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商鞅推行新法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译文】

秦献公逝世,儿子秦孝公即位。孝公已二十一岁了。这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之间有十余个小国。楚国、魏国与秦国接界。魏国自郑县(今陕西华县)沿洛河向北直到上郡(今陕西绥德),修筑了长城。楚国拥有自汉中(今陕西南郑),南到巴城(今四川重庆)、黔中(今湖南沅陵)地区。他们都把秦国当作落后的夷狄部族看待,摈斥秦国,使它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会盟活动。于是,秦孝公发奋图强,广布恩德,整顿内政,决心使秦国迅速强盛起来。

八年(庚申,前361年),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宫,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家。

【译文】

八年(庚申,前361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命令说:“从前,我们的国君穆公,在岐山(今陕西岐山境内)、雍水(在今陕西凤翔境内)之间励精图治,布德讲武,东面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为两国国界;向西称霸夷狄,拓地千里。天子委以主管西方之重任,各诸侯国都来祝贺。他为后世开辟了基业,极为光荣伟大。可是,后来经历了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国无宁日,内忧连绵,无暇顾及外事。于是,三晋攻占了我们祖先的黄河西岸领土,这是莫大的耻辱。献公即位后,镇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临潼),并立志东征,收复穆公时的全部国土,恢复穆公时的政令传统。我每思念父亲壮志未遂,与世长辞,常常痛彻心脾。宾客和群臣中,如有人能出奇计,使秦国强大,我将恭恭敬敬地请他做高官,并划分国土,封以爵位。”卫国的公孙鞅听说发布了这个命令,就西入秦国。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庶孙,喜好法家、名家的学说,对法律深有研究。在魏国宰相公叔座手下做事。公叔座深知他有才干,还未来得及推荐重用,适逢病重,魏惠王(魏莹)前往探视,问道:“公叔先生,您的病体如有三长两短,国家大事怎么办呢!”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您把整个国家都交给他治理。”魏惠王沉默不语。公叔痤说:“君上既然不接受建议重用卫鞅,那就一定要把他杀死,决不能让他出境!”魏惠王答应后离去。公叔痤召来卫鞅,向他道歉说:“我把国君放在前面,把臣子摆在后面,所以先为国君出谋划策,然后再告知你。你必须赶快离开这儿。”卫鞅说:“国君既不能听您的话重用我,又怎会听您的话杀我呢!”并没有离去。魏惠王出来后,对左右说:“公叔宰相病入膏肓,太可悲了!想让我把国家大事交卫鞅,然后又劝我杀他。岂不荒谬!”卫鞅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求见秦孝公,以富国强兵之术说动他。秦孝公大喜,与他共商国事。

十年(前359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陀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

【译文】

十年(前359年),卫鞅志在变法革新,秦国有些人很不高兴。卫鞅对秦孝公说:“普通人不能参与事业创始的谋划,而可以共同欢庆事业的成功。讲求高尚道德的人总是与世俗偏见格格不入,建立大功业的人不必与芸芸众生谋划机密大事。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强国,并不恪守传统旧规。”甘龙说:“不对!按旧章法办事,官吏熟悉、习惯,而百姓也安然处之。”卫鞅说:“普通人习惯于陈规旧俗,学者们局限于所闻所见的狭小天地。这两种人,做官奉守成法是可以的,但不能与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事情。智慧者创制法规,愚笨者因循旧制;贤明者变更礼法,无能者死守不变。”秦孝公赞道:“说得好!”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法条令。命令百姓以什伍之数组织起来,互相监督纠发,一家有罪,九家连坐。告发犯罪者,与在战场上斩杀敌人首级同样奖赏;知奸不报者,与在战场上降敌同样受罚。建立军功者,受上赏;私自殴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等的刑罚。致力于农业这个本业、勤于耕织使粮丰帛多的人,免除他们自身的赋税;从事工商等末业以及因懒惰而贫穷的人,一旦被纠举出来,就收录其家,将其妻子降为奴婢。王室宗亲,未有战功可论的一律不得仍在宗属之籍。地位尊卑、爵秩等级,都有明确规定,各有差别和秩序。田土宅第、奴婢姬妾、衣服式样,都有名分差别。有功于国的人,使其处处荣耀;无功于国的人虽富有,也不被人敬重、脸上无光。

变法令既备,尚未公布,唯恐人民不能深信不疑。于是,在国都栎阳(今陕西省临潼县)集市南门树立三丈高的木杆,招募能移动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奇怪赏额太高,不敢移动。就又增加赏额说:“能移者,给五十金。”有一个人按要求移置了木杆,就真的给予五十金的奖赏。然后,才下达了变法令。

变法令实行了一年,秦国有上千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好。此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畅行无阻,在于上层特权人物阻挠、违犯!”太子是王储,不能动刑。于是,就将太子傅公子虔处以劓刑,将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人就全都谨慎遵守变法令了。变法实行了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山上无盗贼。百姓勇于为国战斗,怯于私自斗殴。村镇城乡,一派升平景象。当初说变法令坏话的秦国老百姓中,又有人来说变法令的好话。卫鞅说:“这些都是乱法之民!”全都流放到边陲。从此以后,民众再也不敢议论政令了。

商鞅对秦孝公说:“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就像人有了心腹大患一样,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兼并魏国。为什么这样说呢?魏国东面是险山恶岭,建都于安邑城,与秦国以黄河为界,独自获得崤山以东的有利地形。它强盛的时候就向西侵入秦国,窘困时就向东收缩自保。现在秦国在您的贤明领导下,国势渐强,而魏国去年大败于齐国,各国都背弃了与它的盟约,我们可以乘机攻伐魏国。魏国无法抵抗,只能向东撤退。那时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崤山的险要,向东可以制服各诸侯国,就奠定了称霸的大业。”秦孝公听从了商鞅的建议,派他率兵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为将军前来迎击。

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秦封卫鞅商于十五邑,号曰商君。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

【译文】

两军对垒,商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写道:“当年我与公子交情很好,如今都成为两军大将。我不忍心互相攻杀,想见面后互相起誓结盟,畅饮之后罢兵回国,使秦国、魏国两国以后相安无事。”公子卬信以为真,便前来赴会。两方盟誓结束,正饮酒时,商鞅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冲出来,俘虏了公子卬,又乘势攻击魏军,使其大败。魏惠王闻知败讯,十分惊恐,派人向秦国献出黄河以西一带的地方以求和。此后他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这时,他才懊恼地说:“我真后悔当年不听公叔痤的话杀掉公孙鞅!”

秦国封给商鞅了商、於等地的十五个邑,封号为商君。秦孝公去世后,其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因为公子虔的门下指控商鞅要谋反,就派官吏前去捕捉他。商鞅急忙逃往魏国,魏国人拒不接纳,把他送回到秦国。商鞅只好与他的门徒来到封地商於,起兵向北攻打郑国。秦国军队进攻商鞅,将他斩杀,车裂分尸,全家老小也被杀光。

起初,商鞅在秦国做国相时,制定的法律极为严酷,他曾亲临渭河处决犯人,血流得河水都变红了。他担任国相十年,招致很多人的怨恨。一次,赵良来见商鞅,商鞅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五大夫百里奚谁更高明?”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有一个人敢于直言不讳。请允许我全部说出心里的意见,而您不加以怪罪,可以吗?”商鞅说:“好吧!”

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璧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造字:外边的门子框是简体)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于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译文】

赵良坦然而言:“五羖大夫百里奚,原来是楚国的一个乡下人,秦穆公把他从卑贱的养牛郎提拔到万民之上、无人可及的崇高职位。他在秦国做国相六七年,向东讨伐了郑国,三次为晋国扶立国君,还有一次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他做国相,劳累了不乘车,炎热的夏天也不打起伞盖。他在国中巡察,从没有众多车马随从,也不舞刀弄剑。他去世的时候,秦国的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连孩子也悲伤地不唱歌谣,舂米的人也不再唱舂杵的谣曲了,以此自觉遵守丧礼。现在再来看您,您靠着结交国君的宠臣景监才得以面见秦王,待到您掌权执政,就凌辱践踏贵族,残害百姓。弄得公子虔被迫闭门不出已经有八年之久。您又杀死祝欢,给公孙贾以刺面的刑罚。《诗经》中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上述几件事,可算不上得人心。您出行的时候,后面尾随大批车辆,孔武有力的侍卫在身边护卫,持矛操戟的武士在车旁疾驰。这些防卫措施缺了一样,您肯定不敢出门。《尚书》中说:‘倚仗仁德者昌盛,凭借暴力者灭亡。’上述的几件事,可算不上以德服人。您的危险处境就像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失了,却还贪恋商于的富庶收入,在秦国独断专行,积累百姓的怨恨。到时候一旦秦王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报复你的罪名会少吗?”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五个月后就大难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