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时珍尝草辨茯苓

幼年的李时珍经常跟随父亲和哥哥去附近山上采集草药,帮助父亲抄写药方。因此,他自幼就懂得许多药草知识,并深切地体会到人们对医生和医药的迫切需求。

李时珍14岁那年考取了秀才。但是,李时珍并不热心功名。相反,他特别喜欢医药学,常常背着父亲攻读医药书。为了考察入药的植物,李时珍决定亲自外出采药草。他还与师弟庞宪同行,到处寻访名医拜师。

有一天,他们骑着驴,跑进一条山道,见两旁山谷里长满了松树。这些松树个个身披鳞甲,叶似猪鬃,为生长了几十年、几百年的高大老松。

他们边走边看。过了一会儿,李时珍开口说:“庞宪,你瞧,这里的松树同刚才见到的不一样,都长得干巴龇裂的。”

庞宪抬头,见前面树林里,果然有几棵松树,叶子都已枯黄凋零,便随口答道:“怕都是病松吧!”

李时珍摇摇头,说:“这不是平常的病松。我猜那里面有茯苓。我们过去挖起来看看。”

庞宪就用锄头使劲地挖,果然挖出一颗番薯大的褐皮茯苓。庞宪高兴地说:“书上说,多年松脂化为茯苓,就是这个吧!”

李时珍看到松林里很多松树都已凋败,便指着这些松树对庞宪说:“这里的茯苓都是人种的,你瞧这一片全是。这里一定有种茯苓的人家。”李时珍赶到镇上一打听,果然茯苓是当地人种植的。

李时珍用毕生的精力,走遍了大江南北,亲尝百草,遍访名医,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800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撰写出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明朝杰出的医学家。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很多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梦想小启迪

善于观察和思考是智慧的源泉,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要挖掘自己的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学会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