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的指导原则
由于元认知学习在每个人的工作过程中不尽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执行步骤和特点。所以在涉及到对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我们应该明确反省自控学习法是一个多源头、多层次的方法体系,其具体的指导工作也是一个工程体系。这里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择要作部分介绍说明。
(1)建立学习常规指导
学习常规乍看起来与反省自控学习全无关系,然而依据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特性,小学生的反省自控学习首先是建立在学习常规的基础之上的。
小学生在建立“自我”概念之前,常常以“他我”作为中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常规亦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他我”,以学习常规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的标尺,以促使学生逐渐内化并纳入自我意识范畴。
小学生的学习常规体系是一个十分细琐的学习起点目标体系。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要求。从时间维度看,有要求学生定时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安排作息和学习,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按时起床,按时睡眠,临睡前要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检查总结一天的学习,上学前再检查一遍学习用品等。
从任务内容看,有课堂学习常规,如要勤思考、多发言,集中注意不分心等;有作业常规,作业的格式和作业的程序,写字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等;有预复习常规,有如何写学习提纲,如何检查自己的作业等。
常规虽具有一定的“钢”性,但教师要善于把这种“钢”化为“柔”,以形成学生自觉的内在要求。其要旨是:
①分解目标要求。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最简单易行的常规开始,每一年段安排一定的目标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②重点引路,全面推动。由于学生的各个个性特点不同,有些常规对某些学生的作用不是太大,有些学生则受益匪浅。教师要善于发现“重点”,在个别获得较大效益的基础上,以“重点”引路,进行全面推进。
③多强化多检查巩固。一般情况下,常规初始践行的阶段比较好,可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是一种繁文缛节而不胜其负担,教师要注意其反复性,经常通过活动抓检查巩固,一抓到底,以让学生形成自动化习惯。
④常规艺术化教育。可以把小学生的学习常规编成歌诀,编成小品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并便于学生记忆执行。
(2)学习方法课程指导
学习方法课程简单地说包括学科教材特点的学习方法课程和一般学习策略学习法课程两种。
学科教材特点学习法作为独立的课程体系,它在世界各国各地还在刚刚起步中。这一方面在于各国各地的教材不尽相同。
随着时间的变迁,各国各地的教材还在不断地变更,而学科教材特点的学习方法往往交融在具体的教材中,它既有诸如数学、语言、常识等科目的一般学习方法,又有深入到教材的具体课、章、单元、节,乃至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汇、每一道题目的特殊学习法,它需要教师作极其细致的学习方法指导研究。
另一方面,在这时间差中,我们的学科教育学尚未成熟,又没有一支稳固的学科教育学研究队伍。这些导致学科教材学习法研究的滞后。
至于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它包括注意的策略、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思维的策略、心象法、做笔记、在书上画线做标记加评注等,是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它是一般的学习智慧技能。
在我国有一些学校已开始了这种学习策略的指导尝试,有的作为单列课程与语、数等学科课程并列,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量,把它称之为“学习技能课”或“思维训练课”;有的学校则把它编成学生自我阅读手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训练;还有的则是不定时结合具体学科教材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渗透。
进行学习方法课程指导是开展反省自控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和基础。执教者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课程指导时,要钻深钻透教材。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力求知其所以然;既要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又要善于把理论转化成最简约通俗的言语,使学生很快地把握课程的精髓要义;还要求教师积极搜集近期有关学习方法课程的研究新成果,不断充实完善教材体系,使其走向成熟。
(3)“三自”学习指导
“三自”学习指导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学习指导。
许多心理学家把它划归在认知策略的范畴之中,其实质是学习者依据自身学习特点、水平和风格支配自己的心智技能以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技术。它是学生进行反省自控学习的关键和核心部分。
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包括学习者对自我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反检和自我评价,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风格、特点、水平和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的认识。其活动一般与学习活动过程同步,或者在一定学习活动之后。
自我观察常常是学习者在自我学习活动过程中,着重观察自己的个性状态、心理反应、思维方式、记忆质量等。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尚未成熟,我们在要求小学生做自我观察时要进行观察记录。
一般说来,观察一次的项目不宜过多,可以由简至繁逐渐提高其要求,如可以让学生试验自己的记忆力,然后确定自己一般要通过几次重复才能达到完全背诵;如观察自己的智力高峰期,可以通过不同时间的学习效果来确定。
自我反检一般是在一定学习活动量之后,这个量不必像反省自控整个活动过程那样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是指一堂课乃至于一项学习任务,简单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对一定的学习效果进行反审检查。
一种方法是回忆法,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内隐语言来检查自己在一轮学习活动中的得失成因情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课的间隙中,也可以在其它的休息娱乐活动的间隙中进行,但这易为小学生所疏忽。
另一种方法便是作业反检法,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作业、回家作业、阶段测验、考试等的自我反审。这种反审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通过这种显性的学习活动效果检查,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
在作业效果反检的过程中,对小学生反检内容一般可以有这样几项:
我的预习工作和学习常规好吗?
上课时我能集中注意听讲吗?
我能跟着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吗?
我做作业是否大意粗心?
对学习任务我是否常常是课上懂,课后忘?
作业审题正确吗?
思维方式正确吗?
我的身体状况是否影响了学习?
我的学习环境对我有利吗?
当然这种自我反检还是比较简单,很难对自我学习作出客观评价和判断。一般说来,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通过多次作业的自我反检,然后做出自己的对策措施;同时,还可以把个人学习效果检查放到群体学习效果中去比较考虑,这样就能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了。
自我检查评价的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一些智能和非智能的科学测试手段来进行。其项目有个性测试、认知风格测试、认知特点测试、学习能力测试等。这类测试常常有一定科学权威的测试中心提供样卷和评价常模,依照一定的严格规程进行。
至于智力分数,一般说来是不被允许告诉给学习者本人的。这是由于智力测试的评价研究未成熟,把智力分数告诉给学生易使学生产生负效应。心理学家发现,人的个性与其行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对学习者的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认知风格、认知特点等不仅同个性有关,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动机特征也有很大的关联。
施良方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一书中介绍了与学习成绩相关较大的几种认知风格有:一是场依存和场独立;二是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三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四是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五是内倾与外倾。
从几种认知风格自身来看,其自身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但当学习者了解了自我的认知风格特点后,有利于学习者扬长克短,改善自我特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益。
②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继自我反省之后的反省自控学习技能的中间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步骤。自我反省的目的在于为自我调节找到逻辑依据,而自我控制则必须在自我调节的基础上进行。
当学习者在自我评价获得结论时,便需要找出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调节策略。策略有涉及到人的身心领域的,也有深入到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乃至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上,就某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上述的五种认知风格对具体学生而言,其调整方法往往用的是相辅法,即通过增强一极的长处来补益自己这方面的认知缺陷。
比如,某生根据测试定性为内倾的场依存者,在认知策略选择上近乎系列性策略,求异反省思维。其特点是较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倾向于深思慢行,逐个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新颖独特,做事细致工巧。
对于此类学生的自我调节指导,首先应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关怀,相信他能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其次则要注意加强他的自我内在动机激发,使他逐渐摆脱外来因素的影响,以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再次,在设立问题时,既要让学生找到自己思维的逻辑顺序,还要引导他们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的总体,看到问题的前后景象,从而了解问题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则要注意其常规训练,要尽量使他的学习行为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成绩;还要努力培训他们的个性品质,使其能直面挫折,并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境。
除了相辅法外,我们对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指导更多的是在性格方面的陶冶。对于冲动型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学习做些精细而持久的工作,如书法、针线、钓鱼、制作、演奏等,可以锻炼他们的沉着和耐心。
对于反省型思维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法、大自然陶冶法来扩展他们的心胸,有时甚至要让他们学会冒险、学会放弃一些自己所珍爱的东西;还有的是环境陶冶法,我们可以要求外倾型的学生置于一个安静素雅的环境中生活,家居颜色用天蓝、绿色来布置;而内倾者则应尽量把环境营造得热烈些,以利于改变心境,从而改善思维品质。而气功、瑜伽术、呼吸法也常常被认为是可行的心理操作法。
自我调节是反省自控学习法的核心部分,也是反省自控学习获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③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指的是学生在自我调节定向之后并进行自我把握,促使自己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人生品格,从而指向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心智技能。这里涉及到每个人对自我动机水平的控制和学习心向的把握,并涉及到人的意志力,以走向人的自我完善。
学习心理学家比格斯认为,学生的动机如何,决定他们选择什么策略,决定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但道德逊-耶尔定律认为学习动机水平应该适中,过强的动机水平容易使人产生焦虑,而动机不足则难以取得活动成效。学习者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动机水平。
自我心向的把握则是学习者的自我心理调节后的心理定位。它包括学习兴趣、需要、态度、志向等。具体涉及到: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应该持什么态度学习?我能在学习中得到什么?正确的心理定向,会使人增强自我完善的意志,以不断克服困难,走向学习的成功。
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目的是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概念,它要求学习者必须从单纯的考试分数中跳出来,从为个人私利而学习转变到为社会公众利益而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习者自觉走向反省自控,以取得学习的最高效益。
“三自”学习指导是一种全个体的因材施教的学习指导。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给教师带来的必然是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能力要求的增高。教师首先要排除自身的怕“烦”心理,以朋友的角色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越过“现象”看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实质,给学生以最有效的帮助。
总之,元认知是一个多层次多源头的方法体系,因而其指导的方式、途径、手段也必然是多样的。这种指导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独立学科课程和学科渗透课程、自我训练课程结合,学科活动和班队活动、自我教育活动结合,以及宏观监控与微观调谐结合的办法进行。
小学生记忆元认知的培养策略
(1)传授必要的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首先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执行和监控自己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而选择的最优学习方式方法的内部组织技能。
在我国,以学法指导为重点的学习指导工作已在许多中小学广泛展开,部分学校还开展了有关的实验探索,初步形成了指导教学模式。
我们在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现有有关单项学习策略教程和指导模式的有效经验基础上,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状况出发,把传授学习方法知识的重点放在以下几点。
①通用性的学习方法。指适用于绝大多数学科学习一些学习方法,如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与每天的大致作息时间。从学习程序上说有预习方法、听课方法、作业与复习方法、纠正作业错误方法等。
②学科性的学习方法。指主要适用学科学习的一些特殊方法,如在语文学习中,有理解生字(词)的方法(查字典、上下文联系、字形分析、生活经验解释等);
阅读方法
(归纳中心、题意分析、中心与材料的联系、段意概括、关键句的理解、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等);作文方法(审题、组织与选择材料、结构安排、修辞造句、修改等)。在数学学习中,有数学运算、应用题分析、算理分析、结果验算等方法。
③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向学生介绍影响个体学习成绩的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有:以前知识基础,如有不足,应尽快弥补;主观努力程度,特别是应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相对独立的家庭学习环境,至少是无外界干扰;你追我赶的班级学习竞争气氛;一定能把学习搞上去的自信心等。
(2)加强自我提问训练
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在元认知技能中,个体的自我评价在掌握和应用学习方法知识与学习监控中起着中介和桥梁作用。没有自我评价,就不可能有自我监控,更难以自我调节。为此,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是本实验的一个重点培养环节。
①教育学生善于接纳他人的评价。个体的自我评价往往以他人对其的评价结论作为对照,其中教师的评价更具权威性。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反馈机会,尽量创设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为他人所评价,即形成一种表达、演示和练习认知及元认知策略的学习环境。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成为一种动力定型,即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引导学生由“评价他人”逐步转向“评价自己”。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之一是评价他人的水平高于评价自己的水平,并在评价他人中发展了自我评价能力。
为此,我们对学生在课堂上评价他人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第一,对他人的课堂回答不能简单地以结果的“对”或“错”作为评价内容,更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第二,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三,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同学是否一致;第四,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题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上述要求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内心中进行。
③自我提问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在学习活动以前、中间和以后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向自己发问,就学习的各种变量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认知结果进行自我反省,以更好地把握进程,顺利地达成目标。
我们借鉴美国教育家加罗弗罗的“数学解题元认知训练项目”,自编了一套共二十几道的训练题,供学生自我提问。比如,想一想当你解答问题时所做的每一步过程,为什么你要做这些过程?这些训练题是结合教学过程,在适当的时机里选择若干题,请学生思考。
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让大多学生进行课内回答是不现实的,故一般要求学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当日的学习日记内。
④进行阶段性省思。学习自我监控技能不仅仅适用于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对以前曾发生过的认知活动予以充分的评价与反思,并进而改善目前以及将来的认知活动,也是学习自控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要求实验教师在每一单元结束后或学期中期末,向学生提供一组操作性较强的反思题,让学生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3)发展学生认知控制能力
学生对自己思路过程是否清晰,既是学生自我评价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能否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效调控的主要前提,为此,我们引入了思路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认知调控能力。
①目标引路。针对学生习惯于用不求甚解的态度去完成作业和课堂提问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用目标去激励学生解题作答的自主性。
②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学科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小步距”问题情境,即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第二,创设“变式”和“矛盾式”问题情境,注意问题的发散性、延伸性,即问题情境要变式综合,灵活应用,让问题情境充满着矛盾,从而有充分的余地让学生揭示矛盾,主动思维、主动反馈。
第三,创设“精而有效”的问题情境,注意策略性,即问题情境应当讲求效益,切忌“泛”而“杂”,使每一个问题总能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种新策略并从中有所启示,有助迁移,有助对策略性知识和手段的掌握。
第四,创设“自求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即注意问题情境的延伸性,使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激发学生自求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自觉性。
③鼓励质疑问难。由于自我评价能力所限,教材的掌握未能深入到知识的内在结构之中。所以,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会看得懂,还要能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想方设法加以理解”成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策略之一。具体引入的是“质疑式”教学法,即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各种各样问题,并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予以解决。
④引入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把学生推到真正的主体地位。其中的“先试”、“先练”就是让学生先试一试,其实质在于运用迁移规律,对先前的知识结构进行改组,结合新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属于认知范畴。
“后导”、“后讲”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再认识,促进学生及时地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并相应地采取一些正确的措施和策略进行有效的解题,属于元认知范畴。尝试教学法大致可分为准备、尝试(中间五步)、引伸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均可从不同侧面训练学生的元认知技能。
⑤自我检查与自我批改。学生肯不肯、会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检查,是他们有没有学会学习的标志之一,掌握自我检查的方法,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是优秀生的特点之一。
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及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不能做完便完事,必须按一定程序和方法进行自我检查,在课堂时间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自我批改。其训练的程序如下:
第一,教给学生一套自我检查的方法。
第二,批改他人作业,不简单地看答案的对与错,更应审查解题思路的正确与否。
第三,自我批改。
第四,对于自己能检查出差错并加以修正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4)日记是训练元认知技能的有效形式
课堂教学是进行小学生训练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特别是教学时间的限制,再加上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检查及相应的讨论花时间较多。
为此,我们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尝试让学生每天记学习日记,把学习自控能力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学习日记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课前预习日记。重点是就教材提出质疑性问题及个人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②质疑性日记。对课堂上教师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有不同意见而又来不及在课堂提出来或深入讨论的,可详细地在日记中阐述自己的理由,并提出修正性意见。
③思路性日记。对有相当难度的课堂作业或习题,根据已有的知识,一步步分析解题思路,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④自我分析性日记。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和弱点进自我分析,并相应地提出更高的目标及措施。
⑤阶段性总结日记。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自己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或根据老师提供的自评训练题逐一予以回答。
⑥提议性日记。即向教师、家长或班级提出若干建议,以改善学习环境、学习风气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