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蛮族首领区怜率众起事
东汉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交趾蛮族首领区怜率众起事,同官府对抗,交趾州郡官府合力讨伐,不仅没有取胜,反而受到区怜的围攻,援兵和粮秣都无法接济。汉顺帝召集文武百官,询问对策,大家都主张派遣大将,征发荆、扬、兖、豫四州士卒各一万人,前往交趾增援。李固驳说:“现在荆州、扬州并不太平,两州的盗贼结合在一起,不肯离散。武陵、南郡的蛮族反叛,还没有得到平息,而长沙、桂阳的士卒又被多次征发,如果再去征调他们,就会引起新的祸乱。这是不可征发的第一个理由。兖州、豫州人民突然被征入伍,远征万里之外,没有归期,而诏书紧急催促,必然导致叛乱和逃亡,这是不可征发的第二个理由。南方各州郡水土潮湿,气候炎热,加上瘴气盛行,以致军队死亡的人占十分之四五,这是不可征发的第三个理由。军队长途跋涉,行程万里,士卒疲劳不堪,等到达岭南,已经没有战斗力,这是不可征发的第四个理由。按照规定的正常速度,每天行军三十里,而到日南郡有九千多里,需要行走三百天,才能够到达,按每人每天用粮五升计算,需要六十万斛米,即使让士卒随身携带,费用也太大,这是不可征发的第五个理由。战争必然造成大批的人员伤亡,如果无法制止敌人的进攻,势必再次征调援兵,这就好像挖心腹去补四肢,这是不可征发的第六个理由。九真、日南两郡相隔千里,征发当地的吏民,尚且不堪忍受,何况调集内地兵役,让人们忍受万里远征的苦难?这是不可征发的第七个理由。实际上,朝廷派遣大将没有益处,而州郡官员是能够胜任的。现在应该选派既勇敢又有谋略,既仁慈又懂军事的人,担任州刺史、郡太守,命他们驻守在交趾郡。日南郡兵力单薄,又缺少粮秣,战既不能战,守又守不住,可以暂时放弃它,把当地吏民迁移到交趾郡,等平定动乱后,再让他们返回故土。交趾州郡官府应招募和收买蛮夷,让他们互相攻杀,朝廷则供给金帛,作为资助;如果有人能够打入蛮夷内部,斩杀其首领的,朝廷则许以封侯,赐以食邑。这样有助于平息蛮夷的动乱。”汉顺帝表示赞同,并根据李固的提议,任命张乔、祝良分别为交趾刺史、九真太守。张乔到任后,对蛮人开展安抚和诱导,蛮人全部投降或解散。祝良抵九真,当即单独乘车,进入叛军大营,给他们指出生路,并示以威力和信誉,蛮人有数万归附,还帮助郡府修筑宫舍。从此,五岭以外地区恢复和平。
李渊太原起兵反隋
隋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隋政权摇摇欲倾。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亦借机在太原起兵反隋。之后,李渊率三万大军南进,在贾胡堡(在今山西灵石县西南)遭到隋将宋老生和屈突通的阻击,时值大雨不止,粮草不给,大军南进受阻。李渊便派沈叔安等回太原运粮,使刘文静到突厥请兵,又致书李密,卑辞推奖,以求联合。刘文静出使突厥未归,便有隋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联兵突厥,欲攻袭晋阳的传闻,李渊一时进退失据,便召诸将商议。裴寂等人说:“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难以短时攻下。李密虽然答应联合,实则奸谋难测。突厥贪而无信,唯利是图。而刘武周实际上已归附突厥。太原为一方都会,而且义兵家属均在太原,不如先还救根本,再图后举。”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听了诸将退兵的建议后,大为反感,驳斥道:“现在禾菽遍野,何忧乏粮!宋老生轻浮急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仓粟,不谋远略。刘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刘武周远虽凯觎太原,但岂可近忘马邑!即举义旗,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就应先入咸阳,号令天下。如今遇小敌便急忙班师,恐怕从义之徒一朝解体,退守太原一城之地,何以自全!”长子李建成亦持同论。但李渊不以为然,仍决定引兵北还。入夜,李世民于李渊帐外号哭,声闻帐中。李渊惊醒,召李世民进帐,问其何故号哭,李世民回答说:“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李渊豁然醒悟,问李世民:“大军已经开拔,该如何办?”李世民说:“右军严整而未发,左军虽去,但料也未远,请让我去追他们。”李渊应允。李世民和李建成连夜追回左军。此时,云散雨住,沈叔安亦从太原运粮归来,士气得振。李渊命沿东南山脚小道直指霍邑,击败宋老生,开通了南进之路。
【原文】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简评】
能使诸侯屈服的,是用诸侯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它;能役使诸侯的,是用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能使诸侯归附的,是用利益去引诱它。减少双方强攻造成的损失。
【战例】
唐且入秦搬救兵
战国时,齐楚两国相约来攻打魏国,魏安釐王派人去秦国求援,使者往来不绝,冠盖相望,而秦国却不发救兵。这时唐且已年过九十,还来请求魏安釐王准许他去游说秦王,魏安釐王就准备好车子送他往秦国去。唐且来到秦国,觐见秦昭王。秦昭王说:“老人家不顾疲劳,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实在是太辛苦了。魏国来求援有好几次,寡人已经知道魏国的处境。”唐且说:“大王既然知道魏国的危机而不发兵去救援,臣以为是出谋定策的臣下无能啊!那魏国也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然而西向侍奉秦国,接受秦国所赐的冠带,是觉得秦国的强盛值得结盟通好啊!现在齐楚的军队集结在魏国的领地上,大王还不派兵援救,也许是还没等到魏国万分紧迫吧?倘若处于万分紧迫状态,魏国将割让土地而盟誓合纵,那就不需要大王援救了。这样大王将失去魏国的侍奉,而使秦国的敌对势力增强。除此以外,还能有什么好处呢?”秦昭王听了,立刻派出军队,去援救魏国。魏国由此复归安定。
说客张仪拆散齐楚联盟保秦
秦惠文王欲用兵山东六国,又深患各国联合抗秦的合纵战略,因而派张仪出使楚国,游说楚怀王,以割断齐楚联盟。张仪拜见楚怀王说,只要楚国背离齐国而亲近秦国,秦国愿奉送商、於之地六百里给楚国。楚怀王信以为真,当即与齐国断交,并派逢丑父去秦国接收土地。逢丑父到秦都咸阳后,张仪谎称足疾,三个月不与他见面。逢丑父投书秦王,秦王回复说:“张仪如果有言在先,理当践约。不过,听说齐楚尚未真正断交,假若急于献地,怕上当受骗。”逢丑父把情况告知楚怀王,楚怀王就派人到齐国去辱骂齐人,彻底断绝了齐楚关系。齐宣王为此很气愤,就派人约请秦国共同伐楚。直到这时,张仪才在朝门会见了逢丑父。逢丑父重申前约,张仪却回答说:“这恐怕是您们听错了,我只是说可献我自己的俸邑六里,怎会是六百里呢?”逢丑父回报楚怀王,楚怀王大怒。当下出兵伐秦,结果大败而归。这样,张仪以欺人的手法,彻底拆散了齐楚联盟,瓦解了山东六国的合纵方略,从而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
郦食其出使齐国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郦食其出使齐国,打算说服齐王田广归顺刘邦。田广问天下人心归向于谁,郦食其说归向汉,进而解释说:“汉王和项王原先约好先人咸阳的就为关中王,可汉王先人咸阳,项羽却只让他到汉中称王。汉王听到义帝被害的消息,就带兵攻下三秦,向项王责问义帝的下落。汉王收抚天下的军队,替各诸侯立下后嗣,如有人以城归降,就封他为侯;如得到馈赠,就拿来给部下分享。所以天下的英雄豪杰都乐意效劳,诸侯的军队都从四方来投诚。而项王却有背弃盟约的恶名,又有弑杀义帝的罪行;对有功劳的人总是记不得,对犯错的人却不会忘记;在他手下打了胜仗也得不到赏赐,攻下城邑也受不到封官晋爵;不是项家人就不会取得信任。由此招致天下人心的背弃和英雄志士的怨尤,没有人愿为他卖力。所以说天下人心归向汉,是很容易推测出来的。而今汉王平定三秦,越过西河,用上党的军队,攻下井陉,诛杀成安君,拨取三十二城。这简直就像黄帝、蚩尤之兵,不是人力所能致此,必是老天保佑的关系啊!目前汉王已占有敖仓的粮食,把持成皋的险阻,据守白马津,控制蜚狐口,可以说胜利在望。天下诸侯如不臣服于汉,必将最先自取灭亡。因此,我希望您尽快臣服于汉,那还能保住齐国社稷;否则,齐国覆亡的命运是很快就会临头的。”田广以为郦食其说的有理,就听从他的意见,决定归附于刘邦。
派李恢劝说马超来降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出奔汉中,投靠张鲁,张鲁只给马超很少兵马,让他攻打凉州,经过几次交战,马超失利。这时刘备得知马超的处境,派李恢劝说马超来降。细作报与马超,马超设刀斧手埋伏于帐内,然后与李恢相见。李恢知马超是盖世英雄,不晓以真情,难以说降,因而进帐后便直言是为刘备做说客的。马超厉声说道:“如说的不好,我便杀你。”李恢镇定地说:“我听说春秋时越地有美女,即使善于说坏话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她的美貌;战国时齐地有丑女,即使善于美化她的人,也不能掩盖她的丑貌。太阳升到中午就开始偏西,月亮到正圆就开始缺损。这是天下的常理。今将军与曹操有杀父之仇,与陇西有切齿之恨。前不能救刘璋而退荆州之兵,后不能制杨松而见张鲁之面四海难容,一身无主。倘再有渭河的失败,你还有何面目见天下之人呢刘备目前进据益州,深得民心,过去曾和令尊约定共讨曹操,将军应该继承先父遗志,和刘备合军一处。这样既可以报杀父之仇,又可以立大功于天下,何乐而不为呢?”一席话说得马超心中大喜,急忙扔掉手中的利剑,下定决心,与李恢一起去投靠刘备。
平息刘稹之乱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方镇名,治所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秘不发丧,逼监军崔士康向朝廷奏称刘从谏患病,请以刘稹为留后。唐武宗决意发兵讨伐刘稹。五月,朝廷制削刘从谏及刘稹官爵,以成德节度使王远逵为泽潞北面诏讨使,以魏博(方镇名,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节度使何弘敬为南面招讨使,以武宁节度使李彦佐为晋绛行营诸军节度招讨使,与河阳、河东、河中节度使等全力进讨。八月,王远逵军前锋已抵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一个月之久,何弘敬却迟迟不肯出师,还为刘稹奏报鸣冤。王远逵亦屡屡奏报朝廷,说何弘敬实怀两端。何弘敬拥兵不进,打乱了整个战略部署,朝廷忧心如焚。宰相李德裕建议说,忠武军(方镇名,治所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节度使王宰年轻有为,且有谋略。朝廷可下诏给弘敬说:河东为山险所隔,对刘稹未能迅速进讨,以致叛军屡次出兵焚掠晋、绛,特命王宰率忠武军径趋魏博,向磁州(治所滏阳县,即今河北磁县)开进,以分叛军之势。这样,外镇兵人魏博境,断非何弘敬所愿,迫于外兵,何弘敬就不敢再滞留不进。朝廷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命王宰选精锐部骑经相州,魏州,向磁州进军。何弘敬闻讯,唯恐忠武军人魏境后引起高乱,便迅速发兵渡漳水,直趋磁州。何弘敬率军开进后,河阳军在科斗寨(今山西晋城南)为昭义军薛茂卿部所败,李德裕担心河阳军败,沮丧军势,震恐东都洛阳,便建议朝廷命王宰之忠武军不趋磁州而驰援河阳,这样,不惟扦蔽东都,兼可临制魏博。若虑全军供饷难给,且令发先锋五千人赴河阳,亦足张声势。唐武宗依计而行,命王宰全军向河阳挺进。由于李德裕全局在胸,指挥有方,调度得当,很快即将刘稹之乱平息。
【原文】
积极备战很重要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简评】
指出用兵的法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严阵以待,充分准备。孙子这里提出了,积极备战的观点,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敌人“不来”上面。而要充分做好准备,使敌人无隙可乘,无懈可击。
不要寄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防御准备。也就是说,敌人不来进攻我们,是因为敌人知道无法攻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