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一次学习新知识点
- 给教师的建议
-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 1321字
- 2022-07-28 17:53:10
学生落后、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是,第一次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没有学好。关于“第一次学习新知识点”,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个术语合理吗?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对知识点的学习要持续很长时间,知识的每一次运用,同时也是它的发展和深化。而第一次学习是从不知到知道,从不懂到理解事例、现象的实质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比如,学生们在很多课上都会用乘法简便运算公式。经验表明,很多事情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第一节课上对公式的理解程度。首先就是,是否时刻准备好将其作为发掘新知识的工具,换句话说,就是每一次学习下一个新概念、定理的时候,是否顺利都会取决于此。这也是一条重要规律: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白、混乱的地方和肤浅的理解越少,他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小,他的思想对第一次学习新知识点准备得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就越好。
第一次学习新知识点的课应该有特点,这里的意思是,要特别明确,学生独立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这里具有特别意义。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你就要看到每个学生脑力劳动的成果。在第一次学习知识点时,看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尤为重要,这里说的是那些思考慢、领悟慢的学生,要让他们了解知识点的实质,必须要有相对多的事例和时间(有时候要给他们与普通学生不一样的事例进行思考)。
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要在第一次学习某个知识点的课堂上看学生们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如何。在这种课堂上,独立完成作业是必须的,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能够思考事例,并掌握归纳性的真理(这里既包括自然学科课程,也包括语法课)。
思考的过程也包括运用知识的因素,这一点非常重要。这里也应该关注“困难”学生。要走到他们每个人跟前,看到每个人的困难,给他们每个人准备专门的作业。有时候在课上就能看出来,需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专门的家庭作业,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当堂”就给他布置作业。“困难”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某个知识点的课堂上有规律、系统性工作的程度。不要让他只是听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或抄板书,一定要强迫他在每堂课上独立思考,耐心、委婉地引导他,让他在每堂课上都能取得哪怕是一点点的脑力劳动成果。
我在教语法的时候,总是要做到让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的第一堂课和课后,都不在写作练习中犯错。可能有些荒谬,但这却是真理:当学生在课堂上不再犯错,他就能够正确书写了。而如果他们在课堂上都不犯错,那么家庭作业中也不会有错(或者错误很少)。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写作练习时就已经犯错了;而教师的错误在于,他没有给学生提出不犯错的目标。
那么,实践中要如何使书写无误,从而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呢?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可能,最主要的是学生阅读的流利性。要想书写准确无误,学生就要会流利地阅读。当然也有其他因素,比如课程结构、上课的方式方法。语法课备课的时候,我总是要预先估计一下,学生可能会在哪个地方、哪个词上犯错,具体是谁会犯错,然后提前进行解说,不留下任何一个“可疑”的词。
我的建议是:不要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仅仅表面肤浅地理解事例、现象和规律,不要在第一次学习语法规则的时候就犯错,不要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的时候就解错例题和习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