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脉义简摩》八卷,清·周学海撰,诊法脉学类著作。

周学海(1856—1906),字澄之,清代医学家,安徽省池州府建德县人。早年潜学儒学,清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又出任浙江候补道。周学海体弱多病,一生淡泊功名,唯好读书,尤喜钻研医学,后来潜心研究医学,博览众家医书,广采各家之长,对于诊法理论体会最为深刻,尤其是论述脉诊内容最为详尽,是清代末期有名的中医临床实践家和中医临床理论家。由于《濒湖脉学》过于简略,于脉理无所发明,于是参阅《脉经》《诊家枢要》《诊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并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

《脉义简摩》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行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池阳周学海刻《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以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池阳周氏福慧双修馆刻本(简称“宣统本”)为主校本,参用本校、他校,谨慎使用理校。他校以本书所引文献之通行本为校本。校注原则如下:

1.采用现代标点方法,对原书进行标点。

2.原书中繁体字改为规范简化字。

3.原书中一般笔画之误,如“己”“已”不分等,予以径改,不出校。

4.原书中异体字、俗写字,以规范简化字律齐,不出注。

5.原书中通假字、古体字,保留原字,于首见处出注说明。

6.原书中倒错,有本校或他校资料可据者,据本校或他校资料乙正,无本校或他校资料可据者,据文义乙正。

7.原书字词无误而他校资料义胜或有参考意义者,酌情出校。

8.原书中文字有疑义,无本校或他校资料可据,难定是非者,出校存疑。

9.原书中字词疑难或生疏者,予以简注。

10.原书中明引前代文献,简注说明。其中引用与原文无差者,用“语出”;引用与原文有出入者,用“语本”;称引自某书而某书不见反见于他书者,用“语见”。

11.原书每卷题下有“皖南建德周学海潜初甫撰辑”题署,今一并删去。

12.原书许兴文序无标题,补“许序”为题。

13.“凡例”正文段落前原有提示符“—”,今一并删去。

14.原书中“右”“左”等作方位词“上”“下”义者,统一改为“上”“下”。

15.原目录前无“目录”二字,今据体例加。原目录较繁琐,今据正文重新整理。

16.原文小字,根据内容应为大字的调整为大字。