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三辑)
- 张伯礼
- 1911字
- 2021-06-03 15:13:08
柳学洙
名家传略
一、名家简介
柳学洙(1906—1988),字溥泉,号医海一沤,天津市武清县人,为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武清县首位中医主任医师。历任武清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医院副院长。曾任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中医中药鉴定委员会委员,1979年、1980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二、业医简史
先生幼年失怙,15岁立志学医。1927年考取天津警察厅颁布的医士资格证书。1929年由赵云青、孙雨亭二君引荐拜中西汇通学派大家张锡纯先生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跟师3年,直至张师去世,对张锡纯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领悟极深。1939年就读陆渊雷先生之国医函授班,此间又与兰溪医校张山雷先生过从甚密,曾受赠《中风斠诠》一部。先生在三位老师指点下,学业益进,医术愈高。
先生早年忙于诊务,无暇写作,仅存少量资料也已散佚,晚年经回忆由弟子陈宝贵整理,先后写出《产后发热证治辑要》和《诊余漫笔》两书。后由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教授推荐,并给予题笺为《医林锥指》。
先生行医六十余载,经验极其丰富,一生潜心阅览历代医案,尤喜孟英之书,手不释卷。民国时期县内瘟病流行,以清瘟败毒之剂治愈多人。
先生医德高尚,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待人诚恳,一生奉行勤俭节约。其居室名“恕庵”,用以自勉。对病者不分贫富贵贱,无论风雨寒暑,咸往应诊,晚年重病在身,仍不拒求诊者。律己法身,拒收患者馈礼,推辞不下,照价折款托人送归。先生还谨遵业内行规,从不诋毁同道以抬高自己,常向同道虚心请教。
先生早年曾任教于县中医学校,其对学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谆谆教诲,声随影附者百余人。晚年收陈宝贵为入室弟子,对于学生、弟子等学有成就者尤为高兴,曾在给弟子陈宝贵出师书中写道:“该生踏实认真,对于中医经典著作苦心钻研,总结临床医案,获效处予以剖析所以有效之原理,于疑似间一点即透,举一反三,助予整印了《产后发热证治辑要》及《诊余漫笔》两书,喜其深得要旨。昔马俶晚年得尤在泾对人言,吾今得一人胜得千万人矣……余不敢望马、尤二先哲之项背,然情事颇相似,故并记之。”并赋诗一首:“保健从来重养修,《素》《灵》遗产几千秋。吾侪朝夕勤研讨,皕载芳踪羡马尤[1]。”给学生赵振发的诗中写道:“返约多由博览生,存精剔伪好论评。嗣真[2]以德[3]名垂久,端自艰辛砥砺成。”可见其提携后人之真诚。此外,先生还喜吟咏,好诗词,常与同道以诗唱和,著《医林杂咏》存世。
三、主要贡献
先生一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学验俱富,在脾胃病、咳喘病、肾病、外感病、高血压、产后发热、滑胎、崩漏、小儿泄泻等疾病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常经方、时方、民间验方并用,并汲取诸家之长,以药少效高而著称于津沽。
(一)传道授业,悬壶济世
先生早年执教于县中医学校,是当时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先生读书很多,博闻强记,讲课引经据典,理论联系临床,课堂气氛生动有趣。带教过程中,学生们也多愿意跟先生实习。由于先生门诊患者多,疗效高,医患关系融洽,又常给学生讲习,所以每次实习之后,学生们常觉收获良多。先生常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一普通大夫,并不比别人高明多少,应该多向古人和同辈学习。”由此可见先生之精神境界,医界同仁也极赞誉先生之高尚品德。
先生自行医始一直勤诊不倦,即使晚年重病在身,身体衰弱也坚持出诊,并说“与患者约好今日诊病,如不去,恐失信于人”,先生之信誉由此可知。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视患者如亲人,受到一致赞誉。先生行医六十余载,治愈无数,医术超群,但从不以此而自骄。常谓医理精深,自己还未探冰山之一角,仍应继续努力。先生之谦虚精神值得吾辈学习。
(二)中西汇通,代有传人
先生拜师于中西汇通大家张锡纯先生。当时,张师在天津东门内悬壶,柳先生随师侍诊。师在诊治之余,常传授临证经验。先生聆听教诲之后,收获颇多。如治孟某感寒头痛咽痛用麻附细辛汤,即在聆师教诲后而施之,奏效如鼓应桴。《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师毕生心血之结晶,先生对其领悟极深。先生仁心济世,临证多年,学验俱富,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对津门地区也有一定影响。先生又将自己毕生之学传于弟子们,其中尤以陈宝贵教授最为突出,很受先生赞赏。先生使中医大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令人钦佩。
(三)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先生一生勤勉克俭,视中医事业为毕生之生命。早年先生发奋学习,虚心向名师请教,夯实了中医基础,诊病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生晚年仍笔耕不辍,总结自己经验以便留给后人,记录了工作中的大量医案,还写有很多医话和心得体会,这种精神确是现在医生学习的榜样。先生去世前几年由于患有心衰、高血压等病,水肿非常严重,时常头晕,无法亲自写作,由弟子陈宝贵整理,著有《产后发热证治辑要》《诊余漫笔》《医林锥指》等,为其主要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