会粉身碎骨。
了解古钱的时代特征
古钱的时代特征,主要包括钱文与形制两个方面。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及宋体等多种。形制包括古钱的造型结构、铸币工艺和币材成分。鉴别钱文时,应首先观察其时代风格对不对。譬如,一位收藏者在整理传世品钱币时,发现了一枚铸有小篆体“东周”、“西周”字样的环钱,于是他以当时尚未出现小篆这种书体为依据,断定该钱的时代风格不对,是伪品无疑。有人还发现了若干枚标有“东周”和“西周”钱文的空首布。对此,凡有一些钱币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人,都会做出正确判断,空首布是春秋时期的货币,而“东周”、“西周”是朝代名称。空首布的钱文大都是记干支、数字、地点、物名、天象的,没有记币值和朝代名称的。而且,“东周”、“西周”皆出现在战国后期,此时已不再铸空首布钱。这枚钱币亦与当时风格不符,是伪钱。
在币材上,我国古代铜铸币大多用钢合金铸制。因所用合金成分不一,铸出的钱币色泽也各有千秋。用钢锌合金铸成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出的钱币呈青色,称青铜钱。先秦之前的铜铸币与当时其他铜器一样,都是用钢锡合金制成的,去锈后呈青黄色,质地坚硬,能折不能弯。以后,各代也基本上用青铜铸币,唐代之前所铸钱币成分无大变化。只是到五代十国后,由于地方割据,各割据政权自筹铜铸钱,铸币的铜质才复杂化了,黄铜渐多。所以说唐朝之前的各代货币,如果去锈之后,露出的是纯黄的底子,而且钱文模糊书写不清,造型过大或有两面铸文者,都可能是伪品。
了解钱币的辨锈方法
鉴定古钱分辨铜锈真假,非常重要。因为每枚金属假币,几乎都在铜锈上有假。伪造铜锈一般采用下列办法:
将伪钱埋入土中,保持潮湿,或放在半干半湿处,让其自然生锈。此法虽能得到真的铜锈,不过一经磨擦,仍易脱落。
用漆和颜料拌和涂在伪钱上,做得好几可乱真,但时间一长,假锈就会脱落。
用真锈粘在伪品上,使人看上去硬绿满身。稍一疏忽,就会上当。
将伪钱浸在醋中,加人硫酸铜,此种伪锈带有结晶状的绿色。
将伪钱浸入硼酸溶液之中,短期即会生锈,但铜钱上的小砂眼被浸入后会烂成一个个小坑,像麻子一样,容易识别。
将铜屑末和上硼酸、颜料,涂在伪钱上,这样产生的铜锈虽然比较牢固,但缺乏神采。
因为伪锈是人为制造的,分布不均,铜锈质松,浮而不实,若用金属小刀轻轻一划,就会脱落,若用开水一煮,或用碱水洗刷,“锈”马上就会原形毕露,当然,这是一种迫不得已之法,不可轻易使用。
掌握与古钱币鉴定有关的知识
学习关于货币起源和商品价值理论,对于探讨、鉴定钱币有重大指导意义。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自发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在我国春秋时期四大货币体系中,除贝币外,其他都是由生产工具演变而来的。如布币源于古代农具镈,刀币源于渔猎用的刀削,环钱源于纺轮。后来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商品交换的需要,这些货币逐渐向轻型薄小和圆形化发展。
过去,一些古钱商为迎合某些收藏家好古好奇的心理,臆造了一批造型奇特、文字诡异的古币,名曰“虞币”、“夏币”、“葛天氏”、“太吴氏”等,根本违背了货币起源的规律,是不能置信的。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是钱币鉴定的基础。所谓历史知识,在这里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是通史,即自先秦至今的社会发展史;二是断代史,侧重于历代史籍中的食货、钱币以及中国近代史的有关部分;三是专业史,内含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商业史、财政史、文化史、对外贸易史、民族关系史、帝国主义侵华史、农民起义战争史等;四是历史地理和图籍、古今文献资料等。
历史资料表明:中国历史上各时期货币的产生、发展、消亡及其转化,是由社会的、经济的、自然的、财政的、政治军事的以及对外关系的等若干因素互相作用,再加上货币本身内在规律促成的。所以,不能脱离历史来鉴定钱币的真伪和断代。如20世纪初,四川等地曾经仿制了一批明代长方形银锭,上有“正德年制,平倭饷银”、“崇祯年制,平蜀饱银”字样。如果熟悉明代史,对鉴定这些银锭有很大帮助。因为明代倭寇为患,以嘉靖中叶后为剧,而正德年间并无倭寇犯境,何来平倭饷银?崇祯时,李自成起义军虽出入巴蜀,但并未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朝廷发兵追截之处,远不止四川一地,清兵入川,雅布兰射杀起义军将领张献忠时,已是顺治三年了,可见平蜀饷银亦是假钱。
鉴定钱币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如中国货币史、货币思想史;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方面的基本知识;钱币学、铸造学、钱志、历代钱谱;货币史、金银史、纸币发展史等;钱庄。票号、典当、中国银行业和帝国主义在华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等等。
货币史记载了大量有关古钱铸造、价值、支付、流通情况等资料,为钱币鉴定提供了佐证。考古学与金石学的研究成果,为鉴定古钱的真伪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钱币学是鉴定钱币的基础,它涉及的面较广,包括各个时代钱币的不同版别、形制、质地等特征;雕模及铸造知识;易与中国古钱混淆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钱币形制;钱币的质地、色泽、产地及炉别等方面的知识。
古汉语和古文字学是阅读古史资料和考古文物成果所需要的基本功。没有这个功底对以前刊印的、没有标点符号的二十四史、十通、各朝会要、会典、实录、太平御览等,都很难读懂。
钱币鉴定还要有一定的书法修养。钱文代表了一代书风,也是辨伪的主要依据。如瘦金体的钱文不会出现在徽宗之前,六朝的钱文不会出现于明清,明清的书风也不会在唐宋钱文中出现。有书法修养的人,容易辨别钱文的书法与时代是否相符,同时,能够分清文字的好、恶、肥、瘦、自然与模仿,以及一手所写与拼凑而成的微小差别。
综上所述,鉴定钱币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只有多看、多想、多思,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才能最终得出科学的认定。
钱币收藏投资指导
(1)目前钱币投资市场的主体是金属流通纪念币。因此,对于初学者,流通纪念币是投资首选,其次才是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
(2)明白你的喜好。钱币种类和板块有数10种,选择哪一种钱币投资,要根据你的偏爱和喜好。同时,对其他种类的钱币适当收藏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多把握机会的能力。
(3)书上和报刊上的标价都是按照全品相钱币的价值标价,市场上出售的大多不是全品相钱币,因此价格比标价低。
(4)品相是钱币价格的决定因素,一枚全品相的钱币和一枚下品的钱币,价格可能相差100倍。
(5)对于古钱币、早期银币、外币或其他价值较高的钱币的投资,一定要循序渐进。对于不了解的钱币,千万不要贸然投资。
(6)各类钱币都已出现大量假币,投资之前要多读书,然而,仅仅靠读书是不能成为假币克星的,还需要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和知识。理论、实践、经验、感觉相结合才可通透。
(7)钱币市场至今一直是低谷。低谷孕育着生机,现在介入钱币市场,会有丰厚回报。而一旦这个市场暴涨过火,进入疯狂,则要果断出手,获利了结,以待跌下去了再买。但也有人只买不卖,这是收藏者,应另当别论。
(8)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增值,而实现增值的目的是要卖出去。有些钱币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但它的价格过于昂贵,只有顶尖的收藏家才收藏它,所以变现性极差。因此,冷门的贵重钱币只适合作长线投资品种,不能期待一买到它就能卖掉。
7.书画知识及收藏指导
收藏书画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鉴赏书画;鉴赏一词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意思。
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我们不论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进入收藏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平和的心态,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是在鉴藏活动中逐渐修炼出来的。面对一件藏品,只有心气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这奥妙包括好的、坏的两方面。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审评得当,才不会上当受骗。
收藏入门之三大基本功
(1)搞懂江湖术语。
搞收藏应该懂得一些行话。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收藏界便是如此。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业内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给摊主留点面子。
品相:就其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越高。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或说,对一个行业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走眼:指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得的藏品或买了赝品。
掌眼:初涉收藏领域,不知如何入门,拜个师傅多多指教,师傅便为你“掌眼”。
(2)保持良好心态。
何谓“古玩”?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老年间的玩意儿。既是玩意儿,它的意义就应在于“玩”。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就是这个意思。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3)了解书画各部位名称。
收藏、鉴定、经营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了解。
①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把纸托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②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子”,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③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④覆背:画背后整个的裱纸。
⑤隔界: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⑥诗堂: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⑦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上端叫“天杆”,下端叫“地杆”。
⑧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⑨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裱一段绢或绫。
⑩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旁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1)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的铜鼻,用它拴丝扣,以便悬挂。
(12)扎带:就是丝巾扣中间推的绢带,用来捆扎画轴的。
(13)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14)作品形式:条幅、中堂、扇面、圆光、长卷、横披。计算单位:尺、米。
书画收藏的注意事项
由于用于写字作画的材料是纸、绢、绫等纤维材料和丝织材料,如果年工久远或保存不善,易脆、易断,所以在挂画、卷画、存放字画时,要特别注意小心轻放。一般说来,书画最怕虫蛀、发霉、受潮、水浸、火烧。与其他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因此做好书画收藏是非常重要的。
(1)要适当挂展。
书画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功能是并存的,如果只藏不展就埋没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中国有春、秋晾画的习惯,因为这两个季节比较适合书画的通风与晾晒,除了欣赏,还可以及时发现书画在存放过程中不明显的变化,如受潮、虫蛀等。
悬挂期间要注意空气的潮湿度,若遇阴雨连绵,空气湿度特别大,书画就极易遭受霉菌侵害,此时最好将书画卷收起来。如若书画已经受潮,可将受潮轻的作品摆放到铺有毡子的平案上,将室内温度调整到22~25℃之间慢慢晾干;对受潮较为严重或被雨水淋湿的作品,则要考虑重新揭裱。
挂画的方法很讲究,应右手执画权,钩住书画绦带中心,左手托住画的中间部位,大、小指在内,中三指在外,随着画权的举高,托画左手指要相应放松,慢慢将画展开,挂好后再离手。摘画时左右手姿势与挂画时姿势相同,摘下后平放于案上,卷画时注意卷齐、卷紧。
太阳光对书画的影响最大,因为紫外线可使画面的颜料蜕变、分解,导致纸质老化,因此不能悬挂于靠近窗户的地方,尽量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画面。
(2)要及时除尘。
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使空气中的酸碱含量较高,沉积在画面上时间长了也会侵蚀画面。一般说,一月除尘一次为佳。除尘方法,可用电吹风的自然风档,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斜着从右向左清扫;或将吸尘器开到低风档,配以软毛刷清扫,在清扫过程中用吸尘器将尘埃吸走(使用此法要特别注意吸嘴与画面的距离以及吸力的大小,以免误伤作品),也可用鸡毛掸轻轻清扫画面。切不可用抹布一类物品擦拭画面,因为在擦拭的过程中,细小灰尘会进入纸张纹理,造成更大的损害。
(3)要卷放得法。
书画作品长期处于挂展状态时,纸张要承受下垂的拉力和张力,使纸张的强度减弱,因此,在挂展一段时间后,就应当卷放起来,恢复原来的拉力和张力。收卷时先轻松卷起,再慢慢旋转轴头卷实,太松会使画卷松动,易被压折;太紧又使画卷中间留下捆扎的痕迹。总的说来,书画作品的挂展时间不宜太长,一年可挂展两次,每次1~2个月。
(4)要科学入藏。
藏置环境有严格要求,首先是防虫、防潮、防火,其次是控制和调节存放环境的温、湿度,切忌高温、高湿、重压。蠹鱼(也称衣鱼、纸鱼)是无翅昆虫,一般蛀食书画表面,特别危害糨糊粘贴处。烟草甲的幼虫对书画危害极大,它们喜欢在书画中打洞,而后将自己藏于洞内。一般书画防虫多用驱避剂,常用的有卫生球、樟脑丸和对二氯化苯,这些物品都是白色固体,易于挥发,其中对二氯化苯杀虫能力最强,但人们多受习惯影响,最常使用的仍然是商品化的卫生球。
对存放环境来说,要求书画箱柜的密封性要好,使保存环境相对稳定。常用的木箱一般采用樟木做成,因樟木本身就有防蛀作用,而且密封性能较好。但不论用哪种箱柜,都要把书画悬空放置,即用木条一类东西担空,下面留出一定空间放置干燥剂、防虫剂。为了安全,这些试剂都应当用布或透气性较好的纸包起来,不可直接接触书画作品。
字画的保存收藏技巧
字画是收藏的最重要门类之一。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字画,都有专人管理,存放条件也相对较好,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保护,是正在深入广泛研究的课题,这里且不深究。而个人收藏的字画如何保存呢?下面我就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对字画的保护常识,以供藏界朋友参考。
(1)适当挂展,及时除尘。
字画袜件,是精美的艺术品,必须有一定时间的挂或殿。藏于箱底秘不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字画慢慢进行的潜在变化人们不能及时得知。等发现问题己为时太晚。所以,对装裱以后的字画都要间隔地挂展一段时间。在挂展期间,要注意及时除尘,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如北方某大城市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0.064毫克/标准立方米(日均超标率12%),氮氧化物0.059毫克/标准立方米(日均超标率14.1%〕,总悬浮微粒0.370毫克/标准立方米(日均超标率62.5%).尘埃吸附这些有害气体,悬浮于空气中,日久天长沉积在画面上,就会侵蚀画面。一般说,城市环境一周除一次尘,乡村环境一月除一次尘。除尘方法:可用电吹风的冷风与画面成30度角,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从右到左扫一遍,或者用鸡毛掸轻轻扫一下画面。或用开到低风档的吸尘器一边用软毛刷扫画面,一边用吸尘器吸尘。不可用抹布一类东西去擦画面,因为这样,有害尘埃会在擦的过程中侵入画面纸张的纹里,造成长期的损害。展、挂期间,要注意空气的湿度,若遇阴雨连绵,空气湿度特别大,可以先把字画卷收起来。人为改变小空间环境,如加热取暖,加湿加香,都要倍加注意。冬天取暖,字画要与暖气、烟筒保持一定距离,夏日制冷,要与空调的进气口保持较远距离。前不久,见一朋友,说冬天给房子增加湿度,加湿器离他一幅心爱画较近。只一个多小时,使画发生卷曲,落款墨迹扩散,画面下1/3有一道水印,后悔不已。
光是对画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特别是紫外光,它可使画面颜料蜕变、分解,导致纸质变化。紫外光主要来自太阳光,白炽灯泡和荧光灯管发出的光也有少量紫外光。因此,在挂画时,不能靠近窗户,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画面。灯泡或日光灯发出400~700nm(纳米)可见长,虽说影响不大,但长时间近距离照射也能使字画纸质变黄。所以,在房子布局安排上,应该让灯泡,日光灯与字画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并选用低功率灯光源。
(2)卷放得法,有张有弛。
在挂、展一段时间后,除按前面叙述的方法除尘外。还要观察表面有无变化,若有霉点,虫蛀点,则要送到文物保护技术部门进行科学保护处理。卷字画时,先松后紧,先松松卷起后,再慢慢旋转轴头,把字画卷紧卷实。然后用画带捆扎,捆扎的轻重一定要适度,太松使画卷松动,易于被折压;太紧使画卷中间留下捆扎的硬痕迹,影响画面整体美观。
挂、展字画使它处于工作状态,纸张要承受下垂的拉应力和张力,使纸张的强度减弱;卷放则使字画处于休息的状态,其应力和张力都大幅度减小。总的说来,挂展的时间都不宜太长。一年可挂展两次,每次1至2个月。
(3)科学保护,永藏光辉。
要想使字画永葆“青春”,对藏置环境有严格的要求。首先是防虫、防霉、防火。其次是控制和调节温度、湿度。
蠹鱼(也称衣鱼、纸鱼)是无翅昆虫,一般蛀食书画表面,特别危害糨糊粘贴处。烟草甲的幼虫对书画危害极大,喜欢在书画中打洞,而自身藏于洞内。一般书画防虫多用驱避剂,常用的药物如卫生球、樟脑丸、对二氯化苯,这种药品都是白色固体,易于挥发。其中对二氯化苯杀虫能力最强,但人们多受习惯的影响,最常使用的仍然是商品化的卫生球。
对存藏环境来说,要求书画柜或书画箱要密封性好。使保存环境相对稳定。民间常用阳江漆皮箱,由杉木制成,内外都蒙上纸,再涂上黑色的木漆,避光防潮。密封性能较好。现在有条件的地方,都用保险柜一类密闭性能较好的器物。但无论用哪种箱柜,都要把字画悬空放置,即用木条一类东西担空,下面留出一定空间放置干燥剂(变色硅胶或二氯化钙)、防虫剂(卫生球、樟脑丸,对二氯化苯)、防霉剂,再把字画放置在木条上。为了安全,这些试剂都应当用布或透气性较好的纸包起来。若要移动和运输字画,万不能直接移动和搬运箱柜,而应打开箱柜。取出药品,再把字画放入并将字画固定放置,以使字画不在箱内东碰西撞。到了新的地方,再重新放入保护药品,密封保护。
根据大量的实验证明,字画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14℃~18℃,最合适的相对湿度为50%~60%,这样的条件,不利于微生物、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控制湿度,主要用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控制温度,则可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
以上是对保护字画提出的一些常规性办法,而具体的保护措施,则需要藏界的朋友根据长期的收藏经验。根据字画实际情况,认真观察,分析总结。
8.瓷器知识及收藏指导
瓷器的故乡在中国,可以说瓷器的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它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瓷器的中心在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古称为“昌南”,当时的外国人将“昌南”读为china,于是china即“瓷器”之意,更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这就是英文中Chi-na(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瓷器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瓷器,是有着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
(1)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
(2)到东汉时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三国到唐代,制瓷业得到发展,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即北方邢窑的白瓷,类银类雪,南方越窑的青瓷“类玉类冰”。
(4)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突破了以往青、白瓷的单纯色调,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等纷纷兴起,在河南禹县钧窑发现了窑变现象,使瓷釉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光彩夺目。这时期著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瓷在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所谓官窑,就是国家中央政府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而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也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瓷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很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氧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5)元代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明代彩瓷(彩绘瓷)、斗彩、五彩的出现。
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坏上先画好花纹图案再上彩,后入窑烧成的彩瓷叫做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要炉火烘烧而成的瓷叫做釉上彩。
明代成化年间出现了斗彩。所谓斗彩,就是在烧成的青花瓷上加红、绿、黄、紫等彩料后,再经炉烘烧而成的。
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五彩。所谓五彩,实际上不一定是五种颜色,而是包括红彩在内的多彩瓷器。
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
(7)清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康熙时不但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珐琅彩瓷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雍正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国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种。
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珐琅彩、粉彩等品种在继承前清的基础上,都有极其精致的产品和创新的品种。
瓷器的种类
瓷器在传统艺术品收藏领域中是一个大项,收藏者甚众,因此郝先生说,藏友必须要牢牢掌握有关瓷器的最基本的知识,才能在收藏鉴赏中有扎实的理论依据。
瓷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单色釉瓷又分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称为“一道釉”。
中国明代以前是素瓷时代,明代以后才有了彩瓷的蓬勃发展。素瓷是指无论釉上和釉下都没有色彩的瓷器,没有绘制的花纹。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种。
青瓷:也叫绿瓷。釉中含有氧化铁,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名的是龙泉窑。
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增加了铁的含量烧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窑和德清窑。
白瓷:由于含铁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白瓷的出现使得在瓷器上作画成为可能,因此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闪青,类冰类玉。
素瓷是在通风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铁的含量不同而导致不同的釉色。而色釉瓷是指带有颜色的一道釉瓷器,是在密闭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氧化铁、氧化铜等含量不同以及烧制温度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的釉色。色釉瓷包括红釉、酱釉、蓝釉、黄釉、绿釉、紫釉等等。
彩绘瓷就不是以釉色取胜了,而是以器型、绘画和彩来取胜的瓷器。彩绘瓷的发展由青花开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开始出现纹饰,随着发展,分别出现了青花、两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铜彩、金彩等等。其中青花一般为釉下彩,三彩和五彩一般为釉上彩,而斗彩则是釉下青花而釉上五彩。
瓷器的特征
(1)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如高岭土、瓷石等。
(2)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烧结而成。
(3)瓷器表面所施饰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道烧成,呈玻璃质釉,并与胎体融为一体。
(4)瓷器胎质细腻致密,无吸水性或吸水率在0.3%以下。
(5)瓷器胎质坚硬结实,叩之有清脆悦耳的金石之声。
(6)瓷胎为白色或近白色,薄胎者具有透明性。
瓷器鉴定的方法
(1)是以考古发掘出土的、有明确地点或地层,抑或窑口、年代的标准器为鉴定依据。
(2)是以传世瓷器所具时代风格、基本特征和地方特色为鉴定依据,但无论是用标准器来加以比较鉴定,还是从鉴定对象本身所具时代风格、基本特征和地方特色为依据加以鉴定,都必须从瓷器的造型、纹饰(有纹饰者)、胎釉、款识(有款识者)、工艺几方面入手,对瓷器的年代、窑口及瓷器真伪进行鉴定。
瓷器鉴定的要诀
首先看总体风格,详察局部变化。古瓷器的时代总体风格:
商周:幼稚粗糙~保持了陶器的特征,器类少,造型单调。此时期制造的原始瓷器多仿陶器造型。
春秋战国:刚劲古朴。多仿青铜器。
东汉:简单粗疏。青瓷刚刚成熟,品种少,质量(胎、釉等)尚差。
南北朝:西晋时期显浑圆矮胖。许多器物造型模拟动物塑成,或仿其他质料的实用器物,如仿漆器、铜器等,瓷明器尤是如此;东晋时期显秀骨清象,比西晋瘦长。此风格从南朝直达隋代。
唐代:浑圆饱满。显出勃勃生机。
宋代:修长轻盈。优美清新、秀丽典雅。
元代:厚重粗犷。质朴无华,有的近乎草率。
明代:敦厚古朴。颇富唐宋遗风。
清代:轻盈新颖。特别注重创新,造型秀丽多姿。
瓷器的辨伪
作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整器作伪,即指后人根据前人制作的某一物,照样或依文献的记载抑或图录而制造的器物。
部分作伪,系指伪器的口、流、嘴或腹、底或足、把等部位有后补或后配上的。
套口,此伪作形式有多种。
镶底,此伪作法也有多种。
后加款,系指在原无款的器物上加款。
后“加彩”,是较常见的一种作伪手法。
伪器的特征
胎体不是过重便是过轻;
胎质、釉质过细;
造型失去真器风格;
轮廓线显生硬;
无使用后的光滑感;
釉面光泽显强;
釉色,白釉太白且白中泛蓝而不是泛青,彩色太鲜(白彩太白、红彩太红)而无真器彩色的意蕴;
造型和纹饰有些特征强调太过分而极不自然;
有些纹饰的绘画线条不流畅而显笔力拘谨;
款识书法无力,字体做作不舒展,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